《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第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常见楚质在小院活动身体,长贵当然不会感到奇怪,憨厚笑了下,重新坐了下来,拿起刀具修整竹条,楚质走开几步,一边舒展身体,一边好奇观看长贵工作。

只见长贵把一根竹子,破成二十条或十几条薄片,修理平整,然后用麻线系住竹条头,使其弯曲,再熟练的用纸糊上,使之成为一叶莲花,依次把竹片糊上纸,每二叶莲花相压,使之成为盛开莲花形状,最后将其固定,搁放好蜡烛,一盏莲花灯就此完成,前后费时不过十来分钟而已。

“长贵,你要制作几盏花灯啊?”看见长贵旁边已经摆放六七盏已经做好的莲花灯,似乎还没有打算停手的意思,楚质随口询问起来。

“三十六盏。”长贵回答,手上的刀具却没有停滞,十分利落把一截竹子破开。

楚质一愣,随之恍然,依稀记得往年上元灯节时,楚府里里外外一片灯火通明的景象,恐怕不仅是三十六盏灯笼而已。

“二哥,玠儿来了。”一个稚气的声音响起,长廊边上出现楚玠幼小的身影,跟随其后是明媚动人的芸娘。

“芸夫人、小公子。”长贵连忙站起来施礼。

“质儿,惠姐姐起了没?”芸娘娘盈盈上前笑道,纤手轻轻搭在楚玠小肩膀上,似乎在看护着什么,这是一个母亲下意识的行为。

“她在房里做些针线活,芸姨请进。”楚质微笑道,优雅在前面引路,走到阁楼之时,已经接到婢女汇报的惠夫人也迎了出来。

“芸妹妹来了。”惠夫人温柔的笑了,纤手在楚玠的小脸上抚了下,笑吟吟道:“玠儿有几天没有来惠姨这里了。”

“一天,二天,三天。”楚玠掐起幼嫩的小手指,算了一会,才露出甜甜的笑容:“玠儿已经有三天没有到这里了。”

“嗯,玠儿真乖。”惠夫人恬静一笑,迎请芸娘与楚玠进入厅中,从龛中的食盒内取出一碟蜜饯,摆放在楚玠的面前,微笑道:“玠儿想惠姨这里的糖果子没有?”

“玠儿……不想。”犹豫的片刻,望了下芸娘的秀容,楚玠稚声说道,一听就知道是违心之言,嗅着蜜饯的香气,楚玠舌底生津,清澈的眼睛根本没有眨一下,透出渴望之色。

“吃一块吧。”轻摇了下头,芸娘无奈说道:“待会又该不用膳了。”

“小孩子就是如此,总是喜欢把蜜饯当成主食。”惠夫人轻笑了下,纤手捏着一块蜜饯果子放进楚玠早已经张开的嘴里,温柔说道:“玠儿,吃了果子后,中午记得要吃饭,这样才能快高快大。”

“谢谢惠姨娘,玠儿记住了。”楚玠甜蜜笑了,含糊不清的说道,小嘴不停嚼动。

“真是的,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爱吃糖果。”芸娘埋怨道,取出一块丝巾,轻手拂拭楚玠嘴角流出的液体,美目露出疼爱之情。

似乎已经被无视的楚质静静坐在一旁,沉默不语聆听两个女子在聊家常,从楚玠的身体情况,到汴梁城流行的最新妆束,再到一块刺绣的几十种织法,听得楚质昏昏欲睡,非常想起身告退出去。

“最近夫君教玠儿识字,可不知怎么回事,玠儿总是记不住,真是让人操心。”绕了半天,悄悄瞄了楚质一眼,芸娘幽幽说道,秀丽容姿黯然失色,惹人怜惜。

“玠儿年纪还小,再大一些,就能记下了。”惠夫人微笑安慰道。

“娘亲,玠儿记得住,能识得好多字。”一旁的楚玠顿时不乐意了,急忙稚声稚气说道:“玠儿识得的字,根本数不过来。”

说完唯恐两人不信,伸出十只肉嫩可爱的小指头,屈指算了起来:“玠儿识得天、地、雨、风、大、小……”

算到后面,十只小指头已经弯尽,果然是数不过来,情急之下,楚玠连忙捉起芸娘的纤手,继续屈数下去,憨态可掬的模样,惹人生笑。

“好了,惠姨相信玠儿识得好多字。”惠夫人笑吟吟说道。

“玠儿真聪明。”轻手把楚玠把在怀里,芸娘夸赞了句,这才轻声道:“多亏了质儿教的对韵,这些字也是玠儿这几日才识得的。”

“对韵?”惠夫人微微一愣,望了楚质一眼,柔声说道:“这和质儿有什么关系?”

“二哥教玠了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听到对韵,楚玠立即拍着小手唱诵起来,表情欢快愉,笑容灿烂。

“质儿,这是?”惠夫人轻轻问道,清丽的眸子闪过一丝异彩。

“这几日看着屋里门前贴的桃符楹联,觉得颇有趣味,所以编了几句押韵词句,也没有别的意思,算是童谣吧。”楚质悠悠解释道,对联虽然源于五代,可是真正发展盛行的却是在明清,在宋代的文学领域无足轻重,所以楚质只好把其归类为童谣。

“那质儿可否再编几句教与玠儿?”芸娘柔柔问道,眼睛掠过一丝期待之色,心里似乎也有几分紧张。

沉默了片刻,楚质开口说道:“没有问题,待会编好之后,我就给芸姨送去。”

“谢谢质儿了。”悄悄松了口气,芸娘客气说道,言语间带着一股真诚的感激。

第一百零八章 上元灯节

汉代永平年间,明帝因提倡佛法,每到正月十五日晚即令点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以示尊崇,上元节放灯习俗即由此始,又有传说,上元起自魏,因尊信道士而来,即道教有上、中、下三元之说,三官大帝中的上元天官火官就是在正月十五日诞生,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火官生辰,自然要放灯点火。

但以上只是民间传说,上元节的实际起源,是从宋朝的建隆元年开始的,这年元夜,宋太祖赵匡胤登上了宣德门城楼,只见灯烛荧煌,一片盛世祥和景象,宋太祖心中欢喜,特意问身旁大臣李昉:人物比之五代如何?李昉回答说:民物繁盛,比之五代数倍。

这大约触发了赵匡胤借上元张灯欢庆一番的念头,于是就在乾德五年正月甲辰,以年丰米贱无边事为由,特诏开封府在上元节时,更放十五、十六两夜,宜纵士民行乐,自此便为惯例。

这种以欢乐为宗旨的惯例的形成,除却宋朝基于国势强盛,需纵容百姓享乐以调节节日气氛的因素外,也有宋以前的唐代每年正月十五上元日,百姓张灯欢乐的传统因素,两种因素交并一处,自然形成的热闹非凡的上元灯节。

“文玉,急急忙忙拉我出来做什么?”走在一条灯火通明的街道上,望着比白昼时候还要多的人潮,楚质心中感慨万端,要是在现代,很难看见这么传统的节庆场面了,才刚走出家门两步,楚质便感受到一股灼人的热浪向自己袭来。

这热浪是由香雾,是由彩山,是由丽装,是由家家的灯品,是由处处的锦帐,是由鲜艳的花市,是由夺目的金莲,是由如流水的车,如游龙的马,是由川流不息的狂欢人潮汇聚而成的,走在汴梁城的街道,真有香雾重,月华浓,露台仙仗彩云中的感觉。

“听说今年的灯山摆在大相国寺前,才卿邀我们一起去观赏。”楚珏说道,俊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

“那还等什么,我们快些去吧,迟了就挤不进相国寺了。”楚质兴致勃勃说道,走路的速度也轻快许多。

各种灯品汇聚一处,其最高成就是灯山,也可称为鳌山,东京的灯山通常是在上元灯节前几日就开始扎缚,架造时间长,规模气魄大,高可达一十六丈,阔三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长二十四丈,两下用金龙缠柱,每一个龙口里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这样壮观的场景,楚质只在记忆中了解,现在有机会,当然想再见识一番。

“二哥,看来真如你所料。”顺着人潮,艰难向大相国寺方向行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来到保康门前,楚珏苦涩说道:“我们似乎挤不进去了。”

虽然还有百来步便可到大相国寺前,可是区区百步的空间内,不知道挤压了多少前来观赏灯火了百姓,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喧嚣吵杂,不过隐隐约约还能看见灯山的壮观景象,灯山的旁边,还有一个用彩带围绕起如盆状的大台,台中树立着许多仙佛车马的木像,还有高达十数、结束彩丝的长竿,竿上悬挂着纸糊的百戏人物形象,它们乘微风而飞舞,犹如天空飘来的神仙。

“这个倒是不急,人这么多,不知如何才能找到才卿。”楚质轻笑道,艰难侧过身体,避让出一丝空隙,让人通过。

“不用找寻,我已经在这里了。”双手搭在楚质和楚珏的肩上,高士林笑吟吟探出脑袋,自己的判定果然没错,在这里等候,真是明智之极。

“你怎么会在这?”楚珏惊讶问道。

“来的时候,也与你们一样,挤不进去,只好在这里等候啦。”高士林笑着说道。

“才卿,看此情形,观赏灯山怕是不行了。”楚质微笑说道,也没有觉得奇怪,毕竟这里就是楚府到相国寺的必经之路,高士林在这里等候,说明他的脑子还不算糊涂。

“我本来就没有打算邀请你们观赏灯山。”高士林笑吟吟说道:“二位,请随本公子来。”

楚质与楚珏相视一眼,跟着高士林走了几步路,来到一辆马车前,这辆马车车身造型美观,精心雕刻了各种图案,四角挂着金色铜铃,不住随风发出悦耳的声音,车厢内装饰得富丽堂皇,坐位还垫放着丝绵团蒲,人坐上去非常舒坦。

“才卿,你这是要带我们去哪啊?不会是要把我们给卖了吧。”马车沿着街道平稳地向前行驶着,坐在车内的楚质轻笑说道。

“我也如此想过,可是有人要才成啊。”高士林呵呵笑道。

谈笑之间,马车在在雕轮绣毂、翠盖争飞的人流车流之中,慢慢驶进一处相对安静的地方,这里灯火辉煌,行人却比较稀少,不时可见前呼后拥的香车宝盖。

“才卿,这里是什么地方?”轻手放下车帘,楚质好奇问道,这一路上看见的都是粉墙黛瓦、青砖飞檐的豪宅,怎么不让人起疑。

“汴梁城啊。”高士林笑了下,轻轻说道。

“废话,我当然知道。”白了高士林一眼,楚质说道:“这里是汴梁城的哪里?或者说,你准备带我们去什么地方?”

“景纯放心,我不会把你们卖了的。”高士林笑吟吟说道,眼里露出得意之色。

“前面似乎是御道。”楚珏突然说道。

“文玉来过这里?”高士林惊讶问道。

“似乎以前来过,可是记不清楚了。”皱眉仔细回忆片刻,楚珏摇头说道,依稀有点记忆,可惜却模糊不清。

“御道?才卿,你该不会带我们去皇宫吧。”楚质缓缓说道,心思开始起伏不定。

“景纯,你也太会猜测了吧。”高士林惊叹起来,让楚质和楚珏误会此行的目的真是皇宫而脸色大变时,才笑嘻嘻道:“可惜这回却没有猜对,皇宫是什么地方,岂是能容我想去就去的。”

“高才卿,给我说实话。”楚质脸色再变,咬牙切齿说道,随手摞起了衣袖。

“我说还不成吗?”想到楚质那变态的力气,高士林连忙说道:“既然观赏不了大相国寺的灯山,那就来景灵宫观看灯火吧。”

第一百零九章 灯会

景灵宫,位于皇宫外城附近,右掖门前,周围环绕着朝廷的五寺三监,太晟府,左藏库等官衙,与大相国寺的地位相当,也是一家由皇家御赐建造的道观,不过与大相国寺走的平民路线不同,景灵宫因其离皇宫近,平日里只接纳汴梁城的达官显贵、王公大臣,或者他们的家眷,普通百姓若是没有机缘,难以踏入景灵宫半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