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海风云录- 第10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条件,向对方提出跳槽的要求。

而在美国商界和学术界,大卫虽然有着乐善好施的美名,但也有着挖墙脚的恶名,在他名声最臭的时候,很多美国和欧洲大学,都把大卫视为恶魔,因为很多有才华的学生或者教授,在和大卫接触之后,就会很快辞职并消失。

在大卫招募来的各色研究员中,已经出现了好几位非常有才华的科学家,他们都有一种或者几种发明或者研究成果,而且由于丰厚的研究资金和各种新奇的研究课题的吸引,至少有3分之一的研究人员都选择了加入**籍,并且在这里安了家。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有机会进入台湾的研究单位并且接触到保密项目,只有那些在台湾安家的研究人员,才会有机会进入保密单位并接触到那些未来的物品,而想要进入一个研究专门课题的小组,则必须是加入了台湾籍并且在台湾安家的研究人员,并且他们还要经过内务部的审核和无处不在的监视。

这两位物理学家都是从法兰西学院的居里实验室里被挖来的青年人,虽然这里没有居里夫妇那样的导师,但是这里有着世界上都不能比的大规模资金投入和一位神奇的总统。

在十年前,两个人刚来到台湾的时候,他们不过是抱着好奇心来这里看看的,虽然被大卫忽悠的不善,但是当时的科学圈子里,圣地在欧洲,美国只是正在崛起,而亚洲算是科学研究的荒漠了,更别说一个小岛了。

可是在听说两个人来自居里实验室之后,这位总统就亲自带着两个人参观了几家化学研究所,在观看了研究所的规模和研究成果之后,这两位年轻人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先不说研究所内大量的欧洲科研人员,只是那些昂贵的研究设备和完美的研究环境,就让他们觉得这里不仅比居里实验室强,还比欧洲所有的研究机构都好。虽然他们不是化学专业,但是当时的科研人员一般都是精通几种学科的,他们也能看出这些化学研究课题,都是自己没见过的新东西,不仅没见过,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

而随后,这个姓刘的总统又把他们引上了一个欲罢不能的研究之路,因为这位总统给他们描述了一个异常光明的核物理世界,他们的研究方向也就定了下来,专攻放射性元素铀的提纯,并对它们的原子结构进行进一步探索。

他们的核物理实验室,以前一直设置在台湾中部的高山里,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已经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了30多人,其中有近一半人,都是华人,他们中间大多数是从欧洲留学后回来的专业人员,虽然还都是一些学生,但是他们有知识、有热情,唯一缺乏的就是研究环境和研究方向,而这些正是刘芾能提供的。

除了继续大力发展科研单位,让南海联邦走上科技兴国的这条快车道之外,还有一些普通的道路,也必须要走,比如说扩军。

现在的南海联邦陆军只有4个常备师,总计11万人左右,再加上海军和空军,也不足20万人。以前这点军队都放在台湾岛上,已经足够了,可是现在疆土扩大到了11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也增至2800万人,这些军队就显得非常少了。

现在第一山地师和第二师的部分驻守的安南三省,而第三师的部分一直驻守在棉兰老岛,在菲律宾加入南海联邦之后,第一师也将离开台湾岛,进驻到吕宋省和宿务省,这下台湾岛上就剩下了第二师的部分军队和一些警察部队了,整个一个空城计。

年10月,随着国防部的一声令下,在南海联邦的10个省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

这次扩军的目标是陆军增加4个师共计11万人,海军增加3个基地和2个飞机母舰编队,共计5万人,空军增加5个基地和9座军用机场,共计3万人。

在南海联邦的三个主要领土中,安南三省的人口数量最多,尤其原来的越南地区,人口已经过了千万,是一个理想的兵源地。

不过安南三省和菲律宾三省加入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菲律宾的人口比列严重失调。所以这次扩军还是以台湾为主,在总共要招募的19万人里,将从台湾招收近10万人,剩下的9万人主要从安南三省招收,菲律宾三省只分配2万人左右。

由于海军、空军都需要有一定文化基础,所以在台湾籍的兵源中,大部分都将分配到海军和空军中去。而新招收的9万其他民族新兵,将被分散到现有的3个师中间去,以老带新,加快这些新兵的成长速度。而为了保持一定的战斗力,第一山地师将分成第一和第二两个师,全部接收台湾籍的士兵。

为了弥补台湾的人口损失,南海联邦政府计划从安南三省向台湾岛移民50万左右,在这些移民的选择上,联邦政府特意选择了当地的少数民族为主,并没有从当地的几十万华人中选择,以免造成华人过于抱团聚居,而减少了和其他民族的交流。只有人为的把各民族打散居住,才能加快民族的融合速度。

正文 第七十八章 有结束就有开始

现在南海联邦的版图已经从台湾东部海域一直扩大到了泰国湾和苏禄海一线,再往西就是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了。相比原来台湾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东侧出口这里的海域可就热闹多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里是连通东亚和印度洋的战略要地,在欧战打响之前,这里一直是英国人的地盘,包括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的北部,都在英国的管辖范围之内。

为了加强南海联邦的西部防御,在新一轮的军事建设中,安南省的金兰湾和吕宋省的马尼拉海军基地都将作为南海联邦的西部重点军港进行建设,而计划中3个飞机母舰编队中的2个,也将入驻这两座军港。

比飞机母舰编队先一步抵达这里的,是南海联邦的第三、第四潜艇大队共计60艘潜艇,他们将北至安南南部,南至婆罗洲,西至马来半岛,东至巴拉望岛的海域分成4份,并在不久的将来,利用建在安南南部和吕宋岛西部的4个潜艇基地,对这边海域进行全天候的巡逻和监控,并且开始对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附近的水域进行勘测和绘图。

除了海军,在巴拉望岛、西贡、棉兰老岛上,都将兴建军用机场,另外,由台湾商人中标的第一家民用航空运输公司也将在吕宋省、三宝颜省、安北、安南等地,利用贷款兴建民用机场,而这些机场的建设标准都将按照国防部给出的标准建设,在战时,很方便就可以转成军事用途。

转眼时间就来到1916年底,就在刘芾在东方忙着整理自己的新国土时,欧战已经打到了热血沸腾之际。

从16年初开始的凡尔登战役已经基本进入到收尾阶段,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德法英双方总共投入了200多万的兵力,1000多门大炮,死伤超过了70万人,结果双方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在7月份,英法联军还在法国北部的索姆河向德军发起了一场更大的战役,企图突破德军的防御,迫使德国在西线撤退。

结果,英法联军投入了86个师,德国投入了67个师,双方打了4个月,动用了毒气、坦克、飞机,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英法军队仅仅推进了10公里不到,但是,联军为此伤亡了近80万人和800多架飞机坦克,而德军也伤亡了53万人。

虽然西线的英法联军损失比较大,但是也消耗了德国的很大元气,相比西线来说,俄国人在东线却被德**队打的屁滚尿流,仅在16年8月之前,俄军就已经损失了100多万的军队,由于失血过多过快,外表看来强大其实已经很虚弱的俄国人连脸色都已经发白了。

除了在陆地上的争夺,英德两国还在北海为全世界上演了一出战列舰对轰的大海战。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列舰海上对决中,双方的海军用他们无比的荣誉感和决不投降的信念为全世界的观众们奉献了一场血与火的诗篇,虽然结尾有点不是很完美。

当时,双方用教科书一样的战术,先是战列巡洋舰相遇,然后就是各种勾引,各种挑逗,都企图把对方引诱或者拖到自己后方的主力战列舰编队的射程中去。结果还是德国海军的整体素质略高一筹,在大战100回合之后,击沉了英国海军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共计11万吨;而自己损失了1艘无畏级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共计6万吨。

从数据上来看,德国人以1:2的损失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但是,由于英国海军的数量远超德国海军,所以哪怕用2:1的比率和德国对换军舰的话,德国海军也会被拖垮,所以说,从战略上来讲,英国人取得了胜利,他们成功的继续吧德国海军封锁在港口内,无法出海作战,成为了一支存在舰队。

这些从欧战中由内务部特工和情报人员用各种方法传回来的战场数据,都成为南海联邦各级军事指挥部门和军事学院的必备教材,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在各种演习中,刻意模仿交战双方的实力,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在演习场上较量一番,然后在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

刘芾对巨舰大炮的海战没有丝毫兴趣,因为他一点都不懂海战,也从来也没接触过,虽然他也喜欢那些庞大的战列舰,但只限于喜欢它们的外貌,对于打仗来说,能有省事的绝不使用费力的。

在刘芾这个军事盲看来,如果德国人把建造战列舰的钱和物资,都建成潜艇,那也不会让英国的舰队把自己的舰队给堵在港口里出不了门。虽然德国的潜艇没有南海联邦的先进,但是架不住数量多啊,哪怕用5艘潜艇换一艘英**舰,英国人就是造船业再发达,也不可能赶上损失的速度,更别说,把这成百上千条潜艇都撒出去,看见协约国的船就揍,不用多,半年,英国人就得投降。

当然了,早知道尿炕就睡筛子了,德国人也不可能先知先觉,处于这个时代中,你很难能想出几十年后的摸样,除非真有穿越这个东西存在。

虽然刘芾对这个时代的战列舰对决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他对欧战中出现的坦克和飞机战斗都很留意,别且特别拜托大卫的公司,看看能不能从欧洲弄个坦克残骸和飞机残骸运回来。

虽然南海联邦已经发展出来了单翼机和双翼机,并且已经有了空军这个独立军中,民用航空公司也将要开业,但是刘芾还是想看看其他国家的飞机样子,如果能实际较量一下,才能让人更放心。

同理,坦克也是这样,刘芾从后世的网上和书上都看到过这个时代英国和法国坦克的样子,虽然具体性能不太清楚,但是刘芾清楚哪些初期坦克的德行,基本就是个摆设和吓唬人的东西,不仅速度极慢,而且故障非常多,火力也不够,只能说是坦克的雏形。

现在的南海联邦中虽然还没有装备坦克这种装备,但是这种陆军利器已经研制出来不止一年了,但是由于制造成本和使用对象问题,刘芾一直没有同意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武器。

因为在刘芾看来,在亚洲地区,有装甲车就已经能够满足现阶段的作战任务了,再装备坦克这种昂贵且极其耗费后勤的武器,没有那个必要。而且刘芾对研究做研制出来的塔克还有些不满意,至少看到它那个有棱有角、方方正正的炮塔,就非常别扭。

尽管这种坦克刘芾不太喜欢,但是对比欧洲坦克的数据,不得不说,这种坦克如果大量出现在欧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