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海风云录- 第14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芾虽然并不喜欢大口径的舰炮;但是他还是在火炮的研制中投入了一部分资金和精力;不过那些研发的火炮不是给海军用的;而是为了联邦即将批量生产的坦克设计的主炮。

这次即将投入批量生产的联邦坦克共分3种;都是由联邦陆军研究所自行设计的;不过设计的最初思路;刘芾也提供了不少;虽然他前世没有当过兵;更没有接触过坦克;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仅仅提供一个坦克的大概形状和设计理念;刘芾还是可以口吐莲花的。

这3种坦克分别是“山鼠”轻型侦查坦克、“山猫”轻型坦克和“猎豹”中型坦克。

“山鼠”轻型侦查坦克基本就是“山鼠”装甲车的履带版;整车重近6吨;全部采用焊接处理;车身比较低矮;长4。2米;宽2米;高2。1米;车体采用垂直装甲;厚度10mm;炮塔装甲前部15mm;侧面和后部装甲12mm;

乘员2人;装备了一台85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在公路上时速可以达到45公里;越野时速25公里左右;爬坡角度30度;由于采用了通气管技术;“山鼠”轻型侦查坦克的涉水深度可以达到3米。

既然是侦查坦克;“山鼠”轻型侦查坦克并没有装载太强的火力系统;只有一门37mm的直射炮和一挺12mm的机枪。(

第四卷 第四个十年 第六十一章 坦克和雷达

“山猫”轻型坦克整车全重15吨;焊接处理;长4。9米;宽2。5米;高2。4米;车体采用垂直装甲;厚度15mm;炮台前部装甲30mm;侧面和后方装甲18mm;

乘员3人;装备了一台98马力的柴油机;公路时速可以达到40公里;越野时速20公里;爬坡角度35度;装配通气管;涉水深度3米。

在武器装备方面;“山猫”轻型坦克装备了一门50毫米直射炮和2挺机枪;一挺9mm口径的在车体内;与主炮同轴;另一挺12mm口径的在车顶上。

“猎豹”中型坦克整车重24吨;焊接处理;长6。2米;宽3。4米;高2。6米;车体采用了倾斜装甲;车体厚度为30mm;炮台采用整体铸造方式;呈半圆型;像一个钢盔扣在一个坦克底盘上;前部厚度为60mm;侧面和后部厚度为30mm;不过由于铸造工艺问题;这种炮台的成品率不太高。

由于炮塔比较低矮;造成内部空间不足;所以坦克的乘员只能有3位。它装备了一台38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公里时速38公里;越野时速20公里;爬坡角度32度;装配了通气管;涉水深度3米。

“猎豹”中型坦克装备了一门35倍径的75mm反坦克炮;并且配备了专用的穿甲弹;能够在500米的距离上;穿透70mm的垂直钢质装甲;另外;车上还配备了2挺机枪;同轻型坦克一样。一挺同轴机枪;一挺车顶防空机枪。

除了这些标准的装备之外;这三款坦克还装备了最新式的无线电通话系统;不仅可以在远距离同后方用电报通讯;还可以在10公里的范围内相互交谈。更方便大规模使用坦克时的指挥和协同。

此外;除了这三款基本型号的坦克外;联邦陆军还在这三种型号的基础上;开发出来“山鼠…a”型指挥坦克、“山猫…a”型喷火坦克、“猎豹…a”型指挥坦克、“猎豹…b”型路桥坦克、“猎豹…c”型扫雷坦克等型号。

不过;联邦陆军相对来比海军和空军要弱一些;由于南海联邦的国土大部分是岛屿。所以联邦的防御力量主要是靠海军和空军;而陆军在近期并没有大规模的进攻计划;所以联邦国防部并不打算生产太多的坦克;只是少批量的装备1到2个师;一边加强陆军的作战能力;一方面进一步在实战中。检验这些坦克的实战能力;为陆军武器研究所提供改进的数据。

除了为联邦陆军提供坦克这种未来的陆战之王;刘芾还做了一件工程非常大;但是从长远看非常必要的事情;那就是在联邦领土的外围;布设一个预警雷达网。

雷达这种东西;联邦海军已经在大型水面舰艇上装备了部分实验型号。不过由于发射功率和体积问题;使用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但是路基雷达就不一样了;它不用在苛求体积、耗电量和散热量了;这样一来;雷达的功率可以加大、扫描的区域也可以更远;所以刘芾准备把这种新型的探测装置充分运用在南海联邦的国防上。

按照刘芾和国防部的设计方案;在南海联邦现有的领土上;总共需要建设大概20个分米波雷达站;它们的对海探测距离有120公里。能够分辨出舰队或者护航船队的大概位置;误差在200米左右。

这些雷达站主要被布置在吕宋岛、萨马岛、棉兰老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新几内亚岛;东帝汶岛和小巽他群岛上;主要用来做一些警戒工作并培训日后所需的雷达部队。

由于传输距离等问题的限制;这些雷达站基本在一个区域内由一座指挥中心负责信号分析和维护。而这些指挥中心再通过无线电通讯;与位于加里曼丹岛上的国防部信息指挥中心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除了这些对海的搜索警戒雷达之外;刘芾还特意安排修建了十多座对空雷达;不过由于这时的对空雷达的搜索距离还比较短;这些雷达大多设置在空军机场、海军基地或者重点地区附近;一边作为一种新技术的应用检验;一边承担部分预警功能。

如果看到联邦雷达网的布置图;大家很快就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联邦的首都和工商业最发达的台湾岛上;连一座雷达站都没有设立。这其实不是刘芾或者联邦国防部大意或者疏忽了;而是特别这样安排的;因为南海联邦要迁都了。

经过了2年多的建设;位于加里曼丹岛南部的向阳市已经初具规模;虽然离完工还很远;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已经差不多完成了;而新的联邦政府大楼、联邦议会大楼和联邦总统府都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而医院、学校、地铁和一些生活设施也在建设中;有了这轩础设施;一座城市也就矗立了起来;剩下的还要等有人居住之后;才能慢慢完善。

由于迁都不像是搬家;一次就能完事;也不能像买房一样;找个精装修的交钥匙房;付款就可以拎包入住。迁都需要一边建设;一边入驻;再建设;再入驻;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建设项目;上百万人的一个大城市;从当初开始建立的时候;刘芾就为这个工程预留了10年的大概期限。

为了表示自己迁都的决心;在第一批前往向阳市政府工作人员中;刘芾的总统府也在搬迁之列。这样一来;往后的事情就都好办了;谁不愿意走;那负责搬迁工作的政府人员就会把总统和联邦部长们抬出来事;谁再后台硬;能有总统硬?如果再不听话;那成;政府工作人员就不会再来打扰您了;前来的会是联邦内务部的特别部门和警察。

在这种牵扯到国家利益的事情上;刘芾不打算考虑什么人的权利的问题;他没有那么多时间;这也是南海联邦虽然表面上是联邦议会制度;但是却一直没有正式实行一样;刘芾这个制度是留给后面的人来遵守的;并不是要把这个限制权利的枷锁套在自己脖子上。

其实刘芾现在这种独裁的做法是违背了联邦宪法的;不过由于他的个人声望和历史特殊性以及中的实力;联邦政府中并没有出现反对的声音;而且由于刘芾没有后代;而他也公开声明了自己不要后代;所以这种畸形的政府模式;也很正常并且高效的运行着。

迁都的第一步;就是联邦政府的大规模转移;同时;全部的科研单位、工业、电力、化工等也要开始建厂选址和分步拆迁。

第二步;就是人员的动员问题了。政府工作人员和各大国有企业和军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还好;他们必须跟着政府和企业走;连家属都得走;一个都不能少。不过那些小企业的业主和工人们、农庄的农民们;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了。企业主们的投资、工人们的家属、农民的土地;这些都好办;联邦政府会按照政策采取赎买、安置等方式降低他们的损失;但是这些人对家乡的眷恋;就没有那么容易服了。

不过南海联邦这些年在台湾的建设还算成功;尤其是那些由于联邦的工业化推广而受益的人;还有那些走出了台湾岛;加入到世界贸易中的商人;即使损失一部分钱财;也愿意跟着联邦政府迁到新的地方;因为在他们眼中;迁都既是个损失;又是个机会;相比较来;机会更大一些;对未来的发展也更好一些。

经过粗略的统计;现在台湾岛上愿意跟随着联邦政府迁走的;大约有400万人左右;基本上占了一半略少;而剩下的400多万人;处于各种原因;都愿意继续留在他们的家乡生活。(

第四卷 第四个十年 第六十二章 迁都

对于部分台湾居民的这种选择,刘芾也不能过分强求,虽然在联邦中本来华人占的比列就不高,再失去这几百万华人,对于联邦民族政策的执行很不利,但是刘芾也不能用武力强迫这些人离开家园啊,那不成了刘备了,刘皇叔啊,坏人啊,把黄书都留下了,好书都扔了!

对于不愿意迁走的联邦居民,联邦政府还将继续去做工作,并且要告诉他们,台湾岛将在几年后,还给民国政府,毕竟这里是当初大清朝割让给日本人的,刘芾趁着当时日本人不防备,通过几次海战,打残了日本海军,又把这里抢了回来,就算是暂时借用吧,既然是借用,那就好借好还。

年7月,南海联邦政府正式宣布,南海联邦从即日起,首都重新设定为向阳市,虽然向阳市位于加里曼丹岛上,但是这个市不再属于任何联邦省份,而是独立出来,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

而随着这份通告而来的,就是联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每天在台湾岛上的各个主要港口中,都可以看到大批从工厂中被拆卸下来的机器设备,被吊装上轮船,然后开始往这些工厂的新址运送,而与这些货船交相呼应的,是那些满载着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家族的客船,他们也将随着联邦政府和大中企业的迁址而居家跟随。这种忙碌的转运工作,不是持续几天,也不是继续几周,而是将继续一年半左右,每天如此。直到这些机器设备和几百万人口全部转运完毕为止。

外界对于南海联邦的迁都倒是没有什么太多的评论,毕竟这是联邦内部的纯粹内政,唯一需要各国配合的,就是各国的领事馆,也将随着联邦政府迁到新的联邦首都向阳市去。

阳光充足、雨量不少、空气湿润且清新、绿树环抱、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这是刘芾对新首都的正面评价;交通还不是很方便、植被覆盖面积有点大、蚊虫太多、南部沿海地区地震比较多,这是刘芾对新首都的负面评价;

在决定迁都之前,联邦政府的多个部门就已经详细考察了此地,这里的各种优缺点也都一一论证过了,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这里显得有些荒凉。而且需要投入的建设费用也比较大,不如其他几座现成的城市,不过刘芾考虑到早晚要开发这里,而开发一个地方,有什么比把国家首都迁到此处更好的方式呢,反正迁到哪里也是迁。不如就用首都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吧。

而且随着迁都而带来的几百万人口,将会大大稀释掉当地的各民族人口数量,更有利于联邦的民族政策的执行,而且随着首都的建立,全国的民间经济投资也都将偏向于首都附近,这也从宏观上调控了资金的走向,这个调控使用其他的方式会很难调控得这么到位。这么快速。

就在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在为迁都的工作忙成一团的时候,联邦总统刘芾却独自一个人,坐在新建成的联邦总统府的阳台上,一边抽着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