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海风云录- 第2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罗斯福命令美国停止黄金出口,并宣布废除了金本位制,并让美元开始贬值,增加美国在世界商品交易中的竞争力。

罗斯福的新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肯定会伤到很多人的利益,比如报业大王就说:新政是苛政,不是榨取富人而是榨取成功者。而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约翰根室则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甚至有人提出,罗斯福的新政严重破坏了美国精神,是披着自由民主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但是不管这些人怎么说怎么骂,罗斯福的新政在美国还是取得了成功,它首先恢复了美国人民对政府和银行的信心,而人们一旦有了信心,再加上合适的法律约束力,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得到了遏止,从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停止下滑,逐渐有了攀升的势头。

美国经济复苏,也带动了与它经济关系非常密切的欧洲,尤其是对于经济危机并不是非常严重的英法等国,也是个好消息,那里的人们也慢慢的恢复了信心,开始愿意向一些项目中投资,这样也带动了英法两国的经济复苏。

而对于经济危机的另一个重灾区德国,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了。首先德国的经济基础没有英美等国坚固,再加上一战的拖累,德国政府债台高筑,无法通过改革来自愈经济危机的伤口。而且德国没有海外殖民地,无法去转嫁这个危机,而欧洲各国对于德国更是心有余悸,都不太愿意帮助这个曾经打得自己非常没面子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府在国内的声望几乎扫地,大批的失业工人、破产的中产阶级、小业主和资本家们都对这个政府失望透顶,他们认为在这个政府的带领下,德国不会走出战败的阴影,更无法解决经济危机的灾情。

就当德国民众们失望、无奈、彷徨、愤怒的时候,一个激情四射的声音从一个叫做阿道夫希特勒的奥地利小个子口中发了出来,而且对于这个人德国民众们并不陌生,他就是目前德国最大的政党德意志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领袖……)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小胡子的德国

在年举行国会选举中,国社党获得了1700多万张选票,一举成为德国第一大党,而这个党的领袖希特勒虽然在总统竞选中败给了兴登堡,但是他在德国的影响力已经空前高涨了。

年1月,兴登堡为了摆脱国会与他旷日持久的对抗,任命了希特勒为德国总理,这个任命得到了德国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广泛拥护,而这位小胡子在上台之后也在德国国内展开了类似于罗斯福一样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不过希特勒所面临的情况要比罗斯福要负责的多,首先他国社党在国会中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只占有32%的席位,当时的国会第二大党德国**则有17%的席位,而德国**是坚决反对国社党和希特勒的上台,这就让希特勒无法在国会中通过他的很多执政法案。

面对这种情况,希特勒只能要求兴登堡解散国会,并重新选举,但是选举的结果并不让希特勒满意,因为选举结束后,国社党只取得了44%的席位,就算加上德国国家人民党的选票,也只有53%,还是没有达到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至此,希特勒想要在这一任期德国总理的位置上有所作为,就必须除掉德国**这块绊脚石。

年2月27日22点,德国国会发生了大火,在扑灭这场火灾之后,消防员和警察发现了20捆未烧尽的纵火燃料和一个冻得哆哆嗦嗦的男人。经审问,这名男子名叫马里努斯。范。德尔。卢贝,是一名荷兰**人,前不久才来到德国。

次日,希特勒要求德国总统兴登堡颁布了紧急发令,废除了《魏玛宪法》中有关保证人身自由的条款,并宣布德国**意图暴动,因此为非法。3月1日,冲锋队占领了德国所有的**党部,禁止**报刊出版。并逮捕了包括德国**领袖恩斯特台尔曼在内的近2万名德国**党员。

打垮了头号反对党。希特勒终于如愿以偿的通过了特别授权法,这样一来,德国政府的一切的发令就不必在通过国会的批准了,随后。希特勒解散了德国所有的政党。宣布国社党为德国唯一合法政党。这也就意味着。德国从此走上了独裁统治,再没有人能够干涉希特勒的一切命令。

当做完这一切之后,希特勒通过海伦娜家族的渠道。给刘芾发了一封密电,并在密电中向刘芾通报了他的这个壮举,还解释说,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受到了刘芾的影响,如果像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就必须让全体国民团结在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身边,不能有第二个,更不能有反对者。

看完这封密电,刘芾吓出了一身冷汗,合算历史上这个小胡子的一切疯狂举动,都是自己教的啊,如果这封密电在后世被人发现的话,那自己不成了法西斯纳粹的先行者了!更让刘芾郁闷的是,自己还无法解释,更不能去电驳斥希特勒的说法,因为南海联邦对德国政府的援助刚刚正式启动,这次不再是偷偷摸摸的私人捐款了,而是国家对国家的光明正大的支援。

刘芾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援助德国,主要是因为希特勒上台了,如果援助早了,没准会影响小胡子的政途,而援助晚了,刘芾深怕德国发展慢了,因为在刘芾的计划中,德国在未来的战争中将会在欧洲独力压制英、法、俄这3个大国,任重而道远啊。

南海联邦对于德国的援助第一期大概有5亿美元,并且规定其中3亿美元必须用来购买联邦的农业机械和农药农肥等物资,另外2亿美元的贷款则是用来采购德国的机械设备,主要是在矿山、铁路机械方面。

除此之外,南海联邦政府还组织了一批联邦国内的企业家去德国展开考察,并打算在德国国内的多个领域进行投资。这也是刘芾援德计划的一部分,因为德国在机械制造和化学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而联邦在这方面并不打算投入过高,所以如果双方联手,由联邦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由德国企业进行开发和制造,那么双方都能获得利益,产品的质量也会更高。

对于南海联邦给予的帮助,小胡子非常感激,这就相当于一个大红包,在他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就及时送达了。虽然这个份红包中没有什么现金,但是这些采购和合作加工都是德国急需的物资,不光能够解决德国农场主们的忧虑,还能为德国工业制造业注入一丝活力。

除此之外,希特勒号召德国政府勒紧肚皮来修建高速公路,在他看来,必须是先有路才能有汽车,否则汽车就是造出来,也没地方开。而且这时候德国高失业率造成了人工低廉,还能降低工程成本。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希特勒力排众议,跑了全国很多个地方,喊了许多口号,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在有的时候,口号可能比工资还能鼓舞人,德国人民真的不讲待遇,不计报酬的跟着他们的领袖,以军事化的纪律和效率,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当得知德国国内要修建高速公路之初,就连刘芾也有些责怪这位小胡子同学太心急了,穷的连吃饭都成问题了,还要修高速公路。可是当这个项目在德国四处开始动工的时候,刘芾不禁有些后悔,如果当初把这个小胡子弄到南海联邦来当个政府部长或者副总统啥的,是不是自己就省心多了啊,这个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真是无以伦比了。

除了在德国国内大搞基建之外,希特勒还通过正式外交渠道,向南海联邦政府请求另一项援助,那就是国防工业。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就算是国社党内,也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其中一部分人主张向美国靠拢,因为在美国人中有着大量的德裔,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实际关系上,德国和美国都不算远,当初力排众议免除了德国一部分战争债的就是美国政府。

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向南海联邦靠拢,因为南海联邦的武器和德国一样,都是公制,不存在什么制造和设计上的误差,更主要的是,联邦海军和空军在近几次战争所表现出来的绝对实力,这些人看到了飞机和潜艇对于德国的重要性,而且这些人对于在一战中最后踹了德国一脚的美国政府还是有抵触。

而这两方的争论最终由希特勒本人拍板做了决定,学习南海联邦。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位小胡子同学已经对刘芾有了个人崇拜了,而且联邦的武器确实在实际战争中展现了它的威力。至于美国,当时的整个欧洲都视美国为一群农场主和暴发户,而且当时美国的军事力量真的不是很强大,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标志性武器。

对于德国政府的这一请求,联邦政府欣然同意,这是联邦政府或者说刘芾早就等待的一个机会,只有在军事上更多的帮助德国政府,才能让它在日后在欧洲独力对抗3大强国,这样联邦在太平洋上对付美国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身后的安全操心了。

历史有的时候是真的很顽固,由于刘芾的到来和南海联邦这个历史中本来没有的国家的崛起,原本的历史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但是一旦它找到了原来的路径,还是会死命的沿着那些深深车辙前进……)

正文 第七十二章 绥靖和孤立

在德国政府与南海联邦政府展开的国防军事合作项目中,德国陆军挑选了联邦为其准备的4个型号的坦克、装甲车和摩托车作为合作重点,而德国海军一如既往的选择了联邦的潜艇,而刘芾特意给德国海军准备的重型航空母舰他们只看了看,就再也没搭理。相对于海军和陆军的保守,德国空军倒是成了激进派,他们对联邦提供的3种飞机照单全收,并且还极力要求联邦空军派遣一个教导团前往德国进行生产和教学方面的指导。

这次南海联邦与德国政府之间的军事合作已经不限于简单的出售购买武器装备和提供培训了,而是更紧密更深入的真正的合作。联邦军方会把潜艇、飞机、坦克的设计图纸和建造图纸都提供给德**方,然后在德国本土进行初步的仿造,当然了,装备的品级都要比联邦军队自用的低一到二个代差。

而德**方则会接受南海联邦的部分订制业务,就是由德国的军工厂来帮助联邦制造一些装备的零部件,并且会与南海联邦共享这些德国兵工厂的技术资料,以此来作为联邦提供图纸和技术的补偿。

除此之外,刘芾还特意去电给希特勒,以私人的方式劝告他,要尽快拥有德国自己的石油工业和石油产地,这样德国的血液就不会因为什么特别情况而被别人掐断。至于小胡子能不能听进去,上哪里去找。如何找,那就不是刘芾能控制的了的。

除了国家政府之间的密切交往,南海联邦的很多私人财团也通过各种途径,前往德国进行了投资,这些私人财团大多是与刘芾旗下的产业有关的,比如海伦娜航运、山德鲁电器、快餐业和制药业等等,不过按照刘芾的吩咐,这些私人财团与德国财团所经营的企业必须是合资企业,而且联邦商人一方占股不能超过50%,因为刘芾知道。一旦战争爆发。这些产业就将尸骨无存,谁出大头谁倒霉,少赚点总比赔本要强。而且刘芾只是想帮助德国尽快的恢复实力,并不是想和德国真的结成盟友。因为刘芾明白。如果德国失去了控制。那么最终南海联邦和德国之间也会成为敌人。

时间到了年,在这一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