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认为如果以微子来代替殷纣王,商朝就能延续下去。我想如果真是相司马光所认为的那样,那么商王乙(商王乙就是微子和纣王的父亲)为什么没有立微子为继承人,而立纣王呢?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微子为什么不能继承王位呢?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奴隶制国家,还是封建制国家都是父传子家天下。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时施的婚姻法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微子虽然是商王乙的长子;纣王是商王乙的幼子。纣王虽然是商王乙的小儿子,但是,他是商王乙的嫡子。而微子是商王乙的庶子根据当时的继承法规定,只有嫡子才能继承王位。这是在规章制度上,微子不如殷纣王地方。在才干上,微子也不如商纣王。而微子在历史上,只是忠厚、老实、善良的一位王子。他有文才,能写诗做画。尊纪守法,和朝廷大臣关系很好,有贤德之名。我看过一篇文章,是写殷纣王的。在篇文章里是这样描写殷纣王的,“殷帝辛名受,“天下谓之纣”,人称殷纣王。为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即位后的纣王,在父师长箕子、少师比十五上,时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业,名臣贤相的诰言警语的劝谏教育下,也曾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当时的政治也还清明,四海也还宾服。只是江淮间的夷人,还时有内侵。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纣王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也许是由于王师军容的盛壮,夷方闻风丧胆,仓皇远遁。纣王的军队只和东夷的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后来纣王的军队在夷方国域大肆威势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纣王的大军便走上返国的道路。”就是这次东证之后,殷纣王才慢慢的变得骄奢淫逸起来,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不听大臣进谏。
我再说说季札,季札是春秋末期吴国的一位王子。季札的父亲老吴王爱其才华,想立季札为继承人。季札说:“我有三哥哥,我不能超越他们当国君。”老吴王为了以后季札能够继承王位,修改了继承法,从父死子继改为兄终弟继。后来当王位传到季札的三哥手里时,季札的三哥没有把王位传给季札,而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撩。就这样季札始终没有能够继承王位,老吴王的愿望落空了。
假如他们的父亲把王位传给微子和季札的话,商朝和吴国也一样会灭亡。因为一位帝王要想治理好国家,不能单凭着自己德性和单一的才能。一位帝王要有识才、用才、爱才、信才能力,还必须具备驾驭人才本领。我认为微子和季札没有这种才干,就算把王位传给他们,他们也是个平庸的君主。如果说,有文才、有德行的人就能当好皇帝,把国家治理好的话,那么和微子、季札一样的才能的人。当上皇帝也没有把国家治理好吗?我想举几个例子。李后主的诗、宋徽宗的画都是千古留传的名作。能说他们没有才吗?只是他们不会治理国家而矣。所以我认为微子和季札当上皇帝,也是个平庸的君主。
第五章——赵国的兴起
晋国的大夫赵简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伯鲁,小儿子名叫无恤。赵简子想在两个儿子中间选个继承人。不知道该选随为继承人。于是把他的日常训戒之辞写在两片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他们说:“要牢牢记住它!”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上的训词很熟练,追问竹简他就从袖子中拿出竹简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就立他为继承人。
赵简子派尹铎去晋阳,临行前尹铎请示说:“您是让我去抽丝剥茧般地搜刮财富呢?还是作为平障之地呢?“赵简子说:“当然作为平障之地。”尹铎便少算居民户数,减轻赋税。赵简子又对儿子赵无恤说:“一旦晋国发生危难,你不要嫌弃尹铎地位不高,不要嫌弃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以那里作为归宿。
智襄子智瑶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赵襄子不给。于是智襄子智瑶大怒,帅韩、魏之兵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问:“我能上那里去呢?随从们说:“长子近,而且城墙高大坚固。赵襄子说:“老百姓精疲力尽地修完城墙,现在又让他们为我舍生忘死地守城,谁能和我同心?随从们又说:“邯郸城里仓库充实。”赵襄子说:“那都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才使的仓库充实,现在又因为战争让他们失去生命,谁能和我同心。我们还是投奔晋阳吧,那里是先主所嘱托的地方。尹铎在那里待百姓很宽厚,人民一定能和我们同舟共济。于是赵襄子就去了晋阳。
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淹城,只差三快版没有淹到城头;涡灶都泡塌了,青蛙滓生,百姓没有被叛之心。智襄子智瑶巡视的时候水势,魏桓子给他架车。韩康子站在旁边给他当恃卫。智瑶说;“我到现在才知道水能使一个国家灭亡。“ 魏桓子用胳脖肘碰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一下魏桓子的脚。因为汾河之水可以淹没韩国的都城安邑,绛河之水可以淹没魏国的都城平阳。赵襄子派张孟炎秘密出城去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说:“我听说如果要是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二家来围攻赵家,赵家要是灭亡了,下一次就该抡到韩、魏二家了。“韩/魏二人说:“这件事我们心里很清楚,但是我们怕做事不密走漏风声,灾祸将要降临到我们身上了。“张孟炎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的耳朵,有何伤害呢?“于是他们二人和秘密地张孟炎商议,约好起事的时间后送他回城了。
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的管员,使大水倒灌智瑶的军营。智瑶的军队因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二家的军队称机从两翼杀向智军,赵襄子的军队从正面猛攻智家军,智家军大败,杀死智瑶,灭掉智氏宗族。
韩、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赵襄子把智瑶的头骨刷上漆,做为水瓢。智瑶的家臣豫让想为主人报仇,就化装成因犯罪而服苦役的人,怀揣锋利的匕首浑入赵襄子宫中装做打扫侧所的人。赵襄子上侧所的时候,突然感到心动不安,派人搜索抓住豫让。士卫们要将豫让杀死。赵襄子说:“智瑶已经死了,还没有后代,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真是一个义士,我以后小心躲避他就是了。”于是就把豫让给放了。
豫让就用漆把身体给涂了,弄成一个赖疮病人,又吞了火炭弄哑了嗓子。在街上乞讨,连他的妻子见了他也认不出来他了。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认出他来,哭着对他说;“以他你的才干,投靠赵家一定能得到重用,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到那时报仇岂不是很容易的事。你又何必自残身体,弄成这副模样,这样报仇不是很困难了吗?”豫让说;“如果我投靠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我不能那样做。我要用我自己的方式为主人报仇。我就是要让天下后世为人臣子者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惭愧。”赵襄子乘车出行。豫让潜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前,马突然惊了,赵襄子派人到桥下去搜索,扑获豫让,于是将他杀了。
赵襄子因为赵简子没有立哥哥伯鲁为继承人,自己虽然五个儿子,也不肯立为继承人。他封赵伯鲁的儿子于代国。称为代成君,早逝,又立其子赵浣为赵家的继承人。赵襄子死后,弟弟赵桓子就驱逐了赵浣,自立为君。继位一年后也死了。赵家的族人说:“赵桓子做国君本来就不是赵襄子的主意。”于是大家一起杀了赵桓子的儿子。又从新迎回赵浣,拥立他为国君,这就是赵献子。赵献子的儿子名字叫赵籍,这就是赵列侯。
第六章——魏文侯
魏斯,也就是魏桓子的孙子,就是魏文侯。魏文候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每次他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附首行礼。四方的贤才德士都来归顺他。魏文候与群臣饮酒,奏乐其间,忽然天降大雨,魏文候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从问:“今日饮酒很高兴,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要到那里去呢?“魏文候说:”我与虞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前去,亲自告诉停猎。
韩国邀请魏国一同攻打赵国。魏文候说:“我和赵国是兄弟之国,我不能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要求借兵,一同攻打韩国。魏文候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怒气冲冲走了。后来两国得知魏文候对自己和睦的态度,两国都来朝拜魏国。于是魏国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敢与魏国争雄。
魏文候派乐羊去攻打中山国,攻下中山国之后,将中山国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候问群臣说:“我是什么样的君主?”群臣都说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君取得中山国,不把中山国封给您的弟弟而给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的君主?”魏文候听后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候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的君主。“魏文候问;“何以见得?”翟璜说:“我听说‘君主仁德,臣子才敢直言上谏。’只有仁德的君主,任座才敢范颜直谏。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魏文候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魏文候还降阶相迎,待为上宾。
魏文候与田子方饮酒,魏文候问;“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而不答。魏文候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我听说一位明君只懂得任用乐官就行了,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精通音乐,我担心您忽视了对乐官的任用。”魏文候说:“你说的对。”
魏文候的儿子公子魏击出行,在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公子击就下车给田子方施礼,田子方却并不还礼。公子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您说,富贵的人值得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值得对人骄傲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值得对人骄傲,富贵的人那里敢对人骄傲。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会矢去国家。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会矢去封地。一个国君如果矢去国家,就没有人把他当君主看待。一个大夫如果矢去封地,就没有人把他当家主看待。贫贱的人言不听,计不从,下堂而去,到那都能找到贫贱。”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候问李克说:“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出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你看怎么样?”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臣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魏文候说:“先生不要在推辞了。”李克说:“君主没有观察过吗?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崇的,穷困时看他所做的,贫穷时看他所不取的。还用我明说吗?”魏文候说:“先生请回吧,我的丞相以经选中了。”李克在回去的路上碰到翟璜。翟璜问李克说:“先生,您知到主公选中随当丞相了?”李克说:“是魏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