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汽车帝国-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2003年,以产权改革为基础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94年公司法出台,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萧太一所处的年份,正好是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时点。洛阳机械厂,是中国第一家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国有小型企业。到1984年,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承包制、一些小型、经营不善的国企开始实行租赁经营,这种租赁经营方式在中东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已有较多的实践。

    但租赁经营的风还未吹到江洲市。

    做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江洲市不但有较多大中型国企,而且还有诸多为这些大中型国企提供配套服务的小型国企。象大江减震器厂这类经营不善而关闭的中小国企不在少数。

    这种形势为萧太一的事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大环境。

    萧太一的事业规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实现对大江减震器厂进行租赁经营,成为西南第一家吃租赁经营螃蟹的人。租赁后,淘汰现有的液压减震器,生产国际主流的充式减震器,先从摩托车行业做起,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扩展到汽车用减震器,先把事业做起来。

    第二步,在适当的时候将大江摩托车厂的发动机厂包下来,从摩托车发动机入手,逐步扩展汽车用发动机,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发动机技术,一炮打响,从至高点占领汽车行业的心脏。

    第三步,就是坐等机会。按前世中国改革的历史轨迹,尤其是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的很多产业对民间资本其实是未设限的。但在前世的时候,一是这时办内民间资本都非常小,对汽车这样需要大投入的行业,民间资本都没实力进入;二是这时的民间资本也缺乏技术,即使有钱也没法加入诸如汽车这样技术高度集中的行业。而技术对萧太一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积搌财力与实力,等待机会,一旦机会到来,他才有可能一飞冲天。

    大江摩托厂车的生活区布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从南面大门往北,分别是始建于50年代的小平房、建于60年代的筒子楼、及建于80年的6层小楼房。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萧太一就来到了生活区前面的小平房。

    萧太一今天的目的很简单,准备拜访三个人。

    第一个是包玉刚。

    在减震器厂,包玉刚虽然只是个工段长,但由于其敢做敢当的性格,经常为工友出面打报不平,在工友中,尤其是在年轻职工中威望较著,是减震器厂年轻一代的精神上的领袖。

    第二人是赵德铭师傅,赵德铭师傅是厂里的老员工与老技术员,在员工心中属于那种德高望重的人物。

    第三人为王德平师傅,王师傅今年四十余岁,是减震器厂中年员工中最受人尊重的人物,平时话不多,但做事认真、塌实、实在。

    对萧太一来说,要把减震器厂租赁下来,并使其成功运营,这三个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让这三人加入他的团队,他的团队框架基本上就能搭起来了。

    包玉刚年轻、冲劲足,敢做敢干,天生就是做销售的料。

    在80年代中期,人才还没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走出来,普遍不重视销售,往往是坐在家中,等着客户上门。同时信息非常闭塞,哪像后世,想要卖什么、买什么,一键鼠标就可搞定。而80年代中期,不要说网络了,连最基本的固定电话都还没到户,就算是企业中也要是外事部门才可安装电话。因此,在这个时代,销售,更需要包玉刚这种非常有冲劲、干劲的年轻人,到市场上去跑、去推销,让他做工人,是浪费与屈才了。

    赵德铭师傅是非常合适的生产组织人员,技术扎实、实践丰富,有多年的生产组织经验,同时德高望重,有较强的号召力,如果由他来管生产,萧太一绝对放心。

    王德平师傅年当四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有多年的质量管理经验,为人严谨、做事认真,对产品质量较真,是难得的质量把关的好手。

    有了这三个人手,经营上内外就有了抓手,而萧太一就能集中精力对付两个事:政策、资金。

    这三人对萧太一事业的起步,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绝对不能放过的。
第七章 包玉刚
    包玉刚觉得很憋屈、很郁闷,想对人发火又找不出任何可让自己发火的理由来。

    那日游行后,厂党委、厂领导班子对厂里二百来号工友的安置,拿出了非常诚恳的态度,最后也妥善的解决了各位工友的工作。而且听说区派出所本想把以自己为首的三人抓起来,还是厂里萧书记亲自到市里方国伟书记处求了情,才免除了自己及另外两人的牢狱之灾,他真要好好感谢感谢萧书记。

    厂里给他安排了一个成品库管的活。这活以前本设一个岗位,但因安排厂里子弟的需要,在包玉刚去报到之前,已变成了三人岗、两班倒。他报到后,就更好,变成四人岗、三班倒了。这成品库房,相对零配件库房来说,本来就简单,一个人管的时候,都很清闲,更别说四个人了。尤其是夜班,那简直就是睡觉的班,白天入库、发货都不饱满,夜晚哪还有人没事干得跑来入库出库。

    这么悠悠闲闲的上了一个星期的班,包玉刚觉得自己浑身都快生锈了,他哪是一个闲得住的人。

    说起来,他应该心里高兴。现在也有了工作,不再是别人眼里闲着吃干钣的人,而且平安无事。

    但他还是觉得闷得慌,想发火,想大发泄一通。

    昨夜,包玉刚下班后,买了两瓶老白干,整了点卤菜,独自一个人在房里大醉了一场,本想好好睡上一觉,不想大清早的,他那破门就被人敲得震天介的响。

    包玉刚一点都不想理会,扯了被子蒙着头睡个不停。

    但门外那货实在也是个执着人,也保定了他在屋中,那破门被砰砰的敲得响个不停。

    “哪个鸟人,这星期天大清早的,还要不要人活啊。”

    包玉刚气极,一个翻身下床,也顾不得穿上衣服,穿了一个大裤叉,哗的一声拉开大门。

    “干什么?”

    门外,一个清清爽爽、干练的青年站在门口。

    见得扰了主人的好梦,使得主人几乎赤身破门而出,门外的青年也不觉尴尬,脸上带着平和的笑容。

    “怎么,客人上门,将客人拒之门外,这可不是热情、大方、好客的包玉刚的性格。”

    说起来,主人宿醉不醒,结果被自己硬生生的给吵醒,然后穿了个大裤叉就跑了出来,说实话,萧太一心里也是蛮尴尬的。不过萧太一可不敢表露出来,也不愿打退膛鼓。打退膛鼓向来不是萧太一的性格,前世的萧太一就是不愿退缩,才让自己郁闷而死。

    不过幸亏包玉刚人年轻、有冲劲,却不是冲动。开门见得这种情况,虽然头还有些晕,气也还在头上,但却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

    “稍等一下。”包玉刚关上门,准备先把自己稍微收拾一下。

    大概过了五分钟,紧闭的门又打开,刚才仅穿大裤叉的包玉刚已穿戴整齐。

    “请进。”

    包玉刚的声音冷冷的,对大清早就扰自己好梦的人,他虽然能控制住自己不发火,但也不要想他能对这人有什么好态度。

    萧太一淡淡一笑,随其后走进了屋中。

    包玉刚所住的房间是一个不带卫生间的单人间,这种房屋在中国20世纪的80年代以前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当时大国企中很是普遍,主要给未婚青年使用。

    屋子中家具较少,靠内摆了一张单人床,被子折得整齐的摆放在床头;床尾是一个简易的衣柜,衣柜旁是一个洗浴架,上头搭了一条白毛巾,托盘上放了一个白瓷铁盆;靠窗是一张书桌,书桌的左侧,坚立着几本精装书,整个房间显得干净而整洁。

    见得萧太一目光落在书桌上的书本上,包玉刚自嘲一笑,“那就显摆用的,自买来,就从没看过,我包玉刚就不是能看得进书的人,要不哪能混成现在这样。”

    “包段长,不,这太生硬了,我看你比我大,我也象别人一样称你为包哥吧。”萧太一一声包段长出口,觉得实在太别扭,这包玉刚比他大,为人也豪爽,一声包哥倒也叫得,“包哥是个爽直人,其他人都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文化人,怎么也得掉上两句显摆、哪象你自承不是读书人的。首先,作个自我介绍,萧太一,原来的职业是个发动机设计师,厂发动机研究中心的。来的鲁莽,还请原谅。”

    萧太一伸出右手。

    “既然你叫我一声包哥,刚才的事,哥们也不再跟你计较了。”包玉刚把手搭在萧太一手上,“说吧,什么事,让你火烧屁股似的,大清早就来扰人清梦。”

    “包哥,现在工作得不愉快吧。”对包玉刚这种直性子的人,就得直来直往,打机关那是浪费时间,萧太一是一剑攻心,“包哥现在工作那种地方,是老人养老的,不适合包哥这样性子的人。我想包哥现在更需要一个能发挥你能力的工作。”

    “看来,你是做了不少工作啊,”包玉刚愤愤一笑,“格老子的,那就不是人呆的地方。有什么好营生,只要不是杀人放火、偷拿抢盗的事,哥们就干了。”

    “绝对是正规行当,”看来那库管的工作把这位憋得不轻,萧太一放出重磅炸弹,“我准备把减震器厂承包下来,想请包哥过来帮忙。”

    “什么?”包玉刚一惊,这哥们没病吧,虽然他是减震器厂的,非常爱自己的厂,但说句心里话,这就一个烂厂,远近闻名。从建厂后,那产品质量问题就不断,或者这样说更合适,从建厂以来,厂里就没生产过完全合格的产品。这样的厂子,厂里都已经放弃了,直接把厂子关了。不想现在竟然有个傻子想把厂子承包下来,这不是自找死路还是啥。

    “我说,哥们,没病吧。对减震器厂的情况不了解吧?”包玉刚反问。

    “不算完全了解,要不你跟我说说。”萧太一不动声色,虽然他从别人那也打听了一些信息,但不防听听更多的信息。作为一个在减震器厂干了四年的老员工,包玉刚可能会向萧太一提供一些他此前没打听到的信息,同时,也更能加深他对包玉刚的了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看来,你这哥们真对减震器厂不了解了。”包玉刚一看,这哥们不知道被谁忽悠了,“既然,你叫我包哥,哥也不能蒙你,今天就把情况仔细跟你倒一倒,听完后你再做决定。”

    “我们厂始建于1979年,技术与设备都是从美国引进的。当时说是引进的最先进的减震器生产技术与设备,但其实是老美蒙我们的,人家哪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你呢,这双桶液压减震器技术就老美50年代的技术,早就被淘汰了。我们还当了个宝,花高价给买了进来。你买了就算了,应该总得买个完整的吧。但领导舍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