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粉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凉粉冈- 第8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说,弄不好惹上‘体罚’学生的‘官司’就麻烦了……”刘副校长一口气说了很多,想是有点累了,于是从台前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水,然后继续说道,“前段时间班主任检查男生的日常生活用品,你说可笑不,他一样也没有——连牙刷、毛巾也没有,更不用说饭盒、提桶了。”说到这里刘副校长就笑、其他人也笑。

    “那他拿什么吃饭?”

    “他不刷牙洗脸吗?”

    大家边笑边议论。

    “随便拿一个同学的饭盒就去打饭了,管是谁的?他吃完饭那同学才能吃。刷牙洗脸也用的是同学的牙刷和毛巾……”刘副校长托了托老花眼镜,眯缝着眼睛说。

    “随便用人家的东西,人家没意见吗?再说用人家的毛巾、牙刷,这怎么卫生呢?”这时大家欲笑非笑了。

    “这是霸王行为,怎么没意见?所以矛盾就从这里来,甚至引起打架的现象来了。为了教育他,班主任隔三叉五就给他远在广东的父母打电话。可是,‘山高皇帝远’的。再说,在他的心目中父母是个何等模糊的概念啊?能起作用吗?爷爷可苦了——班主任没办法时只好找他爷爷。老人都七十多岁了。上周那一次我就亲眼看到了,老人家步行五六里地到学校来,到了校门口就累倒在地上,一个劲地摇头说:‘老师啊,这孩子真难教,我可真是管不了啦!’”

    听到这里,大家都感觉心情沉重。家庭教育不到位的孩子到了学校就随心所欲,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后来从大家的汇报中,这些辍学生中留守儿竟然占了大多数。

    政教处劳主任反映的主要是家庭困难学生的情况。一是有几个子女读书的,一是家里有病人的,还有就是单亲家庭和无父无母家庭。劳主任一一罗列了这些情况。大家也都说收集到这些情况。总务处何秀丽副主任说:“我们班就有一女生,哥哥读大学,姐姐读高中,现在到了她读初中,父母已很难供她们兄妹仨上学。她的伙食费每周不是欠就是挪东家借西家的来,这样反复的次数多了,她便失去了上学的兴趣,她终于作出了‘牺牲’:不读了。这不,我们去家访——打工去了。她说她要挣钱回来供哥哥姐姐读书,要为父母分忧解难。看,多感人啊!”

    教导处费主任也说,他们班那位男生啊,到了他的家里,简直让人惊呆了,家哪是个家?全村差不多都跑到村外择地建新房了,他家却仍然孤零零地住在老村——空心村中。那是些泥瓦房子,破旧不堪,黑不溜秋,象快要倒塌似的,那样子——反正让人难以形容。原来他母亲患了精神病,父亲为了给母亲治病都借了几万元的债,家里的困难都让他没信心上学了。

    总务处李主任反映说,他们班一位女生叫郑丽丽,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了,自小由爷爷带着,爷爷今年八十了,连自己都难以照顾还要供她上学。我们去家访,爷爷老泪纵横地说:“老师啊,这孩子命苦啊!她倒是想读书,但眼下确实难,我前段时间病倒了,不但没钱给她,反而让她照顾我来了,怎么个读书去?”

    贺新也说,就是这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根据一些班主任家访得到的情况,已经有几个跟着清明节回来的打工妹、打工弟到广东打工去了。

    大家反映情况后,黄中原校长说:“我们领导这段时间要继续深入班级,加大家访的力度,对于厌学生,要多做思想工作,多与他们的父母或者监护人沟通,有必要的还要让其父母回来一起做工作;对于家庭确实困难的,学校可以给予减免伙食费。”黄校长要求大家回到各自的班级继续核查家庭困难学生的人数。他问劳主任,困难学生是否都享受了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劳主任肯定地说,已逐个核过了,都获了享受。黄校长又强调说:“要让那些特困生申请国家的特困生补助。对于已经去了广东的那几位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将她们动员回来。至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家长不支持子女读书的,还有特困生,国家的特困生补助和学校的减免措施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让党委政府依法、依政策加以解决……”

    一直没有说话的金班副校长这时说话了。他说:“黄校长你初来乍到,对西兴镇的情况真是少见多怪了。你以为西兴镇的工作象东升镇那么好做吗?现在我们学校有1000多学生,十多位辍学,不到2%,还没超过国家3%的控辍率呢。急什么?现在问题就算大了?不信你看,到了秋学期回来,这个数字还要翻一番呢。再说这些辍学生中有些本来就不想读,你劝他回来,他读不下去,反而扰乱班级的学习秩序,连想学的同学都会受到影响;又如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减免生活费,怎么个减免?学校又没有什么收入,这些钱从哪里来?还有打工的学生,他们的心都不在学校了,怎么个劝法?”

    一句话,金班的意思是:西兴中学的辍学率不是很大,就是辍学率超了,也可在数字上做文章进行调控。国家已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读书是自愿的事情,你强压他,效果好吗?

    大家又是一番议论,有赞同金班意见的,有认为他的思想有一定道理的,当然更有认为他的思想不可取的。

    黄中原用眼睛扫了大家一眼,心想,金班这人真有点自以为是,便反驳他道:“东升镇的工作就好做吗?全镇三十多所中小学,一所学校流失几人,就是一百几十人,四五个班学生就不见了,这难道是小事?再说大镇里的问题更多,上网、打架、赌博、厌学甚至抢劫等问题比西兴镇有过之而无不及。总之,大镇有大镇的难。”

    黄校长最后作了明确的要求:“一在‘两基’工作中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二是要善于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三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四让每一个辍学生重返校园是硬道理。”

    黄校长最后要求学校团委要继续发动全校师生进行捐资助学,使学校的“爱心基金会”更大地发挥扶困助学的积极作用。

    海燕自从上学后与贺新一直有联系,海燕每打电话来,贺新便将电话掐了然后跑到学校办公室来用学校的电话再打给她,因为海燕每次跟贺新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的,没个小半天工夫的不罢休。虽然现在很多大学生都配手机了,但海燕还没有手机,她是用电话卡在公用电话亭里给贺新打的电话。海燕说她揽家教一个月也有五六百元的收入,但她的钱得分给在高中读书的妹妹,有时也给家里寄点急用,这样一来她的钱就有限了。她知道父母压力很大,她们姐弟仨都还读书(小弟读初中),父母既要操劳她们的读书费用,在家里还要有一笔搞种养的开支,真是不容易。还好,她在学校里有家教,不然她们几个肯定不能全部读书。贺新知道海燕在学校还是挺艰苦的,好多日子里她每天只吃两餐。贺新劝过海燕,说这怎么行呢,饿着肚子能上课?要不我给你寄点钱,你将你的银行卡号告诉我。海燕犟得很,说去你的吧,不要给我寄钱。我给你说这些决不是向你诉苦,更不是要你的帮助,我这是信任你,才将我们在学校的生活跟你说。你是过来人,难道不知道吗?海燕给贺新说这些的时候都是乐呵呵的,全然不是悲愁哭丧的腔音,贺新就知道她有她的活法,就是他想发慈悲也不能找到她身上。

    海燕在学校生活虽然拮据,但电话费却不吝惜。所以经过一两次海聊后,贺新就告诉她,以后打来电话我先掐了,我用学校办公电话给你打过去好了。海燕说你在办公室打电话不影响人家工作吗?贺新说那你到放学后再打来好了。海燕又说那不花费学校的电话费?贺新说我这个小小的副教导主任没什么特权,但这点便宜我还能占。

    有了贺新这句,海燕就每次都聊得挺开心了。

    海燕跟贺新聊的大都是她毕业后怎么找工作的事儿。

    这天中午海燕又给贺新打来电话,这时午休铃刚好响了,贺新赶忙跑到男生宿舍走一圈让男生安静下来睡觉然后就急匆匆的跑办公室去了。

    贺新给海燕打电话。

    海燕问:“老师,你说毕业后我能找到工作吗?”

    贺新说:“怎么就想找工作了?你现在才大二离毕业远着呢,还是安心读书学点真本事,以后才有找工作的本钱。”

    海燕就嘟嘟地说:“不远了。我们现在都在谈论这话题,学校安排下学期实习,最后那学期就给我们时间出去找工作。学校都给我们明确了,你说我能不想这事吗?”

    贺新装着很轻松的说:“能找到工作这是肯定的,总不能老待岗吧?”

    “那你说,毕业后我怎么找工作呢?”

    “不是有人才市场嘛?”

    “我的条件不够,那都是些大企业大公司来招聘,没有博士硕士的去不了,最少也得是个本科,我才大专。”

    “不会吧,人才市场你去过没?那应该是个‘大舞台’,什么样的‘演员’不需要?你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可我想回家,回我们宝盆。”

    “好啊!回来也好。”

    “我想回西兴镇,跟你在一起。”

    “这个?”贺新心头愣了一下。

    “不欢迎吗?”

    “当然欢迎。”

    “那你犹豫什么?”

    “我是说咱边远地区,你年轻人的,应该有更好的天地。”

    “这么说就是不欢迎我回家了,不欢迎我和你在一起了。”

    海燕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她就差没说:我爱你!

    贺新就只好说:“你要做好不能回家的准备。”

    “你这是什么意思?”海燕急了。

    “你以为回家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啊?这得国家有计划是不是?”

    “不是说我们宝盆县每一年都安排大中专生就业的吗?”

    “不是安排,是选聘。你忘了,你们是双向选择生?”

    “怎么个选聘啊?”海燕好象对这个事幼稚得很。

    “就是国家从应届或者往届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通过笔试和面试或其他考核来选聘一些优秀人才到各部门各个岗位去任职。”

    “那是些什么岗位呢?”

    “多了。教师,农林,水电,电信,都有。村官也有。”

    “我的专业是教师,我还是想当教师。”海燕的声音很小,但语气却是很坚定。

    “那毕业回来参加选聘吧。”

    “要是选不上呢?”贺新听着听着,海燕好象在哭了。

    “那也没关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是很多大中专生都到广东去?听说广东那边对教师的需求多着呢。”贺新感觉不对,“你这是怎么了?好好的怎么就哭起来了?”贺新莫名其妙。

    “老师,到下周我要考试!”

    “考就考嘛?考试对你来说,又不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