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是金点子,不管用老百姓也不找你。”
孙权贵内心的自豪感已经被连根拔起,将起初的恐惧和怀疑全部冲散,俨然是一位知名大学的教授在给刚步入象牙塔的低年级学生讲处世之道。就在这时,他床头上的电话响了,孙权贵向杨百家说了句“有生意了,我先接个电话。”随手拿起话筒高嗓门、高格调地回答对方的问题,“你想给省领导写封信反映问题?可以啊。可这信怎么写里面学问大了。写给领导的上访信一般情况下领导是不看的,都是秘书看——对,都是秘书看——你在信中必须想办法点到你是领导家的什么亲戚,才能保证你的信能让领导亲自看到。这亲戚不能太近,领导家的近亲戚秘书都是有数的,你瞒不过去,但也不能太远,太远了,秘书根本就不送给领导,随便往垃圾篓子里一扔。先说这些吧,一时半会给你说不清楚,具体问题当面再谈。”孙权贵放下电话,笑着说:“听见了吧,刚才我给这个人说的道理就是臭豆腐理论,天书上都查不着,但最管用——不过这都是合法的,违法的事咱一点不干,一点不干。”
第五章 上访老户(3)
杨百家听得发愣,问:“你家里还开着热线啊?”
孙权贵说:“是啊,收入是和*分成的,也都是合法的,都有合同。”孙权贵拉开抽屉仿佛要找合同,但什么也没有找到,话题一转继续说,“你一来,这个电话至少让我少挣十来块,要不是你们在,我少说也得给他罗嗦半个钟头,半个钟头就是30多块。不过也没事,具体细节没给他透露,他还得来找我,现场咨询照样按时间收费,这个是收一个是一个,不存在和谁分成的问题,更划算,我一般都让他们过来。”
杨百家有点惊讶,“你还挺现代化。”
谁知孙权贵变得非常谦虚,只摇头,“算不上,人家现代化的都搞网络服务了。我手里还缺点资金,没搞起来。等有了钱也买台电脑,联上网,那就更现代化了——都是合法的——给老百姓做点好事,积点德,行点善,看看啥时候也能讨个老婆,我都四十多了,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闲着也是闲着。”说着,电话又响了,孙权贵得意地向杨百家摆了一下手,去接电话。孙权贵先是听了一阵子对方的谈话,然后看了一眼杨百家,声音比先前压低了很多,说:“你这个事靠一个人的力量不好办,”见杨百家没注意,进一步压低声音说:“要不要来个集体的?人的事我包了,不用你管——我这里有客人,拐回来再细说。”孙权贵放下电话,又看了一眼杨百家,嬉皮笑脸地说:“他这事不好办,不好办。”
孙大海笑着问:“你是不是又要弄几个上访的往外租?”
听了孙大海的话,杨百家愣了一下,惊讶地问:“什么?你这里还出租上访人?”
孙权贵忙说:“哪有的事,借我俩胆儿也不敢!那是违法的,违法的事咱不干,别听孙书记瞎说。我这都是合法的。”拐头又对孙大海道:“孙书记你可别乱说啊,我这都是合法的,违法的事咱从来不干。”
杨百家说:“合法不合法咱以后再说。我是新调来的信访助理员,姓杨,你以后叫我老杨就行。”
孙权贵很老练地说:“杨助理好,您多关照,都不容易,以后有事少麻烦不了您。”
孙大海说:“应该叫杨乡长。”孙权贵乖乖地改称杨乡长。
杨百家笑着说:“还是叫我老杨吧。今天我看到你在标语上涂什么字,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文章,想找你谈谈,你别有什么顾虑,实话实说,有啥困难我能帮忙的一定帮你。”
孙权贵立即否认,“杨乡长,您误会了,我根本就没有涂改什么标语,我是在研究您写的标语,写的太好了,太精彩了,以人为本,非常文明,从这标语能看出来您是个为民作主的清官大老爷,老百姓有了您算是八辈子烧高香了。”
杨百家道:“你先不要给我戴高帽。你没涂改标语,看到我跑的啥?”
孙权贵道:“我正在专心研究,发现上面确实有人写了一些过火的话——那都是胡说八道,怎么能用那样粗俗的话评价您那文明的标语——看您过来,我怕说不清楚,觉得三十六计走为上,一念之差就跑了。没想到最后还是被您追到家里来了,真是浑身长嘴也说不清了,可您是个清官,不会冤枉好人。”
杨百家问:“那你知不知道标语是谁涂改的?”
孙权贵看着孙大海和杨百家笑而不答。孙大海有点急,问:“你到底知不知道?”
孙权贵郑重起来,说:“我要是告诉你们,关键是杨乡长能不能为人家申冤?”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上访老户(4)
杨百家诚恳地说:“你放心,只要有冤屈,我肯定替他申。”
孙权贵还是不怀好意地笑,“我看未必能。还是不说吧,说了也没用,反而对人家不好。你们再搞报复。”
孙大海见孙权贵犹豫不决,他心里猜出个*不离十,问:“你说的这个人是不是周青藤?”
孙权贵笑了,“孙书记,这可是您说的,我可没说,这事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孙大海说:“二鬼子,不用你猴精,你说咱村的啥好事能与你没关系!”
周青藤也是这个村远近有名的上访老户,已是快50岁的人了。育有一个儿子,年轻的时候就死了丈夫,没有再嫁。由于周青藤精通祖传的一种按摩技术,对治疗偏瘫特别有效,有病人就给人在家治治病,没病人就下地干点活,尽管孤儿寡母无多少依靠,但生活过得还相当将就,不仅将儿子拉扯成人,儿子还结婚生子,生活相当美满,周青藤总算挺出了最艰难的岁月。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几年前的一天傍晚,周青藤的儿子周欣从集上卖菜回来,路上被一台违章行驶的拖拉机撞倒,经紧急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最终高位截瘫。媳妇弃他而去,还将两岁的孩子偷偷地带走。肇事者李三江被法院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期5年,附带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20万元。由于李三江家里穷得锅底朝天,30多了还没找上媳妇,民事赔偿根本没能力支付。周青藤从此走上上访不归路,动不动就到省进京上访,要求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李三江死刑,并讨要20万元赔偿。起初周青藤并不知道如何上访,而孙权贵上访已经远近出了名,便主动给周青藤指点迷津,带她上访。时间一长,孙权贵对周青藤有了想法,最后甚至放弃了自己的诉求,帮助周青藤一起讨说法。但努力了几年,孙权贵始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周青藤一直没有再嫁的意思。尽管如此,两个人的绯闻在整个村还是传得满城风雨,有鼻子有眼。
杨百家充满信心地来到周青藤家,大门还没有上锁,堂屋门也没有关,昏暗的灯光下周青藤正吃力地把儿子从轮椅往床上抱,脚下不小心差点被一根绳子绊倒。孙大海忙上前去扶,吓了周青藤一跳,回头见是孙大海,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他问:“不用你管!你不会是又来监视我的吧?我最近可没犯事!”一句话,屋内空气骤然紧张。
没等孙大海说话,杨百家上前解围:“大嫂,我是乡信访办的。”
没想到一听乡信访办,更给周青藤心头怒火浇了一桶热油,她抓住杨百家就往外推,“出去,都给我出去!什么信访办,都只知道办人!乡里没一个好东西!”
杨百家心平气和地说:“大嫂,您不要急,听我说。”
“听你说什么,你出去说,别给我说,我没功夫听你胡说八道。”
“大嫂,我这次来是想了解一下您的案子。”
“我这天大的冤案全中国人民都快知道了!光人你们都抓了十几次了,案子还不了解?”
“大嫂,我是刚调到这个地方来的。”
“刚来的也好,原来的也罢,都膙不了好狗!我已经不相信你们任何人,我只相信党中央,相信国务院,我要上告!”
周青藤的儿子躺在床上一脸愤怒。周青藤心疼地看了看儿子,“你们快滚,不要吓着我的孩子,把我的孩子吓出毛病我给你们拼命!”说着周青藤顺手绰起案子上的擀面杖朝杨百家的后背就是一家伙,随后将二人逼出门外,咣当一声把门关上,任凭杨百家在外面一再相劝,起初还有回声,后来干脆一声不响,杨百家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同时深深地感觉到大新乡党群矛盾、干群矛盾已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群众对干部已没有了一点信任感,他觉得再在门外坚持下去也不会有好的结果,说不定更激化矛盾,只好无功而返。
第六章 借车(1)
朱桂英和杨小翠今天上集卖了两头猪,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很晚,又累又渴又饿,本指望杨百家能给烧壶水,没想到这么晚了杨百家还没回来。儿子杨小同坐在厨房的饭桌上写作业,他早煮好了一大锅稀饭,溢出的米汤漫了一灶台,朱桂英看了是又激动,又心疼。一群猪还没有喂,个个在那里呆着脸、瞪着眼、扯着喉咙叫唤要吃的。朱桂英来不及喘息,忙着给猪弄饲料,一切都忙活妥当,快要吃饭的时候杨百家到家了,像是掐着点儿来的一般。朱桂英看着他满身上下都是石灰,没有一点好气,并不问他干了什么,而是罚他去喂猪。杨小翠看着父亲一身狼狈样,主动把活接过来,让杨百家进屋洗脸休息。
孩子并不管大人高兴不高兴,吃饭的时候,儿子杨小同很迫切地问父亲什么时候能配上车,朱桂英没等杨百家说话,半玩笑半讽刺地说:“早配上了。”
儿子高兴地说:“太好了,我正想用一下爸爸的车,今天怎么没坐车来?”
杨百家也借助朱桂英的讽刺,来了个自嘲似的黑色幽默,指了指门外的木兰摩托说:“这就是我的专车,什么时候想用只管拿去。”
儿子看了看木兰,失望地说:“这就是专车?”
杨百家说:“小东西,你要求还挺高,这专车还不行?你还要什么专车,宝马、奔驰,还是劳斯莱斯?”
杨小同说:“我妈妈不是说这车是给姐姐买的吗?怎么成你的专车了——哈哈,这是女式的!大老爷们骑个女式车,太丢人了!”说着拍手嘲笑起来。
朱桂英看了杨百家一眼,生怕儿子的嘲笑再引起杨百家不满的情绪,指责儿子道:“小东西多嘴,快吃饭。什么男式女式,女的骑就是女式,男的骑就是男式,人不大脑子里歪歪事还不少。”
杨百家想起了刘强根的话,生气地说:“我看不是儿子多嘴,是你少心眼儿,人家都说这是娘们骑的,我骑着都丢人。”
“好好,你有志气嫌丢人别骑,有能耐学人家老牛坐公家的车啊,我省下钱干什么不好!”朱桂英看了一眼杨百家,见他一声没吭像是服输了,便紧接着痛打落水狗,“你一个信访助理员还想跟人家派出所长比,能比得了吗?哪里能比?这车有给买的就不错了,还这事哪事,给你个枣吃还嫌核大,事不少,你比娘辈还像个娘辈,给你个木兰骑就对了!”
杨小翠见朱桂英得理不饶人,说:“妈,快少说两句吧,信访助理员比派出所长还差多少吗?都是副乡级。”杨小翠不仅用语言声援,而且故意夹了一筷子菜放杨百家碗里,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弱者的支持和同情。朱桂英看了一眼杨小翠本准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