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秀色照清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依旧秀色照清眸- 第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玉品抱起定谋放到膝上说:“不吃就会饿死啦,妈妈怎么舍得定谋呢,妈妈最喜欢定谋了。”定谋坚定地说;“我不吃。”玉品知道八头牛也改变不了老三决定,先和大家把乌龟弄上锅,然后出门转一圈来到屋后,把事先藏好的一小袋米背了回来,煮了点饭。

  后来,玉品又认真研究了乌龟烹饪,开发总结出炖、炒、篜、烤、煨等多种做法。除了定谋,几个孩子都踊跃响应大捉乌龟的指示,定国更是场场不落,带回满身泥水。定勇本来溜鸡上了瘾,有了鸡笼还喜欢经常牵出来走走,现在早就移情别恋了,老朋友不仅天天困守笼中,有时还免不了忍饥挨饿。玉品如法炮制,将冲里人平时视而不见的青蛙、螃蟹、田螺等都一一变成了美味佳肴。摸田时把被石灰药翻的黄鳝、泥鳅捡拾回家,大的剖肚去脏,小的直接晒干,然后熏烤至金黄色,用辣椒炒着吃;吃了一回后,杨氏兄弟又掀起了捉鳝挖鳅高潮,定谋除了乌龟其余的都喜欢吃,此时也不甘人后。

  定国人小,手脚并用才能在泥水、草丛中腾挪几步,好不容易抓到一条,正惊喜不已,咯咯笑个不停,这些光溜圆滑的生灵往往又扭身摆体,拼命从小手指缝间逃逸,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不止。最富戏剧性的是脚鱼的上桌过程。

  这天玉品匆匆打开衣柜,翻出一件支离破碎的烂衣,撕下一片布条,正给定忠包手指,嘴里一直不停的念叨着:“讲了几次要你慢一点,手要抓退些,做事要专心,总是不长记性,猫弹狗跳的就只记得田里,先让老弟他们捉一阵啦,又不是冇得你捉的,有的是,都快九岁的人了,还不晓得稳重一点,给老弟几个作出榜样…。”杨母则在一旁唠叨:“我剁要得啦,硬要抢;这么长一截猪吃得…”‘进’字还未出口,外边由远而近隐约传来小孩尖厉的哭叫声,玉品马上听出是定国声音,讲一声‘自己包’就往外冲,定忠随即跟出来,边跑边卷布,杨母好一阵才反应过来,慌得一双小脚不知先迈哪一只。

  原来是定国竟然在沟渠里发现一只脚鱼,觉得好玩,伸手去逗,食指被咬住了,二个哥哥手忙脚乱帮着弄了一会,反而越咬越紧,只得托住脚鱼拉着定国往家里赶。

  玉品在半道上接着,弯腰一把扛起定国,一手抓托脚鱼,以最快速度赶回家,拿起菜刀,把脚鱼脖颈压在凳面上,一刀砍了下去。处理好血肉模糊的伤手后,又开始打扫卫生,从地上捡起脚鱼准备丢掉,因为冲里人从来不吃它,转念一想:这么多东西都吃得,为什么不也试吃一次呢。遂把它去掉内脏炖熟,自己先吃了一碗,约摸半个钟头过去,没见不良反应,一声招呼,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开始食用,又一道美食就这样诞生了。

  带着欢呼雀跃的孩子们享用热气腾腾的劳动成果是玉品一天最愉快的时光,看着他们一个个开始红光满面,身强体壮,尤其是定谋在野味的调养滋补下身体也逐渐结实起来,所有的疲乏都一扫而光。锅内常年饭少薯多,定忠懂事,同母亲、奶奶一样主动多乘红薯,米饭让与弟弟吃,玉品心酸之余颇感欣慰,而定勇和定谋经常会为争抢米饭尤其是锅巴吵闹,有一回还拳脚相向。玉品寻思道: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这还了得。不得已腾出手来,比原计划提前开始了礼节教育。

  首先是日常举止,小的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定忠则必须做到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头次抽空示范的时候,几个小的都嘻嘻哈哈,扮怪相作鬼脸,不成体统,玉品也不责罚。第二次则关了房门,独自带定忠在房间里训练,小的又好奇起来,挤在门缝或窗户外看得起劲,嚷嚷着要进去,玉品全不理会,当没听见,如此几次,门都快被拍烂。

  玉品先对哭嚷得最凶的定国说:“你会认真学不?”定国头点得跟鸡啄米似的,玉品就把他放了进去,过一、二天才先后让定谋和定勇参加。一个月过去,老大、老三倒是练得有模有样,老二却是一日曝三日寒,被罚过多次才勉强过关,老么则三分钟兴头一过往往就自娱自乐去了,玉品称之为搅屎棍,也不管他。

  然后是用餐礼仪,从摆筷、握筷、夹菜、装饭、扒饭、坐姿到客套谦让逐一训练,因为条件欠缺及年龄尚小,衣着及席间交流等内容暂时没有教授,不及娘家所传一半。即使如此,也只有定忠一人心领神会,做得一丝不苟,小的接受理论是囫囵吞枣,行动起来是邯郸学步。玉品双管齐下总算解决了难题,一是让定忠代替自己担任教官,二是引入激励机制:指出别人一处错误奖励一次。

  所谓奖励就是晚上同妈妈睡一张床,原来是俩大人各带二小孩睡,定国黏玉品,所以其余的只能有一个跟玉品睡,老二、老三经常为此事闹得不可开交,到了睡觉时间便争着往家跑,有时索性吃完晚饭便直接往被窝里钻,抢先占位,来个先入关者为王。玉品便规定每五天一个轮回,定忠一晚,老二、老三各二晚,有了规定,老二、老三也常常往床上蹭,宁可入睡以后再被抱走。随着小孩年龄增长,去年开始便改为三个大小孩一张床,只是规章制度经常形同虚设。

  奖励制度一实行,老二、老三较上了劲,先是互揭了几次短,各有输赢,但很快黔驴技穷,便争相拉拢定忠,咨询对方破绽之处。定忠照母亲面授的机宜,不提供具体指点,而把重点放在规范动作的指导上,让双方各自修缺补漏,严防死守,再主动寻机破敌。这一招果有奇效,两人进步神速,连相关理论也烂熟于心,如筷子的使用就非常到位:用餐前筷子一定会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会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对于绝对禁忌的使用方法更是倒背如流:三长两短;仙人指路;品箸留声;击盏敲盅;执箸巡城;迷箸刨坟;泪箸遗珠;颠倒乾坤;定海神针;当众上香;交叉十字;落地惊神等等。

  当然空话同样避免不了,堂客们出工的时候又热议了好多天,她们把家里老人评论的话都带到了工地现炒现卖,小娟说:“茅屋上安兽头——哪里相称咯。”花妹子说:“拿着打狗棒骂皇帝——贵贱也不自量。”陈嫂说:“叫花子算卦——穷卖斯文。”种豌豆那天,秀珍甚至指名道姓喊应玉品当面挑衅。

  玉品不温不火,笑着回应:“你是和尚训道士,鼓起腮帮子,我还是留着精神回家烧红夹钳等好些。”众人听了,如坠雾中,秀珍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尴尬的陪着笑,想转移话题。丹妹子问回话的意思,玉品摇头笑着说:“冇意思。”大家胡乱猜测一阵,不时引来笑声一片,秀珍慢慢的感觉话里藏着嘲讽甚至骂人的玄机,憋红着脸不做声了。玉品回家解手,话题又转移到她即将当大队小学代课老师一事上,堂客们中间顿时又像炸开了锅。

  闹腾一阵,玉品就回来了,大家正觉得意犹未尽,易老师蓬头垢面走了过来,兴致便重新高涨起来。想解脱窘境的秀珍显得急不可耐,头个喊道:“易老师啊,你来得正好,这边田里怕是肥放少了,禾苗不肯长,你快来撒几泡尿。”

  易老师迟疑一下,横了对方一眼,回道:“你这个女人家就自私啦,光要我撒,怎么不喊你男人来,他的尿就留在自己屋里肥菜。”

  菊姐说:“你就搞错了吧,她男人的尿要留着肥人的哩。”

  田间轰然一片笑声,大家嚷着:“她男人的要肥人,她自己的可以肥田啦,光要别个撒,自己要先带个头哩;撒咯,现在就撒咯。”

  秀珍对易老师说:“他哪里跟你比得,你是当老师的啦,大知识分子,有学问有教育的,以前冇贴毛主席像的时候,家家户户堂屋里都不贴‘天地国亲师’呀,上神台占牌位的人物,觉悟肯定要高得多啦;咦,大队冇通知你啊,我们学堂里走了一个老师,要你去代哩。”

  易老师眼里放出亮光,着急的问道:“真的啊?”

  挑担从田埂过身的有德答话说:“嗨哎呀,你看我这个记性,易老师啊,舒书记要我搭个信给你,要你下个学期开学就去学堂里代课。”

  易老师完全相信了,眼角也湿润起来,旁若无人的抬头站在路上,对未来憧憬了好一阵,自言自语道:“世事冇得绝对,长头发的堂客们有时也有些短见识,我是应该觉悟高些,我以后的尿粪都要屙到田里,留着给公家。”边说边迫不及待的撒起尿来,撒完以后又说:“可惜我这个时候冇得屎屙,不过社员同志们放心,我会信守承诺的;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育瞽。”然后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欢天喜地的走了。菊姐大声喊着叮嘱他:“记得洗澡啦,身上污七八糟的学生会告状是的。”

  众人望着易老师逐渐远去的背影,急切地盼望着好戏上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6。16  这回给他设个套看他钻不钻
这回给他设个套看他钻不钻

  大队小学一位语文老师要调走,公社文教专干要舒书记在大队物色一位代课老师,秋季开学就职。即便家人及亲戚没有合适人选,舒书记也没有声张,而是扳着指头数了起来,大队学历高点的年轻人也就那么三五个人,读的还都是五七中学——师资贫乏,设施可怜兮兮,学生又以劳动为主,墨水少得瓶底都盖不住,一时便难以定夺。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少人闻讯托人或亲自找上门来疏通求情,舒书记因为下学期孙子就要开蒙读书,所以慎之又慎,不厌其烦的一一细考慢察,希望在矮子里头挑出将军,结果还是大失所望,无一中意。又放宽年龄在脑海里过滤一遍,觉得玉品最为合适:上次在本队会上的讲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别人当做笑话讲的有关家教故事虽然当时自己也奚笑不已,现在想来却是弥足珍贵,尤其是她那一手毛笔字,听说老秀才走人家到冲里看见后都惊叹赞赏,自己也见过一回她替人写的春联,确实非同凡响。

  只是顾虑她的成分不好,报上去恐难批准,还可能牵连自己,舒书记于是便召集几个大队委员开会,要大家推荐人选,既希望把玉品推上去,又想给自己留个后路,以备遇有风吹草动好嫁祸他人。

  委员们不知舒书记心思,因而大感意外,细细一想,全都恍然大悟似的:自家无人选就先尽着其他干部,毕竟共事几年,又独占了不少好处,这家伙做事滴水不漏哩,不过也太老奸巨猾了一点,送个顺水人情还要猪鼻子插葱,装出个一碗水端平的公道架势,难怪我私下跟他打招呼冇用。便争相把各自亲友重新推荐,彼此攻讦争论不休。

  舒书记毫不留情的一一否定,理由是这些人不学无术,泄牛屎扶不上壁,接着又兜着圈子再做工作,说:“讲句老实话,现如今呢读不读书一回事,中不到状元考不得举人,最终不过是回家跟着爷爷打皮撮、搓泥巴,但话又讲回来,有时候呢硬是显形,譬如我们大队早几年送出去参军的二个伢子,结果就不同,义良伢子书读得好些,写得算得,到部队出得黑板报,当得文书,今年提了干,明年转业就是铁饭碗,攀亲说媒的踏破门槛;兵伢子呢冇读得书,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