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日记:四九城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漂日记:四九城记-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少,再扣点,自己个算吧。

  北京的情况就是这样,一个刚到北京的外地大学生一个月的钱要是够你维持生活你就谢天谢地吧。在北京不是能吃苦就能成功的,吃苦和成功没关系,要是硬说有关系,那也许就是成功的人都得吃点苦吧。在北京您就甭想着未来,还是拿毛老人家的话自勉吧:“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看眼前争眼前就成了,未来的路你是看不见的。毛老人家那是一种革命奋斗精神,在此我引用此处,只能当对付精神了。

  十块钱一件衬衫穿着,最便宜的燕京喝着,多少外地人都是在北京这样生活,你有什么不能呢?可是精神值得表扬,但是现实不允许我们这样,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大姑娘,不考虑未来成么?在北京考虑未来成么?

  天知道。

4、中央军与地方军
北京的城市里永远是外地人比本地人多,如果把外地人比作地方军,那么本地人就是中央军。中央军是嫡系,嫡系部队自然要少,少就显得尊贵。看着一些外地人操着一口不甚流利的北京话,就知道在他们这些地方军眼里,中央军是多么的尊贵,他们有多羡慕。假如你对北京不熟悉,很有可能会把外地版的北京话当成真正的北京话,真正的北京话当成是原滋原味的老北京话。这么说很明显,现在北京人说的北京话不是老北京话,就算是在北京土生土长的,说的也不是老北京话。你若不信,那就把刘宝瑞的单口听上一百遍,然后再听听现在北京人的北京话,你就会明白了。

  甭管是老北京话还是新北京话在北京不是想听到就听到的,北京已经不是北京人的天下了,而是外地人的天下。在上下班高峰期,在地铁里,几乎全是外地人,不说话不知道,有时候说话也不知道,可是一接电话就知道了。这头刚您您加劳驾干吗的,只要一接电话就啥啊俺的全冒了出来,敢情是家乡来电话,那头大雨哗哗下。

  北京的外地人之多让北京的交通变得异常拥挤,地铁车厢里,北京人的比例少得可怜。据说,一到过年的时候,北京地铁里的人能少一多半,虽说有过年不爱出门的原因,但大部分原因我看,还是外地人都回家过年了。据统计,2010年北京的人口已经达到了2200万之多,真是可怕的数字,这些人难道都是北京人吗?要都是北京人的话,计划生育不就白基本国策了么。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前门、王府井,有几个北京人真没事找事上那瞎逛去啊,上那瞎逛这看一眼那看一眼的全是外地人。首都,不愧为首善之都。

  北京的人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多,在地铁公交车上,看到吵架那是家常便饭,别稀奇,多新鲜呢您,没见过吧?在北京看到插队说话的,在地铁没先上后下说话的,八成都是北京人,只有本地人才有这胆识,外地人?憋着吧您,您说话谁把您当盘菜?别再被人好一顿胖揍。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作为一个外人来说,肯定是不想惹事的,我一外地的,老老实实就成了,招惹谁去?被人打了都得忍着,你在北京谁给你撑腰?

  外地人虽然是外地人,可是要是外地人和外地人打起来那倒是谁也不怕谁,咱都是外地的,咱拼的完全是体力,谁也不服不忿,要是打群架,那就得分帮分派,湖南帮、四川帮、江西帮、东北帮的,爱谁谁?只看人多看身板,在北京都是没有背景,把谁打了也好处理也能扛得住。

  中央军和地方军,北京人和外地人,穿梭在北京城中,让北京显得不再是那个清末民国初的那个悠闲的北京,那个早上随便问声“吃了么您”的北京,那个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北京,那个喝豆汁的北京。现如今的北京,早上上班的人吃不上饭,竞走加小跑赶着奔着地铁口,晚上下班紧赶慢赶,就怕挤不上车。北京的节奏快了起来,如果北京有一天有“天铁”的话,下面还用说么,肯定比现在还,挤。

  外地人想进北京,北京人被逼的只想出北京,北京到底是谁的北京?是中央军的北京还是地方军的北京?北京是祖国的北京,北京是有梦想的人的北京。当然,北京也是哭泣的北京,也是容易迷路的北京。

  我常想,要是迁都的话,北京还是不是现在的北京。

5、我只是太寂寞
来到北京半个月了,对北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新鲜的感觉已经随着我对北京的了解变成了厌恶,我现在已经开始有点讨厌北京这个城市了。我不知道我的厌恶从根上是来源于哪里,但是我想应该是和寂寞有很大的联系。一个人,在北京闯荡,一个人,在大街瞎溜达,一个人,住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子里,只要不出门就分不出黑天白天。

  这种寂寞在一个礼拜前就已经向我袭来了,只不过是在这个礼拜我才更加地深刻体会到了它。开始我以为这种寂寞是源于金钱的不足,一个月一千七百元钱,除去房租和交通等乱七八糟的支出,吃饭就剩下了八百元钱。这是我最初的想法,可是转念一想,这和我现在的寂寞也没多大联系,上学的时候一个月不也是这么些生活费么,我怎么活得挺滋挺热闹的?还是,寂寞和金钱没多大关系,有钱自然可以用消费去减轻寂寞的程度,但是不是绝对的。

  为什么会寂寞?所谓的一些朋友离我住的太远,就算不远谁也不会天天陪着谁,谁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单位的同事们,在单位的交流只限于工作上的事,工作以外的事,大家都避而不谈,严防死守的自我保护有点像贞洁的处女。同事之间客气是客气,见面打招呼加微笑,可是这种客气总是让人感觉不到一种亲切感,有一层隔膜,大家好像都在互相提防。想想以前上学的日子,大家一起扯淡一起狂熏海侃,一起你妈他妈去你妈,谈这个聊这个,言谈之间是粗俗流氓点,可是感觉亲切,不寂寞。

  我住的地方,不能上网,就算用无线网卡也上不了网,信号为零,有的时候用手机打个电话都得喂喂半天,信号的强度绝对不强于在地铁上。我在这个小屋子里唯一能干的事就是看书,用看书来解闷打发时间,要不然就是码字。电脑的单机游戏早就玩腻歪了,况且我对电脑游戏天生有一种拒绝,再好的游戏,一个礼拜准够。对了,还有抽烟,有时候我认为抽烟也是一种消磨时间的好方法,一根烟五分钟,真应了网上的那句流行语,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我原来认为躺在床上看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看累了就喝口水抽根烟,可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我由原来的看书变为了被看书,看书已经成了消磨时间最好的方法,被动的看书很能让人越看越郁闷,看了十多页再看看表,妈的,半小时都没到。休息一下,喝口水再看书,直到看到文字吐血为止。给朋友打电话那是长途,花不起的钱,你不能天天打;出门逛街,就得消费你少得可怜的工资,况且还是一个人。只能待着,待着就得看书,看吧,一天除了上下班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都在看书。

  前几天,我把米兰·昆德拉的《好笑的爱》看完了,里面是七篇短篇,看完之后顿时让我感觉到了人生其实是荒唐的,老米把人生解构得体无完肤,再想想我现在的生活状况,我顿时瘫软了,不知所错,特慌,巨晃。

  寂寞寂寞,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为什么感觉如此寂寞?物质上我们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里最丰富的,可是论精神,我们似乎还不如以前人。现代人都在时刻感觉寂寞在威胁我们,那么过去的人呢?再过去的人呢?没电,天天点着蜡烛,天擦黑就困觉,我们比他们更寂寞吗?

  物质上越丰富越让人感到寂寞,这显然是不对的。寂寞不寂寞的,其实就是一种心境,就看你是否能想得开,能自得其乐。然而,有些事说着容易做着很难。说,就是上下嘴皮一张一合,做,就要一点一滴一丝不苟了。

  寺庙里天天念经打坐禁欲的和尚道士们,他们寂寞不寂寞呢?这可能只有他们知道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些出家人。

  ——为什么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 txt小说上传分享

6、理想不是请客,但得吃饭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一段话,我已经记不全了,大概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点点点,不是温良恭俭让,不是什么什么,是一个阶级怎么另一个阶级。虽然毛主席说的话我不能一字一句背下来,但是想说什么我理解了。毛主席的这段话可以用他后来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来进行概括,革命是血腥的,不是描眉绣花。我站在巨人的肩膀头上发挥一下:理想不是请客,但得吃饭。

  今天,我被我公司的老总找去谈话,聊些理想的东西,聊些空洞的东西,聊些精神上的,非物质上的,让我很不爽,所以我想改用毛主席的话加上自己的东西去反驳一下他的观点。有理想是好的,但是不能因为理想连饭都吃不上,实现理想的前提是要吃饱饭,理想不是你用你的理想来请我的客,把你的理想变成我的理想,况且还是我买单。如果连饭都吃不饱,每天两眼发绿,走路发飘,蹲旱厕省饭票,还何谈理想?理想,你的理想靠我们员工帮你实现,我们可以帮你,但是我们是打工的,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吃饱饭。

  我在半个月前,找了一家做能源网站的公司,私企,一个月一千七。第一个星期是维护网站,发资讯图片视频,第二个星期是办他们的每日能源日讯,和半个月一出的能源*杂志。这两个工作分别分属不同的部门,第一个工作是网络运营部,第二个工作是产品制作部,虽然部门不同,但是工作都是相通的,复制粘贴校对格式和符号。这让我很是失望,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网络编辑和产品资讯编辑吗?我不知道,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如果这真是所谓的被冠名的编辑干的活的话,那么我很失望,用《天下无贼》里面的话讲,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今天老总找我谈话,问我有什么理想?我随口说想办个杂志。老总问我有什么困难就说,我说,现在我只想租上次卧。这是我真实的想法,可是他马上转移了话题,聊到了他上大学怎么样怎么样,又因为我是沈阳的他是哈尔滨的,就话里话外说自己要在公司培养一些人。这明显是要拉拢我,没有腐蚀地拉拢。说实在的,我就是一打工的,干吗非叫我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再干些别的?他还说这个公司不是画大饼,而是实打实。实打实想要人,就要拿钱说话,没钱,全白扯。我不能说我就是人才,但是叫我干这个活我肯定是屈才了,复制粘贴初中生都会干。我每每中午在单位附近学校食堂吃完饭,看到食堂贴着一些兼职的工作和工资待遇,我都会不禁感叹,兼职都他妈比你给的多。

  谁的理想请我客都可以,但不可以叫我买单,因为我要吃饭,而且我要吃饱饭。老总盯着员工,员工其实也在揣摩老总,光谈敬业和杜拉拉精神不实在,怎么让自己的员工实现价值并获取他应得的回报才是实在。作为一个求职者,我也会考虑这个公司有没有前途,上班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不乐意都不能成事。老总一个劲开空头支票,总是让我时不时想起老蒋,开空头支票,你还比老蒋差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