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恶明- 第4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要被药师们毫无保留的治疗,而且事后只需要缴纳比较少的诊金,那就需要你加入圣道门称为信徒,每月缴纳很少地香火钱。称为奉献。

这个东西实际上看起来和江峰没有穿越时候的医疗保险很有些相似的地方,不过江峰在其中却没有出什么大力气,华州地工商色彩让很多经济方面的东西都提前出现了。军队需要圣道门的军医,民间需要圣道门的药师,内卫机构需要圣道门刺探民间的声音,情报机构需要圣道门在大明和白莲教等等地下邪教抗衡。

有如此多的人需要,若是个热心名利,看不清形势的人主持教务,肯定是要大肆的招收教徒,不过陈冲虽然平时不管教务,把所有的事情都是丢给圣道门地道官主持。唯有此事始终是坚持不变,那些缴纳香火钱。宣布信奉的人都只能是信徒,要成为教徒,必须是懂得医术或者是有些基础。

郎中和大夫本就是比较稀缺地职业,圣道门把华州境内懂得医术的人都是搜罗到门下。然后半是高薪利诱,半是绑架威胁的,把北方的郎中和大夫什么地迁过来不少,这样依旧是不够,无奈之下,圣道门只能是模仿华州开设的各种讲堂。开了圣堂。这圣堂是选取那些经验丰富的医生作为老师。头脑清晰的年轻人作为学生,讲授治病救人的法子。若是学业有成,就可以被称为药师。

选取严格,出来的人都是懂得医术地人才,华州对这样地机构自然也是极为地重视,对于预算极为抠门的商人和司库官员们,也不吝惜钱财,有专款拨下,每个被称为药师地人都有一笔不菲的薪金。

因为待遇丰厚,地位崇高,所以对于称为药师和信徒的资格也是卡的极严,加上陈冲对这个原则非常的坚持,慢慢的,圣道门的教徒药师,只是在每年的圣堂毕业的学员里面而出。

在圣道门之中,虽然掌教陈冲出身楼观台,对于道家精义极为精通,此外还喜欢做些和楼观台传承有所背离的炼丹之术,不过他却不是太欣赏那些只会讲述道教经义,却没有什么真实本领的人。

所以在圣道门升迁,永远都是那些懂得专业技能的人得到最大的好处,升迁最快,这样的结果就是,圣道门除了个别的几个人,其余的人对于教义都不怎么精通,却都是有一门专业的技术,或者是懂得医术,或者是对于炼丹精通(已经是很接近实验化学)。

教徒少数,信徒众多,而且信众主要是为了他们的治疗才来参与,对于政权并没有什么威胁,并且信圣道的人不得改信他教,尼德兰人带来的加尔文教会传播势头也是遭到了遏制,圣道门对于华州来说,有益无害。

江峰和刘顺正是看到了这个势头,原本就是为了和西洋教会对抗而建立的圣道门,虽也没有想到居然

部门的作用。圣道门也被华州纳入了自己的体系之教相当于华州六司的级别,也就是说,陈冲在官方的序列里面,地位和司库,司农这等执掌一方的大员相等。

其余圣道门的官员,都是按照华州的官员品级排列,华夏大地上早有古语,说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在华州的土地上,却真有些实现了。

实际上,信徒们缴纳的香火奉献,不足于维持圣道门的治疗,防疫还有在大陆上和白莲教等等邪教对抗的巨大花销。必须要华州财政的贴补,目前大战正在进行,他们的预计支出和司马从事一样,出现了缺口。

不过,战俘劳改农场的出现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圣道门当然也在农场的产出中,有自己的份额。而且在农场之中,圣道门的药师和道士们,一边是救助受伤得病的明军俘虏,一边传扬自己的教义。

说的天花乱坠不难,难就难在去做些实在的事情,比如佛门说是勤修本世,以求来世的回报,这就不如圣道门的药师给你清理伤口,并且敷些汤药什么来的实在,这些行动配合上所谓普济苍生,天下无病的圣道理论,真是让大部分被俘后,心中惶恐不安的明军士兵死心塌地的相信,并且愿意跟随。

这些俘虏被分到辽镇各个的地方开荒种地以来,因为在封闭的环境之中,加上俘虏的身份,尽管华州管理战俘营的军官和团练使信誓旦旦的说:他们在满劳役三年之后,就会重新获得自由。

这年头,自认还算是强兵的蓟镇兵马被俘后,始终是以为对方会把自己编练成新军,用在战场上,却没有想到对方居然是把他们解除了武装之后,分割开,到这些地方来服苦役,干活这些士兵倒也不是不怕,但是这个架势,却由不得他们不想到,这是要把他们分割开来,杀个干净。



所以不管是如何解释,小规模逃跑和哗变总是层出不穷,颇为的让人头疼,但是圣道门真正参与到农庄的管理之后,一切都是不一样了,士兵们也都是渐渐的安定了下来,心想既然对方派出了医生给俘虏看病,那肯定不会是要杀自己。

而且有些虔诚信奉圣道门,努力学习医术的俘虏,还被战俘营的军官解除了俘虏的身份,也是当作圣道门的成员对待。

有这样的例子在,俘虏们的心思都是安定,人人虔诚信奉圣道门,就连劳动效率都是提高了很多,这可真算是意外之喜,本来司马从事和亲兵营还在里面搞了各种的手段,比如说分化调拨,安插间谍等等,却没有圣道门的手段简易有效,这倒是给华州各个部门有了借鉴,有时候还要适当的搞些柔性的手段,效果大好。

事实上,圣道门的这种互助的体系,以缴纳捐献为支付手段,在整个大明都风行起来,尽管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在这个体系之内的圣道门信徒,好歹还是享受到了一些医疗的服务,这在这个时代,可是一项了不起的福利了。

最开始在辽镇战俘劳改农场的这些俘虏们,绝大部分都是成为了圣道门的门徒,成为教徒,也就是说,掌握了医疗和药理的医生的俘虏们虽然是少,但是郎中医生也都是越多越好,也算是圣道门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当然,在这些俘虏里面,也有许多成为了亲兵营和司马从事的密探,战俘劳改营居然还有这样的功效,实在是当初制定这个规条的江峰没有想到的,所谓的后世史学家,已经是把这个政策夸到了天上去。

不过,出所谓的成果,已经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在安顿这些战俘的期间,华州的大军脚步并没有停下,打下了广宁,辽西走廊已经是变成了一片通途,广宁和山海之间的三个屯卫兵马主要是农户,或者是归降,或者是逃进关内。

山海关作为关隘,地理名词的意义,远远的大于他作为防御工事的意义,山海关的蓟镇守将对这个形势看得很明白,这里根本无法据守,华州大军距离山海关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山海守军放弃防守,在州大营一带布防。

正文 第六百一十四章 收权

师紫禁城,这里的温度比起城外要低上一些,最起码的人都是这么感觉的,虽然天已经是过了五月,天气渐渐的热起来。

不过在宫内的太监和宫女们都是感觉到战战兢兢,寒意逼人,这个寒意完全是恐怖带来的,自从知道蓟镇的兵马在广宁失败之后,嘉靖皇帝的脾气就开始变得暴躁起来,每日里面在内书房和朝堂上大发脾气。

而且服用丹药的次数越来越多,就连那些炼丹的道士都有些害怕了,这时候所谓的金丹,人吃了之后,总是会有短时间的精神亢奋,精神状态显得很好,但是接下来人总是变得越来越焦躁,出现所谓中医里面所说的上火的状态。这时候,人的身体就变得很不稳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异常。

嘉靖皇帝目前就是这样,每晚开始频繁的召见妃子,有时候姿色差不多的宫女被他看到,也是宣召侍寝。人的一点点的虚弱了下去,下面的太监和宫女稍微做错了什么事情,下场都是即为的凄惨,立刻就会被杖杀。

自从四月下半月以来,宫内已经是被杀了十几个小宦官,尽管嘉靖皇帝重新掌握大权之后,颇为的倚重身边的内官,但是要想有当年王振,刘瑾的威风和权势,那是不可能了,小三本就没有什么资历和积累。

尽管现在掌握着东厂和司礼监。但依旧是绝对地弱势,看着宫内的太监一个个被虐杀,却也不能说什么,也不敢去说些什么。

丢失辽镇。大军节节败退的消息。已经是让嘉靖皇帝充满了挫败的感觉,他一直在想,自己到底错在了什么地方,他检讨自己从登基以来地所作所为,比起自己地那些前任,他不觉得自己做的差,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要超过。

但是为什么在自己的治理下面。会有这么多的变乱,甚至会出现“华州”没有什么先例的势力。

服用了丹药之后,服用的人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迷幻期,在这短短地时间中,人的思维特别的发散,也变得特别的敏感,嘉靖皇帝一遍遍的回忆自己登基为帝之后的表现和下面发生的事情。

一切一切的起始,不管嘉靖皇帝怎么想,都是在所谓的京师商团开始在边墙外进行垦殖庄园开始的,垦殖庄园和京师商团。为首地人就是黄锦和陆炳,人到了这种惶急愤怒的时候,脑筋都是有些不清楚了。

嘉靖皇帝每天都在这么想。越来越认为陆炳和黄锦就是大明如今的祸乱之源。如果没有他们也不会有今天这种样子地局面。华州地基地和兵源都是在边墙之外地关外地,如果没有黄锦和陆炳的垦殖。那里会有什么基础和人口。

罪魁祸首就是黄锦和陆炳了,皇帝每天都这么琢磨,也是越发地认定自己所想的,黄锦已经伏诛,陆炳现在却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大臣,军政内务的很多事情都是操控在陆炳的手中。

皇帝也知道,无论如何,自己能够重新坐在这个位置上,陆炳出力很大,而且也是每天都在操持这些事情,要是杀了这个人,恐怕还没有等到外敌打过来,自己的朝廷先要大乱了,嘉靖皇帝也不是那种脑袋糊涂的角色,神志清醒的时候,也是知道,陆炳不管从前做过什么,目前和自己都是一条船上的。

但是他也知道,这般日积月累的恶感积累下来,难保自己不会动了杀心,那时候悔之莫及了。

嘉靖二十三年的五月十日,嘉靖皇帝下旨,威武侯,太子少保,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出京提督威武大营,掌京师以北兵马,督与华州战事,周林总兵州,领蓟镇,保定兵马。邓化回京领御马监大营及城外驻守京营,此外调宣化和大同兵马东进,补充京师与通州一带的防御。

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兵马除本省留守兵马外,都要做好向着北直隶增援的准备,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广东兵马驻防本地,严守本份,同时湖广和江西,广东的兵马支援福建,让漳州城的乱军不再扩散。

一道道的旨意,从京师发了出去,在朝中的文臣们对于皇帝的旨意并没有什么意见,目前来说,京师北面集中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兵马,放在武将的手中,尽管这时候已经是如此的

文在武上的原则还要坚持的。

陆炳虽然是内卫武官,不过在西党的文人之中颇有声誉,当年还有参加科举,成绩卓越的典故,文人对他不算是太排斥。

文武相制要做,可也不能派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文官去带兵,陆炳好歹知晓兵事,为人深沉,他去也是放心,实际上,目前朝中大佬坚持的文武相制,倒不如说是希望有一个自己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