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抱怨的法则-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说话的吗?”这只会使冲突升级。
  没有公式能适用于所有充满怒气的抱怨。然而,你懂得越多,就能准备得越好,就越能用正确的和自我肯定的方式来沟通。
  对习惯性抱怨的合理反应
  大多数人在听到用刺耳的语气说的“这是你干的好事!”这句话时可能会退缩。这种语气和这句话会把人置于低人一等的和应受谴责的境地。像习惯性抱怨用语一样,一个人的语气和肢体表达也能传递出明显的带否定意味的信息。
  怒气冲冲地说出的习惯性抱怨用语会加重抱怨的程度。像“啧”这样的表达传递了温和但仍然明显是谴责的信息。我们还听到过这样的谴责语气,它附和着说教者用老练的、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语气说话。
  典型的谴责信息常常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有些人耸耸肩膀,轻蔑地讥笑,紧皱着眉头,眼睛不停地转动,交叉着双臂,露出厌恶的眼神,避开别人,或者通过其他一些幼稚表现,诸如添油加醋地模仿和夸大他人的表述、声音、反应或面部表情来嘲笑他人。
  对某人的非语言性抱怨行为有助于引起他(她)的注意吗?“丹,你耸肩膀是不是想表明什么观点呢?”“苏琪,你皱起眉头又睁大眼睛,是想说什么吗?”在这种情况下,你请别人解释问题。但是,当你唤起别人对非语言提示的注意时,某些人将会产生戒心。
  你对于非语言抱怨提示的反应取决于你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好坏,以及你自己的心理状况。如果你镇定自若,毫不慌乱,自我感觉良好,并且能婉转地回答问题,结果很可能不同于那些唾沫横飞、满腔怒火的人。
  当碰上一个气势汹汹、正在抱怨你的人,你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并准备作出建设性的回答时,不要指望普遍流行的理由。习惯于过分抱怨的人经常是不会听这些理由的。尽管如此,你还可以有多种选择:你可以保持沉默;你可以确定什么是你同意的或是不同意的;或者你可以清楚明白地说明一下你与他人不同的观点。
  美国第33届总统亨利·S·杜鲁门曾说过:“我从不让别人陷入困境中,我只说事实,但他们认为那是活受罪。”公元1世纪,一个达观的奴隶埃皮克特塔斯说过:“一个人要寻找真理,必须先想到它是否适用于任何一个社会。”这说明他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自我觉悟。后来,到了20世纪,当代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在他名为“存在”的研究课题中,表达出“忠实于自我”在存在价值中是非常重要的。
  继续亲自寻找,你将会发现一个真理:陈词滥调地过分抱怨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第三章 逃脱抱怨的牢笼(1)
与我们告诉小孩子要说实话恰恰相反,我们更多时候会尽量歪曲事实真相以逃避责罚。尽管如此,在事实与谎言之间,人们通常偏爱事实。
  欺骗像魔鬼一样在脑海中闪现,为了逃避抱怨,它会以各种伪装进入现实世界。
  一个男人出外旅行提早回到了家,他发现妻子正和一个陌生的男人睡在床上。勃然大怒的他吼道:“你怎么能和别的男人睡在一起!”他的妻子说:“什么人?”丈夫说:“那个人。”他的妻子说:“没有别人啊!”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那个男人慌忙穿好衣服从窗户逃了出去。他的妻子继续问:“你说的人在哪儿呀?”丈夫站在那里,开始怀疑自己了。当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去做会直接导致自己受到谴责事情,一些人甚至会用极其可笑的方式使自己免于受到谴责。
  寻找逃离抱怨的缝隙
  你一定经常听到这句话:“这该怪谁?”即使你并不是天天都听到这句话,你也一定会看到许多否认事实和把责任推给别人的例子,或者你在自己的身上也能找到这样的习惯。
  生活中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为此而争辩,有时会想:“为什么该我受责备呀?”当我们犯下错误,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判断失误,是记忆出了问题,是思想不集中,或是发生了意外。我们不可能通晓一切,因此有时候我们会缺乏某方面的知识。事实上,有许多合理的失误可以作为我们的证明、解释、借口。但是,人们也会故意地制造一些困境,然后用虚假的理由或者寻找某些渠道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假如责备不是那么令人痛苦,我们也许就不必去寻找办法来解释我们前后不一致的或者该受到责备的行为了。但是,责备会导致痛苦和惩罚。为了避免痛苦和惩罚,人们只好用各种办法来躲避了。我们已经在第一章中看到了一些作为心理欺骗目的的逃避责备的策略,这些逃避责备的努力也包括转移批评、推卸责任、抱怨别人、妨碍进程、使之合理化、矢口否认、找借口、大事化小、争辩以及歪曲事实以逃避责任。豁免理论帮助我们懂得人们经常花大气力逃避责备的潜在原因。
  该理论有以下这些假设:
  我们生活在抱怨的文化里,在这里,过分抱怨的想法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能力。
  避免或者逃避责备是一种很强烈的人类社会动机。
  有两种光线,一种很舒适,一种不舒适,绝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前者。
  豁免策略为人们提供了至少暂时能够逃避责备并保持良好印象的途径。
  让我们来看一些豁免的策略,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理解它们的意思:
  “这不是我的错。”
  “我并不想那么做的。”
  “没有人告诉我不要那么做。”
  “我没有做过。”
  “要不是因为……这事就不会发生了。”
  这些句子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我的错”是一种很羞涩的否认。否认是人们用来防止责备的一个很经典的方法。当这种有意识的豁免策略成为一种个人爱好时,经常会引起彼此之间的裂痕。
  “我并不想那么做的”是一种希望获得宽容的恳求,它不带有任何负面的企图,只是对自己清白的一种很含糊的宣称。
  “没有人告诉我不要那么做”表明这个人在装聋作哑。
  “我没有做过”是一种直接的否认。
  “要不是因为……这事就不会发生了”是一种通过展示客观责任来否认自己的责任的方法。

第三章 逃脱抱怨的牢笼(2)
豁免策略会产生一些华而不实的效果。你能够从逃避责备及其相关的事情上感受到这些回报。这样的强化作用将使这些策略很难被改变。这些豁免努力常常是部分或者全部获得成功,否则你就不会使用它们了。但是,多次保留颜面的努力将逐渐失去可信性。“如果我不是生长在这么一个不健全的家庭,我就不会去抢劫银行了。”生长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也许是导致个人毁灭的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来自于不健全家庭的人都会变成银行抢劫犯,这样的借口并不能使他(她)逃脱责任。
  尽管豁免策略有时候能够收到一些成效,但这可能只是表面上的结果。相对于在无意中作出的欺骗,许多通情达理的人会把这种有意进行欺骗的努力看做更为严重的犯罪。
  学会抵御抱怨的“口是心非”策略
  为了逃避责备,在抱怨文化下许多人会作出符合逻辑的决定,尤其是当他们有意地参与到一些该受到责备的活动中时。这是狡猾地逃避责备的基本原理,它显示了抱怨的另一面。
  当我们知道某些活动会受到责备时,我们给自己的理由有时与给别人的理由完全不同。桑德拉推迟做项目中她负责的那一部分工作,因为她告诉自己需要先进入情绪。但是当项目组问她拖延的理由时,她却告诉他们自己病了。
  当人们寻求逃避责备的方法时,常常通过模糊事件、省略关键信息或者直接撒谎等方式以逃避责备和报复。例如,并不是所有拖拉的人都会说,“我晚交这份报告的原因是我不喜欢做这种不舒服的工作,我并不关心我的拖延是否会使别人落后,那时我关心的是我的感受,所以我推迟了。”相反,他们更喜欢说“我家里出了一些事情”或者用一些其他的虚构的理由或虚夸之辞,因为这些理由能够博得同情。当这些事情发生后,拖延者既逃避了惩罚又获得了一次机会。但是,由于豁免策略是不由自主的,它很难被察觉或者改变。主动努力来躲避公正的责备是一个限制其他选择的更为微妙的方法。
  一种很常见的策略是把自己的诉求上升到追求“公平”原则的高度上。根据这一策略,参与了会受到抱怨的活动中的人们会企图诉诸“公平”来达到逃避责备的目的。由于“公平”(也就是公正、正确、无偏见和平衡)常被用来作为衡量行动准则和兴趣的尺度,这样的诉求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这种诉诸“公平”的策略在青少年与其父母的冲突中最为典型。丹在一个聚会上喝了酒,之后他乘着酒兴开车回家。他一到家,他的父母就从他的呼吸中闻到了酒精的味道,告诉他以后不准再开车。丹马上表示这不公平并自卫地说道:“这是不公平的,我失去了开车的权利。我姐姐和我做了同样的事但却什么也没改变。”丹的策略是用诉诸公平来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欺骗能够被感觉到吗?孩子告诉父母当时他正在一个朋友那里,所以不知道家里的猫是如何跑出去的。由于窗户是半开着的,父母也不能确定是谁的错,错在哪儿。如果父母把严厉的责罚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假定是孩子打开了窗户,这个孩子可能会采取欺骗的方法来逃避惩罚。
  人们为什么欺骗,为什么诚实,我们能够总结出什么吗?没有简单的公式来解释人们为什么那么做,但是,通常在我们理解了他们的感觉、思想和境遇之后,我们就能够解释他们作出的选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逃脱抱怨的牢笼(3)
转移抱怨的焦点
  委婉是指使用温和的语言令我们从严酷的现实中解脱出来。委婉并不总是坏的,当没有人该负责任的时候,委婉可以被用来消除抱怨。例如:许多政治上的外交辞令就很委婉,这使得一些很糟糕的情况向好的方向发展,合理地化解了责难。有一段时间,人们把住在难民营、纸板屋、树篱下或者废弃车内的人叫做“流浪者”。这种标签只是昭示了人们对这部分人的忽视。“无家可归者”没能表达出“流浪者”的特征。消除一个抱怨标签在某种意义上有它的好处:“流浪者”的意思很模糊,没能表达出他们露宿街头的不同原因。这些人里有些有心理上的陋习;有些人有严重的精神错乱;有些人还有智障,几乎没有获得工作的希望;有些人则逐渐丧失了他们获得美好生活的雄心壮志,取而代之的是一天又一天地得过且过;还有些人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
  失去家园可以归结于许多彼此相关联的原因,然而“无家可归者”恰如其分地缓解了与“流浪者”相关联的抱怨和侮辱的意思。
  缓和的语言也能够误导,转移那些应该受到抱怨的事情的焦点。把可卡因描述成一种无害的娱乐或者临时性的爱好,这样你就能够临时逃避严酷的现实。事实上,可卡因能够通过影响心脏的跳动而致命。吸食可卡因的代价是高昂的。有些人在心理上的确需要这种物质,可卡因能转换成重要的神经素,该神经素作用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