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转变企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观念转变企业-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玛还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空闲的时候,塞尔玛陪着当地人一起去观看沙漠日落,寻找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海螺壳。她的生活发
   摄氏度=5〖〗9(华氏度…32)。生了巨大变化,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塞尔玛再也不会抛开一切回家去了,她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心态的改变,将会呈现给你一个崭新的世界。许多人成功,同时许多人却失败,这并非完全依赖于一个人的真才实学或是他有多少好运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着积极向上、不畏艰难险阻的心态。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变“能力递减”为“能力递增”的观念
奥美是做得比较好的一家广告公司,应该说是它创造了广告行业。入职奥美的第一天,奥美人事部会交给你一个盒子。所有的人拿到这个盒子都会产生好奇心,就会把盒子打开。但是发现打开盒子以后,里面还有一个盒子,好奇心更大了,于是又打开第二盒子,打开以后发现,里面还有一个更小的盒子,一直打开很多个,最后会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如果我们奥美用的人一级比一级低的话,那么奥美将永远不可能长大。”
  很多公司都存在这种能力递减的现象,老板是能力最强的,老板招人时会选择一个能力比他弱一点儿的副总,因为这样他感觉才能控制得住他;副总也会有这个想法,要招一个比他能力弱一点儿的经理来做下属;经理招课长的时候,心里也会这样想;以此类推,课长找组长,组长找班长,班长找员工,所以到最后可想而知,整个企业的能力结构呈现出了递减状态。实际上,真正有能力的老板应该是刘邦式的“将将之才”。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杯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封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用,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将将之才”。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正因为有这么多令他不如的人在为他“打工”,所以他取得了争霸战争的最后胜利,成为一代帝王。
  有时我们去客户那儿做项目,对该企业的人才进行盘点时,竟然找不到一个出色的或比较出色的人。如果实在要找人怎么办呢?难道就像从矮子里面挑高个子一样来凑合吗?如果整个企业都出现了这种能力递减的现象,那么到哪里去找接班人,谁能把事情承担下去,谁能分担老板的忧愁,分担工作任务?真正健康的企业应该是这样的,即在企业内部要树立一种观念:用人就要用比自己强的人。作为老板,之所以要招副总,是因为老板有自己做不了的事情需要他来分担;副总招经理,是因为副总有自己做不了的工作,需要经理帮忙,依次下去,这样的企业才真正有希望,才能有发展,才能不断壮大。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秉持“能力递增”的观念,一定会人才辈出,那么,它的兴旺也就指日可待了。否则,市场上做得再大,你也没有办法分得一杯羹。
  有些领导在招聘的时候,总是喜欢招一些不如自己的人,但当做事的时候,却又埋怨没人能够帮得上自己,没人能够承担起责任,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不行。但究其根源,实际是领导自己的问题。人才是领导招来的,不能胜任这个工作那就说明当初的选人有问题。当然,能力差的人是不是就无药可救了呢?如果我们平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培养,相信再笨的人也会有所成长,能力会有所提升的。但事实上又如何呢?领导普遍存在一个心态:生怕下属超过自己,不要说培养下属了,不压制他就已经算是很大度了。其实这些领导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水涨船高的道理大家都应该明白,当船下的水涨起来的时候,船也在随之升高。很少听说有哪个领导培养了一个得力的下属却把他给撤下来的;相反,因为善于培养有能力的下属,自己也随之受到重用的事例倒有很多。哈佛因为培养了众多著名的职业经理人,自然而然成了名校;麦肯锡、GE培养了许多优秀的CEO,所以,它们成了大名鼎鼎的麦肯锡和GE。
  曾经有个客户就这个问题向笔者咨询,笔者建议他从今天开始,按以下方法去做。
  1)把你的仓库分为三类,最重要的自己暂时管一年,一般重要的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人管理,不重要的交给普通的人去管,但每月要作一次账物检查。
  2)找出平时最经常要处理的10件事情,将每件事情要如何处理,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哪几类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与各主管讨论并确定,然后授权让他们处理。前三个月可监控,以后只看结果即可。
  因为企业是这个客户自己一手建立的,开始实行以上做法的时候他很不习惯。半年后,笔者再次见到他时,问他现在情况如何,他笑而不答,只说:“李老师,走!我要好好请您吃顿饭。”结果不言自明。
  决胜公司的墙画
  笔者在公司的墙上贴了一幅画(见图2),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埋没了人才,错失了人才;要让出舞台,给别人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当别人有了发展的机会,更具才能时,老板就会是最轻松的人了。
  图2决胜公司的墙画
  笔者给自己的职责说明书是:
  给出具体要求,要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找到能实施我要求的人来和我一起做事。
  

变“人才成本”为“人才资本”的观念(1)
很多老板会抱怨:“我们公司养了很多人,每个月要很大一笔开支,要发一大笔工资。”一副负担沉重的样子。
  假如把以上的观念变一变,会怎样呢?是不是可以说:“你看,我们公司有这么多和我一起并肩战斗的人,他们都是和我一起打天下的同盟者。”
  实际上,这么多人都是在帮你,并不是由你来养他们。所有的老板都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变“人才是成本”为“人才是资本”的观念。因为企业所有的产品都是靠员工的努力工作创造出来的。厂房、设备可以看做是成本,但绝不能把人才看做是成本,因为人才是增值的,而厂房、设备是不断贬值的。优秀人才是免费的,庸才才是最贵的,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才。我们常说,有人就有了一切,没有人什么都不存在了。只要有人、有思想、有观念,没有财富可以创造出财富,没有房子可以挣来房子,没有利润可以产生利润,效率低下的可以提高效率。所以说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资本。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说:“将人留下,即使所有的厂房一夜烧光,3年后仍是今天的可口可乐公司。”比尔·盖茨说:“去掉微软前30名人才,微软将是一家平庸的公司。”
  所以,我们要珍惜人才资本,并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本,让人才发挥出最积极的作用。不要让人才资本仅仅停留在体力劳动这个概念上,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的思想创意是无限的,人的思想和创意的潜能价值远远大于体力劳动的价值。
  可是纵观企业现状,大多数管理者将这一点忽略了。
  我们之所以聘用一个人,是因为他有思想、有潜能,符合我们用人的需求。我们用人的目的是要利用其思想和潜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而经调查研究发现,在大部分企业中,一般人发挥的潜能不到20%。如果员工仅发挥出20%的潜能,一个企业一年就能赚到1亿的话,那还有80%的潜能,也就是4亿的利润应该赚但没有被赚到。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和浪费!
  世界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人才的浪费;而世界上最大的幸运则是人才的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个人的才能有时可以挽救整个企业。例如,海尔当年是一家亏损147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电器厂,但因为有了张瑞敏这个带头人,如今在全球的销售额已达千亿。
  有些时候,有些企业或者国家,则会因为一个人才的流失,导致曾经的辉煌灿烂不再,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渐至消亡。例如,当诸葛亮离世后,蜀国渐渐衰弱,直至消亡。
  对企业来说,所有的员工都是人才。大才也好,小才也罢,不管什么样的人才都应该被看做是企业的资本。实际上之所以会出现“人才成本”一说,是因为企业招来了不合适的员工。而这又与招聘人员的草率决定、不作充分准备以及挑选人才时的随意性有关。由于企业对招聘工作的不重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和显而易见的。它包括:第一,增加了员工流失的可能。由于招聘过程不严谨,企业和求职者双方对彼此了解得不彻底,增加了员工流失的可能性。第二,增加了人员培训和管理的成本。对求职者考察得不全面,能力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势必要增加培训和管理成本。第三,存在商业风险。
  更糟的是,企业招来不合适的人之后,又将其放在了不合适的岗位上,这自然更无法发挥出员工的作用和价值。有位名人说过:“没有不合适的员工,只有不合适的职位与工作。”之所以会有不合适的员工,那一定是管理出了问题。

变“人才成本”为“人才资本”的观念(2)
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还要具体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坑大萝卜小”。也就是说,对能力差的员工委以重任,结果由于不能胜任,通常是不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使企业受到损失,员工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工作没有了积极性和动力。这就是所谓的“拔苗助长”。第二种是“坑小萝卜大”。员工的能力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即所谓的大材小用,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要么导致人才流失,要么企业要多付薪水。第三种是“坑和萝卜一样大”。这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只有做到这种情况才不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三种情况中有两种情况导致了人才成本的增加,所以企业出现“人才成本”一说也就可以理解了。这实际上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出了问题。不过出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把人力当成了成本,而没有从自身找到问题的根源,没有检视自己的错误。只有企业把人才当做“资本”,才可能进行完美的资本运作。
  乔布斯与苹果电脑的兴衰
  斯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原称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始人,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
  他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几经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他创造了“苹果”,掀起了个人计算机的风潮,改变了一个时代,但却在最巅峰的时候被*,事业落到了谷底。但是12年后,他又卷土重来,重新开启了第二个“斯蒂夫·乔布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