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 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通过工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 
二、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革命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主张,是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提出来的。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东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主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行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大革命的准备与进步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大革命的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出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927年4月12日,将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大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因为正是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裂烈的革命工作,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同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所有这些,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了解和把握: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发展及其挫折,重点把握有关士地革命的方针政策及其演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及实践;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宁汉合流,东北易帜,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其次,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再次,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们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最后,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二、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党员26000多人。据1927年11月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减到10000人。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还先后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中国革命也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三、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8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导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1932年底,第四次“围剿”胜利。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了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在根据地军民进行军事上反“围剿”作战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界人士还在文化战线上开展了反“围剿”斗争,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化运动。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第一次,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涨,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最大的恶果,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长征。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100%。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北上红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军十五团会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侵华的基本史实,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两个战场及其评价、抗战的重大战役等,重点把握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