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太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追赶太阳-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前言:近些年来中山某镇某中学备受人们瞩目,其校在2005年接受市一级学校评估工作时,督导组曾用一句话反馈意见称她是“中山北部中学教育的一面旗帜”,市区某中学也提出“远学南庄,近学某中”……赞声不绝,美誉不断。究竟是谁,促使这一所农村中学的迅速崛起呢?他就是传承某中学精神的A先生。 

  A先生,1965年5月生,中###员,某中学现任校长。

  A先生1989年毕业于湛江某师专,同年分配到中山市某中学任物理教师,2001年广东某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函授毕业,2003年被评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04年被中山市教育局评为二级二等校长。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理捷中心的兼职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报的西部教育顾问。

  A先生曾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中山市“先进工作者”、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先进教师”、中山市“教坛新秀”、中山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山市“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教师”等光荣称号。曾被推举为“中山市十杰市民”候选人;被推举为“中山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记感动中山的人民教师某中学A先生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一个问题:中山农村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在哪里?答案是无奈的叹息。中山农村学校教育是一道难解的问题,这个问题长久地都困扰着中山的教育工作者。漫漫教育路,敢问路在何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某镇一所农村学校——某中学的崛起,拨云见天,像一面胜利的旗帜,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与曙光!这颗中山市素质教育二十年来农村学校的灿烂的明星,创造中山市农村学校教育奇迹的领头羊徐瑞钦,能给我们什么感动?

  感动来自他的团队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阜沙镇是个经济欠发达的镇区,教育经费十分紧张。某中学在这种长期艰苦的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在A先生的影响下,形成了一支风气正、干劲足,精明能干的教师队伍。他们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思想统 一,目标一致。

  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用领导的人格感染人是徐校长的管理理念。A先生经常教育学校的行政干部,要用人格魅力感染人,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人。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营造了牛角中学勇于拼搏、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奋进。

  用过硬本领统率人。包括A先生在内,其中学的行政成员,教学功底深,都能坚守初三毕业班这块阵地。在他们的带动下,某中学全体教师都能乐学、乐教,在教学竞争中吸人之长补已之短,从中发展了教师,也发展了某中学的教育。

  用科学的制度约束人。某中学的所有工作无论事件大小,一切都规范化、科学化。作为领导,A先生从不推销一本书,从不违规收费。小到外地学生转入,大到学校的工程施工,决不搞不正之风,这也是教师们有目共睹。徐校长十分注重细节,凡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都在校务公开栏中公开,如评优、选模、评职称、奖励工资等。这些内容都是由主管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公开操作,最后全校公布,让大家心悦诚服。教师们从没有因此闹矛盾、有意见,也从不把矛盾上交给领导。

  所以某中学的教师在A先生的领导下,不断增强凝聚力,打造出以大局为重的团队,这是值得骄傲的。

  感动来自大爱

  07年A先生患上了过敏性皮肤病,只要皮肤出汗就会被感染,一治就半年。有心人士得知A先生的情况,向其校某办公室捐献一台冷气。这时A先生并没有把冷气安装到某办公室,而是让师傅把冷气安装在三楼学生电脑室,自己却每天跑到医院去处理,默默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A先生对师生像亲人,有亲情。能主动解其急,贺其喜,抚其心。你看:前年梁老师的儿子患血管类疾病,在广州住院治疗,于是带着全校老师的捐款与行政一起驱车到广州送上慰问,期间还主动承担了梁老师的物理课程;去年严老师突发重病,行动不便,他亲力协助寻医。学生梁某同学的父亲因病瘫痪,家庭十分困难,A先生亲自发动师生捐款,送上温暖,传递爱心;特困生林某同学学习优秀,无力就学,于是校长联系镇侨联、市侨联争取了加拿大爱国华侨的支持,让他完成大学梦。其间每逢重大节日,A先生还必定和资助华侨到林同学家慰问;今年为了解决朱某老师两地分居的问题,他多方奔走,创造条件。朱某老师的爱人调入的条件不够,多次亲到市局了解情况,用真情打动了领导……就是这样,A先生用亲情打动了学生,打动了家长,打动了老师,用大爱编织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感动来自不离不弃

  A先生上任以来,把某中学定位为“学科竞赛,特长共进”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当时的农村初中具有前瞻性地率先推出,其遇到的困难可以想象。首当其冲的是家长,家长的思想不通怎么办?于是A先生想方设法,把大家都羡慕的重点高中的相关老师请下来,并约请有关的家长一起了解情况,给家长和学生一定的信心。发现了好苗子,无论音乐、体育还是美术类的学生,必定耐心细致的宣传发动,极力推荐。为此,他的足迹,他的影子遍及了阜沙的角角落落。就因为带着这种不离不弃的精神,一次次地做通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近几年来为中山市重点高中输送了四十多名体艺类人才,其中,就有在纪中就读的现任国家定向越野队队员周某同学,还有去年由一中考入中央传媒大学的黄某同学。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现在就读于纪念中学的国家级运动员吴某同学,他本是某中学06届学生,而且曾经是双差生。他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奶奶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加上大哥又是个残疾人,就靠父母种菜养家。当A先生得知他是个体育的好苗子时,深入家访,循循善诱,用爱换起了吴某同学的人生斗志。经过刻苦训练,终于被纪念中学录取为特长生。可是贫穷的家庭何来经济能力让他再接受高一级教育呢?这件事也让校长费心,他开始到镇府去游说,到村府去游说,又积极联系爱心人士。在校长的多方努力下,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

  自94年获南粤新秀以来,顺德碧桂园等多间市内外的名校曾极力邀请年轻有为、名声在外的A先生加盟,他都多次拒绝,放弃到更好的学校发展的机会。尽管某镇地处大沙田地区且较偏远,经济和生活的条件较落后,但想到当地政府和村民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看到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感动,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动力。A先生明白是他们造就了自己的成功,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因此二十多年来始终对某镇对某中学师生不离不弃,这需要一份多大的勇气,一份多深的情怀呀!

  感动来自投入

  A先生不仅年年担任初三最弱班的物理教学,而且教学成绩总在市的最前列。物理学科是某中学的品牌学科,物理竞赛辅导自然不能少。可是物理竞赛教学一贯是利用下午第四节和放学后进行,从不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但竞赛成绩却令人折服。

  参加竞赛培训的三5班梁某同学曾跟我说过有关A先生的“笑话”。他说A先生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却很关心我们。上课时他虽然非常严肃,但是下课以后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就是我们的学习同伴。特别是和我们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他看起来根本没有老师的架子,更看不到领导的架子。他是一个很敬业的老师,上课总是很投入。记得有一天他给我们上竞赛辅导课,有一个很重要的电话,他非要接不可的,等他接完电话后人尽管站在课室外,在课室的我们都听见他正在大声讲课啦,想起来都觉好笑。回头想想他只是太投入教学,才忘记自己还在外面,也就谅解了他。

  他辅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有21人次获得全国大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的有8人次,有6人次进入市的前十名,34人次获省市级奖励,2001年和2003年他辅导的学生代表中山市到广州参加“广东省中学生物理创意设计展评”,连续两届夺得省一等奖。因此先后11次被评为国家、省级的“物理竞赛优秀辅导教师”。有17篇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等出版的10多种新课程学材编写工作。

  这里就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全程投入能感动学生,感动教育。也正有了像A先生这样的领头羊人物,某中学物理科强将手下无弱兵。

  感动来自真诚

  作为某中学物理科的老师傅,中山市物理教育的名师A先生,历年来还是中山市升中考试物理改卷组的组长,他不但注重自己个人的发展,还特别注重某中学物理科组的发展,甚至细心到对每一个物理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对于新教师的培养,A先生真的下定任务,责任到人,强调师傅带徒弟,促使年轻的冯某、周某成为市的优秀班主任,物理科年轻的梁某和吴某在他的带领下发展成为中山市的优秀教师,2003年刚大学毕业来到某中学的许某老师,08年成长为了中山市“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教师”。许某老师开始时,以为大学所学的东西足以满足中学的教学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实际教学情况与想象中的相差太远了。A先生亲自对她说:“其他科组的教学我可能不太懂,但是物理我还是可以的,你要多来听我的课。”就这样,许老师在一个学期里面听了A先生二十多节新课,同时,A先生在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来听了她多达十多节的课。

  为了新的物理老师早日成熟,多让新的物理教师上校公开课,甚至镇公开课。尽管新的物理老师害怕丢了学校的名誉,不敢上,A先生还是说:“你先上给我们科组听。”新教师上了一次,他指出了缺点后又换个班继续上。就是这样,物理科的老师很快就成为骨干老师,使某中学的物理永远站在市的最前列。许老师发自内心地说:“我在镇校和镇的公开课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A先生不但激励我们要教学效果好,教学成绩突出,还要求我们业务水平要高,他自己每年都参加市组织的物理论文写作,我刚来那年,不知道该怎么写,A先生就真心地说,你写好了论文教给我,我帮你修改。一次、两次……经徐校长帮我修改过的论文,在03年的12月份我的论文《新教师、新教材》获得了省的三等奖。刚刚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就获得了这样的成绩,对我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鼓励,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遇到这样的校长,这样的良师益友。”

  感动来自睿智

  A先生2002年通过竞岗成为某中学的新任校长,之前的某中学教育教学科研为零。某中学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阜沙镇,这时的某中学不再是只有二十多名教师的小学校,教学成绩也已经跃上了新的起跑线,原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A先生确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