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为王:金融服务业的精益管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价值为王:金融服务业的精益管理-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人民银行中小企业征信系统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与金融机构发生过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数量为800万家,占在册中小企业总数的70%,如果把登记的小微企业计算在内,我国4400万户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比例降为18%(注:张健华:“中小企业融资国际比较及经验”,载《中国金融》,2011年第18期。)。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需要清醒认知的是,快速增长的经济形势能否长期保持,国内资源成本的上升成为必然趋势,金融企业赖以成长的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成为持续成长的依靠。而随着需求空白点的不断填补,市场容量也终究会趋于稳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金融服务企业需要认真思考:我们如何成长。

    只要有市场,企业就有发展的机会。存在扩展或变化的需求是市场的常态,扩展的需求推动整个行业成长,变化的需求则为企业提供改变行业格局的机会。市场如果扩大,企业共同成长;市场如果维持甚至缩小,企业通过竞争成长。只是,市场或机会,都需要企业通过能力去获得。

    金融服务企业需要追求稳定而健康的发展。在英国银行业,关注收入增长的成长模式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经营活动中更看重短期收益,看重交易和交易收入,而客户的利益并未得到足够的尊重,风险水平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在中国,保险业也经历了十年的大发展并似乎仍在继续。截至2011年底,我国保险公司共有152家,是十年前的35倍;十年来保费收入增长6倍,其中寿险保费11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6%;十年来保险业总资产增加926倍(注:“保险业数字·十年:总资产迅猛增加926倍”,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年9月21日。)。而预计到2020年的增长率将在84%到189%之间(注:“十二五中国保险业年均增长率为84%至189%”,财经网,2012年9月21日。)。然而,中国保监会在2012年2月启动了寿险销售误导综合治理工作(注:“中国保监会下令制止寿险销售误导”,中国新闻网,2012年2月16日。),这一举措,让我们看到寿险市场快速增长下的隐忧。

    金融企业如果热衷于快速发展,就可能意味着相对低息和高额的信贷,从而推动投资或消费市场如房地产市场走高;意味着投资者对高收益资产的需求增长,从而导致次级贷款迅速发展。而这些现象,正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

    稳定而健康的成长模式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内生成长,二是低消耗成长。也就是说,从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大环境的成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自身机体完善的成长,在成长中追求资源的低消耗。追求内生成长和低消耗成长,可以作为中国金融服务企业成长模式的借鉴。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第10节,
    企业的成长因素可以区分为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外生因素是指社会经济环境、监管、客户等,是行业中各企业共同拥有的,也就是共同的市场增长机会。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带动金融企业的快速成长,就是一种外生因素拉动的企业成长。而内生因素是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要素,包括流程、人员、组织、技术、战略等,它决定企业的内在绩效水平。内生因素是企业所独特拥有的,它决定了在同一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优劣势。企业通过内生要素的努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取得可持续的增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内生成长,企业成长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

    诚然,外生成长也同样重要,诸如兼并、收购、资本运作等企业扩张方式也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显著的作用。只是在当前,强调内生成长具有现实意义,中国金融服务企业在快速成长的同时,需要提醒自己保持一份足够的清醒,保留一份迎接未来的内部变革的压力。这才是持续强盛的路径。↖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低消耗成长是内生成长的具体要求。长远来看,低消耗成长是金融服务企业甚至是所有企业的必然选择。未来的世界,资源日益消耗、日渐贫乏,人类的需求日趋提升,这是不变的趋势,任何企业都需要寻求低消耗中的盈利增长、寻求低消耗中的组织成长。同时,资源的利用将成为企业优劣的衡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所谓低消耗,是针对资源的使用而言的,在金融企业,投入的人力、物资、时间都属于资源。更好的资源能力,即人力、物力资源所具备的能够产生更多更好产出的能力;更好的资源效率,即在单位资源投入中能够收获更多更好的产出,其中,产出是指企业追求的价值。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低资源消耗,应该成为企业成长的最基本特征。

    要实现低消耗成长,需要金融企业充分探索、不断尝试资源被更好利用的方法,在人员的培养和激励、流程的持续优化、新技术的及时应用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也就是说,围绕企业成长的内生因素做出持续的努力。

    金融服务企业的竞争就是企业服务客户的竞争。这样的优势可能是工商银行覆盖全国的营业厅和强大的信息技术后台,可能是招商银行对高端客户的差异化服务,可能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服务村镇的布局和产品,也可能是中国人寿的品牌和庞大的销售队伍。这些都可以成为金融企业占领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因素。但是,竞争的决定因素最终归结为两点:一是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二是成本。质量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成本的目的是用更少的消耗来达到同样的服务客户的效果。在同一个竞争环境中,对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将决定竞争的优势,体现为,或者做同一件事使用更少的成本,或者用同样的成本完成更好的事。这也是内生成长和低消耗成长所要求达到的目的和结果,是金融服务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在前文所探讨的若干重要主题中,不管是创新还是转型,不管是风险控制还是服务客户,最终发挥作用的是企业的能力。能力取决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一系列的流程、技能、人员和系统,它决定了企业在各个管理主题(如创新)或管理领域(如战略)的绩效水平。金融服务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需要深刻洞察市场条件和自身能力。成功的企业,需要在客户的认知和产品的设计、服务的提供、分销渠道、风险管控等关键领域培养自己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产生于人员、流程、工具等内生要素上的持续完善,产生于对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差异的努力追求。
第11节,
6米6花6书6库6 ;http://www。7mihua。com
    宇宙乾坤,世间万物的发展存在着普遍的真理。对于国内金融服务业,顺承于天,企业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但更为关键的是,企业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滋生万物”,着眼于内生要素,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走向精益

    精益并不能解决金融服务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却对前面讨论的诸多主题,对企业的成长要求,有着切实的帮助。国外金融服务企业面临的是一致的要求和挑战。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外企业的选择和做法对我们是一种启示。

    先来看咨询机构的观点,博斯公司认为,为了应对未来的增长机会或可能的危机,每一家银行都应该:调整使命以创造长期的稳定和价值,优化业务模式及业务组合,优化成本结构及运营模式,准备好迎接未来增长;银行的长期使命包括:维持体系的稳定,确保存款安全和贷款连续,满足客户需求并确保长期价值创造的实现;银行必须在不牺牲客户服务的情况下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而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业务将是成功的关键,通过精简重复活动及不创造价值的活动来优化支持性职能部门,并通过扩大控制范围并减少管理层级的方式优化组织架构;保险公司需要优化其业务模式并提高内部运营效率,他们正设法削减售后服务成本,他们将更重视运营基础的改善(注:柯安德:《中国金融业的新未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其核心内容是长期客户价值创造的目标和内在管理以及运营优化的要求。当前及未来,金融服务企业共同面对的,一是越来越关注价值、熟知价值,并且对价值有着越来越高要求的客户群体,二是自身管理和运营组织的持续优化。

    社会的进步带来消费者群体的成熟,文明的进步带来消费者群体更高服务体验的诉求。客户更加明确自己的核心利益,明确自己在享受金融服务时的期望与价值范围,同时,客户更加在意价值体验,对围绕核心利益的附加价值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客户群体的持续成熟,要求金融企业始终保持对客户价值的敏感性,更加专注于客户价值的高质量满足。
第12节,
    世界经济的融合、资源在全球或全国范围的最优配置,带来跨地域甚至是跨文化的运营组织要求。服务需要最大化客户价值,而提供服务的运营组织又要追求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服务时效与质量的最优化和风险的管控目标。服务的前端主体与背后的服务支持流程之间需要建立起快速的响应和联动机制,而整个服务支持流程又要充分考虑资源集约和风险控制的目标。于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运营流程与作业组织的持续优化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自身管理与运营的持续优化就前所未有地更具挑战性和重要性。

    在这些为应对挑战所需要的内在管理要求中,已经出现了精益思想和方法的特征。同样,我们也看到了十余年来,国外金融服务企业应用精益的尝试和努力。§米§花§书§库§ ;http://__

    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企业应用精益与六西格玛方法和工具来改进业务流程,这里有很多业内熟悉的名字:银行业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澳洲联邦银行等,保险业的杰斐逊—派拉特金融、安泰、友邦、金盛、信诺等,还有高盛、嘉信、富达、美林(注:

    2008年9月并入美国银行。)等财务管理、证券服务公司。

    花旗银行实施六西格玛的时间始于1997年。花旗的目标是21世纪成为一流世界级金融机构,为此它实施了质量创新工程: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次交易都既快又好地满足它的客户。花旗从1997年开始向员工培训六西格玛缺陷率降低和周期缩短策略,两年间,全球共有92000名花旗员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