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枫叶红了- 第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对,他杀了那么大一头牛,人家肯定也会发现的。”看来佩华不冷了,脑袋还想事了。

  “是个问题。这个以后再说。”刘哥来了个下回分解,吊小妹妹的口味。

  正说着,已是日出时分了。

  东边的天际,从一抹红晕,一片红霞,一弯日牙,半轮红日,再到一轮朝阳,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七色的光华,普照大地。满山的青松变得更加生机勃发,山花变得更加妩媚娇娆,群山变得更加浑厚坚实,整个世界变得灿烂辉煌,欣欣向荣。

第二十三章  我会照顾你的妹(9)
刘晓楠的庐山历史文化游终归没能如愿。那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同时也具有了极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如今都还不宜向公众开放。安贻恒和黄粤豫曾试图爬在窗口上看看那个别墅的内景,被那里看守的人赶得跑都跑不赢。就连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操办过的庐山地质博物馆,也不能让人过过眼。

  按李四光的研究,庐山由于地质史上冰川期的作用,留下大量冰川地貌。当年李四光就是以冰川这个主题操办庐山地质博物馆的。实地考察庐山的冰川地貌痕迹,就是这次野外实习的一项主要任务。

  其实,庐山的这一地貌特征,在北宋大诗人苏轼苏东坡的七言绝句《题西林壁》中已有表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诗的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尤其是诗的第一句的“侧成峰”,庐山的山岭为什么不是周遭浑圆,而几乎在同一个侧向笔削成峰呢?这就是因为地质史上冰川的侵蚀作用所致。

  诗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不正是李四光先生跳出庐山的小范围,从地质史上冰川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庐山地貌成因的道理吗?

  当同学们站在五老峰一带,从不同侧面观察庐山的山岭时,对苏氏诗的意境,对李四光的理论及其治学理念都有了新的理解。

  剩下的半天,同学们自由游览三叠泉。雨季已过,三叠泉的瀑布有高度而缺乏水量,大伙儿可以下到最底层去观察它的全貌。

  “刘哥,李白那首诗《望庐山瀑布》讲,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指这里瀑布吗?”站在三叠泉底部,佩华仰面朝天,望着那淅沥而下的水帘,问身旁的晓楠。”

  “不。李白的这首诗,大体上讲可以说是咏庐山瀑布的,但他作这首诗时的具体所指不是这里,是指秀峰那边。你看他的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其中的香炉是个山峰名。香炉峰是秀峰诸峰中的一个山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有两首,还有一首是这样的: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刘哥,你怎么什么都知道?”佩华惊奇了。

  “不是什么都知道,是有准备的知道。我来之前,对庐山是做了功课的。”刘哥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佩华是服了。

  玩是好玩,往回走时就现原形了。佩华又落在了最后。这次一同落后的还有李燕玲夫妇俩。李燕玲的丈夫在华中大学读研究生,趁着她在庐山实习,他也来这里旅游旅游。他四十多岁了,体力差些。走着走着就落后面了。

  不过,大男人到底耐力强些。走到傍晚边的时候,那夫妇俩在前面越走越远了。最后路上又只剩下宋佩华,和陪着她的刘哥。天色有些暗了,她越发走不动了,又想要背。

  “不行,我不能娇惯你。坚持走吧。”他把她的手搭在自己肩头上,一手搂着她的腰,架着她慢慢地往前走。

  “刘哥,我……”

  “怎么了?”

  “我,我想解小手了。”

  “这,你到路边的小树林里去解吧。”

  “我怕。”

  “那总不能在路上解呀。万一有人来了呢?”

  “刘哥,你陪我过去吧。”

  “那怎么行啊,你个女孩子家家的。”

  “怎么不行啊,你总不能不管我吧?”

  她不由分说,拖着他就往小树林里走,一边还催着:“快点啊,我忍不住了。”

  到了小树林里,她说:“刘哥,你就站在这里,转过身去,不准看。”

  “好,快点吧。”

  突然,她“哎哟”尖叫一声。

  “怎么了?”他下意识地就要转过身去。

  “不准看!”她又一声喊,就把他吓回去了。

  “到底怎么了?”他没敢转过身去看,还是不放心地问道。

  “可能是什么刺到我了。嘻嘻。”亏她还能笑得出来。

  “先用脚把草踩平了,再蹲下去。”他背着身教她。

  “哦。”

  然后,小树林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听得见两人的呼吸声。一会儿,是一阵水流冲击草皮的声音。

  “好了吗?”他问道。

  “快了,快了。”她不急不忙地应着。

  “这么慢啊。”他不是埋怨她,只是没话找话讲。

  其实,她已经收拾好了。她悄悄地站起来,轻轻地走到他身后,从后面一下子抱着他,“哈哈,好了,早好了。”

  “你骗我?”他一只手反到后面,搂住她的腰,一使劲就把她抱到了胸前。

  她顺势双手抱住了他的脖子,笑着说:“嘻嘻,抱着我走,刘哥。”一边还闭上了眼睛,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

  “唉,真拿你没办法。抱你出林子,到大路上。行吗?”摊上这么个妹妹,他没了法子。

  她不出声,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完全沉浸在对哥哥的享受之中了。

  回到庐山中学时,天已经大黑了。在校门口收发室,刘晓楠接到了育萍来的信。

  晚上,在教室里,刘晓楠没怎么看书了,把育萍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育萍在信里倾诉的那种思念、爱意和对自己的关心,让晓楠心里充满了甜甜的感觉。是啊,自育萍上大学以来,还是头一次分开这么久,他也真是很想她的。

  晓楠给育萍写了封信,告诉她,还有几天,他们就可以回学校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三章  我会照顾你的妹(10)
庐山山上的实习项目完成了,下得山来,山麓附近还有两项任务,一个是考察彭泽县境内的岩溶溶洞,一个是参观位于湖口县的历史地理遗址石钟山。

  在九江地区彭泽县城西南三十六公里乌龙山麓的天红镇,一九七八年新发现了一个长达二千七百米的山底溶洞。因其洞内形状酷似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所描述的东海龙宫,故名龙宫洞。龙宫洞洞中有大量石钟乳、石幔、石笋等,人们按其所处位置和形状,分别比拟成《西游记》中的人物的器物,如鬓须斑白的寿星老、顶天立地的东海龙王定海神针、大厅中央的龙王宝座、擎天柱、石鼓、宫灯、石龟,等等。

  据考察,庐山地区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着厚实的石灰岩。以后海底上升形成陆地,石灰岩藏在地壳里,约在几十万年前的冰河期,地下水下降,溶洞干涸,雪水滴落,慢慢地形成石灰溶岩。这就是对龙宫洞成因的科学解释。这个解释也与李四光先生关于庐山冰川考察的成果相吻合。

  受改革开放以来庐山旅游渐兴的影响,位于庐山山麓地区的龙宫洞也被当地政府拟作了旅游项目开发景区。但开发尚在起步,目前也仅是修了个洞门,在洞内架设了照明电路。因此,洞内原貌损毁不大,正好有利于大学生们的实习考察。管理处专门指派了一位年青的女导游给大学生们带路。

  同学们跟着导游小姐边走边看,教材上讲过的各种岩溶形成物的形态几乎洞内都可看到。眼前的实物实景与脑子里已有的文字和图像知识一碰合,有关的岩溶知识就骤然翻活了。大学生们就在这种实习考察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地理学,这门源于大自然,与大自己然紧密相连的科学的无穷魅力。

  黄粤豫向来是见到年青姑娘就往前靠的。打一进洞,他就紧跟在漂亮的导游小姐身旁,有事没事地找话搭茬,明知故问地问东问西,把个导游小姐都让他一人占了。

  周名鹏看着又是不舒服了。但这不是在学校里,人家导游小姐也不是班上的学生,他还真不好怎么发作。正在恼火时,见李燕玲正对着黄粤豫的表现摇头,就凑了过去,说:“这个黄粤豫太过了,有点不像话。”

  “是得提醒他一下。”李燕玲显然与周名鹏观点一致。

  “别人那是位女青年,我个男生不好当着去说这事。”周名鹏想利用李燕玲。

  “是的啊。那就我去说说他。”李燕玲入了套。

  说干就干,李燕玲还真走过去,对黄粤豫说:“你注意点影响。”

  “我怎么了,我……”黄粤豫一下没反映过来,正想问个明白,导游小姐在说话了:

  “同学们,前面有一段路是地下阴河,我们得坐船走。先在这里休息一下,等那边把船送过来。”

  一听说还要在地下溶洞里坐船游地下河,大伙儿就兴奋了。黄粤豫赶快凑过去问:“张小姐,这里面怎么会有这么一条地下河呢?”这家伙,就这么一会儿,连人家的姓名都知道了。

  “这还有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嘞。”张小姐说。正好这会儿有时间,张小姐就讲起了故事:

  很久以前,这里就有了这个溶洞,洞口宽丈余,洞深三丈余,洞内外有石梯相通,但洞底这口水井是以后才有的。相传,那时候洞外的村里有一对相好的青年,男的叫依篮,女的叫依尾,两个人都学得一套打石手艺。依然长得人高马大,身材魁梧,双臂有千斤之力,依尾外表袅袅婷婷,分外标致,性格却异常刚烈。乡亲们都羡慕地称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

  那年,老天爷不作美,数月不见滴雨,草枯黄了,树枯死了,所有的井都干涸见底了。依篮和依尾这一对恋人也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