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修订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修订版)-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地同剥削阶级影响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努力保持党的纯洁性,重视加强廉政建设。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领导制订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1944年,毛主席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总结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教训的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945年7月,毛主席在同黄炎培谈到共产党如何跳出由盛而衰的历史周期率时,提出了依靠民主、依靠人民监督政府、防止消极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思想。

第三章  思想建设铸造组织之魂(28)
在建国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再一次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扫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保持党和国家机关清正廉洁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在进城以前,毛泽东已经预见到胜利以后党内可能会滋长浮躁情绪和攀比心理。
  果不其然,进城后不久,有的军队干部就提出军队要增加薪水,理由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毛主席不同意,批评这些人说“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 毛主席的这个话说得很幽默,但是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毛泽东的这番做法,透露的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危机意识”,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危机管理”。
  在企业组织中,如果员工进入公司后的经历一帆风顺,就容易产生麻痹松懈、骄傲自满的情绪,进而以“功臣”自居。当这种情绪汇聚起来,形成一种风气后,一旦遇上风浪,那是极其危险的。
  海尔的张瑞敏就制定了海尔的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以打破现有平衡,使每个员工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危机感,逃出“周期率”厄运,确保海尔这艘“大船”高速、安全地远航。
  在对环境敏感方面,长寿企业都善于居安思危。比尔·盖茨曾说微软只有三个月寿命。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它是对互联网时代软件业竞争态势的正确判断。正是具有这种危机感,微软才能不断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软件,一次又一次地把竞争对手甩在后面,保持着利润的持续增长。
  在国内的企业管理中,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危机意识。在长虹集团,企业就多次向中层干部推荐《红楼梦》,提醒他们,荣宁二府家业庞大,表面看很热闹,其实已是亏空并日趋崩溃。企业做大了,必须时刻看到危机,调整战略,改进管理。
  在企业处于顺境,发展迅猛时,要保持清醒,对顺利的主观条件冷静分析,发现其中的危险因素。切莫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更不能被虚假的繁荣迷惑了双眼。须知,市场是一个怪物,顺起来可使你一蹴而就到达顶峰,逆起来则使你眨眼间跌入谷底。只有“不为浮云遮望眼”,才能随机应变。
  企业的经营活动也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要在顺境中看到潜伏的危机,并非易事,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敏锐的眼力和缜密的思维。
  共产党人的光荣在哪里?共产党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共产党人为什么受人民群众爱戴,受社会的尊崇?就是因为共产党人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也讲到这一点。他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只花了三年时间,这些东西就一扫而光。吸鸦片烟、吃白面,世界上谁消灭得了?国民党办不到,资本主义办不到。事实证明,共产党能够消灭丑恶的东西。”这些年,不少地方的经验也证明,只要认真去抓,反腐败斗争就能取得成效。
  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三代领导集体和第四代领导集体,都同样重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陈云同志曾尖锐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也讲到:“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同志也多次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中国共产党是个拥有数千万党员的大党,不纯分子、投机分子混进党内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原来的先进分子。过不了权力关、开放关和市场经济关而蜕变也不足为怪。必须把党风建设、反腐倡廉贯穿于“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之中,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同志也多次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解放初期相比,今天的社会可以说更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普遍增加,以及人们收入差异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巨大财富的社会阶层。他们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不能不对我们的党员和干部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在这种诱惑面前,一些意志薄弱的共产党人便浮躁起来了,产生了严重的攀比心理。这是某些干部堕入腐败泥潭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当前,###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
  这就要求共产党的党员和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牢固树立“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荣辱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刻刻做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党章、永葆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出榜样。
  能否真正惩治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政权的巩固,所以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开明君主,都有严惩贪官的措施。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不但认识到了严惩贪官污吏对于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采取了许多令百姓拍手称快的严厉措施,而且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天地之数,不能独以寒暑成岁,必有春夏秋冬。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董仲舒认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隋朝思想家王通也颇为赞同上述以德化人、以刑禁贪、以教为本、以刑为用的人治思想。司马光对这种宽严相济、教刑并用的思想作过明确而详细的表述。
  精通中国历史的毛泽东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观点就是对“以教为本、以刑为用”传统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需要以教育为主、以刑为辅的整风运动。
  对于腐败分子,共产党还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包括新闻舆论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法制监督等,此外,建国五十多年以来,党中央对犯有腐败行为的人,始终采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方针,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
  从“严刑禁贪”、“以教为本”到共产党的“先教而后诛”,这实际上形成了良性的自我净化机制。对于任何政权来说,加强思想教育和严惩贪官污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有些贪官污吏而言,说服和轻微处罚都无济于事,只有制定出一定的刑法,对他们的贪污腐败行为给予严厉惩罚,才能制止他们继续为恶,才能制止腐败的蔓延。
  

第六章  干部管理方向第一(1)
红色管理要则六:干部管理的启迪
  1。 干部问题是战略问题
  2。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3。  党管人才是历史经验,解决方向问题
  4。  把握人才的时代性
  5。   注重领导干部的培养和成长
  6。  注重社会锻炼
  7。  注重干校培训
  8。  量才使用放手使用
  9。  注重组织对干部的爱护
  10。  注重组织对干部的激励
  11。  突出强调修养标准
  12。  注意化解内部矛盾
  1。 干部问题是战略问题
  1934年底,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离开江西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周旋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强渡江河,飞夺铁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最后到达陕北完成了历时一年的长征。在此途中,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不足两万人,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吴起镇。为迎接新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走上讲台,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士们。目睹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憔悴疲惫、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悲喜交加的泪水。他含泪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人,损失是惨重的。但走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革命的种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现在我们要从头做起!……”
  长征损失如此之大,为什么说长征是党的事业上的伟大胜利?
  其原因就在于长征保存了大批的干部,即那些经过千锤百炼,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巨大生命力的优秀干部。正如红军长征到了懋功时,周恩来面对时任红四方面军总负责人张国焘提出的中央红军有多少的问题时,自信地回答:“一方面军西征以来,几经征战,有些损失,现在还剩下三万人,但保存了一大批干部,有干部就有希望。”实践也证明正是依靠这些干部,才使得党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完成了党的伟大革命事业。
  长征之所以是党的事业的伟大胜利,就在于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造就了党的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在长征中,中央红军在数量上减少了很多,但是经过长征的考验,保留下来的都是红军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数量上减少了,但质量上却提高了,外皮受到了损失,但内核却得到了保证。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长征铸造了干部队伍这支核心力量,保留住了干部队伍这个战略资源,因而长征是胜利的,是党的事业的伟大胜利。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党的干部队伍是党的核心。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对长征的评价,他们的态度,他们的信心,他们的思想,正体现了“干部是核心”的干部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学普遍认为,要搞好一个企业,需要干部资源、物质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四大资源。其中,干部资源,简单地说也就是干部队伍。在企业所需要的四大资源中,干部资源,也即干部队伍是最重要、最为活跃的,它可以迅速转变为其他三大资源,而其他三大资源要转变为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