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花2+番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世花2+番外-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笑起来,笑意泛上他苍白的脸,看起来那么诡异。然后他开始咳嗽,拼命用白色的绢捂住嘴,再拿开时,白绢上已是一片殷红。    

  他低着头,说:“倘若以蜀汉之力真能打败司马仲达,孤也不必等到今天。”    

  “所以你一开始就设计好了,设了个套引东吴往里面钻?”我咬牙切齿地问。    

  “不,”他缓缓摇头道,“不管你信不信都好,那个时候,孤是真的想要与你们同袍共伐。”    

  “后来你又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回到成都那天夜里,孤开始咳血。孤走出院子观察天象,发现属于孤的那颗星开始黯淡无光。孤本来以为孤至少还有一年可活,但那个时候,孤便知道,只剩不到一年了。”    

  “可是这很重要吗?”    

  “很重要,”他缓缓说道,“因为孤根本来不及击败魏军了。”    

  “不能击败又怎样呢?你牵制住了魏军,吴军可以从东面攻下许昌。”    

  他笑起来,边笑边看着我,说:“可是那样对孤,对蜀汉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怔怔地答道:“我们是盟国呀。魏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我们是盟国,魏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他竟笑起来,“这话多么动听……可是谁信呢?”    

  “我信的,”我怔怔地说,“陛下也信。”    

  “你以为吴有一天不会算计汉吗?”他边咳嗽,边笑着对我说,“只是因为孤还在这里,只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只是因为吴主身边的人都是些重义轻利的好人。倘若这三个条件任何一个变了,吴也会起觊觎蜀汉的心。”    

未等我说话,他又说道:“所以孤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孤留给子孙的财产不多,只有几棵桑树,几亩薄田。但孤要留一份丰厚的遗产给孤的国家。既然不能是中原,就只能是江东。”    

  我一咬牙,说:“世人会说你无耻。”    

  “身后名,真有那么重要么?”他悠悠地对道。    

  我不由语塞,想要发火,在他的平静面前又发不起来。觉得自己应当做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你啊,”他看着我,目光中竟有些温柔的意味,“你让孤想起孤的女儿来了。孤曾经有个女儿,性子有一点点像你。”    

  我冷冷地看着他,并不说话。    

  他不在乎我的反应,自顾自地继续说下去:“孤的女儿,果儿,六年前出家了。自那以后,孤再没有见过她。在那之前,她经常想要随军出征,但是孤不准。这些日子孤看你在军营里转悠,常想起她来。孤有时会想,如果那时能让她随军一次,也没什么不好。”    

  “她为什么出家?”我忍不住问道。    

  “因为乔,”他说,“她十四岁那年乔便嗣来孤家中,和她兄妹相待。她和乔感情一直很好。后来孤率军出汉中,让乔管粮草。孤知道乔身体不好,但还是不愿让别人说孤偏私,安排乔做最累的活。后来乔病故于军。那之后她便恨了孤,说是孤害死乔的。她说孤是个自私的父亲,在乎的只有自己的身前身后名而已。可是她并不知道孤的心。”    

  我说:“你和我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我不可能谅解你。”    

  他笑笑道:“孤早已不在乎任何人的谅解,孤只是自己偶尔回忆起来而已。”    

  停一停,他又看着我说:“你们真的很像,连刚才你说那句话的口气,都是一模一样的。倘若你生在蜀汉,孤要安排你在成都跟最好的老师学习,孤要让你参与蜀汉的朝政。以前孤不许果儿做的事,孤都可以允许你做。”    

  “我生是江东人,死是江东鬼。”我坦然说道。    

  “孤知道,”他点点头,“所以缘分尽了。我们的缘分都尽了。”    

  “你要杀我灭口么?”我问。    

  他摇摇头。    

  “那你要怎样?把我囚禁起来?”    

  “孤随你去哪里,”他看着我说,“孤知道你急着去通风报信,孤可以放你走。但你现在去哪里都晚了。孤安排在西川的大军,只要一听说吴军与曹睿开战,便会立即顺江而下。虽然孤还未接到消息,但按时间算来,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到了武昌了。”    

  我一跺脚,转身向外走去。我这样走出去,他没有拦我,也没有留我。    

  走到门口,我突然又有些不甘心,折返回来,对他说道:    

  “你如此苦心撰写,但你的《兵要》终将不存于后世;你如此苦心经营,但蜀汉还是不久将亡。你说你不在乎身前身后名,但你所留下的,也只有这些东西而已。”    

  他闭着眼睛坐在那里,没有看我,也没有说话,睡着了一般。暮色泛起,模糊了他的容颜,那一刻我无法看清他脸上的真实表情。    

  一路南下,越是接近长江,我的心越是惶恐。    

  从未为江东的命运感到过特别的担忧。因为作为从未来穿越回来的人来说,一切都应该是在预料中的。但这一次,司马懿的那句话却切切实实地击中了我。    

  他问我:“你连诸葛亮安的什么心都不知道,你又怎么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诸葛亮背盟,这应该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后世的史书不可能没记载的。可是在未来的那个时代,我真的没有看过关于此事的只字片言。这让我开始担忧,会否历史出现了分岔。    

  未经历过的事情,即使在书上读得再多,也是未知。来这个时代后,数次彷徨,但发现历史还是按照我所知的方向走下去,便以为它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可是回头想想,倘若它走上了别的路,我又能怎么办?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可这万分之一真的发生时,带来的后果是毁灭性的。    

司马懿说得对,我连人的心都看不透,又怎样去妄谈看透未来。    

  所以我必须赶回江东,无论祸福,总要赶回去。是怎样的命运,就让我们一起承担好了。    

  就这样,我一边惶恐着,一边说服自己什么事都不会有。忐忑不安间,已接近东吴地界。    

  一路顺江而下,沿途并不曾见到任何一方的军队,也没有任何战斗过的痕迹。但越是这样,我反而越感觉到担忧。知道结果的时候并不可怕,等待结果的时刻,才是最可怕的。    

  我路过夷陵,夷陵宛若一座空城。    

  路过江陵的时候,看见几个士兵在岸边搬运着什么东西。离得很远,看不清他们衣服的颜色,我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想:会不会是蜀军呢?    

  可是我没有停歇,仍是不住地往东赶。即使前面等待着我的是最坏的命运,我也要尽快地赶回去承担。    

  一直到了江夏,看见江面上横着几个水军营寨,吴军的大旗在风中飘扬,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一半。    

  或许还来得及。    

  我几乎是失魂落魄地冲入了主帅的营帐。在那里的竟然是陆逊。他看见我进来,一脸惊讶地问我:    

  “怎么了?你怎么回来了?”    

  我心神不定地问他:“蜀、蜀军呢?”    

  “什么蜀军?”他眼中的疑惑更浓了,“你不是和蜀军一起在渭滨的吗?”    

  “这里没有蜀军?”我问。    

  “这里哪有蜀军?”他答。    

  “那好,还来、来得及,”我急急地说,“赶紧派人送信,去送信给陛下。赶紧派人去合肥,叫他回来……”    

  “你在说什么呀?”他有些茫然地问我。    

  “去送信给陛下呀,”我带了哭腔说,“让他来这里,让他快点调兵来这里!”    

  他仍是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好像我说的是他所不能懂的语言一般。我急得快要哭起来。正要再说什么,就在这个时候,耳边响起一个熟悉不过的声音:    

  “你要找朕什么事?”    

  我抬起头,不可置信地看着从外面走进来的孙权。    

  这一次,轮到我茫然失神。我呆呆地看他走到我面前来,疑惑地打量着我,最后伸出手摇了摇我,问:    

  “你怎么了?说话呀。”    

  我这才喃喃地说:“陛下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他默然不语,半天,才低声说:“诸葛亮这么快就派你来兴师问罪了?”    

  “兴师问罪?”我茫然无绪地说,“为什么要兴师问罪?”    

  “那你为什么会回来?”    

  “我回来是因为……”我说着,突然意识到被扯远了话题,连忙又说,“陛下,请先告诉我,您为什么会在这里?”    

  他脸上竟多了些羞愧之色。他看了看我,低声说:    

  “朕慢慢说给你听。”    

利与义  

孙权于五月从建业起兵北上,攻打合肥新城。出师的时候,与诸葛亮一番推心置腹的言谈尚在耳边回响。那个时候,他是真的相信自己可以一举成功。    

  可是出了建业,一路北上而进时,他心中却开始泛起隐隐的不安。    

  江北至合肥一带,是屡遭战乱的地方。按道理那里的城镇应该人烟荒芜,城郭颓坏。可是一路北进,所见到的城镇,虽然房屋多有败坏,可人口依然密集。    

  世居江北的百姓,除非实在过不下去,否则又有谁愿意舍弃祖坟,涉江乔居。而这些又仅仅是边荒地带的一些边城。在合肥后面,还有寿春,有徐州,有沉淀了大汉朝三百多年繁荣的许昌,洛阳。那里有无尽的人口,源源不绝的战马。而他统治下的江东,不是不比以前繁荣,不是不比以前富饶,可是比起中原地带来说,还是差得太远。    

  他又想起几番征讨合肥的往事。建安十三年,他征讨合肥,不克而还。建安十九年,再征合肥,被张辽在逍遥津大败,若非甘宁与凌统拼死相救,恐怕已成了张辽的刀下鬼。    

  去年再征合肥,却仍是不克而还。    

  征讨合肥而无果,仿佛已成了他的宿命。    

  这一次,他仍是坚持着兵临了合肥新城下。战争一开始便又陷入了以往的套路。他围城苦战,而城池固若金汤。这一次城中兵马较以往要少。假以时日的话,终究是能打下的。可关键的是,魏军会否有援军到来,如果有的话,会有多少人,会由谁统领,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他知道即使有援军的话,经过一番血战,终究能拿下合肥。可是拿下之后,也该元气大伤。倘若不留兵守,拿下也是白拿。倘若留下足够的守兵,又如何保证继续北上。    

  唯一寄希望的是诸葛亮的西线。可是如果东线不能够顺利进军,诸葛亮即使拿下长安,于东吴又有多少利益。    

  不会比现在的情况更有利于东吴。    

  这个乱世,情义只是共同利益的衍生物。诸葛亮明白,孙权也明白。吴蜀之所以同进共退,只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只是因为双方都有一个比他们强大的敌人魏。如果三方之间的强弱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同盟也将不复存在。    

  孙权不曾想过要防备诸葛亮,他只是防备不住自己心底那个叫做“利”的心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