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残汉txt》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穿残汉txt- 第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这一来一回间,来去如风的楼班带着那票乌桓匪徒洗劫了绛水附近的棘津镇。棘津镇的规模虽不及城池,但比寻常村落大了不少,且设有豪沟、尖桩。可这些防御设施并没有挡住如狼似虎的乌桓人。当蔡吉带着大队人马抵达棘津镇时,此地已成废墟。以镇子为中心的方圆数里内的田地几成焦土。被屠杀、被烧焦的人畜尸体随处可见。引得群鸦盘旋其上大快朵颐。

    蔡吉策马上前,抬头望着城垒尖桩上架着的一具具焦尸,一双凤目几欲喷火,素来清完的声音中带上了些许温怒,“尔等看清了?是乌桓人?”

    “髠头、纹身、左衽、骑射之法,皆为乌桓特色,不会有错。”张泉断言道。身为清河的守将张泉曾亲自领兵征剿这帮匪徒。虽说最终还是被对方给脱逃了,但张泉还是在追击中印证了这伙匪徒的身份。

    “乌桓人远在辽东怎么会来中原?”麹演皱眉呢喃道。而他的问题也是在场其他人想问的。

    “如何来中原?”贾诩手捻长须若有所指道。“自是有人送来。”

    蔡吉听罢贾诩所言,黛眉微微一蹙扭头问道,“文和先生是指袁熙?”

    贾诩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算是同意的蔡吉的说法。而在场的其他人则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片哗然之声。须知引胡人入中原可是一桩大罪名。之前袁尚勾结匈奴人攻打平阳关已被世人所不齿。袁熙若是真放乌桓人南下洗掠中原那可真是大汉罪人了。

    却见麴演一拳砸在熏黑的城墙上怒吼了一声,“混账!”

    一旁赵云亦面带温色地向蔡吉进言道,“主上,当务之急,须剿灭这伙胡虏,还清河百姓以安宁。”

    蔡吉十分同意赵云的说法,这伙乌桓人的所作所为不仅威胁到了清河郡百姓的财产与性命。威胁到了齐军的补给,更威胁到了她蔡吉在冀州的权威。倘若齐军不能剿灭这伙来自乌桓的匪徒。势必会令蔡吉治下的百姓陷入恐慌之中。久而久之,难保不会有地方豪强萌生异心投靠袁氏兄弟。毕竟这些个豪强最看重的还是自家产业的安危,至于国家前途,民族大义,在他们眼中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后世的历史早已不止一次证明,追随强者让自己的家族能万世长久,才是世家豪强们真正的处事原则。哪怕这强者是异族也无关紧要。只要够强,能保证世家豪族的利益,便可被这些人奉为主上。所以站在蔡吉的立场而言。这伙窜入清河郡的乌桓人必须尽快剿灭。可这样一来她多半就得搁置对赵郡的攻略。

    “围魏救赵乎?未曾想袁显奕还有这等胆色。”蔡吉扬起了一丝自嘲的冷笑。确实袁熙的这一做法大大出乎了蔡吉的意料。在历史上袁熙是个极其模糊的人物。袁氏三兄弟中属他的记述最短。而在这些零星的只言片语中,人们唯一能得到的讯息仅有袁熙是袁绍的次子;是幽州刺史;是河北第一美女甄氏的丈夫;打了一场没开始就结束的白狼山战役;和袁尚一起逃亡辽东被公孙康所杀;在临刑前坦言“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不过蔡吉在易京之战中与袁熙打过一段时日的交道之后,倒是对这位袁二公子印象颇佳。在蔡吉的眼中袁熙为人和善谦逊,又不乏为将者的武勇。其在性格上虽不适合做诸侯,但却是袁绍几个儿子中最靠谱的一个人。所以想到袁熙竟会放胡人肆虐中原,这会儿多少让蔡吉有些不适应。

    且就在蔡吉感叹“卿本佳人,奈何从贼”之时,一旁的贾诩向她拱手进言道,“主上言之有理。袁熙遣乌桓人袭扰清河诸郡意在围魏救赵。依诩看来主上大可不管这伙胡虏,继续北上兵围邯郸。袁尚告急之后,袁熙自会抽调乌桓人北上救援,此乃围城打援。”

    可蔡吉却坚决而又果断地摇了摇头道,“兵围邯郸并不能保证这伙乌桓人就一定会北上。袁熙可亲自领兵救援邯郸,并遣乌桓人继续袭扰清河诸郡,进攻吾军补给。孤不能放任胡虏肆虐乡里!”

    是的,贾诩的建议十分实用。但这种实用是建立在清河郡百姓痛苦之上的。蔡吉并非不知变通之辈,亦不是没见过腥风血雨。可在蔡吉看来只要条件允许,自己身为统治者就有义务有责任以治下百姓的安危为首要之选。这是蔡吉的处事之道,亦是她在乱世之中保持良心的一种坚持。

    贾诩听罢蔡吉所言,抬头看了她一眼一字一顿道,“主上不想要赵郡乎?”

    “赵郡固然重要,但孤在冀州的威望更重要。”蔡吉坚持道。

    蔡吉的决断获得了赵云的支持,却见他抱拳附和道,“主上说得是,云也认为应以百姓为重。”

    贾诩无视赵云的附和,依旧眯着一双老眼仔细端详了一番面前的少女。但见蔡吉的眼神坚定而又清澈。过了半晌之后,这位东汉有名的毒士终于欣然扬首道,“老夫明白也。就依主上之言,先剿胡虏。”

    “乌桓人来去如风,又有袁熙在后支持,怕是难以觅其踪影。”麴演插嘴道。

    同样与乌桓人交过手的张泉也跟着连连点头道,“是啊。泉这些日子领兵剿匪,每每都被这伙人逃脱。不知文和先生有何妙策?”

    “妙策谈不上,对策却有。”贾诩抚须点头道。

    “哦?愿闻其详。”蔡吉恭敬地朝贾诩拱手一拜。

    贾诩把手一背,悠然笑道,“还是围魏救赵。”

    小剧场:

    小蔡背手:卿本佳人,奈何为贼。。。

    袁熙:为了三弟不得已为之。。。

    楼班乱入:女人!还我单于之位来~~

    小蔡:哈咧?骚年贵姓?

    这段时间工作比较忙,更新不稳定,还请大家多多见谅。等忙过这段时间之后,柳丁会补上拖欠的章节。

 第一百十三节 引蛇出洞

    “禀大将军,蔡吉已自巨鹿折返清河。”

    高阳城内,探子为袁熙带来了他期盼已久消息。先前蔡吉挺军北上的战报一度曾让袁熙等人心急如焚。须知蔡吉虽没有言明北上目标,但明眼人都瞧得出她是冲着赵郡而来。可眼下袁尚在邯郸刚刚站稳脚跟,而袁熙则被太史慈拖在中山郡动弹不得。一但蔡吉兵围邯郸袁尚根本无法抵挡。

    正当袁熙犹豫着是否要放弃中山,转战赵郡支援袁尚之时,军师韩珩向他进献了一条完全之策。那就是派一支奇兵深入敌后,从而迫使蔡吉暂停进攻赵郡,为袁尚争取时间巩固邯郸。不过并非随便那支兵马都可担此重任。负责深入敌后的兵马既要善战来去如风,又要够狠能打得蔡吉心疼回援。但在袁熙的印象中手下似乎并没这等人才。且就在他横挑竖捡之际,乌桓的小王子楼班跑来主动请缨表示愿为其分忧解难。于是袁熙便抱着姑且一试的想法,派遣楼班及其曲部南下袭扰齐军。

    未曾想才过了短短一个多月,楼班那边就传来了捷报。这会儿心情愉悦的袁熙转过身朝军师韩珩笑道,“果如子佩所言,齐军退也。”

    可韩珩却不似袁熙那般乐观,却见他皱着眉头向那探子问道,“齐军也退了?”

    那探子迟疑了一下答道,“尚有两万兵马屯守列人城。”

    袁熙一听剑眉当即一竖,怒斥道,“混账!为何不早说!”

    那探子被袁熙如此一喝,立即低头告罪道,“大将军恕罪。”

    韩珩却摆了摆手示意探子退下,跟着上前朝袁熙拱手进言道,“大将军息怒。袭扰之策非一朝一夕可成。能引蔡安贞亲自驾临清河已成事一半。”

    袁熙回头看了韩珩一眼兀自叹息道,“熙也知楼班人少难以威胁齐军。只是胡人凶残,任其长期袭扰清河诸府。熙怕会失民心。”

    “大将军无需太过介怀。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当初曹操屠徐州,如今徐州百姓不也照样奉其为主。”韩珩向袁熙劝解道。

    韩珩的说法代表了这个时代不少统治者的想法。百姓在他们的眼中是可以计算、可以牺牲、可以收集的资源。只要能最后获取胜利,之前种种不义之举都可以一笔勾销,甚至嫁祸给自己的对手。此外,相比灵魂来自后世的蔡吉,东汉人对西北、东北的游牧民族也并不是特别的排斥。因为南匈奴、羌、乌桓、鲜卑在两汉与中原朝廷的关系,并非国与国的藩属关系。而是直属中央朝廷的地方行政区,人称“内属胡”。只是相比寻常的郡县,少数部族人口占多数的郡县被称为属国,并拥有保持“本国之俗”的特权。属国内的官职则由由汉人或内属胡、羌的首领充任。例如龟兹属国在汉朝就只作为上郡的一个县而存在,换做后世的说法就是龟兹自治县。倘若后人因属国中带有“国”字,就认为它是独立的国家,那北海国、清河国、中山国、常山国岂不都是独立国家?

    所以在两汉调拨属国内的异族军队为已用在法理上并没有问题。正如汉帝刘协在被李催等人追杀时,就曾发诏书招南匈奴来救援。但在情理上受华夷之辨的影响,主流民意对驱使异族逐鹿中原的做法还是颇为鄙夷的。此外这些游牧部族本就反复无常,名义上虽臣服于汉庭。却时常闹叛乱。对于那些叛了又降,降了又叛的内属部落。两汉的态度是坚决镇压。反正在二世纪,不怕有好事之徒跳出来干涉汉庭的内政。故而无论是朝廷还是诸侯对治下的内属异族都并不信任,生怕一个疏忽就被内属胡从背后捅刀子。

    因此在听罢韩珩的劝说之后,袁熙只得无奈地叹口气道,“罢了,也只得暂且如此也。”

    正当袁熙感叹楼班未能达成战略目标之时,门外又响起了另一个探子的禀报声。“大将军,河间急报。”

    “进来。”袁熙调整了一下情绪,张口问道。“何事奏报?”

    探子快步上前,单膝跪地道,“回大将军,太史慈出城南下也。”

    “什么?”袁熙闻之神色一变,却又故作谨慎地追问了一句,“尔等看清乎?”

    “千真万确。”探子斩钉截铁道,“河间城内现只剩五千守军。”

    “莫不是蔡安贞调太史慈南下平乱?”袁熙站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走了一圈之后,回头再次向韩珩征询道,“子佩如何看待此事?”

    “确实有此可能。”韩珩颔首附和了袁熙的判断。太史慈的南下无疑是给陷入胶着状态的袁熙部提供了一次翻盘的机会。只要能趁机将齐军驱逐出河间,袁熙就能进军巨鹿郡与安平郡,从而自侧翼掩护赵郡的袁尚。但身为军师的韩珩还是不忘提醒了袁熙一句道,“但蔡安贞素来狡猾,此事也可能有诈。”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诸侯间的争霸总是充满了各种阴谋诡计。但若有诸侯因此而止步不前则必然会一事无成。所以在权衡了一下利弊之后袁熙做出决断道,“那就再等等。若太史慈真是南下平乱,吾等再出兵河间也不迟。”

    韩珩心里虽觉得这么还有些不妥,但怎奈己方手中持有的本钱实在有限,不得已之下他只能点头附和了一句,“喏。”

    朔风自北方吹来,凛冽如刀,太史慈策马立于漳水北岸,远眺几个齐兵骑马涉水渡至南岸,将自北岸引出的五条绳索绑于南岸的大树之上。待一切准备就序后,太史慈抬手一挥,他身后早已等候多时的虎贲便开始以二十人为一组扶着绳索小心翼翼地渡河而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