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残汉txt》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穿残汉txt- 第8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统谨遵主上教诲。”庞统抱拳领命后,跟着又转身朝李敏作揖道,“统才疏学浅,还请李使君多加指点。”

    李敏隐居易水港多年,对庞统并不陌生,心知眼前的这个态度谦恭的年轻人足智多谋,素来深受蔡吉器重。此刻蔡吉上表他李敏为刺史,摆明了就是要为庞统做照应。毕竟庞统只有二十二岁,若直接任命其为幽州刺史,难免会受人诟病,难以服众。而如今有了李敏做刺史,蔡吉便可向天下人做交代,庞统则可以别驾的身份在幽州大施拳脚。

    虽说李敏一眼就看穿了蔡吉目的,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一安排。毕竟李敏现在要兵没兵,要权没权,根本没有实力去同庞统争夺实权。更何况日后庞统在幽州所要实施的一些政令也未尝不是蔡吉的授意。作为一个老官宦,李敏深知大刀阔斧是年轻人的专长,而沉着稳重是年长者的优势。正所谓路遥知马力,他李敏犯不着急于争一时之气。所以这会儿的他淡定地朝庞统拱手一拜以作回应。

    眼见李敏与庞统两人客气的互拜,蔡吉满意地点了点头,“善。孤相信有二位齐心协力,用不了几年幽州定能兵强马壮,百姓安康。”

    李敏听罢蔡吉所言本还想谦虚几句,却不想庞统却抢先一步向蔡吉进言道,“主上,幽州想要兵强马壮,百姓安康,必先重一法!”

    “哦?何法?”蔡吉饶有兴趣地问道。

    庞统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宣布道,“重豪强兼并之法!”

    “重豪强兼并之法?”蔡吉故意重复了一下庞统的进言,同时也暗自观察了一下,在场众文武的反应。只见包括李敏在内的幽州官僚,在庞统话音落下的一瞬间,几乎都不约而同地神色为之一变。

    而这会儿的庞统却根本不理会李敏等人的反应,继续进言道,“是。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主上心怀天下,又岂能重蹈袁绍覆辙。”

 第十四节 兼并之祸

    在从长城回渔阳的路上,鲜于辅与太史慈等人一路有有笑,称兄道弟。反观李敏、田畴等幽州官吏却个个沉默不语,心事重重。对于这样的反差,蔡吉并不意外。像鲜于辅这样的武将,立身之本在于军队。只要蔡吉不夺他兵权,双方便能比较平和地继续维持上下级关系。而李敏、田畴等人或出身世家,或来自本地宗族,一旦蔡吉动手治理豪强兼并,势必会牵涉他们自身的利益。正所谓牵一发动全身,哪怕李敏、田畴能做明达法理,也无法改变此举会触动幽州世族豪强利益的现实。

    其实不止是幽州,整个河北地区都存在相似的问题。因为之前袁绍受世家出身的影响,以及拉拢世族豪强支持的目的,他在冀、并、幽三州一直都执行对儒学士大夫和地方豪强有利的政治与经济政策。其核心是对大族豪强采取“宽弛”的态度。此举的效果自然也是明显的,作为回报河北不少大族都选择了在袁绍帐下出仕。哪怕是后来袁绍自立为帝,仍有数个家族死心塌地的追随于他。像是袁绍麾下四大军师之一的审配出身魏郡大族,其族人在魏郡不仅兼并土地,藏匿罪人,更明目张胆地追捕逃奴,可谓是嚣张至极。所以在袁绍的一再纵容之下,河朔地区的世族豪强远比青、徐二州要强硬得多。为此蔡吉也早已做好了同这些个牛鬼蛇神长期纠缠的准备。

    然而令蔡吉颇感意外的是回城之后第一个来找她的人,既不是李敏、田畴,也不是幽州的其他豪强,而是在长城之上一直没怎么做声的贾诩。当下人在书房外通报之时,蔡吉正与庞统商议出兵上谷的事宜。耳听来访的是贾诩,蔡吉只微微楞了一下,便让人将贾诩请进了书房。可谁知向来为人谨慎的贾诩这次一进屋,开门见山地向蔡吉问道,“重豪强兼并之法。可是主上的主意?”

    面对贾诩的质问,蔡吉抬手阻止了想要替她解答的庞统,转而以坦然的口吻向贾诩颔首道,“正是。”

    贾诩见蔡吉回答得如此干脆。花白的眉头不禁拧得更紧起来。却听他沉声追问道,“主上可知曹操在冀州也在重豪强兼并之法?”

    蔡吉点头道,“此事孤略有耳闻。”

    贾诩听罢,紧盯着蔡吉一字一顿地探问道,“曹操此举在冀州饱受士林非议,主上不曾想过,借机反其道行之拉拢河朔大族?”

    原来起对付河北的大族豪强。曹操早已走在了蔡吉的前头。在后世的一些文献之中,似乎总是将失去土地的农民当做土地兼并的最大受害者。其实相比平民百姓,土地兼并对王朝统治的危害更为致命。毕竟百姓失去土地还可以做佃户、打散工,甚至卖身为奴。而中国自秦统一六国奠定郡县制为基础的大统一王朝之后,自耕农便成了历代王朝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所谓“自耕农”指的是以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农户。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地主也算是自耕农。他们在拥有权势与武力仰仗的世族豪强面前,和门户的农民一样没有还手之力。

    豪强兼并夺取的自耕农的土地。破坏的是农经济,挖的是国库的墙角。当土地兼并严重一定程度,自耕农大量流失。官府便无法收取足够税赋,王朝的财政也必定会随之恶化,进而逼迫统治者加税。当然有权有势的世族豪强各有各的避税法门。绝大多数的税赋最终还是会分摊自耕农的头上。于是不堪重压的自耕农纷纷抛弃土地逃避税赋与徭役,从而加快世族豪强兼并土地和人丁的速度。恶性循环之下,丧失税赋来源的王朝,财政彻底奔溃,国库空虚。久而久之无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地方官府,都无法再负担兴修水利、防守边关等职能。一旦遇上天灾**,或是外族入侵。原本摇摇欲坠的王朝此覆灭也不足为奇了。

    所以不管是皇帝,还是诸侯,只要稍微有点常识,都知道豪强兼并乃心头大患。然而另一方面皇帝、诸侯们又无法脱离世族豪强来统治天下。于是乎,历代的统治者面对豪强兼并便总是在严打与宽弛之间摇摆。而摇摆的基准是个“钱”字。有钱的时候松些,没钱的时候紧些。至于像曹操这样钱粮早已捉襟见肘的诸侯。自然是严打世族豪强没话。

    蔡吉现在的情况是,不处理豪强兼并暂时也能维持财政,而拿豪强兼并开刀则会丧失一部分河朔大族的支持。从这一点来贾诩建议蔡吉利用曹操整治豪强兼并的机会拉垄河北大族,在政治上也未尝不是条妙计。

    只是蔡吉显然不打算在这件事上有所妥协。这不单单是因为她深知兼并的危害。更为关键的是蔡吉之前为安抚民心,已经免除了冀、幽两州的税赋。加之前将近一年多的鏖战,饶是蔡吉拥有东莱、北海这两座粮仓,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财政已经濒临极限了。【叶*】【*】这种情况下最快的补血方式,无疑是吃大户。因此算明知这会得罪人,蔡吉还是和曹操一样,将目标锁定在了那些肥头大耳的世族豪强身上。

    却见蔡吉注视着贾诩平静地道,“文和先生所言不无道理。趁曹操严惩兼并之机,孤若宽弛于豪强,确实能交好不少河朔大族。”这儿,蔡吉忽然将声调一扬正色道,“但孤身为大汉之臣,理当尽忠于国!宽弛豪强,虽能私结好于他人,却费千匹绢,万石谷,于国事犹所无益!”

    “好个于国事犹所无益!”早跃跃欲试的庞统听罢蔡吉所言,当即激动地附和道,“主上英明!大汉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宽,故不摄。主上若纠之以猛而令上下知制,则定能制胜于天下诸侯。”

    面对态度坚定的蔡吉与一脸兴奋的庞统,贾诩此刻的心情是,既欣慰,又忧虑。欣慰的是蔡吉没有像袁绍那般一味讨好世族大家。无视兼并危害,进而自断基业。忧虑的是蔡吉与庞统都还年轻,对于治理豪强兼并一事太过于乐观。熟读儒、法两家经典的贾诩当然十分清楚世族豪强兼并土地和人口会给一个政权带来怎样的破坏。而寒门出身更是让贾诩打心低里支持打击豪强兼并。可多年的官场经验却告诉他这事起来慷慨激昂,做起来却险阻重重。

    其实。倘若贾诩这会儿的主公是曹操,那他多半会选择沉默。毕竟曹军急需钱粮,而曹操本人又性格多疑。这种情况下豪强兼并之事进言,只会引起曹操不满。相较之下,蔡吉虽同曹操一样强调“法术之治”,但她为人更谦和,更能接受他人的意见。也正因为如此。贾诩才不想蔡吉因一时的冲动而丧失已有的大好局势。

    思虑至此,贾诩便毫不避讳地向蔡吉进言道,“主上明鉴,河朔不似青、徐二州久经战乱,百废待兴。正如士元先前所言,袁绍以宽济宽,致使冀、幽、并三州豪强林立,大族间更是盘根错节。互为表里。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眼下天下尚未平定,主上贸然整治豪强兼并。臣恐此举会激起豪强叛乱!”

    蔡吉知道贾诩并没有危言耸听。在原有的历史上,曹操在统一河北之后,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整治兼并,制约世族豪强。从而在减缓对百姓盘剥的前提下,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与实力,为后来曹魏的建立以及三国归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正如贾诩所分析的那样,曹操因损害河北世族豪强的利益,转眼成了士林名士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不仅如此,在曹操兵败赤壁之后,世族豪强们更是趁机策划了数起针对曹操的叛乱与暗杀。以至于曹操的继任者曹丕、不得不用九品中正制来讨好拉拢世族豪强。

    眼瞅着蔡吉陷入了沉思。一旁的庞统以为她投鼠忌器,不敢向世族豪强动手。情急之下,庞统不禁杀气腾腾地嚷道,“有胆敢犯上者,杀无赦!统不信豪强的脖硬得过钢刀!”

    “士元想做商君乎?”贾诩扫了庞统一眼反问道。

    “只要能助主上富国强兵,统做商君又有何妨!”庞统这里。当即把心一横,冲着蔡吉抱拳道,“主上若怕激起叛乱,可先在幽州整治兼并,再将统五马分尸,以平积怨!”

    商君即商鞅,是战国时代的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其乃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商鞅深受秦孝公器重,在秦国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然而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得罪了大量秦国贵族。在秦孝公过世后,商鞅受政敌迫害,最终被秦惠文王处理车裂之行。

    庞统敢决意效仿商鞅,无疑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蔡吉在感动之余,忍不住莞尔道,“傻瓜。孤要五个士元做啥?派去分管五州吗?”

    此话虽是戏言却让庞统感受了蔡吉对他的维护之心。心头一暖的他当即更为坚定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不过还未等庞统进一步阐述对付世族豪强的计策,蔡吉已然向他和贾诩表态道,“治大国,若烹鲜。整治豪强兼并一事,不可不干,也不可蛮干。刚才听罢文和先生所言,孤觉得在幽州整治兼并,需遵循两项原则。”

    贾诩和庞统听蔡吉这么一,不由交换了一下眼色,双双拱手道,“愿闻其详。”

    “其一,不连坐;其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