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十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商十训-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福特一世得人才兴,失人才败。

    令人奇怪的是,福特家族似乎具有这种先扬后抑的传统,福特二世走过的道路与老福特竟然出奇地相似。

    福特二世接管公司之后,不惜高价,聘请了号称“神童”、“蓝血十杰”的“桑顿小组”——二战时期美国空军的后勤管理小组(其中包括后来出任肯尼迪政府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福特二世还任用原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欧内斯特·布里奇负责福特公司的工作。

    布里奇精于成本分析,福特二世甚至不惜答应给他股票特权以求从通用汽车公司挖走布里奇。而且,布里奇又给福特公司带来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几名高级管理人员威廉·戈塞特、路易斯·克鲁索、D·S·哈德和哈罗德·扬格伦。

    这些人对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公司重新焕发了生机,利润连年上升,并推出了一种外形美观、价格合理、操作方便、适用广泛的“野马”轿车,创下了福特新车首年销售量的最高记录,把“福特王国”又一次推向了事业的高峰。

    正是在“野马”车的开发、销售过程中,新星艾柯卡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然而后来福特二世也走上了老子的错误道路,他不仅专断拒谏,甚至忌贤妒能,布里奇、麦克纳马拉等人都被迫离开了福特公司。他又以突然袭击的手段连连解雇了艾柯卡等3位经理(这才演出了艾柯卡将克莱斯勒起死回生的一幕),最终整个公司人心浮动,人才外流,福特公司再次陷入困境。

    面对大江东去的败局,福特二世不得不辞掉了公司董事长职务,结束了福特家族77年的统治。

    可以说,整个一部福特公司的历史,就是一部得人才兴、失人才败的活教材。

    福特公司两次兴盛,缘自启用能人;福特公司两次衰落,是因为排挤人才。

    同一个公司,在同一任董事长任期之内,竟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极端,先用人,再赶人,至今看来,仍是令人啼笑皆非。
ω米ω花ω书ω库ω ;http://www。7mihua。com
第二章 决策能力训练
——    审时度势把握机会

    决策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使公司起死回生,而一个错误、不切实际的决策会使公司濒于破产。很多情况下,决策者需要具有一种远见卓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决策者长期的经验积累。

    □正确决策是企业的命脉

    美国著名决策大师赫伯·西蒙说过:“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在关键时刻,一个正确的决策能使公司起死回生,而一个错误、不切实际的决策会使公司濒于破产。很多情况下,决策者需要具有一种远见卓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决策者长期的经验积累。;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20世纪初,出任美国贝尔电话公司总裁的维尔先生,是美国企业历史上一位不为人所熟知的企业家,也是一位最有效率的决策人。他在担任贝尔公司总裁的近20年中,非常正确地做出了四项重大决策,从而使该公司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具规模、成长最快的民营企业。

    从一开始,维尔就十分清楚这一点:一个电话公司要想保持其民营形态,自主经营,就必须具有一个突出并且与众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维尔有了第一个重要观念:贝尔公司虽是民营企业,但应比任何政府机构都更加关注社会大众的利益,而且要更为积极。为此,他做出了第一个正确决策:

    贝尔电话公司必须预测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并满足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

    不久,维尔又提出“本公司以服务为目的”的口号。这一口号在20世纪初很难为人接受。但是,维尔却没有止步于此,他看出了企业应有一项判断管理者及其作业的尺度,用以衡量服务的程度,而不是衡量盈利的绩效。也就是说,服务的成果应被定为是管理者的责任。公司高层的职责在于组织及调度财源,力求使公司能提供最佳的服务,并能获得适当的收益。

    紧接着,维尔做出了第二个正确的决策:实施“公众管制”。维尔认为,一个全国性的电讯事业,绝不能以传统的“自由”企业来看待,也就是说,绝不能是一种无拘无束的事业。要避免政府的收购,惟一的方法就是“公众管制”。所以,一项有效的、诚挚的并有原则的“公众管制”诞生了,它符合贝尔公司的利益,并关系着贝尔公司的存亡。

    在当时的美国,“公众管制”虽不是生疏名词,但在维尔提出这项结论时仍然引起了企业界的众多非议,法院方面也不支持这一观点,所以“公众管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公众管制委员会的人数既少,经费也不足,因而委员一职成了无所事事的闲差。

    但维尔却决定把促成“公众管制”的实施作为贝尔公司的目标。他将这一目标交付于各地区的子公司总经理,责成各子公司努力恢复各管制机构的活力,以期能有公平合理的“公众管制”来确保公众利益,同时又能使贝尔公司顺利经营。由于贝尔公司的高层管理的成员,包括各子公司的总经理的支持,所以整个公司都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维尔的第三个正确决策是建立贝尔研究所,并使其成为企业界最成功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这一项决策是以他的一个独占性民营企业必须自强不息、保持活力的观念为出发点的。在做这一决策时,他曾经自问:“像贝尔公司这样的独占性企业,如何才能永葆其雄厚的竞争力?”当然,他所谓“竞争力”,并不是通常在有同业竞争情况下的竞争力,而是一个独占性的企业如果缺乏竞争力,就将停滞不前,不能进一步成长和革新的核心能力。

    在维尔看来,一个独占性的企业在现阶段同行业中虽然没有“对手”,但应该以“将来”为“对手”。对电讯事业来说,技术最为重要。企业有无前途,完全取决于其技术能否时时更新。贝尔研究所就是在这一观念下成立的。贝尔研究所虽不是企业界所设立的第一个研究机构,但却是第一个有意识的着眼于未来发展的研究机构。

    贝尔研究所的正式成立是当时企业界一项很难得到别人理解的创新。如今,事实证明维尔的观念是正确的。贝尔研究所第一步发展的通讯技术,已使整个北美洲成为一个巨无霸的自动通讯网。后来更发展到当初连维尔本人也没有想到的领域中去,例如电视节目的转播、电脑资料的传送,都是成长最快的通讯技术,另外还有通讯卫星等等。

    20世纪20年代初,维尔做出了他的第四项正确决策:开创一个资金市场,这项决策的制定,着眼点依然是确保贝尔公司能够以民营形态继续生存。

    许多企业之所以被政府接管,大都是由于无法取得其所需的资金。在1860至1920年间,欧洲的许多铁路公司都由政府接管了,主要也是由于这一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通货膨胀期间,欧洲大陆的许多电力公司也是以同样的原因被政府接管。当时各公司在货币贬值的情势下,不能提高电费,结果不少公司虽有心改善经营,却无法筹措足够的资金。

    维尔在做这项决策时,了解到贝尔公司需要大量资金的供应,而这些资金又不能从当时的资金市场获取。他的构想是发行一种“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他设计的这种股票,与当时的投机性股票完全不同。其设计着眼于社会大众,尤其是当时新兴的所谓“莎莉姑妈”的中产阶层的主妇。“莎莉姑妈”手头拥有大量的游资,却苦于找不到出路,担不起风险。而维尔设计的AT&T普通股,不仅能享有资产增值,还可免受通货膨胀的威胁,很受一些“莎莉姑妈”的青睐。严格说来,当时“莎莉姑妈”型的投资人还没有完全形成,那些拥有资金购股能力的中产阶层才刚刚出现。他们大多仍沿袭传统的习惯:将余钱都存入银行或购买保险。只有那些敢于冒风险者才用于投机股票市场。当然,这并不是说维尔“创造”了“莎莉姑妈”。他只是诱导当时的“莎莉姑妈”成为投资人,动员她们的储蓄,这样做不仅符合她们的利益,同时也符合贝尔公司的利益。正是由于他的这一设计,才使得贝尔公司在近50年来,一直拥有充裕的资金来源。直至今日,AT&T普通股仍是美国和加拿大中产阶层投资的对象。

    维尔的四项决策都与当时一般人的想法不同,但正是这四项正确决策使贝尔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众人所熟知的。行刺未成,却惹起了秦王进一步的愤恨。秦将王翦的部队很快攻下燕国都城蓟,燕王喜及太子丹等只得弃都远逃,秦将李信率军继续追赶燕王。在此危急情况下,燕王喜只得采纳代王嘉的主意,杀了太子丹,把人头献给了秦国。但是,秦国并不领情,继续攻打他们,5年后,完全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在这个故事中,荆轲成了悲壮的英雄,而燕国则成了彻底的失败者,这完全是因为燕太子丹审时度势时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燕弱秦强,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燕国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效仿越王勾践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忍辱负重,励精图治。而太子丹是怎么做的呢?他因为在秦国作人质时受到了一些不好的待遇,便要报复,刺杀秦始皇。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太子丹却是时时刻刻地寻思报仇,而他的报仇方式,又采取了暗杀这种极下策。他想通过对方的内乱来遏制对方的攻势,却不去考虑如何壮大自己的力量,这是极端的短视,是缺乏深谋远虑的表现。事实也证明,这只能加速燕国的灭亡,只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与燕太子丹情景类似,却因决断选择迥异而结果也迥异的例子。

    明太祖朱元璋自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起义,到元至正十六年率军攻克集庆(今南京),前后仅4年的时间,起义队伍就发展壮大到五六十万人,并建立了以应天府(朱元璋占领集庆后,改名为应天府)为中心的根据地,成为当时大江南北各种势力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盲目行动。他开始遍访天下有识之士,来制定下一步的战略方针。

    一天,朱元璋亲自登石门山拜访老儒朱升,向他请教夺取天下的方针。朱升给了他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让朱元璋继续巩固根据地,发展粮食生产,不要急于称王道帝,以缩小目标。待到准备充分再图大举,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朱元璋听了朱升的分析,认为很有道理,便把它作为下一步的战略方针来执行。

    在政治上,为了避免树大招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