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贾敏的红楼生活 作者:半卷舒帘(晋江vip2012-07-25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贾敏的红楼生活 作者:半卷舒帘(晋江vip2012-07-25完结)- 第1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成,不成。”皇帝听了陈大人的主意,赶紧否决,道:“你也说前朝后宫相连,后宫主位之所以出自权贵豪门,为的就是进一步拉拢他们,稳固皇权。可是如今世家高门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若是在后宫中再有主位,水涨船高,岂不更加猖狂?到时只怕朕这个皇帝会被架空,成了傀儡。世家高门扶持一个‘听话’的皇帝在皇位上,将不听话的赶下台,这种事史上也不是没有。不成,绝对不成。朕登基后,不曾广封后宫,就是所宠者也不大多是宫女子这般低微的出身,防的就是这个。”若是这些世家出身的女子得了高位,并生有男孩,朕的皇位没准会不保。
  
  “陛下,请听臣说完。”等皇帝说完,陈大人不急不速的道:“陛下的顾虑未尝没有道理。可是陛下自登基以来,出身高门的女子入宫所得位份最高者不过一个婕妤,连个嫔都没有,压制的过于厉害,而且原本身为皇子之时选的几位出身较高的侧妃也不见怎么亲近,制定的国策更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这样一来,他们察觉出陛下针对他们,有彻底铲除他们之意,因此才联合起来,对陛下所作所为极力反对。而陛下的几位兄长也正是以此为借口将他们拉拢了过去。世家豪门上辖君权,下巧取豪夺,这一联合起来,势力庞大,纵使陛下想要剪除他们,也不可操之过急,需徐徐图之,免得危急社稷,动摇国本。……”
  
  皇帝点点头,叹道:“陈爱卿所言正是,朕是急躁了些。只是朕一想到朝堂上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天下土地兼并严重,弊病丛生的现状,担心若是不下狠手整顿吏治,清查亏空,瓦解权贵豪门之权势,只怕国难不远了。这让朕怎么不急!”
  
  陈大人笑了笑,劝道:“皇上心急,臣能理解。可是世家豪门有了防备,联起手来,对抗皇权,陛下拿他们无可奈何,两下里争斗,便宜的是他人。除了世家豪门外,陛下不要忘了,陛下的几位手足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几位可是巴不得陛下和世家斗个你死我活,他们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虽然皇帝的几位兄弟对他得了皇位有些不服,但是闹得最厉害的是他的三皇兄和十一皇弟。想起在朝堂上上蹿下跳的一兄一弟,皇帝恨恨的拍了一下桌子,恨得牙根直痒痒。想到这两两兄弟屡屡和他作对,半点不肯不消停,皇帝心中就是一阵气闷,忍不住想骂祖宗。若是当年几位祖宗皆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给下面带了坏头,又何至于如此?
  
  只是他虽满心气恼,却无可奈何。他虽然得了帝位,可是并不是上皇最宠爱的儿子,母后虽然贵为皇后,也并不得上皇的欢心。上皇最宠爱的儿子乃是他一母同胞兄弟——十一皇弟。后宫中上皇最喜欢的妃子乃是三皇兄的母亲——贵太妃。因为贵太妃的存在,他的母亲后位差一点不保。这其中牵扯到当年旧事。
  
  天下皆知,现任上皇后乃是上皇的继后,上皇的先皇后乃是皇帝的姨母。当年上皇虽是皇后所出,可是并不起眼。他上面有三位嫡亲哥哥,纵使大哥因为眼疾于皇位无缘,可是另外两位哥哥很是精明能干。有两位能干的皇兄在,中宗一开始并没有想过将皇位传给上皇。这从指给他的正妃家世明显要比两位兄长低那么一截就可以看出。
  
  虽然上皇的这位正妃家门不甚显赫,但是为人极其贤淑。过门后,对上皇,事必躬亲。将家里上上下下打理的甚是妥帖,让上皇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为上皇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从而赢得了上皇的敬重。后来上皇暗中取得世家豪门的帮助,登上了皇位,皇帝的这位姨母也被封为了皇后。后因所出的大皇子病夭,二皇子感染天花身亡,皇后伤心两位皇儿之死而一病不起,进而病逝。
  
  上皇伤心皇后之死,亲自服缟12日,并每天到先皇后生前居住的宓秀宫灵前祭酒。并以“大行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为由,诏令天下,“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齐集公所,哭临三日,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天下臣民一律为国母故世而服丧。”
  
  将皇后的丧仪规格几乎提高到和皇帝同一水平,这还不算,上皇甚至抛开内阁,径自降旨定大行皇后谥号为“贤”,并亲自撰写《大行皇后行状》,里面盛赞她:“皇后淑慎贤明,夙娴礼教,克尽孝道。宫闱内政。全资皇后综理。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自朕登基一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上皇最宠爱的贵太妃出身东晋琅琊王氏,乃是诗句中“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家。王家从汉魏入两晋历南朝,三百多年中,荣耀非常。虽然自那之后,王家虽不复当年“王与马治天下”权倾江左的鼎盛,衰落了下来,可是到底琅琊临沂王家的名头传了下来,并延续到本朝。在上皇和世家豪门结盟后,贵太妃入了上皇的潜邸,成了上皇的一名侧妃。贵太妃生的貌美如花,胸有锦绣,而且擅于体察上意,自入府后就很得上皇喜爱。在上皇登基后,就被封为四妃之一首的惠妃。生下皇三子后,晋位为贵妃。
  
  在先皇后过世后,以贵妃晋封为皇后的呼声最高。但是上皇因念先皇后之情,立先皇后之庶妹为继后。不过让上皇失望的是,先皇后之庶妹入宫后,他发现她无论才德见识皆逊其姐,因此上皇待其很是冷淡。皇后的家族乃是在上皇登基之后才开始崛起,到底照着老牌世家底蕴上差那么一筹。贵太妃当年屈居于先皇后之下那是无可奈何,如今又被先皇后之庶妹压在头上,心中自然不服。
  
  若是人不得圣宠,家族不给力,在后宫中只要不争宠还是能安生过日子的,可是这个指的是后宫的嫔妃们,不包括皇后。家族一般,还是仗着女儿是皇后才发展起来的,又是庶女出身,且又不得皇帝恩宠的皇后怎能不让人心怀遐想?且不说贵太妃,就是其他生有儿女,家族不错的妃嫔也心有想法,因此他的母后虽然进宫成为了皇后,可是在后宫中的日子并不好过。哪怕生下他,母后的地位也并没有改观,甚至还把管理六宫之权被贵太妃拿了过去,后位岌岌可危。
  
  直至母后生下了他十一弟,因为十一弟生的和上皇极像,完全是缩小版的上皇,所以上皇很是喜欢,自此母后的境况才有所改善。上皇不在限于祖制,仅每月的初一十五到兴庆宫里来,甚至在和母后说话的时候还能讲些朝廷大事给她听。只是母后虽然境况比原来有所改善,但是母后依然战战兢兢,因为贵太妃一直在旁虎视眈眈。纵使后来母后拿回了管理六宫之权,可是贵太妃依旧落得了协理之权,硬生生的将宫权从母后手里分出了一半。有强大的家族作为后盾,有上皇的宠爱在身,纵使母后遇见贵太妃,也不得不避其锋芒。有始及终,母后这个皇后一直都做得心惊胆战,不能安心,生恐哪一日被废。直到作了上皇后才罢了,毕竟史书上只有被废的皇后,还没有被废的皇太后。
  
  贵太妃生有三皇子,因为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幼年夭折,长大成人的三皇子虽然排行为三,实际上是上皇膝下的皇长子。哪怕母后膝下有他和六弟两位嫡子在,可是朝中请求立皇三子为太子的呼声依旧很高。至于十一弟,身为上皇最宠爱的皇子,又是嫡出,朝堂上请立他为储君的声音也不是没有。反倒是他这个一样身为嫡出,作为十一皇子长兄的五皇子不怎么着眼。如今他奇峰突起,从视下一任帝王非他莫属的三皇兄和十一皇弟手中“抢走”皇位,这让他俩怎么甘心!
  
  十一皇弟也就罢了,虽然有上皇和母后的宠爱,可是也正是这份宠爱,加上年轻,让他为人娇纵,行事张扬,经过义忠亲王之事之后,手中剩下的那点势力还不足以威胁到他。但是三皇兄就不同了。三皇兄经营多年,内有贵太妃,外有世家,两厢呼应,让他不能安睡。只是他这位三皇兄甚是奸猾,虽然心中对他登位不服,可是面上却摆出一副忠心不二的模样,偷偷的鼓动手下给他找麻烦。这种情况下,纵使他想对三皇兄动手也得明明白白的抓住他的尾巴才行,否则,一个残暴不仁,擅杀手足的名声跑不了了。他虽不像上皇一样那般爱惜名声,可是也不代表着他就愿意背负不属于他的罪名。何况上面还有上皇护着,贵太妃又时不时的吹枕头风,他就是想向三皇兄动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到自从登基以来,上有上皇不放权,下有兄弟掣肘,想做什么都难以做成的处境,皇帝极其郁闷的道:“哼,真当朕这个皇帝当得舒心自在似的。换他们坐上来试试,看看这个皇帝是什么滋味!若非上皇将重任交付与朕,朕又何尝愿意做这个劳心劳力的皇帝,朕倒巴不得做个闲散自在的闲王呢。”
  
  陈大人从潜邸就跟着五皇子,哪里还不知道五皇子的心思,不做皇帝,谁信呀!因此他对于皇帝的牢骚只当没听到,继续道:“权贵之势虽然盘根错节,但是并非铁板一块,只是陛下急于求好的行为让他们团结在了一起。陛下要想打破他们联合之势,除了在朝堂上想办法分化拉拢之外,也可以从后宫入手。陛下这次在后宫大肆分封世家权贵出身的女子,有两个好处,一是为了迷惑他们,表明没有和世家豪门作对的意思;二是为了缓和陛下和世家权贵之间的矛盾。再则陛下这次广封后宫,将那些家里名头挺响,但是并没有实权的二等人家出身的女子封在高位,这样一来,出身一等人家的却屈居她们之下,心中必然不服,到时争斗起来,可就不仅仅是后宫的问题了。”
  
  皇帝一听,拍手叫绝,道:“正是如此。”后宫女子的位份高低不仅仅由皇帝的恩宠决定,她们身后的家族势力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贵太妃为什么在母后面前那么猖狂,不仅仅是因为上皇的宠爱,还因为无论家世还是出身,都要优于母后。转念一想,皇帝又犹豫了,道:“可是若是那些豪门权贵不相信怎么办?况且宫中主位出身世家豪门大族,宫内宫外形成依靠,朕想要收拾他们岂非更不易?”
  
  陈大人道:“不管那些世家豪门信不信,陛下的态度已经做出来了。陛下待他们如此优容,他们再一力和陛下作对,在情理上可就说不过去了,到时陛下想要处置他们可就占了‘大义’的名分。如此一来,他们在想和陛下较劲可就得思量思量了。有陛下这个态度在,陛下的几位兄弟那里再想拉拢世家豪门也不会那么容易了。至于陛下担心后宫和前朝连成一气,臣这里有一计,可解陛下之忧。……”
  
  对于陈大人说得什么他做出态度,世家豪门就不好与他过意不去,皇帝并没有听进去。情理上过得去过不去又怎么样,若真以为站着大义的名分就没事,那么历史上也不会出那么多乱臣贼子了。因此陈大人的话在他看来,不过是书生意气,有些迂腐了。
  
  “后宫主位和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