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第39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的大华实业,各个分公司加到一起,也就是万多人的规模。这还是年年招新以后的结果。而技术工人主要都集中在大华船业、济柴动力机厂两个分公司,其生产任务比普通的国企要重好几倍,要大量抽人出来是无法做到的。
  就算能做到,几千一万人也不够。而且,正如陈立正所说的那样,大华还缺少专业的工厂和设备来生产它们。
  石油总公司就不同了,几十年的发展。令他们创建了门类繁多的专业公司。生产阀门的,生产管道的,生产管道油漆的,生产管道油漆的塑料桶的……林林总总,说要拿下七成的采购,的确很有可能。
  苏城并不介意将生产任务交给国内企业,但那得是在大华实业的监督下进行。也就是说。采购归大华实业掌管,而国内企业仅仅是单纯的供货商,他们不光要提供产品,还得保证质量。否则就要受到合同惩罚。
  石油总公司自然不这么想,他们就想像是过去几十年里做的那样,将工程揽到自己的手上,然后自己生产,自己监督,好赖是一回事,利润是另一回事。
  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规则,石油总公司自己给自己生产,用这样的采购方式尚且有制约的手段,尽管制约的也不怎么样……但是,当甲方变成大华实业这样的私企的时候,一旦将采购权都放给他们,那对方真是裁判球员加守门员一把抓,无人可制了。
  做的狠了,部门众多的石油总公司,能把球迷和媒体也兼任了,自己在自己的报刊上发表吹捧文章,让你有苦都说不出。
  因此,尽管有点被突袭的意思,苏城仍然稳稳的坚持道:“设备、工人等等,大华会自行解决的,不用你们越俎代庖。”
  一个“越俎代庖”的形容,足够说明苏城的心情了。陈立正却不在意的继续问:“你刚才许诺说,会尽量用国内企业来生产和建造中哈石油管道。”
  “嗯。”
  “国内能生产和建造石油管道的公司,全部属于石油总公司,既然如此,石油总公司直接给你们提供七成材料和设备,不是更简单。”陈立正皮笑肉不笑的抽动了两下嘴角。
  “采购制不是这样的。”苏城再次否定,道:“采用哪个公司的材料和设备,采用何种规格和价格,必须由大华实业来决定。”
  “石油管道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此之多,苏董如果全用采购的方式,我们怕是供应不及。”贺海涛阴恻恻的发出威胁。他掌握着中国最大的石油机械厂,倒是真有资格这么说。
  如果石油总公司不向大华实业提供产品,那大华实业采取全进口的方式,成本肯定要提高不少。这也是石油总公司的底气。
  苏城果然沉默下来。
  陈立正呵呵的笑了两声,状似打圆场的道:“能提供的,我们还是要尽量提供的。苏董的心思我也明白,您看这样如何,我们双方采用合作生产的方式。石油总公司出人,出厂房,出技术,单独成立一家公司。生产石油管道,管道加温设备和管道压力设备设备,以及管道储存装备。大华实业准备一部分的资金和技术人员,生产出来的产品应用在中哈石油管线中。同时,该公司所需的产品,也尽量在国内进行采购。”
  “那就是合资公司了?”
  “没错,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单独进行管理,按照大华实业的要求完成生产。苏董若是愿意的话,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派员监督,若是不愿意的话,白得三成利润,不也挺好。”陈立正很为他着想的样子。
  苏城倒是不反对这个提议,无外乎再多一家关联企业罢了,遂问:“合资公司的占股呢?”
  “石油总公司出人,出设备,出土地,出技术。大华实业象征性的出一笔钱就可以了。占股方面。石油总公司七成,大华实业三成。”
  “三成!不可能。”苏城暗自冷笑。心想:真是太看的起自己了。
  陈立正茫然不觉,笑道:“自己生产总好过外购,你我合作,大华实业降低的成本不止三成,石油总公司获得的也不止利润,中国的石油工业水平也能借机提高,不正是双赢,三赢吗?”
  这一次,爱国主义的大旗又升起了。他的说法也不算错,若是将中国替代为石油总公司,那就更准确了。
  苏城不置可否,他认真想了一下,看向林永贵道:“林书记,胜利油田是什么意思。”
  “唰”
  十几个人整齐的看向林永贵。在争夺小集体的利益的时候,国企的心很齐。
  林永贵“咳咳”了几声。状似憨厚的笑了两声,撇清自己道:“无论你们得出什么结论,我都支持。”
  石油总公司是他的上级单位,也是正管领导。胜利油田的独立性虽强,也不能完全忽视人家的意见。何况,林永贵的最终目标是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职位,得罪所有的同僚,可不是得到这个职位的正确选择。
  因此,林永贵表示弃权,再正常不过了。
  “唰”
  十几颗脑袋又整齐的转向苏城。
  “我明白了。”苏城说了这么一句,又没了声息。
  林永贵有点歉疚的看看他,很是无可奈何。
  苏城偏着脑袋,自己琢磨着。
  要是严格按照合同说话,那石油总公司根本没有提要求的资格,除非他们能说动哈萨克斯坦方面。
  但是,石油总公司明显不准备用合同说话。他们显摆的是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国企身份。
  或者说,他们就是在借用自己垄断地位,强行索取好处。
  合资公司看似公平,但石油总公司只要获得超过五成的股份,那就拥有了合资公司的控股权,如此一来,采购哪家的产品,还不是由着他们选择。
  如果同意三七分成的合资公司,那比三七分成的比例采购还糟糕。
  这简直就是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故事。
  是把我当猴耍啊!
  苏城的怒火,熊熊的燃了起来。
  他一向重视公司的公关工作,尤其是政治公关,这是因为他知道,国内外的石油公司永远不可能脱离了政治影响而独立工作。
  什么公平正义,在每年上万亿美元的能源行业是不存在的。就像是他在阿联酋得到的瑟坦油田,多少家公司竞标,大华实业付出了四千万美元,还是贷款的,获得了每年十亿美元的回报。其他公司付出了几百万美元,却一无所得,这又怎能用公平正义来解释。
  然而,陈立正和他身后的石油总公司的高官们,还是太高看自己,太小看私企了。
  也许在他们眼里,中国境内的石油公司,就是他们案板上的肉,今天想剁一块,那就剁一块……
  在中国境内的石油事务中,或许真的如此。
  但在中哈石油管道的问题上,却绝非如此。
  苏城握紧拳头,做出了决定。
  陈立正也等的不耐烦了,静默了七八分钟以后,忍不住问:“苏董,你是什么意见?”
  和舒兰坐在一起的女孩儿也诧异的看向苏城,心想:他闭着眼。不会是睡着了吧。
  忽的,苏城睁开了眼,黑亮的眼珠,正好看向女孩这边。
  女孩子正研究呢,一时间有点不好意思,垂下眼睑。须臾,她又觉得不对,心想:我怕什么呢。
  她马上抬头,再看向苏城,人家却已挪开了视线。
  “合资公司……也可以。”苏城的声音不大。缓缓的,道:“利润三七分……也可以。但是,大华实业要七成,石油总公司要三成。其他条件不变。”
  当他说到“利润三七分也可以”的时候,陈立正的心跳都加快了。
  接下来的转折,则是让陈立正的心跳变的更快。
  不止是陈立正,让在场的中老年官员都有幻听或者心脏病犯了的怀疑。
  “大华七成?苏董,这可不能开玩笑。”陈立正几乎有莫名其妙的感觉。
  苏城坚定不移的道:“不开玩笑。如果要成立合资公司,大华实业必须占七成。”
  “投入呢?”陈立正强忍着问。
  苏城理所当然道:“还是按照你们说的。”
  “啪”
  贺海涛拍案而起了。为了石油管道的订单,他先是站在中哈石油管线这边。又站到安大线那边,几乎要心力憔悴了。现在被苏城一闹,登时也肝火上扬了,怒道:“你疯了不成,还其他条件不变?我们出人,出土地厂房,出生产线,然后你叉个手,检查一圈。就要占七成,你当我们是傻子?”
  苏城经过了适才的长考,不慌不忙道:“因为订单捏在我手里。你们有人,有生产线是没错,但没订单,你们就赚不到这笔钱。生意就是生意,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
  做出了决定,就要毫不犹豫的执行下去。苏城是决定了背水一战的。
  虽然得罪了石油总公司,很有可能让国内的业务陷入困境——首当其冲的就是海沧基地中每天生产的数十万吨成品油,这是中石油的绝对领域。哪怕限售一天,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但苏城分析了局势,觉得自己能承担这样的损失。大不了雇船把成品油卖到国外去,虽然利润将因此变的微薄,甚至造成亏损,但只要等到林永贵上台,翻盘也未可知。
  当然,要是林永贵不能如期上台,大华实业的地位可就尴尬了。在周老渐渐淡出上层权力圈的情况下,苏城除了不愿打交道的苏老,很难再找到能帮忙说话的人了。
  如果这是赌桌,苏城等于是全压了。
  贺海涛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仿佛气笑了似的,表情扭曲的道:“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我们付出人、财、物,然后得三成股份?那得到七成的大华实业付出了什么?”
  苏城用手指敲敲自己的太阳穴,道:“我们想办法拿下了中哈石油管线。我有纳扎尔巴耶夫的授权书,你没有,所以,分成的比例得我订。”
  贺海涛又气又怒,偏偏无话可说,脸都像是肿了一圈似的。石油总公司提供的人财物里面,人和物差不多都要宝石机来出,除了他们,也没有哪家石油机械厂敢说,自己能组建一个全新的石油机械公司,供应一条上千公里长的石油管道,还能不影响自己的生产经营的。
  贺海涛的宝石机付出的多,要求的比例自然就高。苏城要压缩中石油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那损失最多的,也必然是贺海涛的宝石机。
  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偏偏苏城是一毛不拔,什么都不投入,就想得到七成的股份,这让贺海涛如何服气。
  要不是年纪大了体力不足,贺海涛真想一脚踢飞了桌子,举起苏城,把他生撕成两半。
  那咬牙切齿的样子,多半就是在想类似的情节。
  陈立正的笑容也冷了下来,说:“苏董的意思是,石油总公司不同意,以至于退出也没有关系吗?”
  这是杀手锏了。如果石油总公司退出,缺少的可不仅仅是石油管道,有可能连一个专用阀门都没处买去。
  苏城却是一个磕绊都没有的,接话就道:“没关系。如果石油总公司退出,我就找中石化去。如果中石化也不愿意做,我想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对此一定会感兴趣。另外,我觉得国内的私企,也不是没有潜力可挖,大华实验室为了这条石油管道,已经储备了好几年了,配套工厂哪怕是不懂技术,来料加工总是没问题的。”
  “苏董是懂行的,找那么多的供货商。管理压力会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