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军滚远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将军滚远点- 第2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春华暖风,萧护早起又劝慧娘:“不要去,去到你泪涟涟,我心里难受。”慧娘昨天已哭得眼睛红肿,在夫君怀中缠了半天,一定要活剐徐明其和王于凤。十三从来不是心肠狠毒的人,萧护知道她是一时气话,就没有答应,只是劝她。

剐人这狠话也能出来,可见十三心中怨恨到什么地步。萧护才一早又劝:“这两个人和死人没分别,乖乖在家里让我安心。”拿窗外新起一片花篱哄十三:“你穿件娇黄衣服,坐到绿叶子下面做针指,丫头们伴着,弟妹们伴着,我看到不知道多开心。”

慧娘再一次在他怀里泪汪汪,泣不成声:“我要去。”

萧护叹气,怜惜地道:“好吧。可一天审不完,你可不许闹事情。”慧娘答应,夫妻同用早饭。既然答应慧娘去,萧护不忍让慧娘独自呆房中,怕自己不在身边,她又痛哭不止。让她跟自己去书房,里间坐着做针指。大帅在外间见了几个官员,见天到了时辰,喊出慧娘来,亲手给她罩上薄面纱,再一次交待:“他们必定有回的三言两语,你听不下去,也不许搅和公堂,不然我要生气的。”

慧娘在他手臂中乖乖答应。

萧护上马,慧娘上车。出府门,在大街上,被热情的百姓们围住。他们听说萧大帅亲自去看公审,也一同前去。

大理寺和刑部同审此案,主审的四个大人,大理寺卿,少卿,刑部尚书,和侍郎同到。萧护说要来,长公主备加关注,又是公审,人人可以听的,四位大人不敢不早到。

见时辰没到,已人山人海,四位大人自知压力重大,先私下商议:“这案子是先帝手中冤枉案子,推卷宗不全是不想重审。这案子本来就线索不明,宫中先贵妃石氏侍卫吕春梁出来亲审,且结的案子,全结在以前尚书大人手中。石氏一门叛国,吕春梁已死,又萧帅盯着不放,咱们只推翻就行。”

这是大理寺卿,他兵乱前不是大理寺卿,只是大理寺少卿,现在掌权,人有正直也有眼色,这明摆是个不清楚的案子,现在还它本来面目就是。

他带头说出来,余下的人当然答应。本来定下的案子重审,至少得到三堂以上。还要上报朝廷,发出再核。

现在他们为省事,也为讨好长公主和萧护,四个人一起决定:“今天一堂问完,明天收监,这案子就过了。”

刑部里尚书和侍郎巴不得这样。还压着好些案子呢,全慢慢审,审到明年也审不完。审到明年照给俸禄他们不担心,可萧帅不肯发兵扫平道路,大成长公主焦急于心,这案子还敢审得慢?

四个人商议出来,见呼声涌动:“大帅到了!”

为公审搭了一个高台,台底下百姓们潮水般涌动,把高台挤得有些晃动。见人群中,一行人下马,为首的一个人华贵沉稳,又年青得和大帅身份不太相符,不过正因为他年青,这就对了。

正是玄武军大帅萧护。

萧护下马,含笑和四方百姓们答礼,停上一停,候着慧娘下车到自己身后,带着她往人中来。

慧娘在面纱中,接受到无数羡慕眼光,无数热情呼喊。人流拥得太厉害,小厮和亲兵们满面笑容,用自己身体结成墙,给大帅和夫人一条能过去的路。

他们从来是有笑容的,而且受到过激冲撞也不会还手,只用自己胸膛顶着。

人后面,临安郡王孙珉便衣在马车中,见到这场景心中一动:“竟然没有人暗杀他?”萧护现在诸王眼中钉,他们不管挟制道路的张宝成,眼珠子全盯着萧护。

对面坐着宁江侯,苦笑:“你看那些百姓,挤前面的全是他去年救下的人。萧护精似鬼,有一回上街让人围住,百姓们太热情,把他的亲兵挤成伤。萧护当即宣称有人暗杀,当时百姓们乱了好几夜寻找暗杀的人。他把百姓们的心都调动起来,有一个暗杀的,只怕没掏刀子先就毙命。”

孙珉再看,见果然是这样。有一个百姓怀里不知取什么,旁边人立即把他一推,几只手高抬他起来:“你怀里是什么!”那个人在高处尖声叫:“我鼻子痒,取汗巾子!”

“厉害!”孙珉微微一笑:“不杀此人,无人能坐京都!”宁江侯凝重地点头:“正是这话!”

可寻常要杀萧护谈何容易?

旁边无声无息多了一辆车,外面看不出来是哪一家的。老孙氏坐在车中,手上一串红玉佛珠,不断的念着佛,她心中还是惊吓不已,要是变天?

他们这些贵族怎么办?

老孙氏对萧护包庇梁源吉是痛恨的,却没有见过萧护,她本来打算不正眼瞧这些人,现在被迫要私下来看他长相。

萧护一行人已到台下,专门给他留一块地方,遮棚子,有坐处,他和慧娘坐下来。亲兵和小厮们四周笔直站着,用自己身体半挡住,犀利的不住扫视。

姚兴献斜斜抱臂也在人后,看似悠闲,其实盯着第三批人,穿便衣,无声无息混入人流中,随时保护萧护安全。

高台上有衙役出来,手持铜锣喊肃静。片刻,大理寺卿等人就座,先命带上徐明其和王于凤来。

徐大人上台时,是刻意装出来的狼狈。他断一只手,常掩在袖中羞给人看。此时扎起袖子,亮出自己断腕上台。王于凤大人,才四十多岁,是气喘不足,好似肺气肿病人上台。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让人不能用刑。当着人,好意思对这种人用刑?

刑部尚书低声骂:“放刁!”

大理寺卿为首,率先问道:“下站者可是吏部官员徐明其王于凤!”刑不上大夫,真的有罪也能用刑,不过见官不跪,却有这样定例。

这两位只行下级礼。官服在身,因此站着。

萧护不悦,还穿着官服?往台中扫一眼。

台上四位大人一见就知窍,大理寺卿喝道:“此案素有疑点!怎敢还为官身!来人,去了官服!”

萧护微微一笑。

宁江侯不屑,孙珉笑起来:“这个人是萧护的?”宁江侯叹气:“官员们是随风倒,有朝一日你在京中,他们也这样对你,要把萧护骂得不值一文。”

谈不上谁的人。

过来两个衙役,不顾徐明其和王于凤申辩,去了官服,两个人无奈跪下。

三句话,审得明明白白。

头一句:“尔等与前吏部封玉良大人为同僚为上司?”

“同僚。”

“封大人掌管的是什么机密?”

“并无机密,是吏部官员们公文来往。”

“你二人分别把怎么知道封大人叛国,谁先看到的,又是怎么商议的,什么时辰看到的,看到的是什么?怎么上报,审过几堂,都有哪些人,一一书写下来,单独呈上来!”

徐明其和王于凤呆在当地,几乎瘫软。

他们兵乱前,根本不认为萧家可以推翻这案子,有贵妃在,有国舅在!兵乱中,受萧护看管,兵乱后,也半受看管,一心只求宁江侯保命,哪有串供的心!

再说就串了,上台去问什么,他们事先不明。再有就是旧卷宗是由吕春梁亲手所写,里面是什么,他们也不知道。卷宗毁去多少,留下多少,他们更无从知道。

余下卷宗,萧护要握在手中,大成长公主认为挟制萧护一分是一分,在长公主手中。

这可怎么回话?

两个人犹豫一下,还要互看一眼,惹得大理寺卿大怒:“回话!”

徐明其白眼往上,晕了。

王于凤一看,往地上一伏,哼哼叽叽装病。

台下老百姓们喧哗不止。

这分明是回答不出来。

慧娘泪水长滚,抽噎不止。萧护握住她一只手:“让你不要来,就是怕你哭!”

大理寺卿恼火,喝命:“救起徐大人来!”

有一个衙役答应着,下台去端一盆凉水过来。王于凤急了,他们两个人跪在一处,要泼不是全泼中了。

当着人,这也是丢面子的事。

忙低声喊:“老徐,躲不过去,快醒醒。”徐大人马上醒了。衙役笑着把水又端走。

身为官员的徐明其和王于凤,心头阵阵发紧。他们知道审案流程,没想到头一堂,不取以前卷宗,上来就问,全无过场。两个人心中发寒,宁江侯说话算还是不算?这上面四个匹夫,一审就想杀人在这里?

大理寺卿不耐烦:“快写!”

纸笔早取过放在他们手边。

徐明其和王于凤决定拼了,长呼道:“皇天在上,我徐明其(王于凤)忠心为国,发现有叛国的人怎么能不报?后来怎么审,我们只实说自己看到的。封玉良偷的是什么机密,看以前卷宗就知道!”

萧护腾地火了,一拧身子站起来,怒气全在面上。

还皇天在上!

吏部不掌管机密的官员,怎么会有机密在手!而两个平时有来往的同僚,身为官员发现同僚有疑心,居然就去出首!

那这样,以后疑人偷斧的事可以千件万件!

大理寺卿也正这样问:“身为官员,难道不知道诬告是罪名?没有查看清楚,就敢诬告?那天下人全冤死!”

慧娘哭得梨花带雨。水兰和小螺儿陪她来,一个哭得泪水花花,一个哭得抽一声又是一声,听得人肯定会难过。

萧护铁青着脸,缓缓又坐下来。

大理寺卿四个人准备充分,强让两个人把前后案情写出来,当众念出来,再对两个人写的是不是这些话,徐明其和王于凤死抗着说过程就是这样。

四位大人呵呵笑起来:“取旧卷宗来!”

旧卷宗取到,让人到高台沿上,再当众念出来,听的人哗然。上一回说的过程,与这一回写的过程是两回事。

旧卷宗,是吕春梁结的案。

宁江侯在这个时候,让马车往大成长公主府上去。

孙珉先下车,他还想多看一时。再有,就是暗杀萧护怎么才能一击得手。萧护在,京中百姓们人心向他,谁来当新帝,萧护也是个尾大不掉的角色。

大成长公主正在府中,不时的听人来回公审的话。听到起初的三句问话,不放在心上的一笑。与石贵妃和国舅有关的,为寿昌办的事情,不用想也是冤枉案子。这案子既冤枉,拨乱反正也应当。

又买好萧护,何乐而不为?

门上家人惊奇的进来,太过于惊奇,嘴微张着。长公主瞅他一眼:“有什么事?”门上家人吃吃道:“宁江侯来拜!”

“砰!”大成长公主手中的一本公文摔落地上。

她吃惊和家人惊奇是有理由的。

兵乱后,张太妃和大成长公主一力打压宁江侯。凡是宁江侯提的官员,全数压下。如有人不服,长公主就请他同进宫,由张太妃哭诉:“先帝去了,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的让人欺负。大人要官职,是先帝的臣子,由长公主安排。找别的人,指不定又丢什么落下什么的,让我死了,也没脸见先帝呀。”

回去的人对宁江侯说,宁江侯忍了几回,不和妇人们一般见识。可外面谣言起来,要求官的,求宁江侯无用,再说,就是宁江侯失势。

长公主有萧护,把宁江侯一派换了几个官职高的下来。那些人不肯走,是萧护在场,让人硬拉走,夺了官印。

所以别人说萧护是打手。

宁江侯在家里骂:“兵痞!”不敢和萧护闹,坐车来到长公主府上,两个人维护皇权,却各自为政的人大吵一通,长公主把话亮明:“国难当头,你丢失宝物,你是不吉之人,以后朝政不许再管!”

宁江侯这时候想到张阁老,张阁老在他们对待萧护的问题上都装聋作哑,何况是这件事,继续装聋作哑,还劝宁江侯:“和女人是说不通道理的。”

宁江侯因此才落败。

他今天又上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