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景帝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景帝纪事- 第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招惹。 


  而且太后求皇嗣,求的可不是皇后一人的皇嗣,有了多年前的皇长子事件以及后来的某些意外,自然对皇后在这方面的成见已深,那些妃子一旦被诊出有孕,居所饮食各方面的防范就变得异常严密。 


  〃娘娘不需要过分担忧,只要娘娘生下皇子,地位自然稳固。〃身边的嬷嬷见皇后不仅害喜而且忧心忡忡导致胃口始终不好,便极力开解她。母亲孕中思虑过甚,对未出生的孩子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我怎能不担忧?〃在这深宫之中,没有分出胜负之前,谁敢有丝毫松懈。这些年,那些女人为了她身下的位子暗地里下的绊子又何尝少过。而以后,除了争夺她身下的后位,还要争夺储位,争夺皇帝身下的那把龙椅,各种明争暗斗只会更加如火如荼。 


  无论皇后心里是多么的不甘愿,在肚里的孩子出生前她的确消停了一会儿,原因倒不是她突然想通了而是因为一个意外。这世上多意外,宫中的意外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背后的原因谁也说不清楚。这一点皇后比任何人都明白,只是没有想到有一天意外会突如其来的落到她的头上。还好她肚里的孩子命大,在太医的努力救治下,并没有因母亲意外滑了一跤而不中用。 


  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对于这个成形还没多久的孩子来说,却不知道该说是福还是祸。 

  太后知道此事后,赐药之余还派人来暗中传了一句话,大意是让皇后消停点,好歹为她肚里的孩子积点德。不过,真正让皇后消停下来的却是皇帝暗中对内侍说的那三个字。 


  皇帝自从皇后有孕后就开始冷落她,就算按例来她宫中也因她有孕在身坐坐即走,先前那般的宠爱就像从来不曾发生过。但是真要说皇帝在什么地方亏待她却也挑不出错来,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按例,都是宫规,冷落她也是为了她肚中的孩子着想。当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皇帝有心,就算不再宠幸她也绝对不会让她生出被冷落的感觉。说到底,还是因为皇帝根本就没把心思放在她的身上。 


  这里面的原因,皇后当然是心知肚明,无论是多年前还是早些时候的事情,早就让皇后想明白,他们之间永远都不可能再有什么郞情妾意举案齐眉,连相敬如宾也是奢望,不过是一个各得所需。只要皇帝肯让步,能让她生下嫡子,后位稳固,她根本就不介意从此以后和皇帝两人犹如这世上最好的戏子,专注的演好每一场帝后伉俪情深的大戏。 


  只是她没有想到,皇帝那日在听到汇报说她意外摔跤最终无碍后,竟然会对身边的内侍说〃真可惜〃。 

  听说皇帝对身边人说了那三个字的时候,她的心头掠过一阵寒意,止不住打了个冷战。她原以为虎毒不食子,不管怎么说,她肚中的孩子也是皇帝的子嗣,就算皇帝再不待见她,再对他们谢家的权势有所忌惮,好歹也会对这个孩子心存几分好感。 


  她没有想到皇帝不但从不曾期待过这个孩子的出生,竟然还会恶毒的希望这个孩子就这样因意外而消失,而且这场意外里面到底有没有皇帝的痕迹也无人可知。 

  〃母后会保护你的。〃皇后在收到那个消息后独自抱着肚子坐了半夜,一遍又一遍的告诉肚中的孩子,从此以后如同竖起颈毛的母猫,事事小心翼翼,一刻也不敢放松地专注于保护肚中的孩子。 


  这样一来,宫中好歹平静了一段岁月。 

  不过随着皇子们相继出生,慢慢长大,平静很快又被打破。 

  嫡长子周岁时,有朝臣上书请求景帝将嫡长子立为储君。嫡长子是当之无愧名正言顺的储君人选。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是亘古传下来的规矩,皇室为天下万民之表率,当然更应该遵守这个规矩。这样一份大义凛然无可指摘的上书,却被景帝以〃如此着急催朕立太子,难道卿觉得朕一定会早死〃这样的诛心之论驳了回去,当廷勃然大怒,要将那个朝臣推出午门斩首。后来在下面的群臣苦苦规劝哀求下,总算网开一面饶了那个上书的朝臣一条小命,就算如此,那朝臣也逃不过被杖责的处罚。 


  这样的事有了几次,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发生,比如说,皇帝每月只是按例去皇后宫中,但是他去周贵妃宫中的日子却不少,比如说,皇帝在家宴的时候曾经当众夸过三皇子,如此明显的偏颇举动一多,很快就有了皇帝不喜嫡长子更偏爱三皇子的流言传出。 


  朝臣们多是察言观色小心揣摩之辈,而且这些年,皇帝对后族谢家恩宠备至,谢家权势熏天,依附者众多,但是反对者也同样不少。朝中很多人对后族如此坐大的不安担忧由来已久,此时见皇帝明显是在打压嫡长子抬举三皇子,自然也就纷纷跟上。 


  一时间,无论是在宫中还是朝中,谢家的压力都很快变大。 

  有一日,皇后在中轩堂处理宫务,突然有人来报说皇帝驾临坤宁宫。 

  自打嫡长子出生后,皇后处处小心,日日防范,从不敢给皇帝一丝一毫单独和她的儿子在一起的机会,就怕又会出现什么意外。此时听了这个消息后,也顾不得还有别的宫妃在场,当下就站了起来,宣布诸事明日再议,命人摆驾回宫。 


  其他的宫妃见皇后如此失态,虽不知何故,恭送她离开后,却彼此对视一番,心照不宣地笑着告别。 

  宫中不该让人知道的东西绝不会让人乱传,但是皇帝和皇后之间表面情深实则暗地里芥蒂日深的事实到了如今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所有的人都在冷眼旁观着哪日这压抑了数年的怒火就会爆发出来。到时候,有些人怕是会尸骨无存。 


  有人落,便会有人起,这就是后宫。在这里,无数的女子踩着别人的尸骨上位,这是宫中的生存法则。有些女子在入宫前就明白的道理,另外一部分挣扎着存活了下来也就明白了,至于不明白的,早就消失不见。 


  皇后心急如焚地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一眼就看到负责照顾琪儿的女官紫砚正候在琪儿的寝殿外面,而其他伺候的宫女嬷嬷等人也被皇帝统统赶到了外面。 

  此时,皇后早就顾不得皇后该有的行为体态,多年的名门闺阁教养,凤舆还没挺稳就直接下来,甩开外面要来扶她的手,一阵风似的卷进了寝殿。 

  〃陛下。〃 

  景帝听到外面急促慌乱的脚步声,不紧不慢地收回刚才放在嫡长子脖子上的手,回头对皇后微笑: 

  〃朕今日有空,过来看看琪儿,皇后今日怎么这么早就处理完了宫务?〃 

  皇后一时间也不搭话直接上前去,将儿子上上下下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儿子只是在睡觉并没有什么损伤后那颗始终悬在半空中的心才放了下来,终于有心思应付皇帝。 


  〃臣妾听说陛下驾临,怕下面的人伺候不周,故急急赶回前来侍奉。〃 

  〃皇后有心了。〃 

  〃这是臣妾该做的。〃 

  这种场面话这些年来他们说得顺畅无比,别说是其他人,就算是他们自己,有时也要忍不住佩服自己,这谎话是越说越顺溜了。 

  皇后回来了,景帝无事可做,略坐了坐,很快就离开了。 

  当天晚上,嫡长子开始上吐下泻起来。 

  景帝半夜收到这个消息,眉头牵动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命人赶紧去宣太医。 

  第七十五章 

  陛下,不管怎么说,琪儿始终都是你的子嗣。纵使皇后再不好,对于嫡长子,你也须怜惜几分。〃这些年,太后年事已高,早就隐于后宫吃斋念佛,对朝政不再关心,实际上该知道的事情她还是知道的,只不过皇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还是能让她满意的,所以她听听就算数,不需要插手。今夜,发生如此大事,整个后宫都被惊动了,作为后宫真正的女主人,她再也不能对此事不管不问。 


  对于太后的指责,景帝既没有承认也没有辩解,只是说起了一桩很久以前的事情。 

  〃很多年前,朕曾经为那件事怨恨过母后,到了现在终于能理解母后的一片苦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不吝于牺牲。〃 

  皇帝话中含糊不清所指不明,太后却很清楚皇帝在说哪件事。那件事,是他们母子生分的开端;那件事,是扎在皇帝心头的一根刺,时不时就会抽痛。 

  但是,太后始终没有为那件事辩解过事到如今也无须辩解,就如同今夜皇帝根本不需要辩解一样。无论是不是他们下令的有什么区别,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他们的逼迫放纵下发生的。 


  杀戮总是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将对方逼到不义的地步让己方占据正义的立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举起屠刀。很多年前,太后就是这么做的,如今,皇帝不过是在做相同的事情而已。 


  太后望着皇帝嘴角淡淡的笑容不再说话。 

  皇帝苦心布置多年,她此时再说什么也改变不了嫡长子可能被牺牲在这事里面的结果。 

  到如今,皇帝的意愿已经无人能阻。 

  或许嫡长子景琪真的是福大命大,或许事情并不是像所有人所想的那样。无论是哪个原因,到了天明时,他还是脱离了危险,如同多年前他在皇后肚中那样,坚强地活了下来。 


  皇后刚把心放回肚中,就得到了太后为这事训过皇帝,但是皇帝并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消息,显然,这件事与皇帝脱不了干系。 

  只要皇帝对这个孩子的憎恶之心不改,这样的事情就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在这深宫之中,防不胜防,说不准他们母子两人什么时候就遭了毒手。 

  〃娘娘,你的手。。。。。。奴婢去叫太医来。〃伺候的宫女在一切终于安定下来,服侍皇后安寝的时候,发现皇后的掌心都是斑斑血痕,忍不住叫出声来。 

  〃不碍事。〃皇后已经下定了决心,这点小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天启十一年九月初五,有内侍在皇帝的茶水中试出剧毒,内务府层层追查下去,线索只指后族谢家。谢家眼看事情败露,铤而走险,意图逼宫,被早有准备的禁军一举击溃,几名首犯当场诛杀,亲朋眷属尽数入狱。 


  在景史上,天启十一年末发生的这桩谢家谋逆案,一直是被当作〃逆王案〃的延续,其中原因,不足为外人道也。 

  谢家事发后,在早就被多次大换血的三法司审理下,又一次与天启元年的那桩〃逆王案〃联系在了一起。三法司经过几个月的审理,找出种种人证物证,最后竟然证明谢家是幽王一党,多年前侥幸残留了下来,此次寻到机会再行谋逆之事,当诛九族。对于这个结论,整个朝堂都保持了沉默。 


  溜须拍马之臣是因为绝对不和皇帝唱反调的立场而保持沉默,至于耿直忠良之臣也保持沉默却是为了嫡长子在着想。 

  谢家毒杀逼宫谋逆犯上证据确凿罪无可赦,无论谋逆的原因是什么都罪当诛九族。但是谢家作为嫡长子的外家,因何而谋逆对嫡长子来说却至关重要。若谢家是为了让嫡长子继位而谋逆,他日嫡长子长大成|人之后该如何自处?此时皇帝授意三法司将此案往〃逆王案〃上面靠,显然是源于父子亲情在为嫡长子的日后打算。那些耿直忠良之臣也很明白这个道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