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风月- 第5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郎主……”
    “今夜是你轮值?”
    “上半夜是我。”赤毕笑了笑;上前来替杜士仪拢了拢肩头那件外袍;这才问道;“郎主这是睡不着?”
    “这次出来;原本我最重要的是巡查大同军;没想到在岢岚军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对了;你还不知道吧;孙万明便是宇文融那张名单上的人之一。”
    听到这个答案;赤毕只是微微一愣;随即便笑道:“原来如此;我还在想;就算他气节风骨可嘉;不过区区一个县尉;郎主对他实在是太优厚了。”
    “那也是志在试探和考察。几番相处下来;这孙万明确实可用;或者说;也许他在才能家世上头;未必及得上宇文融举荐的其他人;可在人品上还有胜过之处。宇文融出身京兆世族;因为寒微时吃了太多的苦头;所以简拔人才时;更多的是投世族权贵之所好;更多的是妥协。可结果如何?一朝事败;甚至就没有几个能够为他说话;能够为他奔走的人。因为世族都有亲族;都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利益关联;谁都不能轻举妄动。更有甚者;理所当然;不知感恩
    赤毕刚刚出神;也正是想到了和宇文融相处的那一年多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足以⊥原本对宇文融并不以为然的他;深刻体会到这位曾经的宰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当杜士仪此时此刻用这样尖刻的语句点穿了这一点时;他心里竟也生出了一股莫名的快意。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郎主日后用人;当不会如他这般为他人作嫁衣裳了
    “你说得对。”杜士仪点了点头;却再也没有说什么;转身回了屋子。即便他如今在用人时比从前更加功利;但他没什么后悔。既然要成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么;他至少要把所有的枝叶都纳入掌控之中
    王屋山仙台观中;这两年来大多数时候都是清净得可以说是过分冷清了。尽管大唐公主拜道士为师本就不是第一次;当初她和金仙公主在睿宗初年;甚至还拜过一个后来证明是声名狼藉的道士为师;但她这一次拜了司马承祯为师;却是真心实意的。司马承祯对功名利禄全都不在意;而且是真真正正信奉坐忘成仙;餐风饮露的那一套;所以久在红尘打滚的她最初很不习惯;反而金仙公主对此信之不疑;可她已经觉察到有人对玉奴的窥伺;便索性横下一条心就此在仙台观隐居;就连上一次杜士仪因宇文融之事被宣召回京;她也一力克制自己;没有贸贸然现身。
    如今的杜士仪已经不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一介士子;而是权掌一方的河东节度副使;她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与其太亲近了。
    如今的她已经韶华老去;甚至说不清对杜士仪究竟是一种纯粹视作为知己好友的状态;还是如同固安公主那样;把他当成了弟弟一般——她是一母同胞的兄妹三人中最年幼的;至于其他并非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纵使在外头表现得再亲密;终究还要差些。更何况;唯一的嫡亲兄长是天子;早已不是当初可以任性撒娇;期冀庇护的兄长了。
    “贵主;贵主”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正在出神的玉真公主回头一看;见是自己最信任的侍婢霍清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她不禁打趣道:“什么事让你急成这样?怎么;难道是杜十九郎又闯了什么祸;又被宰相们提溜到长安来了?”
    尽管知道主人心情很好来之不易;但事关重大;霍清还是不得不先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即方才轻声说道:“雅州急报;太真娘子的父亲;雅州长史杨玄琰过世了。”
    “什么”
    玉真公主登时大吃一惊。杨玄琰虽是勉强也算出身名门望族;但和弘农杨氏的关系已经远了;再加上才能平平;倘若杜士仪不是因为爱徒玉奴的关系;为他通路子找关系;他不至于到西南重镇之一的雅州出任司马;任满之后因为茶引之功;又再次原地擢升为长史。她也听说过杨玄琰的身体并不算太好;可也没有太往心里去;毕竟;这年头讲的是命中注定;再说杨玄琰贵为雅州长史;总不至于请不到名医。于是;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她方才叹了一口气。
    “去带太真来吧。”
    过了年就已经十三岁的玉奴如今出落得亭亭玉立。尽管身上穿着道袍;但这丝毫无损她的天生丽质;面对师尊的召唤;她提着裙子一路疾跑了过来;到玉真公主面前时方才气喘吁吁地问道:“师尊叫我?”
    在王屋山中的这些日子;看似寂寞冷清;但玉奴常常带着人在山中嬉戏;再加上司马承祯对于音律颇为擅长;尤其是道曲更为一绝;她兴之所至便跟着司马承祯一块谱曲奏乐;有时候还琢磨着加入乐舞;倒过得特别快乐。两年时间里;她竟是显得丰腴了不少;白里透红的丰润双颊上;此刻还挂着欣喜的笑容。
    面对这样的爱徒;玉真公主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可是;有些事情瞒得住;有些事情瞒不住;她在沉默了许久;眼见得玉奴已经有些担心的时候;方才面色苦涩地说道:“太真;雅州来信;说是你的父亲……过世了。”
    “父亲?阿爷?阿爷过世了?这不可能”
    玉奴的第一反应便是荒诞无稽;可是;当看到师尊的脸色郑重;她就意识到;这么大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有人和自己开玩笑的。尽管她已经习惯了在王屋山仙台观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明白暂时不能回去和父亲团聚;可此时此刻;她仍是禁不住分外痛恨痛恨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的自己。脚下一软的她瘫坐在地上;可喉咙里再也发不出一丝一毫的声音;只有泪水顷刻之间糊满了眼睛。
    阿爷;那是她最最喜欢;最最放不下的阿爷;可如今他没有等到她回去就这么走了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第六百五十五章 铁勒拔曳固
    拔曳固;也称拔野古;乃是铁勒九姓之一。最初此部臣服于突厥;而后随着薛延陀汗国的壮大;又依附于薛延陀;可当大唐建国之后东征西讨所向披靡;这一部自然又理所当然地投靠了大唐;可武后时期东突厥复兴;这个反复无常的部落立时成了默啜的走狗之一。
    还是这样一个铁勒部落;在一度被默啜大破之后;其中一个不服输的勇士在半路上袭杀了默啜;把首级献给大唐;可拔曳固终究抵挡不住即位后的毗伽可汗和阙特勤复仇似的猛攻;和同罗以及其余几乎被打残的铁勒诸部一起;投靠了大唐;被安置在朔州马邑以北的大同军一带。
    尽管大唐接纳了拔曳固所在的五部;可对于这些反复无常的部落并不是没有防备的;并州城内的天兵军就因此而设;开元八年杜士仪以状头之名奉旨观风北地时;就被张说差遣过去同罗部安抚;而张说本人则是安抚拔曳固。
    相较那时;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一年。杜士仪再不是当年尚未释褐的白身人;而是统辖六州的河东节度副使;代州长史;而拔曳固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兵马尽管尚及不上同罗;据说也已经恢复了元气。相较于朔州那可怜巴巴的两万人口;拔曳固在内的铁勒诸部一直至关紧要。
    如今的朔州刺史;已经不再是杜士仪当年往云州上任时的魏知古之子魏林了;对杜士仪的到来倒也客客气气。得知杜士仪只会在朔州停留一晚;次日便要赶赴大同军;他就更加款待周到了——摆明了杜士仪不是来挑自己的刺;他何必给人脸色看?要知道;杜士仪可是刚刚在岢岚军中大开了杀戒;双手染血而来。
    因明日就要前往大同军;作为自己兼任大同军使之后的第一次巡查;杜士仪自然也对朔州左近的铁勒诸部情形有些了解。这一晚上召见段广真和张兴的时候;他就开口问道:“你们两个可知道;缘何铁勒诸姓会屡屡归降后复又反叛?”
    段广真和奚人以及契丹打过交道;对于铁勒虽也并不陌生;但对于这种问题;他却没有深思过;这会儿冥思苦想了片刻;见张兴没有先开口的意思;他就沉声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铁勒狼子野心;归降只为休养生息;复叛自然是因为突厥给了更大的好处;所以方才一再反复。”
    张兴见杜士仪看向了自己;犹豫了片刻方才说道:“我觉得段将军此言固然有些道理;可铁勒反反复复并不是一次两次;恐怕不能全用狼子野心四个字来形容。据我所知;铁勒时有谋叛之心;也是因为边镇主帅疑心过重;比如从前王大帅镇朔方的时候;一下子暴起杀降户数百;以至于人心仓皇。”
    听了两人的话;杜士仪便笑道:“你们两个都没说错。固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你若只在需要的时候给出财帛安抚人;平日里却驱之犹如奴隶;自然不能让人归心。我曾听说;我大唐军中有一个习俗;但凡大军征伐;必定简胡骑以率其前;率汉兵以蹑其后;认为如此失则无损国家;利则功归社稷。而但凡征伐;从马匹、兵器、军粮;一直到死伤的抚恤;全都是这些胡兵自己负责;而所得战利品却不过寥寥;而相形之下;突厥昔日也是这般驱使铁勒人的;区别只在于;我大唐安置他们的时候;拨给的牧场土地总比突厥人要大方些;而且安置的财帛也给得更多些;除此之外;别无二致。”
    简直和后世某些国家打仗时把外国雇佣军放在前头当炮灰的方法如出一辙
    尽管杜士仪曾经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过同罗部以及奚人三部;使他们暂时打消叛唐的打算;甚至还大力宣扬过大唐朝廷给各部的好处;但对于打仗的那些门道;他并不是完全不清楚;而自从他到云州担任长史;亲自看人练兵;视察军中;询问往昔战事的详情;他的心里就更加透亮了。
    不说别人;就是郑仁泰薛仁贵当初兵指天山的时候;铁勒诸部也曾经望风而降送上降款输诚;可事后仍然被唐军好一阵猛杀。尽管将校可以辩解说是怕这些降部反复无常;但杀降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在广大的降户之中;大唐的名声自然就越来越差了。再加上一有战事便征发铁勒兵马;包括耗日持久的东征高句丽;铁勒人不叛那才是没道理的。只不过;别说铁勒九姓彼此之间也有族仇;就算他们是一个紧密的团体;夹在突厥和大唐中间;仍然是不够看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只能成为墙头草;在两个全都不那么美妙的选择之中努力摇摆腾挪;希望找到一条生路。
    话虽这么说;杜士仪又不是慈善家;连段广真这样读书不多的军将;都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又怎么会不清楚?
    所以;当他次日一大清早带着随从护卫百多人到了大同军时;自是一身戎装甲胄鲜亮——岢岚军中那一场动乱着实让他警醒;非但坐镇代州的王容几乎把得力的人手都派了过来;就连云州也悄悄不动声色地派出了二十人的精锐。至于朔州刺史齐峻;为了以防万一;于脆就自己跟了过来。
    因为大同军使素来都是代州都督或是长史兼任;所以大同军中驻扎在朔州马邑东边大营;真正管事的乃是副使窦明珍。他一见杜士仪那些全副武装的随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迎了人进军营后少许解说了两句;当杜士仪问到铁勒诸部的时候;他的脸色就变得微妙了起来。
    “大同军管军九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匹。一度整个大同军中;至少有两千余人马出自铁勒诸部。而后横野军奉旨迁往安边县;也就是古时代郡的大安城;铁勒诸部如同罗仆骨等部也大多随之迁了过去;最盛的时候;横野军中有超过铁勒蕃兵八千人。可这些年;随着突厥渐渐不再如当年那般强势;铁勒诸姓心念旧地;不断有人回迁。如今不论大同军还是横野军;蕃兵极少;而大同军左近所剩的铁勒拔曳固部;也大约只有三五千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