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枢一木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1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看冯权没有点名道姓,可他的话一说完,在座诸位马上意识到他所说之人是谁。在这天晚上,东林党和阉党史无前例地达成一个共识,撵岳肃走人。

冯权看的很浅,只是想要害岳肃一把,而叶向高这些老狐狸,看的要比他远多了。“岳肃这个绊脚石,一定要撵走,等他一走,朝局必然会全部掌控在我们手里,到时诛灭魏忠贤,天下还有谁能和我们抗衡。而且,岳肃一去河南,那定是九死一生,且不说没有银子给你赈灾,致使灾民涂炭,就是河南的那些皇亲国戚也够你吃一壶的。河南有国丈,有亲王,横行不法的都是他们,你岳肃不是标榜铁面无私么,到时让你亲眼看到,你是管还是不管?”

叶向高想到此节,心中不住冷笑,脸上却仍是一副和蔼模样,他微微点头,说道:“冯尚书此言在理,确应该选一个素有声名且清廉公正的大臣。只是放眼京城,这种大员实在不多。陈尚书,你有什么好的人选?”

陈大道能熬上这个位置,肯定不是什么平庸之辈,只是他一不属于东林党,二不齿于和阉党为伍,所以才总被排挤、弹劾。叶向高和冯权提议的人,他自然清楚,但岳肃深得皇上宠信,他怎能先开口。当下故作糊涂,说道:“哎呀,这种大员京城里实在不多,像叶首辅、韩次辅几位,虽然都很有德有才,威望甚高,怎奈诸公公务缠身,实在不便。对了,副都御史杨涟素有清名,威望颇高,让他去,我觉得倒是很合适。”。。。

第057章 统一战线

让杨涟去,你这是故意的,还是装糊涂呀。

内阁的几位大佬一听这话,鼻子差点没气歪了。

杨涟是干什么,那是东林党的铁杆,绝对的虎将,让他去送死,这帮老狐狸谁肯。

史继偕马上说道:“杨涟虽说清正廉明,素有声望,但我觉得他并不是最佳的人选。出任封疆,必须要有治理地方的政绩,起码要做过一任知府。杨涟只任过三年县令,由他巡抚河南,实在不妥。”他的理由虽然牵强,倒还是把杨涟拉了回来,跟着,他又说道:“放眼京城,既公正廉明,铁面无私,又声望颇高,且治理地方实有政绩的……”史继偕说到这,故意顿了顿,半晌才道:“我倒是想起一人。”

大家都知道他想说的是谁,但还是装出一副祈盼神情,看向史继偕。“世程兄,不知你想到的是何人?”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顺天府尹岳肃。岳大人青天之名早已传遍京师,且不畏权贵,正是我等的楷模。而且岳大人在铜仁做知府时,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甚有口碑。由他巡抚河南,岂不是朝廷之幸,万民之幸。”

史继偕振振有词,等他说完,众人便作出一副豁然开朗的模样,叶向高连连点头,说道:“世程兄说的极是,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岳大人正合适,你们说呢?”

“正是、正是……”“巡抚河南,非岳大人莫属。”“哪还有比岳大人更合适的人选,由他出任,最好不过。”……

在众人的一片赞扬声中,内阁堂而皇之地拟定了由岳肃巡抚河南。等到内阁安静下来,叶向高淡淡地道:“既然诸公都认定由岳大人巡抚河南,那咱们这就票拟吧,明日廷议时呈给皇上。”

章程很快拟定,由岳肃巡抚河南,赈济灾民,监修河工。户部拨发白银三十万两,直接送往河南布政。

至于说有没有那么多银子,那就是后话,反正先把你人送走再说。

内阁会议结束,冯权匆匆跑到魏忠贤的府邸,把今晚的内阁议定内容详细跟魏公公讲了一遍。魏忠贤听罢,沉思良久,才说道:“你认为陛下会同意放岳肃离京吗?”

“差不多吧,据说灾情严重,内阁都已经票拟了,想来应该没有问题。”冯权小心地答道。

“皇上现在一天都离不开岳肃,怎么可能因为这事,就让岳肃离京呢。你以为明天叶向高在廷议上提出这事,陛下就会准么?”魏忠贤露冷冷地说道。

“岳肃那家伙,总是跟咱们做对,要是不放他出去,留在京里实在是碍手碍脚,对咱们没什么好处。”冯权恨恨地说道。

“岳肃这人,我现在已经摸得差不多了,这人绝对是一个栋梁之材,是一个一心为公的主。虽说总讨好皇上,但那是他的高明之处,不像叶向高这帮人,总想着跟皇上争权柄。让他们争吧,等到岳肃一走,他们的死期也就快到了。这样,凭叶向高他们,还不可能撵走岳肃,明天廷议的时候,咱们的人也要出点力。到时大家一起附议,希望还大点。只是……”魏忠贤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岳肃到底会不会走,主动权应该是在他自己的手里,一旦他坚决不肯,陛下也不会放行。这样,你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听完魏忠贤的计策,冯权眼睛一亮,伸出大拇指,说道:“督公,果然高明。您这是想让岳肃自己往里面跳。”

次日清早,岳肃前去上朝,他为人低调,所以扈从不多,除了四名轿夫,金蝉、铁虬之外,就带着八名顺天府的差役。

夏天早上,不少小贩已经出摊,多是卖包子、馒头、豆腐脑、油条、豆浆之类的。

正走着,就听前边不远有人操着河南口音说道:“大爷行行好吧,我们是从河南逃难来的,已经三天没吃饭了,您就赏口吃的吧……”

“我说几位,我这也是小本生意,买卖也不景气,你们人这么多,我哪给得起呀。给你们两个馒头,你们再往别家要吧……”

“多谢、多谢……”

跟着,岳肃又听到吵嚷的声音,“给我来一口。”“那是人家给我的,你不会去别家要。”……

平日里这条街倒也安静,从来没有什么要饭的出没,岳肃挑开轿帘一瞧,只见前面竟然有三十多个叫花子在争抢两个馒头。

“落轿。”

岳肃一声令下,轿夫落下轿子,岳肃指向那些叫花子,说道:“把他们带过来。”

有差役答应一声,上前喊话,将一众叫花子喊了过来。“都过来、都过来,我家大人有话要对你们说。”

叫花子们一见的身穿公服的衙役,都吓了一跳,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到了轿前一起跪下。“草民叩见大老爷。”……

“都起来吧。”岳肃从轿子里走出,等到叫花子们站起,这才说道:“听你们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尔等是从哪里来的呀?”

“回大人,小民等是从河南怀庆府温县逃难来的。”

黄河决口的事,岳肃身为顺天府尹,也略有耳闻,只是这事都是由内阁着手办理,具体情况,他并不太清楚。当下问道:“你们那边现在情形如何?”

“小民们是都住在黄河岸边,见连日大雨,黄河水势上涨,便知不好,纷纷逃进县城。后来大水将河堤冲垮,将所有的田地都给淹了,我等无家可归,又没有吃的,无奈之下,只好等到水落之后,沿街乞讨,北上逃难,现在具体情况并不太知道,但像我们这样吃不上饭的百姓是比比皆是,一路之上也看到不少。如我等年轻的,还能逃出来,那些年老的,只能在原地等死……想我那可怜的老母,就是在路上饿死的……。”这难民说着说着,竟然哭了起来。

岳肃见他哭的真切,也有些黯然神伤,说道:“地方遭灾,当地官府理应在第一时间开仓放粮,即便粮食不够,也要搭设粥棚,暂时安置百姓。你们那里,官府难道坐视不管,任由百姓饿死吗?”

“粥棚,哪有这等好事呀。我们在温县县城里待了三天,眼瞧着逃到城里的饥民越来越多,也不见县老爷拿出一粒粮食来。我等也是实在饿的不行,才北上逃难的,若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呀。”另一个百姓一脸无奈地说到。

岳肃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金蝉,买一百个馒头发给他们。”说完,坐会轿子里。

一听岳肃说赏他们馒头,这些难民连忙跪下磕头,“多谢大老爷、多谢大老爷……”

金蝉买来馒头,发给他们,这些难民各个感激不尽,大口地吃起来,一边吃,有的甚至流下眼泪。岳肃前去上朝,这些难民等到岳肃走远,一起走进旁边的一个胡同里,到了胡同深处,有一个家丁打扮的青年正站在那里等着他们。

青年的脸上尽是微笑,说道:“你们表现的不错,这是赏给你们的。”说完,从怀里掏出铜钱,一把一把地撒到地上。

难民们马上趴在地上疯抢起来,而青年却是冷笑,好似看着一群狗在抢食。当他丢出最后一把铜钱后,扬长而去。

“有本出班早奏,无本卷帘退朝。”

朝堂之上,百官山呼万岁,行礼之后,有太监大声喊了一嗓子。

这一嗓子喊完,首辅叶向高便站了出来,“臣有本。”

“叶爱卿,有什么事呀?”高高在上的朱由校开口问道。

“启禀万岁,黄河决口,河南大灾,布政使邹佳仁接连上奏,恳请朝廷发银赈灾、重修河工。内阁昨日商议一夜,决定由户部拨银三十万两,解此燃眉之急。但赈灾与重修河工事关重大,朝廷需派一重臣前去主持,不知圣意如何?”叶向高恭声说道。

“爱卿言之有理,朕准了。但不知内阁可否拟定由哪位众臣前往河南?”朱由校淡淡地说道。

“内阁以为,所派之人不但要公正无私,而且还有颇具威望,如此重臣,朝内实在不多。我等连夜权衡,最后认为还是顺天府尹岳大人最为合适。”叶向高说道。

“让岳肃去?”原本和颜悦色的朱由校,一听此言,脸色马上沉了下来。说道:“满朝上下这么多官员,难道只有岳爱卿一个人能做事吗?”

这话说的略微有点重了,由此不难体现出皇上的不满。就这么一个陪自己玩的,你们还打算让他走,朱木匠哪能愿意。

“回陛下。”次辅韩爌马上站了出来,“岳大人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陛下,岳大人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史继偕,沈潅,何宗彦三个内阁成员跟着附和起来。

这帮人都是老油条,对于皇上的问话,绝不作答,只说岳肃最合适。

朝堂上的东林党人似乎早有默契,他们刚一说完,吏部尚书**星也跟着说道:“陛下,臣也以为岳大人能堪大任,最为合适。”紧跟着,所有东林党人都接二连三的附和起来。

“岳大人能堪大任,最为合适。”……

一边的冯权见东林党全都上阵,他也站了出来,“陛下,岳大人不仅清正廉明,德才兼备,善于治理地方,而且对户部、工部之事,也懂得许多,此次赈灾、重修河工,正是需要岳大人这等能臣前往。还望陛下明鉴。”

朝堂之上,一向东林党赞成的,阉党大多反对,或者表示沉默。现在顾秉谦等人看到冯权出头,赞成东林党撵走岳肃,是登时会意。

顾秉谦也出班说道:“陛下,叶首辅、韩次辅所言极是,微臣也赞成岳大人前往河南。”

现在能上朝的诸臣,大多是东林党和阉党,剩下的一小部分不是三党的残余,就是无党派人士,这点人虽然看出门道,但却没有一个吭声的。金殿之上,有的只是一片赞成岳肃前往河南的声音。庙堂之上,难得一次的意见统一,竟然发生在岳肃身上。

习惯了各党争执不休了朱由校,还是第一次碰上,这种意见统一的事。虽然他是皇上,可面对这种阵势,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最后只得看向岳肃,说道:“岳爱卿,你的意思如何,是否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