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 第39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费了半天的口舌,那是给大臣们面子,想想看去河套的时候,他又给谁说了。人家有钱有兵,犯得着给谁打招呼吗?形势比人强,不服不行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

第538章 京中畅游
        一个上午的朝会结束了,处理了教育,宣布了西征,褒奖了将士更标榜了自我,朱由校恨不能是哼着小曲下了朝,心情舒畅到了极点,相当的喜欢这种高高在上,俯瞰众生的感觉,从大臣们的眼中,朱由校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臣服,那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象以往一样,动不动跳出一个不服的,唧唧歪歪老半天一副激扬慷慨催人尿下的模样,把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模样,皇上又能如何,不礼贤下仕,立刻来个辞呈。现在谁还敢如此?
    朱由校不贪权,直到现在自己能控制的地方也就是京城和那几个府,就算是包括了云贵,与全国比起来,那可是差之甚远了。涉及的事物也不多,但都是全国范围搞的公益事业,基本上和洒钱差不了多少。当然也有赚钱的,比如钱庄,如今钱庄虽然利息下去了,但业务量却上去了,更多的人放心的去钱庄借贷。特别是官府都借,他们当然也学着跟风起来。
    因为十一月一rì,新币正式面向全国各有人等的发放,所以钱庄里的钱也更加的充足起来。因为一个随意兑换白银,使得钢制的钱币一下子就突破了大明人的心理防线,纷纷开始使用这种明码标价的钱币。它的出现,的确让百姓、商家的生活、交易方便了许多,不必去想什么成sè的问题,不必去拿个称去称称重量,简单方便。也使得钱庄成为了第二受益者。
    钱庄的生意火了,也就等于皇上有钱赚了,要知道钱庄的利润里可有皇上的三层收入,这一块的收入相当的可观。
    人逢喜事jīng神爽,看看还有一个时辰才到午时,朱由校把田尔耕宣进了宫里,准备出去转转。本来想叫上宋应星呢,但现在他太忙了,从求极宫弄走了上百名学生。天天的给他们讲课、做试验,忙都忙死了,自己还真不好意识打扰。朋友太少了,孤家寡人真不是朱由校想要的。如果可以的话,他倒是想过着平常一点的生活,有个三五知己,一起品品茶。聊聊天,吃吃饭,吹吹牛,看看美女,泡泡妞;得了空闲之时到文化市场拣个漏、淘个宝啥的,那才是生活。
    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只能享受那种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霸主之威了。天天守着个太监又有什么兴趣,倒是田尔耕满腹经纶通文达理载酒问字的,有点名士风采。一起带着上街游玩一番也是不错的选择。
    田尔耕到了宫中一听皇上有此雅兴,当然乐意效劳,立刻换了便服,跟着皇上出宫了。留下老魏一脸的幽怨,他可是从来没有这种殊荣。陪着皇上到外面游玩一番。倒是田尔耕这厮,靠着这个圣眷把锦衣卫打造的越来越强大,完全脱离了东厂的束缚。
    握着手里的一对铁核桃,朱由校的心里总是不甘心,上辈子玩不起好的,那是因为没钱,这辈子自己是九五之尊了,钱多的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说是全国首富一点都不夸张。说什么都要弄对极品玩玩。找了找以前的朱木匠的存货,但那些都是雕刻的,不是文玩的这种。所以这次带足了自己造的钢币,兵发琉璃厂。
    一出皇宫,过了长安街,顿时感到了年的味道,这才刚进腊月。这大街上就开始忙碌起来了。虽然到不了人山人海曹肩摩踵接的程度,但也是车水马龙,到处都是叫卖之声,购买年货的人比比皆是。朱由校不由的感慨,这要是城管来了,还不得到抓一大片?
    看着有买chūn联的:“田兄,这是不是太早了点,这才是腊月初啊。”
    田尔耕对于和皇上称兄道地的并没有什么紧张,说:“楚公子,这才刚刚开始,过了初十,那人才叫更多呢,挤都挤不动。今年的收成虽然不好,但当令圣上废除了辽饷,免了税收,这不百姓们的腰里就剩下二钱了,一年忙到头,好好的庆祝一番。”
    虽然知道田尔耕这是在给自己歌功颂德,不过的确也是这么一回事,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两样也算是自己的得意政策了,所以这夸奖倒是生受了。“田兄所言有理,百姓们节衣缩食整整一年了,到了年头,的确应该好好的轻松轻松。”
    街道上的东西很多,不过都是百姓人家所需之物而已。所以并没有入朱由校的法眼,倒是不时的有青菜、黄瓜之类的东西,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
    “楚公子,那些都是皇庄那里得来的,小商小贩们,从那里买了过来,到京城里买个好价钱,比肉都贵。”田尔耕看到皇上的眼睛看着大街上的新鲜蔬菜,不由的稍微带点酸味的说。
    “是啊,皇庄里的玻璃大棚是最玻璃一产出来就扣上的,正好赶上今年chūn节的蔬菜供应,价格是高了点,物以稀为贵嘛。这就是市场需求关系。过几年财政不紧张了,那时玻璃也就普及了,那时蔬菜的价格自然会下来的。”听着田尔耕的话里有嫉妒的成分的,朱由校笑了笑,接着说:“锦衣卫那里的生意不一样做的是风生水起,还有个田百万的外号。”
    田尔耕一是家世的关系二是锦衣卫的招牌硬,所以发展势头的确是出人意料,在几个行业都有插手,现在的确是大亨级的人物,不过田尔耕除了分红之时拿自己那块最大的之外,其余的倒是一分没往腰包里装倒是真的。
    “不过是借着皇上的圣眷而已,否则的话哪里有今rì之局面。”如果放在以往,一个皇上夸一个商人什么富甲天下多么多么有钱之类的话,那个商人就面临着要倒霉了。那表明皇上要敲竹杠了,若商人识实务,抓紧时间捐钱免祸才是正经。当然夸一个当官的有钱,那也算是诛心之语了,代表皇上有可能要养肥了再杀。但现在的田尔耕可不怕,一是皇上就是当朝最大的商人,二是因为自己干的是官商,摆明了是给锦衣卫开的小金库,而且几次捐款中,锦衣卫也开始捐了,没有为富不仁。
    〖

第539章海王村里
        “楚公子你看,这满大街现在跑的可都是四轮马车了,”田尔耕挑起了马车的帘子往外看着说。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马车相对本来算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这个时候应该叫皇上的,但朱由校可是不同意,因为那样就失去了微服的乐趣,不在宫里一切随意,而且听听自己原来的姓氏,这让他感觉到舒服许多。
    朱由校也顺着往外瞧,果然外面跑的都是四轮马车,这东西从军队使用了战车之后,běi jīng皇商团们,首先看到了四轮马车的好处,一个个都把二轮马车换成了四轮,进而带领着京城的换车风气。
    自己的马车,前后左右都是侍卫的车辆,如此反倒不太扎眼了。对于安全问题朱由校可是没有松懈,建奴细作无孔不入,还是小心点好。
    四轮马车应用到民间,也算是军事技术军用化的一种体现了。需求决定着一切科技,但军事科技实在是太少了,如果用民用的需要来刺激军事科技的发展,无疑是最好的路子。自己现在在军事上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虽然jīng力放以了上面,但钱没跟上,也就是军费占的比例不高。先军政策自己肯定是不会搞的,在朱由校看来,那是本末倒置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目前大明的老百姓脱贫混饱了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哪里能搞什么先军。不过提高一下肯定是可以的。
    “田兄,这是人们看到了四轮车的优势所以才造的,这也就是市场需求。另外给你透漏一个消息,在明年,可能就会看到有大批的人在骑自行车,或者三轮车了。”朱由校信心满满的说,中国是个自行车大国,为什么自行车有市场?那是因为它方便、实用。现在满大街的人出行要么靠步行,要么是轿子,要么只能是马车、牛车了。甚至是骑马、骑驴。但这些没有办法于自行车的优势相比,因为车子不需要养一个牲口专门的来拉车代步,要知道养一个牲口那可是要费不少的钱财和jīng力的,仅这一条,自行车和三轮车,就有着先天的优势。而且与步行、轿子、地盘车相比起来要快得多、省力得多。所以这点朱由校很有信心。
    “自行车?三轮车?那是什么物件?”这话倒是把田尔耕说的糊涂,凭着他的见识。应该是无所不通无所不知的,怎么这个字眼如此的陌生,难倒又是皇上的新发明吗?
    “一种能自己走的车,”
    “木马流牛?”
    “不是,是人坐在上面用脚蹬,然后车子可以自己跑。现在由求极宫正在反复的研制修改,一旦订下来,就会建作坊大量的制造,到时候满大街的人都会骑着它。”朱由校说着说着,突然想起了电影‘甜蜜蜜’,想想如果能带着一个美女,那多舒服。
    “楚公子说的。还真让在下期待。”
    “用不了多久,最起码净衣卫、顺天府、六扇门的人都会先行配上的。”记得看的那样‘敌后武工队’之类的电影里,老多的汉jiān队都是骑着自行车的,那才叫利器。朱由校想的很简单,一是公务需要,二是可以带动消费,近二亿人口的大明,卖出去二百万辆自行车或者三轮车。那就是一个大收入。商标朱由校都想好了就叫金狮,自己小时候就有一辆。不过到了最后,别的同学都有了赛车,动辄几千上万的,让自己羡慕不已。那重量实在是太轻了,骑起来也舒服,但自己靠着父母那点抚恤金吃都靠着大院里的邻居。又怎么敢有这种奢侈品的想法呢?想想爆炸把自己炸到了明朝,那帮叔叔大爷、婶婶阿姨们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唉,想到了这里,不由的又是神情一淡。
    “如此那更让人急着想、、、、、、”田尔耕本来听的好好的。怎么皇上这一下子又情绪化起来了,不由的也停下了问:“楚兄,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感怀一下而已。”朱由校总不能把自己来自未来的事给田尔耕说,就算是说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那也是自己最美的回忆,任何人也没有分享的权利。
    琉璃厂,琉璃厂西起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800米。辽金名为海王村,元、明时这里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的琉璃瓦件,故称为“琉璃厂”明初,明zhèng fǔ准备重修宫城,这就需要大量的琉璃瓦,官窑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了,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厂之一。琉璃厂当时全厂的面积颇为宽广,北至西河沿,南到前孙公园胡同,东至延寿寺街,西至南、北柳巷。在琉璃厂内从北到南直达虎坊桥,有一条通渠流淌。渠的中部有一座小桥,桥之北就是琉璃窑了。
    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琉璃厂所在的地方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清代,琉璃厂成为京城著名的书肆明代修建外城以后,琉璃厂附近逐渐形成了街道。当时在琉璃厂东门附近就有了炭儿胡同、安南营、臧家桥等街巷。琉璃厂西门附近形成了南、北柳巷、椿树胡同等。清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大批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琉璃厂附近。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