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十四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 第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薛开心去传一下,一个时辰后在乾清宫候着,等回去再处理吧。
    到了南宫时候,已经有几百个宦官拉着几百辆车的衣服在等候了,车上摆着整整齐齐的衣服,三天时间做二套衣服已经很宽松了。所以没有一个迟到的。
    那就发衣服吧,朱由校亲自出马发了几十身衣服,拍拍这个的肩膀、敲打一下那个的胸部,以视亲热无比的行动,把接衣服的几位锦衣卫激动不已,恨不能把时间停下,或者来个瞬间转移,把所有的亲朋好友邻居仇敌都弄过来看看,自己是怎样得皇上器重的。而其它没有被皇上亲自发衣服的锦衣卫,那眼红的跟兔子一样。
    很快衣服就发到了锦衣卫的手中,朱由校这时候也驾轻就熟的说了些暖人心的话,这些话很让被残酷的训练折磨yù仙yù死的锦衣卫们受用,大都觉得这段时间的辛苦训练没有白费。最后朱由校又视察了给锦衣卫们专门修建的混堂,因为数量太多了,还得四五天的时间完工。现在的水泥还是没有到位,否则的话应该快一些。也不知道张经全,搞作坊搞到了什么状态,这都好几天了,也不见踪影。
    离开的时候本来想在京城逛逛,仔细领略一下běi jīng古城的风采,探寻一下‘古迹’,这时候去哪里都还不要门票,更没有任何现代的痕迹,是正儿八经的‘原生态’。但因为乾清宫还有十五位‘医生’等着,所以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诱人的想法,来rì甚多。
    回到了乾清宫,十五位太医院的太医都进来行礼,然后都很老实的站着,眼观鼻、鼻观心,一副相当正经的样子。
    朱由校给他们都赐了坐,医生嘛,也应该算是知识分子,救死扶伤本就应该受人尊重,更何况一个个的还都是太医了。
    “各位,朕问一个问题,你们都是从医多年的老医生了,可以称的上是全国医学界的翘楚,都是国医圣手,谁回答一下,人体有多少块骨骼?”
    这个问题一问完,这些太医们都有点蒙,这个还真没学过,一个个的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你们记住了,人体有二百零六块骨头。朕不知道说这些对你们行医有没有帮助,但朕想说的是让你们更多的了解人体,然后去更好的去治病救人。”
    “回皇上,微臣们没有学骨头这方面的知识。”一个年纪大点鹤发童颜的老者站出来说。
    “那就更应该学习、研究,否则你们只能停留在国医圣手的阶段,永远都达不到神医的标准。朕问一句,你们谁做过关于骨头的手术?”
    “手术?”这个问题还真让朱由校问着了,这种问题还真愚蠢。好象你问秦始皇你去过澳大利亚吗?是一样的问题。
    “就是类似用刀切开身体然后治疗的手段。”朱由校不知道解释的怎么样,但只能如此了。
    “回皇上,这个微臣并没有涉及过,但医书里均有提及。隋朝时,巢元方《诸病源侯论》金疮肠断侯中记载:‘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
    “隋朝?三国里不是说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吗?”
    “回皇上,那是外伤处置,现在有了麻沸散,一直都在用。”
    “那华佗不还能曹cāo做开颅手术,”
    “回皇上,还没等做皇上说的手术给曹cāo开刀;华佗就被杀了,并没有留下什么记载的东西。但是;在史记的《扁鹊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这应该就是皇上说的手术了。”
    “不错,这正是朕要说的,听你们的意思,应该没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吧?”'
    “回皇上,微臣才疏学浅,没有神医那种本事。”
    “是啊,朕想说的正是这个问题,众位倒不必妄自菲薄。之所以没有,一是不习惯,二是不了解,朕要求你等,从现在开始,对人体的骨骼、血脉、人体的呼吸系统进行研究,今后朕特许,以后京城或者近点地方的死囚都交给你们进行解剖研究。无论是尸体还是**,都可以做为研究的对象,同时把所得的成果都记录在案,以供以后继续研究。过段时间朕还会专门为你们做一件研究的神器。”
    神器当然是显微镜,朱由校就是想趁着古代中医顶峰的时代,再推一下手,让中医学走的再远一些。这是祖宗留下的玩意儿,不能毁在自己的手里,别说它还是jīng华,就算是糟粕,也是中国人自己的玩意儿,不容他毁了。一定要把他发扬光大,古有神农尝神草,有华佗敢做开颅手术,这种在医学上敢于尝试、敢于创新jīng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了,没有了任何开拓的jīng神,这不仅在医学界,还有其他的领域一样如此。朱由校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
    十五个医生一听吓的差点尿了,这皇上怎么这么象个魔鬼,让我们玩死尸?这不疯了吗?一个个惊恐万状,比死还难受。大叫着皇上饶了他们。
    “各位,朕知道你们一时接受不了,医者父母心,这句话你们一定懂得,朕问一句,你们行医目的为了什么?”
    “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这一问倒没什么犹豫,几个人都争着回答。
    “是啊,目的很善良,很强大,朕相信你们的出发点,怎么样才能治病救灾人?那就可相当好的医术。而医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不断的研究向前推进发展,切不可固守陈规片面的继承而不去研究、创新。华佗可以大胆去想着去做开颅的手术,也正是研究发展医学最重要的体现。你们要做的就是站在华佗神医的肩膀上,接着研究、探索,然后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著书立传,当然这个费用之类的事朕会全面支持。这样在后人的眼里,你们也会和华佗一样处于神医的地位,而且所有的研究都记载下来,便于后人查阅,这可是杏林的一大盛事。”朱由校看他们那退缩的样子,不由的不给他们打气了。
    听到皇上谈的这些,十五位医生都心里痒痒的,这著书立说,成为杏林里的一代宗师,这是一个当医生最高的目标。如果实现了,不敢和华佗扁鹊比了,但当朝的李时珍不就是把前人的各种方子总结在一起,把药的特xìng都写出来了,然后万世流芳了吗?现在有皇上支持,这个目标不难实现啊。一群人相互的用眼神进行了交流,最后都下定了决心。
    “微臣等愿意听从皇上的安排。”
    “好,那朕就把知道的东西给大家交流一下,”既然如此朱由校就把自己知道的人体八大系统组成,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以及其大概的概念给他们做了大概的说明,做为他们研究的方向,没办法,自己就是一个彻底的门外汉,能记住这些概念的大体意思已经算是什么不错了。
    并把他们安排到了同仁堂,让他们开始坐诊,并收留重症患者,安排值夜班,培养宦官护士,边实践边研究,再尽量的制作一些中成药。
    在众医生匪夷所思的目光中,朱由校让他们记好了所讲的、所要求的,然后让他们离开了。不知道自己这一下是好是坏,不过说实话,中医已经好多年没有发展了,推动一下搞不好会有收获的。
    看看天已经不早了,正准备在夕阳西下之际散散步呢,结果信王朱由检来了。
    一天又过去了,诸位衣食父母过的顺心吗?愿大家都能放松一些,快乐一些,洒脱一些,感谢点击、收藏、推荐、打赏、评论。谢谢大家。晚安。

第九十九章青州免税
    小伙子长的很jīng神,透着一股的干练,眉间却有一股狠sè,传进来之后,老实的行礼,朱由校也默默的坐着,老实不客气的把礼受了。
    “皇兄,臣弟特来谢皇兄安排的那些秀女,”朱由检把来意说明了。
    “信王客气了,这本是信王该得的,就象朕一样,就该坐着大明江山的一国之君,对吗?信王?”对这个弟弟,朱由校可是相当的戒备,自己死后最大的受益人,不戒备的话那就成傻子了。所以用话刺激信王,就是想通过点点点滴滴的微表情看出点蛛丝马迹。
    “皇兄哪里话,皇上赐予的那是皇上的恩泽,臣弟是皇兄的臣子,哪里能有应该之说。”朱由检故作轻松的回答,但身体还微微的一怔,还是被朱由校抓住了。这小子有问题。
    “兄友弟恭自古就是血脉同胞必须遵守的,信王如此说法倒也客气了。”
    “皇兄从小就疼爱臣弟,恭敬也是应该的,”
    “都说天家无情,希望你我兄弟能一直的如此,能在这无情的地方好生的体验一下手足清深。”
    “皇兄贵为天子,臣则是一个做臣子的,心里更多的是对皇字,其次才敢谈兄字。”今天的话题有点重啊,这含沙shè影的,完全不象是善语,看来皇上是对我有了设防,这段时间的一系列行为,莫非全是针对我的?不过想想还是不可能啊?王承恩做事相当有分寸,虽然瞒着的对象不是皇上,而是针对的客氏、魏阄以及其它的人,一直没有露出马脚,怎么可能就遭到怀疑呢?
    难不成是今rì母亲的忌rì?想到接到的消息是皇上的三千锦衣卫到了西山,把信王吓的差点没瘫痪了,后背冷汗真流,千算万算都没有想到,问题会在这个无关之事上露出蛛丝马迹,机关算尽枉费心机,唉!
    “好了,朕和信王是兄弟,肉骨相亲的关系,说这些倒是见外了,累了一天了,朕有些乏了,信王一会晚膳的时候过来陪朕吧,再叫上皇后,算是为信王的成年一共贺贺吃个家宴。”和这个冷血动物谈这些手足情深真的有些别扭,本来有个弟弟也是不错的,但这个弟弟明显想着的是杀死自己,然后霸占王位,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朱由校的直觉认为就是这样,一旦查出来,是他把自己的五个孩子和自己杀死的,那就别怪自己不讲手足情份了,无情最是帝王家,虽然自己一向与人为善,但也不能和东郭先生一样善良的没个原则。
    “谢皇兄隆恩,皇兄为国事cāo劳,臣弟不打扰皇兄休息了,”信王听着这些话,越品越不是滋味,还好最后还赐了家宴,但这里面肯定有不对的地方,自己已经很小心了,深居简出,不应该招来什么怀疑啊?朱由检就这样想着,出去了。
    而朱由校则抚着太阳穴,不住的感到一个头两个大,自古兄弟阋墙、煮荳燃萁、同室cāo戈、骨肉相残的戏码在皇家是不断的上演。原因就是那一个皇位,没有分争那是因为利益不够。都是皇子,但一个在天为君,一个在地为臣,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是造成心理不平衡的最主要是直接的原因。不是输在人物文采也不是输在文治武功上,只是输在了那没法决定的‘起跑线’上,晚生了几天或几年而已,格局就全然不同了,这放谁身上能大度包容,心理不平衡是正常的事。
    不提朱由校这里头疼,在青州,宋应升已经在知府衙门里和汪乔年办好了交结,汪乔年心系家里,早已收拾好了行礼,交接仪式结束,不理宋应星的挽留,急匆匆的就往京城赶。
    说实话,汪乔年为官还算清廉,倒没有百姓一听新官上任,闹着要告状的戏码。对这位知府的离去,青州府的乡亲们表现的也不错,到底是好客山东,在城外乡绅们主动的送上了万民伞,而百姓们则都过来送送,做官到此也满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