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海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海盗- 第1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术,廓尔喀人是擅长的,但是事实证明,廓尔喀人都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总的来说,准将阁下在惶恐中稍微安下心来,对自己的龟壳战术渐渐地恢复了信心。

战争,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作为前线的新军最高级军官,周昆和江荩诚也没有指望英军发挥他们祖先的骑士精神,开出堡垒来与新军决一死战。你要躲在乌龟壳里?好办!砸开乌龟壳就行了啊!

“可以了,让咱们的部队在观看焰火表演中取得胜利吧。”江荩诚这个一旅参谋长兼一团团长现在成了周昆的搭档。

“你说行就行,给我望远镜,杨参谋!干!”周昆边说边取过望远镜,神态是非常的轻松惬意。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只是要掌握一下炮击时间,督办说了,英国人都是谈判时候的宝贝,多留一点……唉!那炮弹又不长眼睛,听天由命吧英国人!

“放!”

一个个炮兵阵地上,炮长用力地挥下了手中的小旗。惊天动地的大炮怒吼响彻云霄,把几里外的雪山都震动了,一场场小规模的雪崩在炮击中发生着。一发发炮弹准确地落到嘎拉堡垒的大小工事上,两门加榴炮成为炮击中的当然王者,105mm的口径虽然比缴获的155榴弹炮小了不少,但是长身管全装药赋予的低伸弹道,近乎直射的方式,加上延时穿甲弹爆破弹、穿甲燃烧弹、榴霰弹等各弹种的配合使用,把当前的目标一个个精确地摧毁。炮兵们打起了性子,脱了上衣光着膀子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其实知道,现在,无非就是成都兵工厂弹药分厂的产品大测试!

一座座石砌的堡垒从中间轰散开来,在穿甲爆破弹的面前,这些并不牢固的工事完全就是豆腐渣工程的样板。一个个工事在剧烈的燃烧着,掺有镁铝粉的阿芒拿装药,把高达3000摄氏度的高温降临在英军阵地上,把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化为灰烬。榴霰弹则迸飞着预制破片和子弹,将成千上万的小钢珠打进血肉之躯,吞噬着英军本土旅官兵的生命。

因果循环啊!从1840年起,一直是英军在用先进的武器肆意蹂躏中国人的尊严,今天,在盛行佛教的西藏高原上,佛祖用因果报应的教义在宣示着,在发泄着长久以来积累在他老人家早已跳出轮回,不食人间烟火的躯体中的怨气……

英军的火炮还没有还击就被摧毁了,区区一个嘎拉堡垒在中国炮兵的轮番打击下,几乎地表上的每寸土地都挨了一遍炸。

英军死伤惨重,一个多团的部队蜷缩在小小的地域里,在如此规模的炮击下,能有什么样的后果?白旗,不!白裤衩在不断的出现!就算是英军精锐的本土旅部队,也从没有过这样恐怖的经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强大的冲击波和尖啸的弹片,炙烈的火花和四处散落着断肢断体……。这些,已经足够摧毁人们坚强的神经,在自认为坚固的堡垒一个个炸开花以后,英军终于丧失了最后的希望和抵抗的勇气。能够挺过半个小时不间断炮击的英军官兵,已经向他们的国家表示了足够多的忠诚……

四旅的步兵用散步的方式进入嘎拉的残墙断壁,从一堆石块中拖出了被炮弹震昏的麦克马洪准将先生,幸运的是,这位先生只是被震晕而已。

一旅部队以一团三营为主力急速南下,直奔帕里宗与泽登部队会歼英军二团。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自知无望的英军在胡乱地开了几枪以后就明智地选择了投降。泽登随即被任命为一团团长,率部南下亚东……

西姆拉的总督府里,寇松接到了琼斯上校的电报。内容很简单:中国军队于1904年5月15日出现在亚东,英军部队已经全部撤回锡金境内。西藏噶厦政府的代表在亚东要求英军商谈战后处置事宜。很明显,数天来没有音讯的麦克马洪和荣赫鹏完了,整整一个师的英军完了,总督先生的个人前途完了,大英帝国的西藏政策完了!

一瞬间,寇松这位风度翩翩的印度总督就苍老了10多岁。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四川新军能把英军1万7千多人的部队全歼?他想不明白,到底麦克马洪和荣赫鹏在西藏遭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可是,这么重大的事情必须马上向英国政府汇报,马上取得与西藏方面,驻华公使方面的联系,处理善后事宜。至于,政府是否应该采取报复措施,那,就不是寇松能管的事情了。他已经决定电报引咎辞职。

直到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把要求谈判解决西藏问题的照会发到了奕劻手里时,北京朝廷才得到了四川新军在西藏抗英胜利的消息。不是西藏方面和四川新军方面没及时汇报,而是千里快骑实在赶不上英国人的电报!

“老佛爷!老佛爷!恭喜老佛爷!大喜大喜!”拿着照会的奕劻立马跑到了颐和园,不待门口的太监通报完毕。也不等慈禧宣招,就跌跌幢幢地扑到慈禧跟前。自从朝廷默许龙剑铭率军进藏,又颁旨劳军后,朝廷上下可是一直在提心吊胆着过日子,生怕一不小心噩耗传来被自己给撞上……今天奕劻可是撞了大运了,一惯高高在上的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居然把照会必恭必敬地交到了庆亲王爷的手上,太阳,真的从西边出来了!

“庆亲王,如此惊慌成何体统?”慈禧皱了下眉,训斥了一下老而不尊的王爷。

“老佛爷,大喜!英国人服软了!咱大清朝开天辟地头一遭啊!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的照会,要求召开和平谈判解决西藏军事问题。”奕劻大喜了半天才把事情说了囫囵。

“这么说,西藏那边龙小子打赢了?”慈禧这下听明白了,心头一直吊着石头落了下来,自然也不好再去责怪老王爷失礼违制(外臣不得宣招不准擅自进入后宫)的事情了,现在高兴还来不及呢!眼看着70寿诞就要到了,这事情可平添了不少喜气啊!也可以堵一下民间沸腾的怨气,怎么着,咱大清在东北宣布中立,可在西藏打了胜仗啊!要不英国人怎么平白来个要求和谈的照会呢?前些天唐绍仪可是连公使人都见不着的啊……

还没等奕劻开口,外面就来了个太监,扎马磕头后道:“老佛爷,大喜了,军机处刚接到西藏来的捷报!”

“奕劻,你念一念。”慈禧抬手示意那太监退了下去。看来,喜事真的落实了!

“臣裕刚奏报:四川新军会同藏军在江孜乃宁寺大捷!歼灭英军5000余人,江孜解围!龙剑铭督办额附正在组织新的攻势,力图将侵藏英军余部全歼于帕里宗至康马宗一线。此战四川新军官兵上下齐心,奋勇杀敌,夺得首功……”奕劻眉飞色舞地念着,不是裕刚这个老粗的文笔有多好,而是里面的内容确实可读,怕英国人怕了这么多年,这次总算可以伸伸腰了。

“好了!不要念了!”慈禧刚开始还满脸的笑意,可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好心情立马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不为别的,那英国人是好惹的吗?就算那龙小子能抓住几个战俘,万一英国人一耍狠,不管战俘的性命大举进兵怎么办?一想到这里,慈禧的脚底就升起了一股彻骨的凉意。

奕劻愣了半天也醒悟过来,可不是吗?那英国公使莫不是笑里藏刀,使的是缓兵之计?这边说和谈,那边就调兵遣将来打,哎哟!这如何是好啊!莫不成又来个八国联军,这次,可就没有端郡王顶缸送死了。搞不好,英国人要自己的脑袋去谢罪呐!

“老佛爷,要不宣众军机和外务尚书、侍郎来,商量个妥善的法子?”旁边的李莲英见场面冷了下来,忙出声帮奕劻支吾了一下。

慈禧想了想,道:“用不着,先让唐绍仪陪英国公使谈着,给裕刚下旨,龙剑铭即刻返回北京。”

慈禧的想法是做了两手的准备,让唐绍仪先跟英国人蘑菇着,看看英国人的具体态度,这边把龙剑铭弄到北京来再说。如果英国人要来硬的,那就把龙剑铭推出去,如果英国人真的服了软,那正好了!给这个混小子加官进爵,也好给百姓一个交代。至于捷报的事情,就先放一放吧!不就是个请功的折子么。

还没等北京这边的快骑出城门,西藏的报捷快骑又接二连三地进了城,骑士们一进城就高喊着“西藏捷报!”,把路边的人咋呼的、欢喜的是彩声四起,一个捷报还没什么,两个、三个连续地来,再迟钝的人也反应了过来:真他娘的是捷报了!不是当官的胡诌!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城里的各个角落响起来……

唐绍仪与英国公使谈了一回就立马回奏慈禧,加上南尼寺大捷,俘虏英国西藏边境事务行政长官荣赫鹏;加上嘎拉大捷,生擒英军司令官麦克马洪……这些消息和唐绍仪的试探情况完全吻合起来,这才让慈禧等人得到了一个准确的判断:真的打赢了!抓的俘虏不是几个,而是从将军以下的一万多人!

这一下,慈禧的胆子大了起来,谁不知道英国是纸老虎?打痛了就不敢吭气的……谁不知道象英国那样的“民主”国家最重视战俘的问题,有1万多战俘在手里就不怕英国人动粗!

所以,唐绍仪也开始拿起了架子。拖!拖到龙剑铭回京把情况搞清楚以后再说!

朝廷这边把主意一打定,对四川新军的犒赏办法也就很快拟了出来,兵部侍郎铁良成为钦差大臣,亲赴西藏犒赏三军(四川新军、旧军、藏军),抚慰藏边。

报纸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从《京华时报》开始,一瞬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军队在西藏打了大胜仗!一时间是全国振奋,锣鼓喧天,焰火鞭炮彻夜不停。在四川、湖北、两广等地,老百姓更是涌到了新军营地,真是有啥送啥,实在没东西就送家里的香火苗!干啥?当新军呗!没听说吗?当兵要当光头兵,嫁女要嫁教导旅……

中国,在举国欢腾。而在地球另一面的英国,则陷入了忙乱和死寂当中。战败的消息在封锁一段时间后,还是被印度那边的报纸捅了出来,很快就经过埃及等地传到了伦敦,使得政府不得不把台柱子………英国国王请了出来,承认英军在西藏与中国军队发生了小规模的接触,英军受挫。

英国也是举国沸腾,指责政府乱启战端的;趁机倒阁的;叫嚣着要大规模报复的;推卸责任或者引咎辞职的各种消息、各种丑态全部暴露出来。不过,英国政府还是理智的,刚经历了布尔战争还没有恢复元气的英国,在这个时候实在不适合扩大战端,何况,有大量的战俘落到中国方面……利用本身的实力和和平谈判这个武器,先把战俘问题解决了才是关要的事情。

国际社会也是一片混乱。法国人首先站出来说了一番模棱两可的话。对日俄战争英国人完全站在日本背后,法国人是有意见的,对非洲的殖民地分配计划,法国人对英国的态度是有微词的;至于考不考虑组织联军报复的问题,法国人是绝对不会首先提出来的,因为从美国有消息传来:美联集团正打算向法国军方提供更新型号的速射炮……

美国人的态度要明朗一些,他们忧心忡忡,悲天悯人地说:日俄战争已经是人类社会的悲剧了,希望在太平洋的西岸,不要再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同时,耿直的美国人又换了种口气:美国一贯倡导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而政府的全权特使,新任美国国务卿伊莱修。鲁特将于6月初赴上海考察!

德国人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皇帝陛下在私底下打了个电报给表亲,表示对被俘英军官兵的健康和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