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海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海盗- 第2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紧抱在怀里,炮管上浸满了鲜血。

“小胡,小胡。”楚平认得那战士,营里的人他都认识,而机炮分队的人他只要晃上一眼就能叫出名字来。他知道那是迫击炮手胡来喜。他想大声地把小胡喊起来,可叫出的声音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到。

“副营长。”一个声音响了起来,楚平知道,那是炮班长许二虎,听声音,这家伙也挂彩了。他回头一看,一只血手从一块大石头后面伸了出来,军衣袖管上的棉花已经不是白色,而被鲜血染成了暗红色。

楚平试着想去拉那手,可一动身上就传来无数道彻骨的疼痛,使他的神智也一阵的恍惚。

“副营长,炮、炮!山头、山头上有炮。”许二虎的声音仍然隔着大石块响起,显然,这位炮班长也是动弹不得了。

楚平再次摇了摇头,让自己的神智恢复了清醒。这次,远处的、山下、头顶上的枪声也清楚了很多、密集了很多。使楚平想起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他一下来了精神,身上的疼痛也消减了不少。头上,在流血,左边胳膊上也在流血,而大腿上,则有一大块肉连着布料、棉花不知道飞去哪里了?!

楚平咬着牙从摸索着从背囊里拿出绷带,胡乱地包扎了一下。包扎似乎是一种心理安慰一般,受伤的地方感受到绷带上的消毒水带来的刺痛,居然可以动弹了。他先拖着伤腿走到石头后面,许二虎已经掉了气,肚子上开了一个大口子,花花绿绿带着血迹的肠子崩了出来。楚平有点麻木地叹了口气,又挪到胡来喜那边,这个战士也早牺牲了,背上被弹片打开了好几洞,可19公斤重的迫击炮身管却完好无损……

没有愤怒,也没有伤心,楚平又叹了口长气,使劲从小胡的怀里把迫击炮的身管抽了出来。这样的动作使得感觉很疲劳,似乎要把咬碎牙帮子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完成一般。

散落在一边的座钣找到了,滚落在一边的炮弹箱也找到了,一发50mm的尾翼式迫击炮弹就提在中尉的手里。他摇晃着组装好了迫击炮,尽管身体很虚弱,但是他的头脑里却不停地闪现着430高地的简略地形图,在用炮兵的思路盘算着敌人的大炮应该放置在什么位置,才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发射炮弹击中山道,击中自己……

一个人操作一门50mm迫击炮,是机炮分队每个官兵都能很麻利地做到的事情。可对现在的楚平来说,却有着不小的困难。额头上流下的血需要不时地抹一下,才不至于迷了眼睛,迫击炮瞄准器的手钣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扭动,上面的刻度分划需要中尉凑近才能看清楚。

这样一长段过程,发生在日军山炮炮击山腰小道后短短的三分多钟时间里。当412高地的人回头来找副营长时,他们和山下来接应的部队看到这样一幅情景。副营长几乎是抱着迫击炮,发射出了一发炮弹。而随后,430高地上就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

一连官兵乘机向430高地发起了冲锋,在弹药箱里装好引信的弹药被击中殉爆后,日军在大爆炸中死伤惨重,根本经不起一连的冲击。手榴弹和手枪、轻机枪频繁地响着,预示着中日两国陆军在430高地上的交手战已经接近尾声……

黄天方带着人上来了,他很担心自己的副营长。围拢在楚平身边的战士们纷纷地闪了开来,让黄天方清楚地看到:半坐在地上浑身是血的楚平半抱半抵着迫击炮,身下的白雪已经被染得通红,他的副营长在坚持着发射完以后就断了气。

营长的脸色很难看,这样的胜利是他最不希望的,一个歪桃子山换了他的副营长还有20多名兄弟,代价实在太大!几个军官跑了过来,在看了一眼木然无语的营长后,七手八脚地把副营长放到担架上,运下山去……

黄天方猛地拔出手枪,哗啦一下上了膛,对着黑沉沉的天空疯狂地抠动着扳机,“啪啪”的枪声在刚刚沉寂下来的430高地上回荡。

“营长!团长命令,三营准备死守歪桃子山,阻击南边的日军,保障全团攻击凌海。”通讯员带来了团长的命令,也把沉浸在战友牺牲悲痛中的黄天方扯回到现实里来。

“三连,立即拉开阵线,协助辎重部队补充弹药,一连打扫阵地,二连向南500米,在302。1高地阻击日军反攻。就这样!走,跟我去山神庙看看去!”黄天方下达完命令,把手枪装进了腰间的枪套,领头向山神庙走去。

日军歪桃子山守备队被全歼,200多人的中队无一逃脱。在这个小规模的攻防战中,日本陆军还是表现出了杀身成仁的武士道精神,这从很多尸体上无数的机枪弹洞上可以看出……

山下东面,凌海城一览无余。一团的团旗正指引着部队向凌海城防工事的纵深猛插,三团的部队,在更北边一些的地方顺着已经冻结的大凌河河岸向东攻击前进。

在凌海的东南边,更有一支庞大而斑驳混杂的船队在阎家以南的大凌河口登陆。海军陆战团在舰炮火力的掩护下,迅速击溃了日军少量而分散的部队,建立了纵深1。2公里的滩头阵地,接着,第二师11团的部队从帆船、渔船上登陆,向凌海方向攻击前进。

1906年1月20日19时,西北纵队和大凌河登陆部队在新庄子会师,完全掐断了京奉铁路锦州至奉天段……

。。。。。。。。。。。。。。。。。。。。。。。。。。。。。。。。。。。。。。。。。。。。。。。。。。。。。。。。。。。。。。。。。。。。。

推荐好朋友的一本书<大明审死官>

第78节 海陆封锁线(国庆解禁)

(自由与荣耀祝各位书友国庆快乐!特以此解禁章节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八周年!)

一艘潜艇保持着潜望深度以三节的速度在佐世保军港以西潜行着。张小五操作着周视潜望镜观察着周围海域的情况,出航一周以来,这艘鱼级潜艇已经击沉了两艘日本近海炮舰和一艘日本商船。而另一艘潜艇在蒲绍武上尉的指挥下,封锁了九州到朝鲜、中国的航道,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在极大程度上对日本海运起到了威慑作用。

佐世保军港方向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缺乏快速驱逐舰和深水炸弹的日本海军,对两艘潜艇带来的威胁毫无办法,只有祈望着潜艇赶快消耗光补给返回中国而已。

“娘的!小鬼子不出来,老子还不能冲进去吗?”张小五把潜望镜收了起来,气恨恨地小声嘟囔着。现在的日本人也太不给前海盗水鬼头子张小五面子了,连个小船鬼影子也没有。要冲进佐世保?那是气话!日本军港已经采取了一定的防潜措施,张小五在不清楚对方在哪里有防潜网、哪里有沉船的情况下,是绝对不敢潜航进军港的!那不是拿着潜艇和官兵们的生命开玩笑吗?!还是等着王汉那木楞子把声纳以及什么回声测距仪搞出来再说吧……

“左满舵,去长崎看看去。”张小五命令着航海长,潜艇随即就开始转向,向长崎方向而去。

在东北大凌河西的凌海落入中国国防军之手后,在阎家登陆的刘大柱海军陆战团以及第二师抽调的两个团,也划入西北纵队的建制。在阎家南面的登陆点上,大量的民船在海军、陆军的掩护下,把大炮、弹药、食品、医药等物品源源补给到滩头,然后充实到整个西北纵队,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刘彝的西北纵队就获得了因为长途迂回而不得不轻装的重武器装备。

大凌河以西,从义县渡河的乌棱台骑兵旅一直在大凌河与辽河之间的地域隐蔽待机。

两天的时间里,日本人并没有闲着。至少在大山岩元帅和他的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大将(原日军台湾军司令)以及各军司令官的心里,中国军队已经上钩了!

东北在一月的冰天雪地里,没有江河的天险!江河上任何一个水流缓慢的转弯处,都有厚厚的冰层,足够大量的部队踏冰而过。别说目前中国人源源地在凌海一线从海路、陆路上插进了大约四万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再翻一番,也才勉强满足大山岩元帅的胃口。

奉天,皇族奥保巩大将的第二军已经出动,将向西沿着兴隆店、新立屯、阜新到北票,然后跨过大凌河,切断中国军队两河(大凌河、小凌河)集群,也就是西北纵队的陆路补给线,堵住中国军队西去的通道。

黑木为祯大将指挥的第一军,将继续保持在大凌河东的“不作为”态势,等待陷阱里落入更多的猎物。

野津道贯大将指挥的第四军,将在关东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配合第一、第三军合围两河集群。目前,该军的两个师团在旅大,另外两个师团正沿着渤海海岸线布防,重点守备良港营口,并随时准备支援凌海一线的攻击作战。

至于第三军,大山岩元帅非常的放心。在乃木大将的指挥下,锦州已经犹如铁桶一般的坚固,7万兵力坚守锦州,那自然是绰绰有余的了。等攻击作战一发起,第三军还可抽出两个师团的兵力夹击中国北方军的两河集群呢!

真正让元帅苦恼的,是补给的问题。锦州倒不用担心,前段时间花了三个多月在锦州建立入关补给基地,那里的物资足够第三军使用。可三十万军队还有20多万需要国内和朝鲜的补给啊!海战的失利,将使得关东军能够得到的补给越来越少,说不定,到哪一天还有中断的可能!

因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在中国的新年来临前的三天,下达了就地征集物资的命令!这个命令,使得关东军各部队迅速组织了大量的征集队,在东北日控区里大肆搜刮钱粮物资。大到骡马大车,小到门板棺材,还有钱财、粮食,能够用于作战的物资统统被征用……东北的日占区,顷刻间就变成了人间地狱!

在日本军队忙着在锦州巩固阵地,忙着向西迂回包抄,忙着在各处征收物资时,中国国防军北方军北线集群的主力正逐步从绥中向北推进,经兴城、葫芦岛逼近高桥日本第三军外围阵地。

整个东北战场上,形成了一环套一环的复杂态势。中国国防军用北线集群对锦州的日本关东军第三军形成合围之势;日本关东军用锦州为支点,企图通过迂回作战,形成对我国防军西北纵队的合围。

双方,采取了几乎相同的战略。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比拼的不再是双方统帅在战略的智慧了,而是前线指挥官的战役决断、指挥能力和部队的战斗力!

当然,这是一场日本人拖不起的战争,也是中国人不愿意拖的战争!双方60万大军,每天的消耗要用百万来计算,这样的战争,最好的结局就是速战速决。不过,这个道理是最常见的、最普通的想法!只是日本人当面鼓对面锣的碰上了一个怪人!这人就是龙剑铭。

按理说,中国刚刚经历了革命,内政尚未理顺,要征集全国的财力、物力、人才来打一场战争肯定是极端困难的事情。可在龙剑铭的心里,除了激发国民的战争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以外,硬是强撑着不动用国家的经济根本,完全用自己的私产来资助国家经济建设和战争!可以这样说,在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下,对日战争成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催化剂!

因为战争的需要,军事工业在快速发展,军队有了龙剑铭的财力支撑,对军事物资的采购显得很大方,使更多的投资涌向了工业,在主管部门的合理分配和引导下,迅速地建立着整体的工业体系。

因为战争的需要,大量的农民开始在爱国热情的鼓舞下离开自己的土地,当民夫、参军、进工厂、筑路、修军港、建机场,这样一来,农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