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海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海盗- 第4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战斗力吗?帝国和英国的关系正在逐渐改善,就算是动手也去动阿富汗、印度,劳师远征往往得不偿失啊。”

一个反对意见出现了,这可是有相当代表性的,可以说在这种会议上是划时代的。以前总是龙剑铭提问题指方向出方案,后来逐渐演化成他提问题指方向,现在,他成了只指方向的人了,却欣喜地看到终于有人对自己的决策提出相反的意见。这证明帝国政府的首脑们正在走向成熟,这个越来越民主的工作机制也越发展现出必要性来。

岑春煊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后,看着杨度说道:“现在看来,问题有三点。一,志愿军的战斗力问题,我想刚才蔡副总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志愿军有相当的战斗力,而面对的不是德国而是意大利。二,战略上有没有必要在北非插足的问题,我认为有这个必要,今后帝国要参加预料中的欧洲大战,北非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中转站和补给基地,能够为海军提供一个比较便利的基地,联合英国皇家海军控制地中海,这种联合在这个时候可以逐渐去达成。实际上现在英国要选择的是帝国还是意大利,选择结果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否劳师远征得不偿失的问题,要从刚才的第二点衍生出来,能够战胜或者说战局维持有利的状态争取国际解决,那就是胜利。毕竟这不是倾国力的大战,也不是帝国对意大利的正面战争。因此,规模可控,时间可控,帝国政府在英国、德国、法国、土耳其等各方势力中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完全可以通过外交的政治经济手段达到战争可控的目标。

基于这三点,从帝国最终的战略目标这个角度去设想,现在趁势插足正是时候,真要别人打出个结果来了,晚了!现在,我觉得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在派遣志愿军以后如何与土耳其政府讨价还价,达成我们的战略需要的阶段目标。“

“那就是说帝国要向英国提前表态喽?”杨度很快抓到了要害反击过来。

“表态可以表,协约不可以签,没有到最后选择的时候,帝国只能游离在两大势力间钻空子。少川,看看你那里有没有办法做到。”岑春煊把接力棒给了外交大臣,他知道自己的回答不能说服杨度也不能说服皇帝,必须要有外交大臣来斟酌这个意图的可行性。

唐绍仪被总理点了将,颇有点尴尬地左右看了看,才略微向龙剑铭鞠个半躬道:“陛下,各位大臣。从目前欧洲各国的形势来看,是土耳其在加速倒向同盟国,从而得罪了英法,而英法则在拉拢意大利,企图使意大利离开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集团。而帝国这次要对付的目标实际上是这两者,名义上志愿军是帮助阿拉伯兄弟,实际上是谋取在北非的经济和军事利益。这样,抢了土耳其的钱打了意大利的人,可谓不偏不倚,德国和英国要说什么,也很难在深层次问题上指责帝国破坏中立承诺。请大家注意,土耳其加速倒向中欧同盟,这在6年同盟延期一事没有得到帝国正式答复后表现的尤其明显。可不可以这样来认为,志愿军参战后,土耳其会保持一段时间的与德国同盟的克制或者说是冷淡。那么,协约国对同盟国势力增强就不会太忌惮,对意大利的争取工作就显得不那么紧迫和重要了?这次,摩洛哥问题我们撤离了技术人员,法国对技术的需求会在摩洛哥危机解决后凸现出来,肯定会再次要求帝国给予协助,贯彻总理前年签定的协议。而英国,在得到帝国让出的部分好处后,也没有理由把帝国得罪了,彻底推到德国方面去。因此,实际上尴尬的不是帝国而是英国和意大利!可以考虑在战争期间与意大利直接沟通,我个人认为,在欧洲大战没有爆发前,让意大利呆在同盟国阵营里有助于维持欧洲平衡。这样,还会产生一个好处,那就是英国在拉意大利未遂而土耳其加入同盟后,对帝国的需求就会愈发的强烈。他有求于帝国,那还有事情事情不好办呢?因此,帝国要派遣志愿军出去还不能把意大利人打狠了,还要想办法把意大利往德国方向推!”

龙剑铭站了起来,外交大臣的话已经分析的很明白了。那实际上是在维持自己和政府总理的决定并指出了政治方面的解决之道。那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肯定这个战略并肯定杨度的做法,把这种争论的风气延续下去。至少,今天的争论让龙剑铭本人的思维也开阔了不少,也注意到了一些以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的细节……

第六章 扰攘的世界  第87节 波斯志愿军

办公室里沉寂下来,军政首脑们都等待着皇帝的最后裁决。中国军事、政治和经济势力要插足土属北非,牵涉到的各方利益非常的复杂,而在插足的同时还不能去破坏目前欧洲紧张的大战空气。难度,可不是说出来的话那么小,事情也不是说说就能办到的。至少在办公室里还有一半人的内心还在挣扎着、权衡着,对总理、外交大臣、和副总司令的提议无法做出评估。

龙剑铭皱着眉头沉思着,手中的铅笔不自觉而有规律地在桌面上“嗒嗒”地敲击着,成了这个办公室里衬托沉闷的寂静的唯一声音。蓦然,这个声音也停止了。

“我们来重新理一下思路,先确立目标,然后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第一,从全盘的石油战略和欧洲大战战略需要来看,此时插足北非有必要,这个不用再去争议。而插足北非是单纯用经济手段还是加上军事介入?这一点,我这样看待:与其把这地方交给意大利人,不如控制在帝国手里。意大利是欧洲各国中立场最不确定的,最善于投机的国家,我们不能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昔兰尼加置于这个不稳定的国家控制下。亚平宁半岛南部和昔兰尼加一北一南完全控制了中地中海的航道,对于确立了今后要参加欧洲战争的帝国来说,这条航道相当的重要,因此,军事介入在所难免。况且,帝国不用军事手段介入的话,土耳其难以抵挡住意大利军队,制海权在英国和意大利手中,这已经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当然,帝国波斯志愿军的介入,势必给英国人制造出难题。打破英国和意大利在战争期间可能有的联手控制地中海的计划。因此,对英国、意大利、德国、土耳其来说,志愿军将是一个极大的变数。德国人在摩洛哥闹事,他肯定无暇去顾及尚未正式同盟的土耳其的利益。这样一来,实际上德国人是愿意看到志愿军这支力量出现的,好,可以把德国暂时放到一边。”

“第二,决定派出志愿军以后。军事上如何与政治上协调以达到帝国的战略目的?我看大可以分成两步来走。首先,解决志愿军到昔兰尼加参战的问题,名义是穆斯林世界的兄弟间互相支援,这个勉强可以说通,也符合现行地国际准则。参战部队要到达战地,那么帝国政府就要做出比较强硬的姿态。一方面是表示和平愿望,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一方面是在波斯湾以及泛穆斯林地区鼓动舆论,给志愿军的出兵提供良好的政治空气。那么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的国际政治问题是:迫使英国在北非战争期间对志愿军人员、装备、物资让路,采取的手段为利益共享和适当的加入协约国集团的表态。同时,阻止土耳其快速倒向德国,激化英土矛盾,让意大利的战略地位因此突显出来。这,可以通过志愿浑出兵本身和一点点在续约方面的表示即可。同盟条约我们不续、羁縻土耳其才是上策。志愿军完成出兵到达战地后,战争的态势肯定会出现改变。不是我本人瞧不起意大利军队,这个国家没有继承他们的先祖罗马帝国的传统,文艺复兴带来的自由散漫习气让意大利军队先天不足;贵族军官们的素质我看跟以前的俄军差不了多少。基本可以这样来评价他们。比1907年的俄军略微强壮一点。”

“第三,意大利军队在遭遇志愿军和土耳其军队的抵抗甚至反击后,有没有能力扩大战争?他是继续增兵赌博还是寻求政治解决?可以这样来看:工业生产能力和军队的准备工作,意大利远远没有做好应付扩大后的战争的准备。只要痛打他一顿后给个台阶下,寻求政治解决的可能性相当大。在这一个阶段,帝国就要考虑如何摆放欧洲天平了?以意土战争的谈判来推动意大利、土耳其快速确立阵营,他们握手言和共同加入同盟国也不是不可能。怎么做到这个结果呢?一是帝国通过志愿军出战得到的既得北非利益可以分给让路的英国,这样一来意大利会怎么想?噢,自己被英国人耍了!本来自己想去抢土属北非,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给英国人做了嫁衣裳,英国和意大利的关系会就此恶化下去,意大利对中欧同盟的背叛就不会再发生。那么,英国要维持地中海利益就要对付意大利人了,此时,志愿军转为正式驻军就可以得到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谅解甚至欢迎。帝国达到这个目的后,然后无可奈何地对土耳其抱歉地说:不能续约。这样实际就造成了意大利对中欧同盟的责任确立和土耳其加入同盟,欧洲的平衡打破了,战争危机也临近了。”

“陛下!我们还没有做好参加世界大战的准备,提前介入世界大战不符合帝国的利益。”方维志提醒道。

“宏明,稍安。”龙剑铭抬手压了压,用手里的铅笔指了一下墙上的地图道:“北边我们还有棋子没有用。俄国!这个平衡被打破后也要恢复过来或者是给协约国家一个恢复过来的希望。怎么给希望?另外一场战争!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国家正在谋求脱离土耳其的控制,借俄国之手去帮帮他们会怎么样呢?土耳其的力量会被极大的削弱,投机成性的意大利也会向巴尔干伸手。这样一来,同盟国或者是同盟国潜在伙伴中会出现矛盾,也就是意大利和土耳其地再次利益冲突。事情,又回到原点上,可帝国却实在地通过这些运作在北非驻扎了志愿军,取得了石油利益。面对巴尔干因此要爆发战争,我们只要去联络国际社会控制其规模就行了,他们怎么打?在不牵扯出欧洲大国加入战争的条件下,随便他们去!帝国还得赚一把军火钱。”

岑春煊摇了摇头,不过不是表示反对意见,而是他被皇帝“用新战争来解决老战争遗留问题,维持平衡”的方法搞得有点头晕了。还好,总理大臣在摇晃过脑袋后想明白了,体会到了真意。

皇帝是用北非意土战争来捞好处,达到战略目标,再把巴尔干的问题通过俄国去激化,转移世界的注意力并消耗土、意、奥三国国力,再次求得欧洲局势在巴尔干的连绵战火中地平衡。险棋也是妙棋!帝国通过波斯志愿军,将得到北非的石油开采权和驻军权,促使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升级却又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还可以在军火销售上赚上一笔。

这样一来,连德国也搞不清楚帝国真正的态度了,只能把仇恨的目光转移到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身上,加紧去战争准备。不知这皇帝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唐绍仪也明白了,他站了起来有点激动地道:“这样,带国实际上又得到了两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表演的机会。至少可以做出这么一种姿态来,谁先动手开仗帝国就反对他!这种姿态可以保持到我们需要的机会降临。当然,这种姿态下并不妨碍我们去撺掇德国或者法国开仗。

时过境迁,因势而异嘛!诺贝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