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户农家 作者:木儿呆(起点大封推vip2014-08-15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户农家 作者:木儿呆(起点大封推vip2014-08-15完结)- 第12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怕是辛苦你了,这日日得洗上这么多的碗,这要是天气冷了,可不得开裂了……”吕氏叹了口气,感慨道。

    “嫂子说的哪儿的话,我这一个月才轮上那么一次,没有什么苦不苦的。况且嫂子说了,都用热水洗的碗……”木生媳妇说着话,但是手里却不停,这碗倒是也洗得干干净净。

    孙氏昨儿个就跟着唐大柱住在镇上,生怕这一早,城门还没开,耽误了做活。毕竟第一次在铺子里做,这可是要卖出去的,这要是不好吃,就是浪费了那么一大锅的东西,可不比在家里小打小闹。

    等唐大柱去做红烧肉的时候,孙氏也开始动手了,只是,还是有些胆怯。“没事儿,大海和嫂子什么性子你还能不晓得,我这都煮坏了好几次,不都是咱这些吃了的,咱就当早早地自个儿做吃的好了……”

    被唐大柱这么一打岔,孙氏也忘记了紧张,想着以往做的步骤,和吕氏吩咐的。倒也是得心应手。

    等着三杯鸡一出锅,倒是比红烧肉味儿还香,这价儿自然更高了,毕竟是鸡肉,这一只的价儿就摆在那儿了。

    三杯鸡50文,倒也算是唐家铺子里的高档菜了。夏竹本也就是听说了,有不少小厮打扮的模样儿了来买吃食,况且自家的肉鸡,卖出去也就百来文一只,倒不如自家做了菜了。

    听说,今儿个出了新菜,那些个小厮们,倒是都带上了新菜,心里暗忖,这回去怕是又能得赏钱了吧……

 第八章 鸡犬升天

    这又是鸡,又是鸭的,新出的这两道菜,价儿倒是挺高的,但是那些熟客,偶尔吃上个一两餐倒也能吃得起。

    镇上都已经传遍了,这唐家铺子的吃食可是不比那些大酒楼差呢,唐家这味儿正,价儿却不高。能省银子,也能吃上不输酒楼的菜,谁家都是乐意的。是以,唐家铺子,这生意就更加火爆了。

    放下了门板,吕氏揉揉有些酸胀地胳膊。暗道自个儿是松散惯了,就这么一日便胳膊疼腰酸的,这要是以前,还下地干活呢。好汉莫提当年。

    “大柱你也真是的,这铺子里这般累人,你应该早早地来说了,这点儿人手怕是不够了。我等下回村子去定些碗碟的,要不再请个人手帮忙洗碗的,这碗确实来不及……”吕氏跟唐大柱打着商量。

    吕氏夫妇俩,既然村子里的石匠那儿有卖碗碟的,自然不会在镇上来,一来照顾了村里人的生意,二来也比镇上便宜。皆大欢喜。

    铺子里的事儿,唐大海都让唐大柱管着,吕氏自然要与唐大柱商量商量。

    “这也不是忙不过来,忙时互相搭把手就好了。这早日地抵上那几日撒出去的银子,才是正经……”唐大柱对于这事儿一直放在心上,看着铺子里一日日地送走一波又迎来一波,心里却是极为高兴的,想着早日能赚上撒出去的银子才好。倒是常常忘了自个儿累的手不是手,腰不是腰的。

    吕氏倒是没想着,还有人比他还惦记着那撒出去的银钱。心里暖暖的。一时无语。

    过了好半晌,唐大柱以为吕氏不会再说什么了,却听到了吕氏开口了。“咱这铺子有了现在的生意,不也都是拜了门口的那匾额……因祸得福了。这银钱哪有人重要,再赚就有了……”

    既然吕氏坚持,唐大柱也没说什么。铺子里确实有些忙不过来了,这总是一人身做几样活儿,他也怕忙中出乱,倒也不美了。

    事儿就这么定下了。唐大海时时地进镇上帮忙,倒也只请了个帮忙洗碗的。

    “小舅子,你怎么来了,这是有什么急事?”唐大海听说是吕小舅来了,有些不怕,怕是认错人了。

    这会儿出来瞧瞧还真是,有些纳闷,这是出了什么事儿了?瞧着吕小舅风尘仆仆的,这是急着赶来的。这坐在铺子里,大口吃饭。平日的斯文劲儿都没了。

    要说吕小舅本就不是什么斯文人,只是,在唐大海这个粗人眼里,就斯文了不止一点儿半点儿了。

    “没啥大事儿,知县老人让人传唤的我,这不得了信儿就赶来了。连口水都没喝上……”

    事儿就这么定下了,唐大海时时地进镇上帮忙,倒也只请了个帮忙洗碗的。

    “小舅子,你怎么来了,这是有什么急事?”唐大海听说是吕小舅来了,有些不怕,怕是认错人了。

    这会儿出来瞧瞧还真是,有些纳闷,这是出了什么事儿了?瞧着吕小舅风尘仆仆的,这是急着赶来的。这坐在铺子里。大口吃饭,平日的斯文劲儿都没了。

    要说吕小舅本就不是什么斯文人,只是,在唐大海这个粗人眼里,就斯文了不止一点儿半点儿了。

    “没啥大事儿。知县老人让人传唤的我,这不得了信儿就赶来了,连口水都没喝上……”

    一听是县太爷,唐大海有些被吓到了,差点就揪着吕小舅的衣角,让他别去了。只是他也知道,既然县太爷都传唤了,这都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

    一看唐大海的神色,吕小舅就知道唐大海在想什么了。“不是坏事儿,说不准给我什么做做呢……”吕小舅笑得轻松,但是唐大海却一点儿都不轻松。

    怀揣了银子,非得送了吕小舅到衙门口,自个儿却站在衙门口,守着。“这万一有事儿也来得及……”唐大海笑得讨好。

    吕小舅虽说以前有些不待见唐大海,觉得他让自家妹妹受了委屈。只是人心都是肉长的,处了些日子,倒也发现了,老实人的好来。光是方氏安稳地在小河村住了那么多年,吕小舅自认为没唐大海那么好……

    吕小舅想着事儿进了县衙的大门。

    “吕老爷,恭喜恭喜啊……”伸手不打笑脸人,虽说吕小舅急着出去,但是应付几句还是要的。

    “师爷,多谢你在县太爷面前说了好话啊,改日我做东……”吕小舅虽说没听见师爷说的好话,只是瞎话说起来,倒是自如得很。就像在方氏面前,一样自如。

    “哪里哪里,这都是应该的!县太爷为了训导这职位,可是奔波了许久,这上下打点的怕是……”师爷说得含蓄。他就是得了县太爷的暗示,在这儿等着吕小舅的。

    那事儿他也是知晓的,也很好奇唐家,或者吕家,居然能攀到大人物。试探了许久,吕小舅也没个准话儿,那应该是唐家了……

    得了暗示,师爷自然竭力地说着县太爷的劳碌奔波,这训导一职怕是铁板上钉钉子了,那是县太爷上下拉点,欠了不少人情。

    “县太爷的恩泽,必当铭记在心的,我等岂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吕小舅神情激昂,活脱脱一个热血青年。

    师爷很满意,自觉完成了县太爷的交代。

    “这几日,你就等搬到镇上来了,有事儿只管来说声儿,能用的上只管招呼……”师爷说得很是客气,“今儿个就不拦着你了,到时候少不得要聚聚……”

    等吕小舅出了县衙的大门,看到唐大海正在一旁转圈圈,不由地心里一软。“怎么还在这,不是让你先回去吗?铺子里离不了人,我这没什么事儿……”

    唐大海看到吕小舅出来了,憨憨地笑着,仔细地从头打量了下吕小舅,见真的跟进去的时候一个样,才呼出一口气儿。

    吕小舅也没动,任由着唐大海把他打量个透,这要是放在平时,早凶他了。“看够了?看够了我就要去村子里了,你可跟我一道儿回去?”

    “小舅兄,你没事儿我就放心了,这铺子里人手不足,我还得留下帮忙……”唐大海有些不好意思。

    吕小舅点点头,跟唐大海分道。“叫小哥吧……”

    直到吕小舅走出了老远,唐大海念叨着这句话才反应过来,重重地喊了声,“嗯,小哥……”

    吕小舅一踉跄……这个呆子。

    等吕小舅到了村子里,吕氏也是这幅模样儿,忙问出了事儿了?

    吕小舅索性不说了,等见了方氏,才一一道来。吕小舅可不愿意见着人,就解释一遍。

    “这么说,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方氏轻声说道。

    “只是暂代,虽说县太爷说了,已经报上去了,还等着上面批示,说是多半还是能成的。不过也说不准,现在还是暂代……”吕小舅坐在太师椅上,喝着水。

    “这训导,是多大的官儿啊?有品阶吗?”吕氏对这个不懂,听到大小是个官,就忍不住问出声儿。

    “暂代的没有,这正式任命的怕是有个从八品吧……”吕小舅向来对这个也不太讲究,要不是师爷拉着他说了好一会儿的话,一直在一旁唠叨县太爷多么不容易,为了这事儿可是得上下打点,云云……

    小舅小心地凑到方氏面前,端了杯茶水,递给方氏,带方氏接了,赶忙地蹲下给方氏敲敲腿,殷勤至极。“娘,我的亲娘……”

    方氏赶忙推开吕小舅,一脸戒备地望着吕小舅。

    “娘,你做什么这般看着我……”吕小舅起身,摸了摸鼻子,灰溜溜地坐下了。

    惹得几个小的,忍不住捂嘴直笑。

    方氏仍是不说话,只是戒备地望着吕小舅,不让他走近。

    “娘,我这几日也要在镇上住下了,你跟着我一道儿去住吧……”虽说是商量,但是听在方氏的耳里,却不像那么回事儿。

    这不是商量,而是已经决定下来了。

    吕小舅看见方氏面色不佳,正愈发作,赶忙抢过话头。“娘,你也替儿子想想,这都已经是在一个镇上了,还让你住在小妹家,这说出去,让儿子这么见人。这暂代训导,到底也是个官职,儿子这是要被人诟病的……”

    吕小舅说得可怜兮兮,只是方氏不为所动。倒不是方氏不疼爱这个幺儿。小时候,吕小舅在方氏眼里倒是个可爱的小娃娃,疼到心眼里。

    越大越不讨喜,越大越惹人厌,大概说得就是吕小舅。吕小舅在人前,倒是翩翩君子,只是在方氏面前,完全是个无赖。

    方氏原先还是跟着吕小舅一道儿过的,只是后来,实在是受不了他的性子,搬去了与老大一院子。

    总是,吕小舅对方氏,管得太宽了,已经到了方氏没法子容忍的地步。

    试想,好不容易从小熬到大,能当家作主了,可上头有个婆婆,还是得拘着自个儿的性子。又好不容易等到婆婆归西了,媳妇熬成婆,终于也能摆摆婆婆的谱了,却冒出来个幺儿,事事管着她,拘着她,凡事都得过问。谁能受得了!

 第九章 母子不合

    这要是换了其他的儿子这般说,方氏说不得真的得委屈自个儿,考虑考虑。只是如今却是这幺儿提出来,方氏不免在心里过个机会,思忖思忖,这后果如何。

    “小哥,这娘住在这儿这么多年了,又有老姐妹能说说话儿,你也不必担心我们委屈了娘……”吕氏打着圆场,只当是吕小舅是在心疼方氏。

    “你们一家子都心思纯正,哪会有这种心思,否则娘也住不下去,也不会一住就是那么多年……”吕小舅听着吕氏这般说,倒是说得极公正。

    不过恰也巧了,这对母子,在遇上旁人的诗人,都能好好地对待。用方氏的话说,“这哪是儿子啊,分明是冤家。这可比别人家的婆婆管得还宽呢……要不是我老了,准以为我跟他的辈分是换过来的……”

    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