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田居札记 作者:鱼丸和粗面(晋江榜推vip2014-06-30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悠然田居札记 作者:鱼丸和粗面(晋江榜推vip2014-06-30正文完结)- 第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收成一般是折成银子,这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还在后面。”

    宜悠模糊的想起:“莫非是孝敬京中那些老爷?”

    巧姐一副你怎么知道的惊奇模样:“便是如此,我爹每年都要为此事发愁。”

    “今年不必了!”宜悠胸有成竹。

    “为何?”

    她也没卖关子,小声附在她耳边说道:“百年姜家的传家宝,如今不正摆在县衙大院。”

    “也是,如此向来,出嫁还真是桩好营生,怪不得那么多人喜欢仙人跳。”

    巧姐单手托腮,伸出手指头,竟是算起她所得利益。半晌她突然兴奋的睁眼:“当真是划算,多来几次,我全家便是几辈子都吃着不尽。”

    章氏初时还未当一回事,如今听她这般说,伸手谈下她的额头。

    “哪有女儿家如你这般想,娘不缺你那点东西。”

    “疼!”

    巧姐捂住头,撒娇逃过一劫。

    两人闲聊这一会,差役也入内门。走在前面的是一年轻将军,与其余人蓝色布衣皆不同,他一身甲胄,胸前镶嵌白虎护甲。

    陈县丞忙下车站立好,喃喃道:“是军监大人。”

    巧姐疑惑:“爹,军监?看他那派头,竟是比知州大人还要大。”

    她未刻意压低声音,马上将军扭头朝向这边,行于另外一侧的穆然亦看过去,恰好见到四人。

    打马慢慢行来,他先看了眼宜悠,而后正色道:“廖兄,这便是我与你提及的县丞陈大人。大人,此乃廖将军之侄,圣上钦点的云州监军,廖其廷。”

    少年立于马上,松开缰绳拱拱手:“陈大人。”

    “下官见过廖小将军。”

    “不必多礼。在京时,伯父与在下常听穆兄提及陈大人,他赞你踏实肯干,为官造福一方。”

    饶是陈县丞脸皮再厚,此刻也难免激动。两人夸赞廖将军几句,便打马前去与大部队汇合。

    **

    “看他那模样,竟是连马都不肯下。”

    廖业廷长着一副桃花面,一路赢得云州城内小媳妇大姑娘的青眼无数,这其中却不包括巧姐。

    “那般年纪,定是仗着父祖荫封。待兄长来年中举,定要比他更厉害。”

    安抚着巧姐,宜悠却是不以为然。廖小将军脾性是傲,可他行事间却丝毫让人挑不出差错。

    章氏更为直白,点下女儿鼻子:“你这傻丫头,他分明是在给穆然做面子。你没看到,穆然衣着虽未变,位置却在众人之前。他本就是廖将军旧部,廖将军子侄来云州,岂能毫无打算?”

    巧姐沉默,扭头朝宜悠吐吐舌头,瞪大眼一副不忿之状。宜悠见她俏皮,虽认同章氏,但也莞尔一笑。

    临到县衙下车时,陈县丞所言印证了章氏猜测。穆然已经升为县尉,成为记录在吏部的朝廷命官,负责县内一应兵事物。

    “与前朝不同,大越尚武。武将名义上与文臣对等,实际薪俸却要比文臣高半级。穆然如今,已是与我平起平坐。”

    什么?

    穆然竟有此等造化?隐隐的,他竟与如今正得势的廖将军有关。那前世她退亲后,他带穆宇远走他乡,应当不是如自己想象的那般凄惨。虽不确定,但她心中却隐隐有了怀疑。

    章氏宽慰:“他秉性宽和,定没少在廖将军面前为你美言。”

    陈县丞本有不平,他中举是已二十有二,历任三届县丞丝毫未曾升迁。如今穆然年方弱冠,竟已于他平起平坐,他心中自是不甚舒适。可想到廖小将军那几句话,那点怒气也就散去。

    京中大家看不上他,若是能与廖将军搭上线,未尝不是一道契机。

    “天色已不早,宜悠先归家,与娘亲整理家务。”

    夫妻二人正在讨论要事,也未多挽留她。章氏喊来下人,为她准备一顶轿子,送她归家。

    **

    宜悠还是第一次坐软轿,前世她虽富贵,但终年不出府,哪有坐软轿的机会。

    轿夫抬得极为平稳,舒展开坐在里面,她想象着从前双腿走路时的情境。虽那时也不累,但总少了这一份惬意。

    富贵之家的日子就是舒坦,待过两年家中余钱多后,她也要置办一顶轿子,让李氏和长生也得有此享受。

    赚钱的心思再次浮上来,其余琐事也就显得没那般扰人。慢慢合计着,她掀开帘子看向两边的商铺。

    五谷斋那块大气的牌子已经换掉,只是一个照面,铺中便有二人捧着米面走出,想来生意极好。

    再往前走便是吴琼阁,想到长生那戴着极为好看的转运珠,她颇为意动。

    “麻烦几位师傅,就停在这里,你们且先回去歇息。”

    轿子再舒服,终归不是自家的。在未曾有这份本事之前,她总不能耽于享受,毕竟这世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人并不在少数。

    “吴掌柜,宜悠又来叨扰于你。”

    一场官司拉紧两者间距离,吴琼又酷爱沈家包子,是以如今两家交情甚笃。

    “伙计,上茶。”

    宜悠捧着茶,眼睛却扫一圈旁边精致的收拾。身为女子,多喜欢精美的珠钗,宜悠也不例外。

    “有何喜欢的,我可折本卖于你。”

    “吴琼阁首饰放在云州城也不算差,我可是买不起。今日前来,乃是想问有无金制的转运珠。”

    “你来得正巧,恰好来了一批。”

    宜悠取来一看,豆粒大小的金珠上雕有十二生肖,端得是一番巧心思。李氏属虎,她属马,挑出两颗,想到穆然她鬼使神差的多拿起一颗。

    虽然吴掌柜说要折价,但她还是全价付清。

    “此物费功不费料,若只收金之成本,掌柜怕是真要亏本,此便宜我确是不能占。”

    吴掌柜素来精打细算,收下后立刻亲自给她斟茶。

    “你此番前来,除却转运珠,可还有它事?”

    “掌柜高明,果然看出来。实不相瞒,我欲开一包子铺,相中了这条街上商家。可我家搬入县城时日尚且,对此不甚了解,还得向掌柜请教一二。”

    吴掌柜蹙眉,向她说明情况:“商铺多为祖产,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生计皆靠此物。若非到迫不得已,实少有转卖之人。”

    宜悠这才明了,事情没有她想象的那般简单。就如云林村沈家宗族贡田,自有沈家起就只进不出。农户一般不卖田产,商户自不会售卖其经营许久赖以生存的商铺。

    吴掌柜见她满是忧愁,不由有些可怜:“不过凡事无绝对,我倒是知晓一家。”

    “掌柜请讲。”

    “便是五谷斋相邻的那家绣坊,原本也是极为昌盛的一家。无奈前些年,绣坊掌柜父兄皆被征召入伍,十几年杳无音信,战场归来的同乡只带回两包头发。那家娘子突逢大变,身体确实一日不如一日,膝下幼女年方五岁,定是顶不起家业。你若着人前去相说,指不定能成。”

    宜悠记下,眼见时至中午,便告辞归家。

    **

    还没等靠近家门,一只小团子便冲上来。

    “姐姐。”

    “长生,这时辰你当在家中习字。”

    长生退后三步,将满是泥巴的小手背在身后:“我……下午再写。”

    点点他鼻子,宜悠颇为无奈。沈家这些年没出个秀才,她也没指望长生中举做官,只愿他多识点字,日后不做那睁眼瞎。

    “看你黑成这样,这几日我不在家,怕是你又玩野了。我且问问,一从十横,后面是什么?”

    “一从十横,百立千僵。百立千僵,百立千僵……”

    “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听到穆宇小声提示,长生忙重复一遍,而后满脸崇拜:“穆宇,还是你厉害。”

    “你啊!”

    宜悠无奈的看向弟弟,默默穆宇的头:“你哥哥已从越京归来,如今正在州府禀报事物,天黑前定能归家。”

    穆宇难掩兴奋:“真的?”

    “恩,咱们先进去。咦,让我看看长生背后藏的什么?”

    拉过弟弟的手,她却见一泥塑小人。虽稍显粗糙,但四肢却分明。再往下看,双腿间顶出一大截。当即她大惊,是谁教坏了小孩子。

    “这是何意?”

    得知姐姐有兴趣,长生也兴奋:“是大刀,穆大哥拿得那种刀。我本来想削个木剑,可是却劈不动。”

    宜悠松一口气,原来是误会一场。再看小人肩膀宽阔些,上面延伸出两个尖角。

    “莫非,这是将军身上的甲胄?”

    “恩。”长生小脑袋点得像拨浪鼓。

    自李氏和离后,宜悠少见他这般法子内心的欢喜,如今自是只有鼓励。

    “长生,你若能学会那算学,姐姐便寻匠人为你刻一把木剑。”

    长生满是泥巴的手自水盆中伸出,击向她的手掌:“说定了,不许反悔?”

    “定了,不会反悔。”

    “好,我定好好背,姐姐且先准备好木剑。”

    宜悠笑得温柔,是她想错了,大人尚且会忍不住外物诱惑,小孩子哪有那么强的定性。有点东西引着,他总不缺劲头。

    将他小爪子摁在水里,水中刚好倒映着穆宇的脸。没有羡慕和嫉妒,他仍沉浸在哥哥要回来的喜悦中。

    虽觉前世他未曾凄惨,可她却是习惯的关心:“穆宇,你想要木剑么?”

    穆宇摇头:“二丫姐,我不用,我喜欢写字。”

    “喜欢写字好,二丫姐就写不好字。待你与长生学完这一册,我予你缝一书囊如何?”

    “书囊,是学堂中那些哥哥们提的东西么?”

    “便是那物,可将书本放于其中。等明年开春你们俩也到了年岁,二丫姐送你们入蒙学可好?”

    “我自是愿意,不过此事要与哥哥商议。”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宜悠擦净长生小手,见李氏还未赶集回来,便招呼守在家中的刘妈妈,二人一同做饭。

    **

    待到赶集李氏归来,已是正午。秋老虎已过,秋日的骄阳打在眼皮上,令人昏昏欲睡。

    疲惫了一日的李氏,此刻却是毫无睡意。

    着起急来,她拳头直接招呼在宜悠背上:“那可是知州大人,你怎么偏生招惹上他!”

    左右李氏拳头不重,宜悠也不躲:“这能怪得了谁,还不是怪娘太美,然后把女儿生得天生丽质难自弃。我只是随巧姐去姜家,谁曾想竟能遇上那知州大人。”

    李氏恨铁不成钢,咧下她的嘴:“都到此时,你还有心去笑。远的不说,柳姨娘的事可是你亲手经办?那知州太太定是大户人家出身,岂是小小程家可堪比肩。人家捏死你,只需要动动手指头。”

    宜悠心道,她连手指头都不需要动,两片嘴唇轻轻一碰,自有无数下人前赴后继。

    不敢火上浇油,这话只能憋在心里:“娘,婚姻之事可讲究父母之命,您绷住就行。”

    李氏脸色总算缓和:“好在你名声不算好,咱们也不用怕那媒婆。”

    宜悠吐吐舌头:“娘,哪有你这般诋毁亲闺女的。好,名声不好没关系,只要咱家日子好就成。”

    “你啊!”

    李氏眉头皱成疙瘩:“先吃饭,这几日你不要出门。若是有媒婆上门,全都由我出面。”

    宜悠忙打住她,又将那商铺之事道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