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抉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命运的抉择- 第2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下乃是败军之将,怎敢在黄将军面前班门弄斧呢。”李定国见状连忙谦逊的行礼道。

“李师长太客气了。不管你从哪儿来,以前是官军也好,贼寇也罢。只要上了这对马岛,加入了我们第四野战军,那就是自家弟兄了。李将军若是再这么客气可就见外咯。”黄得功爽朗的一笑,故做不满道。

或许是黄得功的爽朗感染了李定国。却见李定国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个抱拳道:“那末将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好嘛。这才是我四野的好弟兄。”黄得功满意的点了点头后,又指着身后的四个年轻将领介绍道:“来李师长,我先来介绍一下。第六步兵师师长李耀斗,第十骑兵师师长刘宗亮,军团总参谋长阎应元,军团总监军梁权可。”

黄得功介绍完毕后这四人立刻敬军礼异口同声的欢迎道:“欢迎李师长加入第四军团。”倒是弄得李定国怪不好意思的。就在他还想要寒暄几句时,却见黄得功一挥手爽快的说道:“好了,大伙儿也别傻站在这儿了。先进指挥部再详谈吧。”

于是在黄得功建议下几人便说说笑笑的向岛上的指挥部走去。在去指挥部的路上周围一排排整洁的营房以及校场上严格训练的士兵都给李定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李定国不但在心中感叹着黄得功治军的严谨。更在心中暗自发誓自己一定要好好训练手下的十五师绝不能就此让别人给比下去。

就在李定国认真观察着第四军团情况时,众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指挥部。与李定国想象中的老营不同,这坐位于半山腰上的指挥部显得异常的简朴。据说此地本是岛上的一座寺庙。明军进驻对马岛后将基地周围方圆百里的土著居民都迁移到了对马岛以东。这座寺庙也顺理成章的被征用做了指挥部。经过一番的整理后原本大雄宝殿中的佛祖早就被请去了仓库,取而带之的则是两个硕大的沙盘。绘有彩绘的墙壁此刻也被覆盖上了两张巨大地图。李定国定眼一看那赫然就是大明全国地图和辽东区域地图。正当李定国在心中暗自猜想时。却听参谋长阎应元向众人开口报告道:“诸位,随着李师长的第十五师到达基地。至此我第四野战军团的三个整装师均已到位。军团下辖2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共32个团,三万五千余人,火炮150门,辎重四百八十辆。目前第一阶段的军需物品也已运抵。”

“恩,阎参谋长继续说下去。”黄得功点头示意阎应元继续道。

“是,将军。”阎应元将报告一番继续说道:“六师第十七旅与十师第二十八龙骑兵旅已于七月十六日开始进入虾夷进行特训。已经完成特训的第十八、十九旅以及第三十轻骑兵旅将与九月初回基地。”

黄得功听罢思略了一番后回头又向李耀斗提醒道:“李师长你们六师的战士大多是南方人不知适应训练进行得怎样了?”

“军长放心。我们六师的将士如今已经完全适应了北方气候。全师战士在教官的指导下完成了溜冰滑雪课程。”李耀斗表情严肃的报告道。青龙集一战不但使得第六步兵师元气大伤。更是使李耀斗成了众矢之地。在被降级为旅长后他虽一直想努力挽回自己的失去的荣誉。然而青龙集一役的影响实在太大。就在李耀斗以为自己再也没法翻身时,孙露突然任命他为六师师长并来到了对马岛。他在到达基地后便一直严格训练的着自己的部下。因为李耀斗知道这是自己挽回荣誉的最后机会。他决不允许自己再犯一次错误。

“恩,很好。李师长你从你们六师调几个擅长溜冰滑雪的战士到十师,帮助十师弟兄尽快完成适应训练。”黄得功头也没抬便果断的命令道。就象他先前所说的那样,他不在乎自己手下以前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只要他们现在认真表现就行。因此他完全相信李耀斗的能力。

不过对不明就已的李定国来说黄得功等人的讨论听起来就有些一头雾水的感觉了。正当他想开口提问时,黄得功突然抬头率先解答道:“李定国师长,现兵部命我第四军团登陆辽东占领满清老巢。在这个冬天结束前你部必须完成全套适应训练及各种特种训练。这便是你来这里的目的!”

第一部 第八集

第1节 姻亲之盟

顺治六年二月的紫禁城虽是冰雪初融,可沐浴在春日之下皇城内外却洋溢着难得的喜庆气氛。原因很简单再过两个月这皇城的主人顺治皇帝就将迎来他人生的第一场大婚典礼了。古时,天子之正妻日“后”。秦汉以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皇后历有“国母”之尊,居中宫,主内治,统率各宫嫔妃,地位极崇。然而就象历来皇家婚礼总带着浓烈的政治色彩那样。顺治的这次婚姻自然也被烙上了政治的烙印。

此次按照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的提议,由皇太后作主指定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另一边在多尔衮的授意下亲王满达海、郡王尼堪等宗室,以及众内大臣奏请于二个月内举行大婚吉礼。一切看起来虽都是那么的自然而又符合祖宗家法。

由于努尔哈赤创业之时,经常背后受到西北蒙古各部的威胁,而南面又有明朝军队的围剿。于是努尔哈赤便采取了与蒙古王公联姻的策略,变被动为主动,彻底打破了明廷以蒙古牵制后金的战略。自此以后,后金与蒙古科尔沁部更是亲上加亲,其子孙奉行着“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政策,都从科尔沁部中挑选自己的后妃。当然顺治帝这次皇后的人选虽然有清皇室“议婚选后”传统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满清在中原战事的连连失利,其核心满州八旗又有日渐衰落的趋势,才是其内在的原因。

由于满清在军事上的势弱以及明军大举进攻西北的态势。这一切都使得满清的统治者们不得不更依赖于和自己有联姻之盟的蒙古王公们。因此顺治此次取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其更深层的意义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满蒙之间的同盟关系。好在蒙古各部对此项婚事也报着极大的热情。毕竟在他们看来满清已经占领北京,怎么说都算是入住中原的大国了。为免夜长梦多于是双方便一拍即合迅速促成了这场闪电婚姻。

然而就在满蒙贵族们对这场政治联姻津津乐道之时。作为当事人的顺治皇帝福临却对这次的婚姻打心底里充满着厌恶。倒不是因为新娘不美丽不高贵。恰恰相反未来的正宫娘娘是蒙古科尔沁的公主,这位大漠公主不但门第高贵,而且聪慧可爱。这位慧敏格格算起来还是顺治帝的表妹。其中的原因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因为这场婚事是由摄政王多尔衮一手操办的。对于年仅12岁的顺治来说美女、婚姻、家庭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对那个篡取自己权利,并妄图指染自己母亲的男人,他有的只是无尽的怨恨。于是凡是叔父摄政王赞成的东西,顺治就在心底里反对。就算这婚事是由母亲亲自首肯的也一样。但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自知无能为力的顺治眼见着婚期日渐接近便开始心烦意乱起来,连带着书也没什么心思读了。

顺治帝婚前的种种反常举动自然都没有逃过太后的一双慧眼。对于自己儿子的心思做娘的自然是最清楚的了。作为一个母亲大玉儿打心底里心疼自己的儿子和外甥女。虽然福临已经做了六年的皇帝,但他毕竟还只是一个不满12岁的孩子。要两个才10左右的孩子接受一桩政治婚姻确实残酷。但作为大清的太后大玉儿就一定要促成这桩婚事。因为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谁都不能违反。更因为这关系到大清日后的命脉,关系到满蒙之间的姻亲之盟。江山社稷的事容不得她有半点的妇人之仁。

于是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大玉儿以一个太后的身份走进皇帝的御书房。在屏退了周围的侍从后她悄悄的来到了皇帝的身旁。却见年幼的顺治帝正在专心致志的读着一本书。大概是发现了有人接近了自己,警觉的顺治连忙就将那本书藏了起来。眼看着儿子鬼鬼祟祟的模样庄太后不由黛眉一皱,便不动声色的上去一把搜出了那书。翻看一看却发现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三字经》。顿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的庄太后不禁柔声说道:“皇上专心读书乃是好事。为何要躲躲藏藏的呢?”

却见顺治一把接过了《三字经》嘟囔道:“儿臣怕给叔父摄政王知道又要怪罪。”

“说什么胡话呢。皇上好学你叔父摄政王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会怪罪于皇上?”庄太后宽声安慰道。她虽知儿子与多尔衮间隙颇深。然而目前的情势却迫使她不得不更依赖于多尔衮。在此前提下她必须让儿子学会忍耐。

“额娘,儿臣可没说胡话。叔父摄政王可是一直教导儿臣满语骑射,满洲根本,不可重蹈汉儿弱习。”顺治说到这儿嘴角不由挂起了一丝冷笑嘲弄道:“可惜,精通满文儿臣却没办法读阅奏章。结果只好由精通汉文的叔父摄政王代劳了。”

这哪儿是一个12岁的孩子该有的表情和语气啊。庄太后此刻心中不由的翻起了一股酸苦。可正当她想进一步安抚顺治时,顺治却突然以冷静的向她开口道:“额娘放心,儿臣是不会去顶撞十四叔的。日后娴习汉文时也会更加小心。额娘今天来是为了慧敏吧?”

顺治老练而又冷静的口吻使得庄太后恍然间发现自己的儿子竟然已经成熟了许多。或许自己也该换种方式来同他对话了。于是她重重的叹了口气在儿子面前坐下道:“恩,额娘听说你对这次的婚事很不满意。额娘觉得咱们娘儿俩也该好好谈谈了。”

“儿臣反对又有何用。难道儿臣宣布:大婚吉礼此时未可遽议,所奏不准行。就可以不用娶慧敏了吗?”顺治撅着嘴反问道。

@文@“怎么?皇上很讨厌慧敏吗?”庄太后循循善诱的问道。

@人@“不,不是。儿臣只想将慧敏当亲妹妹看。”顺治有些心虚的回答道。

@书@“这不算理由。”庄太后一针见血道:“是因为你十四叔的原因吧?”

@屋@被母亲说中心事的顺治冷着脸把头一撇,默不作声起来。整个御书房顿时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之中。过了半晌顺治才勉强地轻声挤出了一句:“朕讨厌那个男人。”

“胡闹!皇上以为自己是平常人家的懵懂孩童吗。动不动就耍小孩子脾气!”庄太后语气严厉的呵斥道:“皇上是我大清的皇帝,是堂堂一国之君。皇上的婚事乃是国家大事。皇上不但要成这门亲,更要高高兴兴的去拜堂!”

原本就觉得不开心的顺治如今又被母亲这么一斥责,当下委屈的眼泪就直在眼眶中打转了。或许是发现自己语气重了些,庄太后长叹一声拉起了儿子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孩子啊,知道为什么额娘要你娶我们科尔沁的姑娘为皇后吗?既不是因为这是你十四叔的提议,也不是因为慧敏是额娘外甥女。你们满洲爱新觉罗氏的男人们征服八方,统辖四土,那便是国。而我们科尔沁的女人们却统治着后宫,这便是家呀。如果没有科尔沁蒙古骑兵的支持,大清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孩子,其实婚姻更重要的是为了大清的社稷啊。你是个聪明的皇帝,相信一定能明白额娘苦心的。”

“儿臣知道。蒙古骑兵勇猛善战,人称‘铁骑’,每逢我大清有大的征伐,必以兵从,为大清国所依界,尤其是科尔沁部。”顺治低着头回答道。

“皇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