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逝幽幽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逝幽幽莲- 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顿。
  王肃微微变色,笑道:“小姐豪情不逊须眉,佩服。”他轻易转移了机锋。我亦松一口气,适时打住。随后,换了个话题:“先生在这里,实在屈就了,有没有考虑过接受朝廷的征辟呢?”这也是另一种试探。
  王肃淡淡一笑:“小姐,在下正在观望。”

  第十章 无情有恨何人见(1)

  来年四月戊戌,是拓跋宏立后的日子。三月,冯清忽然回府省亲。出行前,派中官前往府中传话:只与家人小聚,不见外眷,亦不许铺张。
  我母亲操持家中事务,暗地里向我冷笑道:“这位三姑娘,摆出这么个姿态是给皇上看的吧。”我一笑置之。母亲轻诋冯清,我心中其实并不好受。然而,这与我相干?这样的场合,纵然她凤冠霞帔,宝马香车,我横竖也是见不着的。她所谓的省亲,我并不在“亲”之列。
  那日,遥遥有鼓乐之声传来。我立在轩窗前,看那一方简静的庭院。高菩萨就在我身畔,从袖底来携我的手。他以指尖的温度,来抵消我心中的痛楚。然而,那一点痛楚,早已随着时日流逝而渐渐麻木了。
  午后,忽闻廊间有人低语。我悄然走近窗前,只听翠羽低声道:“老爷夫人再三交代,不许透露大小姐的消息,你竟告诉三小姐……”我心中一惊。另一人便针锋相对道:“三小姐如今是贵人,又即将做皇后,这等大事,难道不告诉她么?”
  我心中一怔。只听她又说:“我替娘娘前来传旨,烦你请大小姐出来。”这语气,一丝尊重也无。人一旦落魄,才知家中奴仆,也生了双势利的眼睛。我蓦然推窗,惊得两人大惊失色。翠羽是忧虑,另一人却有几分惊惶。
  我神色如常,问道:“是娘娘传我过去么?”她讪讪地回道:“是。”我沉默,忽然凝目,见她也是年轻俏丽的女子,心中便明白了几分,笑问:“你叫什么名字?”她不敢看我,然而声音还是有几分傲气:“奴婢名叫碧梧。”
  我似笑非笑道:“碧梧,好名字。”
  当冯清的身影逦迤而来时,我心中还是漫上了一片悲凉之感。
  她如今是长身玉立,身架端正、挺拔,衬得那身玉色锦衣,纹丝不乱。她双手交握于腰间,袖口收束,覆袖之上,以五色丝线织出层层绮纹。她迈过门槛,颤巍巍的金步摇流光溢彩,一席白面就在这光润之下,流露出简静的韵致。如此这般,成就了她与生俱来的端庄和傲气。
  而我,举目平视,以素面朝天来衬托我的清秀与桀骜。我们对视,如陌生人一般自持。她终于淡淡启齿:“听说姐姐病愈回家了,我心中挂念……”我不禁浮起一丝冷笑。自己并未察觉,她却留意到了。于是,她蓦然停住话头,目光悠悠地从我身上扫过,在我淡红的伤痕上略作停留。我无法承接她冷静得近乎残忍的目光,忙低头道:“劳您挂念。”
  不着边际地谈着,我们各自矜持,却又彼此疏离。拓跋宏,以及与此相关的种种,是我们小心翼翼逃避的禁忌。然而,疑惑与不甘,却是我们私心里相似的心情。但,我终究比冯清从容些。只为我的心,于希望、绝望的反复中,多少练就了一点豁达与沉着。而她,无疑也是忌惮我的。
  终于,她抿了抿唇,另起话头:“那么,姐姐今后可有什么打算?”我骤然扬眸,她如临大敌一般,亦凝目看我。我心中不齿,淡淡一笑道:“不过侍奉父母,以终余年罢了。”
  冯清一怔,似乎不信:“难道你真的不想……”说到此,似乎意识到什么,匆忙打住。然而那目光却有几分凛然,几分疑惑,只盯住了我细看。见她这般戒备,倒将我心中的怨怼重新勾起,仿佛有意要使她失态,我放任心底的几分戾气,微笑道:“莫非,你即将得到的尊荣与圣眷,也能分我一杯羹么?”
  冯清霎时变色,怒意浮上眉间,待要出言,却见我眼中隐约有戏谑之意,这才强压了怒火。但胸中恨意终究难解,于是,她缓缓扬起脖颈,冷冷说道:“那是不可能的。”
  那种决绝的口气,引出我的好强之心,不禁冷面相对,道:“你就如此自信么?”
  话说到此,已是剑拔弩张。冯清被我这一激,面色一红,骤然扬声道:“那么,我就告诉姐姐罢。均田令的事,我知道是你托四弟转告爹,爹再吩咐大哥去做的。这是我告诉太皇太后的。”我瞠目,心中只觉得突兀。此刻重说当年事,心神一时不能回转。然而冯清却是气急,一股脑儿说下去:“二哥的事,也是你暗中送信。那也是我告诉太皇太后的。”
  往事似乎拨开了云雾。那段失欢于太皇太后的日子,种种微妙的转变,只在于人心、人言,等闲平地起风波啊,竟是我的妹妹。但,我心里不曾当她是妹妹。于是,此时也无话可说,只是心中悲凉一片。
  她的唇边有矜持的笑意,试图从我面上寻找挫败的绝望。然而,她失望了,但她并不罢休,与我对视片刻之后,又问:“那么,我再问你一遍,你还有别的打算么?”
  我想,她能如此爽快地将这些话倾吐出来,必然是认定了我不能回宫,我再无机会了。果然,她随即又说:“其实,在传你之前,我先去见了爹。爹还是疼你的,竟违背了当日太皇太后的旨意,允许你回府。”她稍稍一顿,怨怼之色渗在冷言冷语中:“但爹也答应了,他有生之年不会让你再次入宫。”
  心底轰然一声,一种被算计、被厌弃的恨意,再次向我奔袭。我狠狠撑起目眶,泪意逼得眼中微红,索性走上几步,字字句句都戳着自己的痛处:“你何必如此费心?你即将成为皇后,而我这辈子只能带发修行!你看看我脸上的疤,你觉得我还能和你争什么?”
  她一怔,神情稍解,目光却仍是漠然的。我将话根含在肚子里,听她说:“姐姐,事到如今,你也不要怨我。”但她不知道,我真正想说的却是:若有一天,我重回宫廷,我定然要你的凤冠霞帔。

  第十章 无情有恨何人见(2)

  太和十七年,四月戊戌,拓跋宏立冯清为后。又因《白虎通》有言,“王者不臣妻之父母”,于是下诏,太师上书不必称臣,入朝不必下拜。但我父亲是谨慎谦恭的个性,即日便上书推辞。
  “我听说上个月,皇后省亲,你们姊妹叙了一番旧?”王肃问起这番话,正是我立于庭中,以三言两语相送之时。他已向我父亲辞行,不日即将南下。我不免猜疑,这仓促中是否有变故。隐约的,还有一些遗憾,因为不曾真正较量。但眼前,还是强打精神,将双眉一挑:“叙旧?”颇有几分不屑。
  王肃问道:“皇后进宫三年,都不曾回府省亲,为何此次突然回来?”我一怔,见他目光灼灼,心中不由一沉,正色道:“先生有何指教?”
  他喟然长叹:“如今的你我,都是局外之人啊。”我大惊,心中电光石火般瞬间通明:我的“局外人”,自是相对北朝而言,可见他已窥知我的身份;然而,他的“局外人”呢?诸般疑惑,呼之欲出,但终究被我强行压下。只作会意一笑。
  “其实,姑娘疏忽了。”他恳切地说,“我原不太肯定你的身份,因冯家有诸多小姐,于皇后之前进宫的不过其中两位。但那日,你说皇后是你‘三妹’,可见……”我已明了,便微微一笑:“先生果然是仔细的人。”
  叹了一口气,索性将话放开了讲:“我知道先生认识始平王,那么,您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一怔,旋即微笑:“我和始平王殿下是在洛阳结识的,还是因为一支曲子,《缓歌行》。”我倏然抬眼,心中波澜又起。
  “那日,你唱出此曲,我心中就开始怀疑了。因为鲜卑人少有会唱南朝诗歌的,而你的汉语又相当纯熟。何况始平王和我说过,这支曲,他曾听一位故人唱过。但问及故人,他却三缄其口。试想,以他的地位,所谓故人,又能是怎样的身份?”
  我不禁微微一笑。如今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有多种缘分。譬如与拓跋勰,非关情爱,比情爱淡薄,却又比情爱绵长。这也是平生的一种抚慰。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问起琥珀刻兽的事,只是问:“既然您对我的身份有所怀疑,为何不问问始平王呢?”王肃摆手笑道:“一则,他当时不在京中;二则,我自信自己能够探知。”
  他的自矜是流露于一脉平和中的。但,我忽然想,他对于拓跋勰,或许还是有很深的戒备之心,因而才有所保留。我亦扬首微笑道:“我也一样。先生的身份,我也自信能够探知。”
  他终于朗声笑了起来:“恐怕这一去,我们再无机会相见。不过,很有可能,我们是敌手。”我心中一震。他负手立于中庭,蹙眉凝目,远望苍天,踌躇满志之情,于眉心流露一点,便让有心人窥到了全部。我忽又黯然:“先生,您未必是局外人,我却只能做个局外人了。”
  他的目光倏然扫过。半晌,沉声暗道:“难道你没有新的打算?”我心中苦楚,只装做不以为然,遗他一个聊胜于无的微笑。我不能不想到冯清。她正风光,而我如今落魄,这种差距惟独不能横亘于我们之间。我心中深恨。碧梧固然可恶,但那日冯清执意要见我,这其中有戒备,有报复,有警示,也有她的自信。惟独姊妹间的关切,是没有的。
  我后来想,我心中的难堪与不甘,以及对她的轻诋,恐怕也是出于自卑罢。只因她的傲气,是天生的资本所赋予,而我却是自己一点一点争取的。而这争取的过程,又承受了多少委屈。
  “姑娘若是有新的打算,那么,三日后,请替我见一见始平王吧。”
  我大惊,本能的拒绝,王肃却又笑道:“我已安排好了。你若肯见,自会见到;你若不肯,他也见不到你。”这一语,倒让我有些放心。勉强又提起精神,正色道:“先生,如果南朝容不下你的话,北地或许有机会。”
  他沉默了半晌,才沉重地点一点头,然后说道:“你的机会,也就是我的机会了。”我一怔,心中有些迷惘,不及理清这些利害,然而直觉上却是深信不疑。因此,深叹一声:“那么,先生,我们各自奔波吧。”
  就此别过。我见他离开这个庭院,心中一片萧瑟: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十章 无情有恨何人见(3)

  三日后,内心几乎没有挣扎的痕迹,我悄然踱到了王肃曾经读书的书斋。
  临出门时,高菩萨迎面而来。我怔住,神情有些恍惚。“高郎,又换药么?”这一向,我已不大用药了。他凝神看了我半晌,问道:“王先生已经走了,你还要过去么?”我沉默片刻,低声道:“我去去就来。”于是,和他擦身而过,原先渺然的心便在此刻沉沉坠下。他迟疑地在身后唤道:“妙莲……”我终究没有回头。
  书斋四壁空空。惟有一把琴,蛇腹纹依然光亮。拓跋勰准时赴约,冯夙领他进门,穿过山石间的回廊,冯夙笑道:“王先生走得很匆忙,但临行时再三叮嘱,留在书斋的几部书要殿下亲自来取。”
  门怦然推开,清凉之气拂面而来。冯夙大惊,失声道:“姐姐!”拓跋勰亦大惊失色。那一瞬间,随着骤然照拂的光影,我的眼中不可抑制地漫上泪光,酸涩之味亦哽上了喉头:“冯夙,你且出去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