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 第1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
    梅兰妮讲了萝卜糕,芋头糕,鸡籽饼,烧麦,叉烧包,马蹄糕等点心的做法。刚来的那几年,大家都省着钱用,所以并不多买点心等吃食,为了给孩子们解谗,这些点心都自己动手做过,很有心得。
    乔妈和羽绢听的津津有味。
    乔妈说,"明日里我就试着做。"
    羽绢已经从经营的角度想问题了,"不急,我还要务色一个做点心的人选。"这世上的有些事情还真是不好说,平日里,做衣煮饭这样的事情,都是女人的事,可是要考虑职业人选时,大家又习惯优先考虑男人。
    身边的一个个都排了一遍。
    选了现在正在茶馆当茶的方小二。还缺了一个,教徒弟总不能只教一个,万一他玩起跳槽,这里只好干瞪眼。
    梅兰妮问,"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小蛾?""小蛾是个女孩子。"羽绢脱口而出。
    梅兰妮似笑非笑的盯着她看。
    羽绢方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这两年,她都不把自己当做女人。
    她说,"小蛾才十三岁,行吗?"
    梅兰妮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梅香帮我的时候才只有十二岁。"乔妈听了梅兰妮的话,很有自己的感触,"可不就是这个道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乡里十来岁的女孩,谁不是带弟妹煮饭洗衣。"梅兰妮说,"问问小蛾自己愿不愿意。"乔妈说,"哪会不愿意的?人有本事傍身,终归是好事。"到底还是把正跟着梅朵学习的小蛾叫过来,说明了这事情。
    解决了一个问题,羽绢心里轻松了。
    帮着梅兰妮在纬丝上画稿。
    乔妈坐在那里纳着鞋底,用针刮着头发,说道,"奶奶,我看你就是个劳碌命,如今少爷们都出息了,还要做工。也不学学做起太太来。"梅兰妮笑笑,没有答话。她虽然来自大城市,但是骨子里就是井市女子。让她学做这个时代的贵夫人都学不象的。她想起李和娘的做派,那只是个穷官僚的后代,她那套,自己都学不来,别说学里的贾母,王夫人之流。人当然还是能做自己最自在。
    这时代的妇女有谁不是劳碌的?不但劳碌,还特别讲经济。
    家里每晚分给了各处的蜡烛,。可是,乔妈经常在主屋里借光。一个人用灯光也是用,多几个人用灯光也是用。能省就要会省。
    乔妈看看正在画稿的羽绢,欲语又止。
    席羽绢察觉了,立起身,要避出去。
    乔妈又忙忙的止住了她,"我并没有什么要避你的事情。只是刚才提到了梅香,我想起那日鲁妈说起,梅香如今也大了,至今奶奶也没个打算。"说起这事,梅兰妮还真有点闷了。她压根没想到梅香的婚事要她来决定。在她看来,二十岁的女孩正当年华。正好过单身贵族的生活。可是,这个年代,二十岁就要成剩女了。
    "我倒是忘了这事,‘梅兰妮谦虚地,‘不知应该如何做才好。"乔妈热心了,"说起来梅香还真是不错的,可惜,破了相,家里男孩多,小甲,小乙他们中间找个合适的就行。"这又不是青菜萝卜可以胡乱搭配。梅兰妮决定道,"这事我还是要问问梅香再说。""哪有把婚姻大事去问一个女孩子家家的。"乔妈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有一点,这两人有共识,梅香的婚事不能去问鲁妈。
    讲起了梅香的事,梅兰妮抽了时间到庄子上。
    老农他们见了梅兰妮自然很高兴。梅兰妮给她的助手们都带了小礼品。不是别的,就是火柴。
    乡里人见到这东西希奇的不行。
    梅兰妮记得过去有人说过,小礼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上的润滑剂。有了它们,这些个关系就润滑起来了。
    老农,申妈妈自然是告诉梅兰妮今年的各项收入是多少。如今,庄子上不用交税了。他们更是省心。
    申妈妈说,"今年的梅子都制成了乌梅。那边说,我们的乌梅好,有多少,要多少。一斤要四十文呢。"梅兰妮知道,她讲的'那边'是指贸易行。苏州人夏天有喝酸梅汤的习惯,这酸梅汤就是要用乌梅做原料的。
    申妈妈又道,"今年的生梨好,我们这里离着苏州近,所以,中秋节前后,那些梨也都卖了出去。等我们差不多卖完了,外地的梨才运过来。比起来,还是我们的梨好,皮薄肉细,水分足,加上还有个好名字,水晶梨。后来别人也说自己卖的是水晶梨,但是,买过我们家的梨的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水晶梨。"苏州本地园林基本上没有种梨树的,因为梨与离同音,种着不吉利。所以,苏州人吃的梨都是外地运来。而苏州人中秋节有吃梨的风俗,家家户户都要吃梨,东山的梨卖个好价钱也是意料之中的,当初,梅朵选种这两种水果是做过研究的。
    说完了收入,就是家长里短的事情。
    申妈妈说,"茶香的娘想托奶奶你一件事。"梅兰妮好奇了,"她有什么事要托我的。"申妈妈先笑了,"这不是上年秦少爷身边的铁匠小朱师傅嘛,她想让我来问问,他有媳妇了没有。"由于加了叶,屈二人,男孩们的排行被打乱了。庄子上的人聪明,以他们的名字来称呼。
    "怎么,她想把茶香说给他?茶香才多大啊?""茶香不小了,今年都十八了。"
    这么快,梅兰妮眼前还是那个调皮的小女,转眼到了谈婚嫁的时间。
    "朱达的年纪要大多了。"梅兰妮赶紧说明了。算了算,朱达也应该有二十五岁了。
    "大了岁数才知道疼人嘛。"
    梅兰妮说,"他家虽然在苏州,但是,从小跟着师父,也没听见有父母。算是个孤单的人儿。""大凡有女儿的人家,都不希望上头有公婆,再说了,他到底也是个手艺人。""眼下,小朱师傅人不在苏州,他跟着秦少去了南边。还真说不准他什么时候回苏州,别耽误了茶香。""李家就这一个女儿,这两年钱财又松了,想将她嫁到城里去。见那个小朱师傅倒是不错的。这年龄也算合适。家里人口清爽。他家就动了心事。"既然,申妈妈这样说了,梅兰妮便道,""那等,我下次见到秦少时,一定问问他。"申妈妈还再三再四嘱咐着梅兰妮不要忘了此事。
    等梅兰妮和梅香有单独时间说话的时候,已经是吃过晚饭了。
    梅兰妮问了梅香对自己婚事的看法。
    梅香坚决的说,"我不嫁人。"
    梅香年纪虽轻,但是聪明。梅兰妮告诉她关于神仙的事情,她一直记在心上。开始时不尽信,但是,随着这几年华家的发展,她倒是全心全意的信了。她认为他们这些人就是'谪仙'。凡人哪里能在短时间里做这么多的事,而且,他们做的事都是人所未闻的。她当然要和他们在一起。
    梅兰妮不知道梅香心中所想,她说,"你也大了,婚事也要考虑了,有合适的就嫁。别耽搁了自己。"梅香看着梅兰妮,"师傅,你不打算要梅香了?""什么话,和你讲婚事,就是不要你了?我们家不讲究那套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永远是我们的一份子。就算你嫁了,如果你愿意,华记都会为你保留一份工作。我培养你这么多年,可不是让你做家庭妇女的。"梅香听了这话,放松了下来,"师傅,我想过了,我要当好你的助理,我不嫁人。""你嫁了人也可以继续做我的助理。"梅香不说话。
    梅兰妮启发式的,"别人怎样还真不好说,这一个园子里一块长大的,你有没有上心的?"梅香坚决的摇摇头。
    梅兰妮想了想,对梅香讲起去西北的事情,一路上由小乙护着,梅香听了,也不多问什么。
    梅兰妮没辙了。只得转话题,说了苏州家中的种种事情,梅香听的很仔细。
    梅香问,"师傅,听朵姐儿说,你要准备去上海开厂?"梅兰妮说,"是啊。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上海在哪里,梅香一点概念也没有,但是,她说,"师傅,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梅兰妮借着这个机会,向她描绘了一下大工厂的概念。又讲了自己准备开的纺织厂的规模。
    听说了,要比现在的作坊大很多,梅香担心了,"也不知道,我行不行?"梅兰妮给她鼓劲,"行,为什么不行,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你现在就干的很好。"梅香被夸,脸色微红了,半低了头。在灯影里别有一种韵致。
    绫子敲门进来,问起羽绢的近况。
    梅兰妮向她们说了羽绢筹备开茶室的事。
    听到羽绢忙碌的工作,绫子的心全都放妥了。几个人又说了别的事,直到二更,方才睡下了。
    196 金姆的提醒
    庄子的棉田里,一片白芒芒的,请来村里的女子,在那里採棉花。她们见到梅兰妮都对她笑,也并不多话。
    绫子迎了过来,和梅兰妮打着招呼。
    梅兰妮见棉田里的女子,都是年纪轻轻。心里正在猜想。
    绫子说,"如今,我向老农叔说了,採棉花都用姑娘们,这样好让她们攒些嫁妆钱。"茶香这两年在庄子上工作,得到的工钱,家里都替她攒着,已经办好了丰厚的嫁妆,这在村里都是有了名气的。
    村里的其他女孩,也想向她那样,找机会工作,积攒些钱,办嫁妆。过去,未婚女孩出来打工还是件羞涩的事,如今,下湾村的姑娘们争先恐后来庄上报名工作。
    庄子上这两年发展了,短工,长工都要人。象採茶,採棉花这样的活经常要雇临时工。
    绫子如今负责採棉花的事情,村里的姐妹央求她,让她多给她们机会。
    梅兰妮听见绫子这样说,心里有些淡淡的悲伤,原本的绫子想来也和她们一样,积攒着嫁妆钱,向往婚后的日子。
    如今绫子已经成了庄子上的好帮手,每年的工钱是攒下了不少,可是,向往呢?没了向往的日子,总是有点暗淡的。
    东山庄子上的棉花,是越种越好了。产量在不断的提高。
    除了,自家作坊用掉的棉花,都存放着。作坊用的棉花,一年连出产的一半都用不了。库存量是越来越大。
    老农提议卖棉花,"如今,又加了地种棉花,按照我们现在的需要,种一年的棉花,可以用上三年。棉花虽然只有十五文一斤,可是,这二,三万斤的棉花也有几百两银子。"梅兰妮不同意,"这南方不是还要棉花?""那算什么,每年只要了一,两千斤。""先别考虑卖,这棉花我有大用处的。"在她的上海梦中这棉花在其中可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老农也是有理由的,带着她去看仓库,"今年放进去了,明年的棉花就没地放了。""在明年棉花下来前,我一定给你腾出地方来。"梅兰妮打着包票。
    想到要去上海置产,梅兰妮回到了苏州,想和梅朵先商量出了章程来。
    华家置产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他们不象这个时代的地主,买了土地就租给人种,到时候去收地租。他们是要组织生产,建立企业的。所以有很多事要事先考虑。
    梅朵在组织农业生产中非常的有经验。华家的南北农业都进行的很好。
    梅兰妮把上海买地的事正式和她商量的时候,她听了后却沉默不语。
    梅兰妮催着,"行不行,你说句话。"梅朵说认真地看着她,"这件事不是件小事情。要从头开始建立农场,是件很复杂的事情。""那我们东山的庄子不是很快就建成了?""那不同,那本身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