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 第9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女孩,识了字到底是不一样,所以,我想让这姐妹两也来识些字。”
    “认字读书是件大事,得好好合计合计,这小姐妹俩愿意不愿意来学习呢?”
    来弟站了起来,拉了一把阿囡,“华家姆妈,我们愿意来学习班读书。”
    阿囡也站了起来,和来娣一起跪下了,就要磕头。
    梅兰妮赶紧搀起两个女孩子,“要读书是大好的事,读书是件吃苦的事情,你们受得了吗?”
    来娣说,“我过去在乡下,煮饭洗衣,养鸡喂猪,家里什么事我都要干,我不怕苦。”
    阿囡蚊声道,“我也不怕。”
    梅兰妮对金姆说,“我家这个学习班,是为了教那拨捣蛋鬼做规矩而建立的,每天认几个字,开年我还要教他们算术,两丫头来,就按照我家的规矩做。上午在你家干活。下午到学习班来,和他们一起学习,活动。你看怎么样?”
    “阿梅,这样最好,只是这束脩…”
    “我这不是正经办学,孩子们的学习经费大都是他们自己赚,让两丫头跟着他们自己赚学费,你俩老也不用操心。”
    金姆直说谢谢,麻烦了。
    正在此时,三胞胎进来了,见到金姆恭恭敬敬地,“阿姆,安好。”
    “好,好,这三孩子越发好了。阿囡,来娣见过华家弟弟。”
    梅兰妮笑道,“三胞胎年龄虽小,却是学习班上的夫子。”
    来娣带着阿囡,“夫子们好。”
    三胞胎回了礼,那两丫头见三个小子比自己年龄小,倒也不怕生,连阿囡都很很打量了他们一番。
    梅兰妮把两姐妹带到学习班时,保安队的人正在练习写字。由于边峰带走了小乙和根发,教室里有三张桌子空着。
    梅兰妮把阿囡和来娣介绍给了大家,齐逸带头鼓掌,“欢迎新同学。”
    下面那帮小子惟恐天下不乱地把巴掌拍的震天响,这回连来娣都往梅兰妮身后掖了。
    安排了两姐妹的座位,又讲了学习班的规矩,两姐妹和金姆回家了,临行前讲好第二日午后就来上课。
    这边,梅兰妮让老乐去李木匠家里定一套课桌椅。再加上两套学习用品。安排了新生的事宜。
    保安队的孩子们日常碰上的女孩子并不多,梅朵是他们的东家,梅香是他们的管理人员,这次要来的两个女孩,才是和他们平起平坐的。所以,几个人兴奋了,就此也有了些动静,有几个关心细节的,切切讨论着。另有几个故作矜持,虽不参加八卦,但是竖着耳朵听着。两个女插班生就象似在平静的池塘里扔进的两块石头,产生了一圈圈涟漪。
    上学习班的事,对金家两姐妹是件大事,上课第一天,两姐妹回家后,不但金姆好奇,连金伯也在一旁细听。
    来娣说,“今天是梅香姐姐教认字,识字班每天学六个字,已经学了一半了。梅香姐姐说,我和阿囡如果要赶上进度,就要每天多学几个字,今天他们学,‘地所生‘。这是我写的,姆妈爹爹看,我写的好伐?”
    阿囡也把自己的字给家长看,“格是我写的。”
    “好,好,老头子,看看,小姑娘写得蛮哉的。”
    “识字班上,那帮男小囡安宁伐?”金伯终于也发问了。
    “他们叫自家保安队,”来娣说,“梅香姐姐在教室里时,他们都不说话,梅香姐姐离开后,他们就象似开锅的水。”
    “那帮小子没有欺负你们吧?”
    “哪有啊,他们都不和我们说话。他们说的事,我们又听不懂,今天下午,他们只上一个时辰的课,就到屋外去活动了,梅香姐姐留了我们在教室学认他们认过的字,喏,这三个。”来娣拿出另一张纸,写着‘人之初‘。
    “这么说,他们一天三个字,你们一天六个字。”金伯对学习班的情况很有兴趣。
    “他们的一个时辰也不是全在认字,还有讲…讲…”
    “讲评。”阿囡帮她说。
    “对,还有讲评时间,反正是说他们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
    “什么事情做的好和坏?”金伯继续道。
    “多啦,吃饭啊,干活啊,寝…就是房间啊,识字啊,很多很多。教室后墙上的表上,就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后面是小红旗,小黄旗,和小蓝旗。”
    “哪种旗子是好,哪种旗子是坏?”金伯追问道。
    “这---”来娣有些犯难了,她看着阿囡。
    “红旗最好,蓝旗最差。”阿囡帮着补充道。
    “谁的红旗最多?”金伯兴趣盎然地。
    “这---”阿囡说不上来,“我不识他们的名字,反正是最上面那个红旗最多。”
    不说金伯每日对学习班的事很有兴趣。梅朵这行人到了农庄。
    放下行李,吃了午饭后,秦炼和梅朵就去建筑工地上视察工作去了。农庄二期工程是打谷场和谷场周围的建筑群。其中最重要的是谷仓。梅朵曾经参观过美国中部的农场,那里的圆型谷仓给了她很深的印象。所以她提议在自家的庄子上建圆形谷仓,她说,“这样可以用最经济的材料,建造最大的使用空间。”
    梅兰妮对于洋货有一种由衷的热爱,所以没有任何异议。
    可是,楚源说,“圆形谷仓算不得外转内,我国汉代就有圆形谷仓了,这在后来出土的陶瓷谷仓就有了实物证明。”
    无论如何,这圆形谷仓在清朝的江南可能是独一份。说到圆形建筑,清朝人民可能很少见到,可是他们这起穿越众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天坛就是一个例子。小林当然没有可能看见天坛的建筑,但是,苏州园林里圆形的小亭子还是有的,而且,华家的人还用麦秸做了个小模型给他参考。
    所以,小林的工程还是进行的很顺利。
    申老农已经搬到新房子里了,那排旧房子已经拆了。申老农带着梅朵去看搭建的鸡棚和鸭棚。老农知道这位朵姐儿的花头很浓的,就是鸡鸭棚她都是有要求的。
    朵姐儿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所了,给他提了不少改进意见。如鸡鸭棚在使用前都要消毒,通风要好。村里人养鸡都是搭个小窝,白天放出来,晚上收进去,谁讲究鸡鸭住的地方还要通风。可是,梅朵说,“人家养鸡不过十只,八只的,我们打算养上百只的,如果,鸡舍条件不好,鸡生病了,一死一大片,那才叫血本无归。”
    老农一听这话,对鸡鸭棚的设施也重视起来。
    他又问,“姐儿这次带来了这么多玉米芯子为了什么?”
    “这玉米芯可是好东西,你赶紧让人把它弄碎,放水封在缸里让它发酵。”
    “那东西可以吃?”老农表示强烈怀疑。
    “当然不能吃,我要用它来育秧的。”
    “说起育秧,姐儿,咱家来年的秧地你放在哪里?”
    “我让你拌的那些土,你拌好了没有?发到村子人家做的长方竹扁做了没有?”
    “土到堆那了,竹扁还在做,只是不知要这么多干什么?”
    “育秧啊。”梅朵见老农被震住的神情,接着说,“如果,把秧育在了地里,你到时候还要派人去拔秧,把秧直接育在竹扁里,把秧一层层起出来,你不是省了拔秧的功夫了吗?再讲,我嬢嬢想出了一种插秧机,那秧直接让机器插了,还省人工了。所以,这育秧的土要弄好了。”
    “姐儿,照你怎么说,我们庄子上是不需要这许多人。”
    “需要的,我们还有茶场,要养鸡鸭,要养大牲畜,养猪,这些都是要人工的。你知道,为什么那冬麦要条播?那时为了明年种棉花的,收了棉花,纺纱织布,再拿去买,这不都要请工人?”
    “哎呀,姐儿,照你这样说,来年我们庄子的收入五百两都打不住啊。”
    “过几年,庄子上的收入你就往几千两上想吧。”梅朵望着那湖弯,那是天然养珍珠的好地方。养珠业是当年梅家湾的支柱产业之一。
    梅朵见老农满脸的震惊和兴奋,“牲畜院应该是建好了,我们去看看?”
    老农说,“那养畜处也弄的太考究了。给人住的地方都还没这个好。”
    华家庄子的牲畜养殖处和住宅区隔路相望。因为有华家不易居的养殖院的建造经验。所以这个建造的版本很容易为小林理解,出粪道,下水道,进水管什么的,这个牲畜院的进水管还没有接通。可以说,整个建筑工程的水塔还没有建好,所以,目前要靠人工挑水。
    梅朵一进养牛养骡驴的地方,眉头就皱了起来。
    112 哑巴
    更新时间2014…2…1 2:08:31  字数:3348
    老农见梅朵的脸色不好,他解释道,“原先庄子里的牛是放在村子里寄养的。今年,我们的牲畜多了,才请人在庄子里养。”
    梅朵问,“你请了什么人?”
    老农说,“哑巴。姐儿,你别误会,哑巴是会养牲口的,他的爷爷过去就是替庄子养牛的,养的很好,…”
    牲畜院里并没有动物,所有的牲畜都被饲养员哑巴赶到外面吃草,江南的冬天,还是有许多绿色的树,绿色的草。可是,牲口棚里并不干净,和小甲的那个干净的牲畜院是不好比的。可是,老农认为这可是很干净的牲畜住所了。这种差距没法靠讲就能拉平的。
    老农看梅朵的脸色,“哑巴的爷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早年死在了太湖里,留下了哑巴和他娘,他娘年青守不住,很早就改嫁到西山去了。哑巴小时并不哑,后来生病,烧坏了耳朵,他听不清人说什么,就很少开口讲话了,村里人都叫他哑巴,开年就要十六了。他爷爷前年去世了,他叔和他婶不愿意养他,将他分了出来。我们庄子正好需要一个长工看牲口,哑巴干活认真,我就让他到庄子上来做事。”
    梅朵说,“你的决定原没错,只是我们庄子上养牲口不是谁都能胜任的,牲畜对于农家来讲有多重要,你比我还知道。”
    “那,不叫他养牲畜了?”
    “还可以让他养,只是要送去培训一下。”
    “培训?”老农纠结了,这是个什么玩意?
    “就是让他见识见识人家是怎样养牲畜的,好好跟人家学学。”
    “村子里养牲畜养的最好的,就是他爷爷了,他可是从小跟着爷爷干活的。”
    “我们在苏州家里有个小把式,那牲畜养的油光水滑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家养牲畜的院子干干净净的。”
    “苏州城里要养什么牲畜?”
    “我家有驴,有猪。驴替我家干重活,养猪一是为了年底挣两钱,再就是我家菜园子要肥。”
    “哦。你家城里的园子难不成也和庄子一样,种了农作物?”老农来了兴趣。
    “种了菜和果,在竹园里养了鸡,我家人口多,收入薄,只好在这些地方多打算。对了,这里你暂时请人来顶些时日,让哑巴去苏州我家学习一段时间。”
    老农自然不能说什么,在他眼里,哑巴的工作在他的监督下已近乎完美了,梅朵这算不算是鸡蛋里面挑骨头?
    梅朵一行人回到苏州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哑巴跟着他们一起回来。
    哑巴的大名叫李义牛。因为他生于牛年,又因为他祖父爱牛,认为天下最好的动物就是牛了。所以就以牛给长孙做名字。可是村里人都只管叫他哑巴。
    梅朵才下船,就带哑巴找到小甲,小甲正在牲畜院里,梅朵对小甲介绍了哑巴的情况,转过身对哑巴连比带划的介绍了小甲。
    秦炼把哑巴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