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纪事 作者:天光映云影(起点vip2013-12-14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门纪事 作者:天光映云影(起点vip2013-12-14完结)- 第8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钧点点头让安泰下去了。

    郑钦笑着打趣:“好啊,对我这个哥哥都没这么上心。”

    “哥哥不是探花么,我早就听见了。表哥去考了,却没有成绩,因此再问问。难道哥哥不想知道?”涵因脸红了红。

    郑钦还想逗她,却听郑钧疑惑道:“按理说以表弟大才,的确不该不中的。”

    涵因笑道:“我看未必是文章不好。大概是太好了。”涵因心里为郑钦高中高兴,但想起皇帝那天的话。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三甲都是皇帝钦点,是为了向自己显示他们兄妹的命都在他一念之间么。

    皇帝的御书房中。靖国公和皓轩下拜之后,便赐了座。崔浩轩见中书令陆宪、门下侍中李明哲、翰林院承旨赵博林,还有自己的老师国子监祭酒孔士明另外还有翰林院的几个学士也在,心里便犯了嘀咕。

    “国公身体可好些了?”

    “谢皇上抬爱,臣已经能到处走动了。”靖国公回答得小心翼翼,生怕皇上找他生病的茬,今天皇上宣召,他本想称病不去的。但皇帝还召见了皓轩,他不放心皓轩一个人在御前奏对,只好硬着头皮来了。

    皇帝却似不在意他是真病还是装病,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卿不必强撑,还是要安心养病才是。”说着向刘公公一点头,刘公公便捧着一个盒子过来,打开是两支百年老参,“靖国公回去好好休养,病好了就赶紧回朝中吧,朕还要倚靠你们这些老臣啊。”

    “谢皇上恩典。”靖国公和皓轩马上跪下接了赏赐谢恩,听着皇帝似有深意的话,两人头上都微微渗出汗来。

    “坐吧,今天叫你和世子来,倒不为别的,朕亲临今科大考,没想到看到一篇极好的文章,想让卿家一起赏析赏析。”

    刘公公拿起皇帝放在桌子上的一卷文章,递给靖国公。靖国公一字一句读,心中也很是赞叹,这是一篇极好的对策,不仅旁征博引,更能结合实际,并不都是空洞的圣人之言,文辞瑰丽却并非一味堆砌辞藻,言之有物,思路清晰。刚想夸赞,却看到最后封卷处属着个名字——崔轩,心里便是一跳。

    皇帝笑呵呵的说:“不用猜了,就是贵公子的佳作。”

    因试卷都先经封弥誊录,因此在打开封签之前,根本无法从试卷上看出是谁写的。

    皓轩一看听皇上提起殿试,又隐约看到那试卷上的句子正是自己的,早站了起来。

    靖国公哆嗦着站起来:“这……你……”

    皓轩见状忙跪了下去,答道:“儿子背着父亲参加了科举。父亲并不知情,请皇上恕罪。”

    “你参加考试,就没人察觉吗?”靖国公一阵头晕。

    “想是参加的人太多,便混了过去。小子只想和天下士子一较高下,没想太多。”皓轩低着头。

    皇帝呵呵一笑。对着皓轩说:“你老师早就察觉了你的意思,早跟我打了招呼,我也想看看你这孩子能考到什么程度,让他们管理报考的不必在意,只让你安心考试便是。阅卷大臣呈了十份卷子给朕,朕本要点为今科状元,撤了卷封看了名字,就想着会不会是你。找出原始卷子一对笔迹。果然没错。”

    靖国公马上跪下说道:“小儿年少无状,请皇上恕罪。”

    皇上却虚扶一下,说道:“国公这是做什么,起来吧。你家公子如此才华,还有此等上进心,你该高兴才是,这句‘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真是深得朕心,颇有古大臣之风。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臣惶恐。”父子两人又磕头谢罪。

    “好了。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孩子有上进心是好事,只是皓轩已有爵位在身,也要走门荫的路子。开科取士,是要给天下有才而报国无门的士子们一个走上仕途的机会。因此并未让他高中,卿等可莫要怨怪。”皇帝叫了皓轩的名字,显然有亲近之意。

    靖国公却不敢放松,仍然谨慎的躬首答道:“三年大考。天下人才尽盼登科以报效朝廷,庶子承蒙圣眷,岂敢占天下寒士之先。此乃小儿争强好胜。臣等惶恐之至,怎敢心怀怨怼。臣必让小儿躬身自省。”

    “皓轩的确是人才,我看就现在翰林院学习吧。”皇帝转过身问翰林院承旨赵博林:“你看这孩子做个编修可够资格。”

    赵博林起身答道:“靖国公世子才德俱佳。经磨练培养,必可成大器。皇上慧眼遴选人才,乃国家之福。”

    皇帝对自己的眼光也很是得意。“好了,此事便这样吧。不过门荫和科举却不易混淆。以得荫封者不得参加科举。有门荫资格者尚未荫封者参加科举若高中,则以科举名次授官。科举二甲以上以后皆进翰林院学习,状元可授正六品修撰,榜眼、探花可授正七品编修,其余皆为庶吉士,察其才能,予以培养,之后再授予实职。门荫考核以后也要更加严格,以分辨人才,成绩突出者才可入翰林院。靖国公世子不贪先祖之功,用心上进,此事宜表彰,但其已获封爵位,不应参与科举,因此取消其科举名次,此事下不为例。”转头又问陆宪的意思:“陆相、李相以为如何。”

    陆宪本一直没说话,听皇上一番说辞,知道皇帝早就打定了主意,何况此番安排也让人说不出什么,只好跟着说:“皇上圣明。”

    李明哲本就出自寒门,科举出身,听了自然很合心意,答道:“皇上圣明,如此便可明辨天下才俊之所长,报效皇上。”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翰林院是参与起草任免将相、宣布大赦等重大诏书的机构,是皇帝近臣,也参与议事,对皇帝影响极大,比负责起草一般官员任免的中书舍人更为重要。也是世宗时期开始设立的,最初是因为世宗觉得草诏的中书舍人受世家大族摆布,给他掣肘过多,于是创立了这个机构,委以亲信,为的是扩大皇权,和世家大族把持的相权抗衡。

    后来这个机构就分了中书舍人拟诏之权,又逐渐分了一部分相权。

    自世宗设立翰林院百余年来,近百位宰相之中有半数之多出自翰林院。世家大族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因此翰林院后来也演变成了世家大族必争之地。长公主掌权之后,大力提携寒门士子入翰林院,这些年翰林院才成了寒门士子进身的阶梯。皇帝只不过是将这个政策更进一步。

    众人知道皇帝是趁机进一步提高科举取士的地位,见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位宰相都无异议,便也只各怀心思的应道:“皇上圣明。”

    “那承旨就草诏吧。”皇帝对自己这一招很是得意,声音也轻快了许多,“靖国公回去好好休养,小崔卿家就听赵承旨的安排吧。”

    众人领旨退下了。

    回去的路上,皓轩小心翼翼的看着父亲的神色,只见靖国公闭目养神,也不知心情如何,心中忐忑。

    到了府里,便乖乖的跟着父亲进了书房。

    本以为父亲会大怒,靖国公只是微微沉下脸:“你可知错了。”

    皓轩忙跪下:“儿子知错了,请父亲责罚。”

    “哎,你这次过关,颇为侥幸,天威难测,你莫要小看这里面的厉害。早就知道皇上这心思,没想到却是借了你的由头。”

    “是儿子毛躁了。”

    “你知道就好,现在我们崔家行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烈火烹油固然煊赫,却非长久之计,如今我父子俩皆在朝中,更是要步步小心。你现在进了翰林院,这素来是清贵之职,行止更不可轻浮。须知这是皇上的恩典,也是告诫,你要警醒。”

    “是,儿子知道了。”崔皓轩老老实实受教。

    “去祠堂跪一天吧。好好反省下。以后做事前多思量,大事要跟为父商量。”

    皓轩应了,退出去跪祠堂去了。

    见儿子走了,靖国公脸上露出带着得意的笑容,心道:这次真是祖宗保佑。儿子的前程无虞了。至于自己,看来皇帝只想让自己收敛,并不是真要打压。儿子的文章还真是不错,果然是我崔家的子孙,秉承我博陵崔氏以文传家的家风。(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十九章 笼络

    后宅听闻皓轩从宫中回来之后就被罚跪祠堂,都慌了,不知皓轩闯了什么大祸。连老太太都坐不住了,遣人来问。靖国公只说让这小子躬身自省,叫老太太、太太不必担心。

    众人想打听又不敢多问,纷纷猜测。

    祈月听沁雪念叨下人们的议论,偷眼瞅了瞅涵因的神色,见她毫无担心之神色,平平静静的坐在绣架前绣花,于是小心翼翼的问道:“姑娘就不忧心么。”

    “若只是跪祠堂的话,不仅不用担心,还得恭贺他了。”

    “姑娘这话我可听不懂了。不去求情就罢了,为何要恭贺?”

    涵因微微露出些笑意,却不答话,只专心在那绣活上。

    祈月很是迷惑,又不敢再深问。只好在一旁静静伺候着。

    靖国公和幕僚们商议了半日,直到晚间才回了内宅。

    全家的女眷都在老太太那里磕牙,甚至包括姨娘们,到了晚饭时分,却没有一个人有走的意思。

    老太太心里搁着皓轩的事,早不耐烦了,但她也知道这些人就是为了探听消息才赖在这里不走的。就算把她们打发走,她们还是会四处探听,与其让她们瞎猜,传出些不好的流言来,不如等靖国公正式的消息,既然靖国公已经说了无妨,想也不会有太大的事。遂也不传饭,随她们在这里慢慢等。

    靖国公一进老太太的屋子,便见到看全家人的目光齐刷刷冲着他,险些失笑,也怪自己思虑不周,皓轩是国公爵位的继承人。出了些事情,这些人自然会各怀心思了。

    他过去给母亲行礼。女眷们也给他行礼。

    老太太便问今日面圣的事情。此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靖国公就照实说了,并且说皇帝虽然不怪罪,但是皓轩此举确实轻浮,为了让他长教训才让他跪祠堂在祖先牌位前反省。

    老太太和大太太又再三问了,这才放下心来。

    “入翰林院可是极好的前程。”老太太松了一口气,旋即想到了这次得的好处:“这是可喜可贺的好事。我们这回大办一番,好好给皓轩庆祝庆祝。崔家这些年都再没有走翰林院出身的了,真是祖宗保佑。”

    靖国公说道:“此事不急,等旨意搬下来吧。再说,钦儿那孩子中了探花,今日皇上有意授予科举一甲三人翰林院正式职务,他一入仕就是翰林院编修。这也是亘古未有的大荣耀,更是可喜可贺。不如倒是一起庆贺吧。”

    老太太下意识的扫了旁边的涵因一眼,笑着点点头:“是吗,还有这等好事。那的确是天大的荣耀。你说的是正理。”忽的又想起什么,对大太太说:“我老糊涂了,今日竟忘了嘱咐你给钦儿那孩子道喜。”

    大太太站起来说道:“老太太老早之前不久准备好了贺仪么。今天一得着消息就送过去了。老太太可还有什么要添减的?”

    老太太笑呵呵的点点头:“是了,你办事总是妥当的。你再从库房寻些摆设给孩子们送去,如今也是官身了,房间里也不可太清简,叫人看着不像。还有再挑几个妥当的丫头伺候。”

    大太太忙应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