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贵盈门 作者:云霓(起点vip2013-03-13完结,重生,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复贵盈门 作者:云霓(起点vip2013-03-13完结,重生,种田)- 第15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房老太太闭上眼睛,“只要他们平平安安,让我拿什么来换都值得。”
 
琳怡和小萧氏从厨房出来,宴席已经备好,只等着晚上大家到齐一起开宴。
 
母女两个在亭子里坐下,田氏也凑过来说话。
 
陈临斌娶亲的日子定了下来,就在明年二月。
 
自从陈允远承继了爵位,陈允周一再受挫,生怕和蔡家的婚事有变,一再催保山上门定婚期,听说蔡家的确想要反悔,还是董家出面才按下了这门亲事。
 
陈临斌给蔡家做了女婿,也算是前程有望。
 
小萧氏道:“二嫂有什么要帮衬的就说一声。”
 
田氏笑着,“早些年我就开始准备,如今也是七七八八了,只是要赶在天冷前将房屋收拾妥当。”
 
小萧氏道:“可不是,来年二月还不算暖和呢。”
 
陈临斌娶蔡家女算是高攀,自然马虎不得。
 
话说到这里,谭妈妈上前禀告,“四小姐和姑爷来了。”
 
多吧,求留言


【第一百九十六章】 似曾相识
 
琳怡和小萧氏、田氏回到长房老太太的念慈堂,琳芳和林正青正好进门给长房老太太请安。
 
长房老太太笑着让琳芳和林正青坐下。
 
田氏坐在女儿旁边,琳怡和小萧氏一左一右站在长房老太太身边。
 
长房老太太看着琳芳道:“亲家太太如何?身子还好吗?”
 
琳芳飞快地看了一眼林正青。
 
林正青道:“母亲都好,让我问老太太安。”
 
长房老太太颌首,“是好久不见亲家太太了。”
 
田氏拉起琳芳的手,然后看琳怡,“郡王爷今晚会不会过来?”
 
周十九自从做了参领,很少能准时回家吃饭,琳怡笑道:“郡王爷应该不能过来,等父亲回来我们就能开宴了。”
 
林正青拿起一杯茶来喝,笑容浅淡,淡青色的茶汤照着他明亮的眼睛。
 
大家坐在一起说话,琳怡和小萧氏去花厅里摆箸。
 
吩咐完大厨房备菜,小萧氏情绪显得有些低落。
 
“母亲怎么了?”琳怡主动问。
 
小萧氏不知道该怎么说,嘴唇一张一合,最终没说出话来。
 
丫鬟开始摆菜。
 
长房老太太不想在内室用饭,让琳怡和白妈妈搀扶着坐在花厅里。
 
白妈妈笑着道:“老太太从病了之后,第一次出来呢。”
 
长房老太太坐在软座上,看着身边的琳怡,一派富贵闲人的模样,眯着眼睛点头,“这样出来吃饭,比在屋子里有胃口多了。”
 
小萧氏失笑道:“那您就多吃些。郡王妃做了好些娘爱吃的菜。”
 
说话间大家都落座。
 
陈允远、陈允周象征意义地说些朝堂上的事,好让桌上的妇孺开开眼界,林正青和陈临衡谈谈学业和学院古板的博士,小萧氏则和田氏忙着说桌上的鲜菌,这道菜是琳怡和康郡王府的厨娘学来的,田氏食素大感兴趣,准备吃过晚饭后请琳怡教她做法。
 
其实常主持中馈的妇人。只要尝过一道菜就大概知晓菜的做法。
 
面对田氏善意的交谈,琳怡也慢条斯理地应对。
 
气氛很融洽。
 
女眷尝过广平侯府的桂花酿,很快宴席就要结束了,长房老太太不能久坐,琳怡和小萧氏先将长房老太太扶去歇着。
 
看着长房老太太闭目养神,琳怡坐在外面的小亭子里透气。
 
琳怡才坐下,桐宁来广平侯府向琳怡禀告,“郡王爷说一会儿来接郡王妃。”
 
小萧氏刚好走过来听得这话不由地一怔。“我再吩咐厨房准备些饭食。”总不能拿剩菜剩饭给郡王爷吃。
 
“还是我去,”琳怡笑道,“娘就歇着。”
 
“那怎么行,”小萧氏吩咐小丫鬟去取茶具,“还不容易回来一趟,还要你下厨不成。”
 
小萧氏带人去厨房,琳怡亲手斟茶喝。
 
橘红打开旁边的茶罐笑着道:“还有窨过的桃花。”
 
小萧氏总是记得她的喜好。
 
天色暗下来,橘红将氅衣给琳怡穿好,亭子里亮起了灯笼。夜晚的空气带着些凉意,却难得的清透。
 
时辰差不多了,琳怡起身准备去花厅。
 
“原来郡王妃在这里。”琳芳笑着走过来,旁边跟着林正青。
 
琳芳夫妻是她最不想见到的,琳怡就要找借口离开,琳芳先道:“听说一会儿郡王爷过来。”
 
琳怡笑道:“大约快到了。”
 
“那正好,”琳芳笑容有些虚假。“我和郡王妃好久没说话了。趁着郡王爷还没来,我们坐一会儿。”
 
既然话到了这里,琳怡也很想知晓琳芳和林正青想要说什么。转头吩咐丫鬟奉茶。
 
暖暖的茶握在手里,琳芳又去看林正青。
 
林正青表情温和,眼睛里却带着让人难以觉察的疏离和冷漠。琳怡总会觉得奇怪,只是新婚之夜那短短的几分钟,她竟然这样了解林正青。
 
琳芳抿了口茶,有林正青在身边让她眉宇飞扬。“姻家能没事真让人松口气,听说郡王爷和姻家政见不一。家里都在担忧……”
 
与其说担忧,不过是等着看笑话。
 
琳怡微微一笑要抬起头来说话,却发现一抹打量她的视线。
 
是林正青。
 
那目光中带着浓浓的好奇和审视,让琳怡不难联想到之前林正青和她说的话——你嫁给他是想要报复还是忘记了从()前的事?聪明人都知晓,千万莫要重蹈覆辙。
 
林正青嘴角浮起认同的笑容,仿佛回应着她的猜测。
 
琳怡微微一笑,带着和姐妹说话的轻声细语,“政事如何,作为内眷我们一点都不清楚,是不是四姐?”
 
一下子将她的嘴堵住。琳芳看着琳怡微翘的嘴唇,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林正青浅酌手里的茶,然后放在石桌上,“不提政事,从今往后姻家会感谢郡王妃。若是姻家能在京任职,那再好不过。”
 
林正青这是在说她救了姻家,姻家日后也会回报她。关键时刻出手能换来最大的利益。
 
橘红这时候过来道:“郡王爷来了。”
 
琳怡去迎周十九,将林正青和琳芳留在亭子里。
 
长廊旁边种着大片金桂、银桂,在灯影下开的绚丽,琳怡闻着桂花香带着丫鬟一路向前。
 
身后传来脚步声响。
 
是林正青和琳芳跟了上来。
 
林正青道:“广平侯府的桂花开的虽好,没有家里后院的桂花香,”说着顿了顿,“桂树的果实入药有化痰、生津、平肝、暖胃的功效。”
 
琳芳听得这话很诧异,“大爷还懂药理?”
 
林正青仿佛早已经预料道琳芳会有此问,“我是从不看医书……说起来,我倒是忘了这话是出自谁之口。”
 
这话本应和琳怡没有关系,却让琳怡不由地多想。林正青自从上次之后。人就变得比从前还奇怪,这一次见面也是句句有所指。不管是说她和姻语秋先生的关系,还是暗指周十九从姻家身上获得利益,都仿佛在刻意提醒她一件事。
 
……
 
琳怡在院子里接到周十九,两个人先去长房老太太房里。
 
周十九吃过了饭,让陈允远拉去书房里说话,琳怡将郑家的事婉转和小萧氏说了。
 
小萧氏惊讶地半晌没说出话来。
 
“母亲觉得如何?”
 
小萧氏显然对这门亲事没有强烈附和的意思。“突然这样一说……也不知你父亲是什么意思,还是……思量思量。”吞吞吐吐,和方才摆箸时情形一样。
 
琳怡想要接着问,小萧氏却站起身来,“时辰不早了,我吩咐门房备车。”
 
到底是什么事要这样瞒着。
 
……
 
回去康郡王府,一路上琳怡脑子里乱乱的不知在想什么。
 
进了屋,梳洗干净。琳怡拿起桌子上的茶来喝,差点就将茶盖打落。
 
“在想什么?”周十九笑着看琳怡,伸手指指旁边的棋笼。
 
左右也是无事,现在又没有睡意,琳怡走过去和周十九摆起棋来。
 
“惠和郡主送了我一支金钗。”不用说太多,周十九就能明白她的意思。
 
周十九盘膝坐在炕上,身上的白袍如同窗外皎皎月光,“姻奉竹从海上回来应该会去福建任职。”
 
突然提到姻家。
 
琳怡静静地听。
 
“这是姻奉竹自己的意思,要真正替百姓做些事。”
 
琳怡抬起头来。“朝上同意了要开海禁?”否则姻奉竹去哪里不好为什么要去福建?姻家为民请命,为的是海边打渔为生的百姓,以姻奉竹的性子,请命不成,心里必然愧疚,会想方设法弥补。
 
许多话不用和她讲的太清楚,周十九接着道:“户部官员奏报今岁福建米价腾贵。皇上命江西运米往福建。皇上当朝说。福建今日米贵全因去年水患,本年漕米缓徵。再者福建地处海滨人多田少,日后缺米。可向邻省借支钱粮,如遇灾荒及时放赈,再行奏报朝廷。”
 
这样一来就为欲开海禁做足了准备,福建渔民也不必担忧日后生计。姻奉竹这次进京也不算白来,日后回去福建就更加容易上任。
 
琳怡回想今日父亲在桌上兴高采烈的模样,原来是因为福建之事高兴。在福宁那些年不要说父亲,连她都听惯了水灾过后流民携全家出走觅食的事。若是朝廷能如此,百姓便能得了实惠。
 
周十九道:“皇上命户部核算海禁之前市舶司每年交纳朝廷多少关税。”
 
琳怡眼睛一亮,真是好法子,都说开海禁,真正会如何没有人知晓,户部将数字报上来,朝堂上会有不少人惊讶。
 
朝廷有了这些银子,地方压力大减,首先轻松的是户部,户部定会大力推促整件事。
 
想到这个,琳怡道:“从前总听父亲说朝廷会在福建、山东、奉天等地设仓存储米粮,现在福建先行一步,接下来是不是各地也要动手筹备。现下正是秋收,各地奏折也该陆续送去户部……若是户部不同意开海禁,不上折子迎合,那么接下来皇上就要和户部要银子惠及各地,户部拿不出银子就成了众矢之的,今年只要有灾祸朝廷赈济不利,户部尚书就别想再在安稳做官,是余生都在大牢里度过,还是成为皇上身边的能臣,想必谁都能算出这笔账。”
 
周十九赞赏地看了琳怡一眼,“我怎么不知晓,什么时候元元做了阁老。”
 
这时候打趣她,“妾身不过是顺着郡王爷的意思说下去罢了。”《道德经》上有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虽然她不懂治国之策,不过周十九恰好说的是朝廷收支,这和中馈相通,政事谋略她不懂,不过最终的结果已经昭示,她还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皇上不是一时兴头要开海禁,而是已经谋划了许久,怪不得周十九一早就站在开海禁这边……这样的深思熟虑,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谁拦也是拦不住的。
 
周十九笑道:“听岳父说,御史要拿祖宗家法来压皇上。”
 
琳怡正好堵死了周十九一步棋。祖宗家法……前朝就已经禁海,是前朝皇帝的祖宗家法,还是大周朝的祖宗家法,只要皇上当朝这样问,说此话的御史就要吓得跪在金銮殿上。
 
不过她刚提起的是郑家,怎么会引出周十九这样一段话。琳怡思忖着,“郑阁老如今是愿意推行海路邦交外贸了?”
 
周十九道:“户部尚书和郑阁老交好。”
 
也就是说本来要致仕的郑阁老经过了这次会再得皇上重用。
 
琳怡微皱眉头,“郡王爷是觉得应该和郑家结亲?”
 
周十九摇头,“未必。开海禁成了定局,接下来皇上不免要着手另一件事。”说着深深地看了琳怡。
 
琳怡心里一跳。
 
周十九微微一笑,“皇后娘娘只诞下了一位公主。从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