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 第2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清议中被万人指点。

陈正汇不再多话,他方才只是提醒赵瑜后果,并不是为了那些贪官污吏说话。如今,他已不会站在地方官吏一边说话了。自从昨日赵瑜挑明要分封诸侯后,明摆着他这个宰相日后就会是大宋的一名诸侯。他只要帮着赵瑜治理好国家,至于赵瑜想怎么处置地方官吏,他也只需帮着稳定政局就可以了,不会再有半点与他们休戚与共的想法。

同时,陈正汇更清楚,朝堂上的各大重臣,只要有希望被分封的,都绝不会再为地方的贪官污吏说话,他们只会站在赵瑜这一边。旧时能只手遮天的官僚集团,赵瑜只用分封一策,就硬是扯成了两半。

没有宰相副署,皇帝的诏令虽算不上废纸,但官员们都有权利不理睬这种不合法的中旨。而宰相如今已然默许,赵瑜笑了,陈正汇的心理变化他是有点数的,“既然如此,要做就一起做好了!跟永免天下丁税一起,孤会再下一个诏令,自今而后,官绅一体纳粮!南卿,你知道该怎么说!”

应是石破天惊的言论,陈正汇却还是保持沉默。为相多载,他太明白赵瑜能力,以及东海的实力。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若行之不当,甚至能让皇权倾覆,但赵瑜只要想做,就是能够做到。杀光了地方上的贪官,东海有的是人代替;天下士绅不满,赵瑜照样能控制住朝堂百姓。

因为他有人,因为他有枪,因为他还有东海新闻。

南山则的虬髯一阵摇晃,他是在笑:“陛下之所以要官绅一体纳粮,那是因为免了天下的丁税。国库入不敷出,当然要另找财路。陛下不愿剥削百姓,就请官绅们担待一点,他们身受国恩,为君父分忧也是理所当然。”

赵瑜的眼中有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操控历史的感觉,是如此的迷人。在天下乱局的情况下,改变旧时制度也相应容易了许多。就让他在登基时,将千年来的陈规一起粉碎好了!

满清十二帝,唯一可取的就是雍正。若不是他苦心积虑打理康熙那个所谓的‘圣主’留下的烂摊子,满清早百年就亡了。改土归流、官绅一体纳粮,光凭这两条,已经名扬青史了。可惜的是,他虽然用强硬手段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他的名声,却被那些利益受损的官宦们传扬得臭不可闻——什么篡改遗诏,什么吕四娘,莫名其妙的传言,让雍正成了民间传说的中反面角色——撰写史书,控制舆论的毕竟是那些文人士大夫。

不过,赵瑜如今控制着报纸,也代表着他控制着天下舆论。他与所有古代封建帝王不同的地方,就是赵瑜很清楚,如何引导舆论而不是钳制舆论。他为之立足的利益集团,也是工商业为主的群体,而有可能反对的臣僚们,又因为分封的存在,而放弃与赵瑜争辩。谁会为他人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个人会,但群体绝不会。

赵瑜不可能向诸侯国的田地征粮,只会让诸侯们纳贡,并通过控制海上贸易,而获取商税。会受到损害的仅仅是那些曾经的官绅地主。若是在和平时代,他们的势力强大,甚至可以与皇权抗衡。但如今战乱,就算有人不满,甚至集体投向赵桓、金虏,赵瑜完全可以直接派兵去斩草除根,并通过报纸,将他们永远钉扎耻辱柱上。

战略规划已有了定论。赵瑜所要做的就是稍作停留,然后一口气走下去。他将手平平张开,又紧紧捏起,嘴角勾勒着自得的微笑,未来尽在掌握中。

未来的一年,也许战争会少上许多。天下三方都要喘口气,积蓄实力。而后,决定天下谁属的战火,将会重新燃起,而赵瑜,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他绝对能笑到最后。

赵瑜遥想着未来,提前五百年的发展,让历史上的敌人不会再有半点机会。江南的轻工业,华北的重工业,东北的粮食,中原内陆的人力,海外藩国的市场和原材料。只要这些逐步成为现实,世界就是汉家的世界。

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赵瑜完全不会去瞎操心,就算定都在草原边缘又如何?

一个飞梭已经在纺织工业上普及的国家;一个研究院中有十几个小组正在开发蒸汽机的国家;一个钢铁产量接近千万斤的国家;一个拥有枪炮等热兵器的国家;

一个军事教育完全近代化的国家;

一个海疆比领土还要广大的国家;

一个已经进入半工业化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还要担心会被蛮族入侵,那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笑话,完完全全的杞人忧天!

也许五百年后,小冰河期依然降临。不过就算辽东乱起,那也会是无产阶级揭竿而起,而东北的蛮族早已踢出历史舞台,成为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了。

赵瑜半眯着眼睛展望未来,众宰辅讨论着怎样将今天的决议化作一道道谕旨和新闻,按照合理的顺序,向天下发布出去。这时一封金牌急报,打断了御书房中的一切。

朱聪从侍卫手里接过金牌和信笺,他是总参谋长,理应由他当先拆看。当着赵瑜的面,朱聪验过金牌的真伪及信笺的完好,拆了开来。

展开略作浏览,便立刻笑着呈给了赵瑜。其他各人带着好奇,不知是什么情报。

赵瑜低头看过,随手折好,抬头对着众人笑道:“我家那个混蛋小子,终于清醒了!”

注1:头子钱,就是附加税。在宋时,若是正税该交一贯,那还要附加交上七文到二十文不等的头子钱。

支移钱:就是在征收秋税时,要求农民运至指定地点交纳,如果农民不愿随长途运输之劳,就要多交一笔“支移”,也就是“脚力钱”。

折变:在征收夏税时,钱物辗转折变,也提高了实际交税额。如夏税是要交一匹绢,到了税吏手上,先按市价折成钱,但他不收钱,而是再依官价折回绢。任何情况下,官价总比市价要便宜许多,也就是说,原本要交一匹绢,折变两次后就成了两匹。可往往这种折变绝不仅仅局限于两次,折变也可以从钱到绢,再从绢到丝,继而从丝到粮,最后又从粮折回钱,折变几次后,税赋就变成了七八倍。

最后说一句,宋代是士大夫们和小市民的乐土,但绝不是农民的。

第六十四章 九五(完)

洪武元年三月廿一。丁亥。

子夜。

南京建邺城外。

千万只排列整齐的高架火盆,将一个个方阵从黑夜中描画出来。围绕着圜丘天坛,万余名士兵,数百官员,屏气凝神的肃立在自己的位置上。千万人鸦雀无声,就算是咳嗽,也要捂着自己的嘴。只能听见七尺多高的三脚木架上,一块块洗选过的无烟煤在火盆中噼噼啪啪的燃烧声响。

正是东海王赵瑜登基为帝的日子。自四天前圜丘内外全数完工,一支支队伍就不断驻扎进圜丘周围,驱赶闲人,打扫地面。并四处搜检,甚至连一个耗子洞都不放过,皆用土石牢牢封死。

当然,这些守护大典安全的军队的任务并非仅仅是翻老鼠洞,在圜丘周围设置五岳、四渎、二十八宿,以致天下千百神灵的神主;搭建供天子和文武百官更衣休息的大小帐幕;安放各种礼器仪仗;甚至还要照顾好祭祀用的牛和羊;一桩桩、一件件,各色琐碎的杂务也同样是他们的工作。到了今日,他们又成了大典上的仪卫,为仪式助威增色。

祭天、登基,都是国之重典,头等的礼仪。即便是时间再仓促。也容不得有半点差错。所有人兢兢业业,一切的辛苦,只为了赵瑜登基的那一刻。

岳飞,作为军学初级指挥班的一名进修生,与他的几百名同学们一起,整齐地站在方阵中。以他六尺多的身高,当仁不让的站在队列的首位。右手拄着上了刺刀的火枪,左手紧紧贴着身子,腰杆挺得笔直。

这一个方阵,都是立过功勋的低层军官,在军学里进修三个月后,便要外放高升的。论地位比附近的士兵们都高上许多,所以站得位置也更加靠前,就贴着从南门延伸过来的官道边。

所有人都是一身崭新的崭新的装束。数百顶光滑锃亮的钢盔反射着火盆中红光,分作红蓝双色的挺括军袍上还残留着一点米浆味道。紧紧束起的宽边腰带和斜拉下来的武装带,将军官们健壮的体格勾勒得淋漓尽致,越发得显得虎背熊腰,威风凛凛。脚上的皮靴也是一般的崭新,高帮硬底,若是齐齐的踏着地面,便是一片让贼寇闻声丧胆的雷霆。

这一众气势肃杀的军官,分别来自陆军和海军,便是赵瑜帐下一群杀得女真铁骑丢盔弃甲、打得南洋百国灰飞烟灭的虎贲熊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上的星月也在一点点的西移。

自古以来祭天典礼,开始时间都是在丑时。春秋两季在丑时一刻,而冬春时节则是在丑时七刻。

此时不过刚过半夜,离丑时七刻还有一个多时辰,天依然黑沉沉的。漫天的星辰与半轮下弦月交相辉映。星月灿烂。日出之后,当是一个艳阳天。

看着这样的天气,所有人的心都放了下来,岳飞也是一样。

此时刚过清明,正是细雨霏霏的使节,前日与昨日也是绵绵细雨时段时歇的下了整整两天,不远处的燕雀湖水涨了一尺多,地面上也是泥泞不堪。

就在昨日,岳飞还清清楚楚的看见工部的两名侍郎在圜丘内内外外,将每一寸地皮都亲自用木杖敲过一遍。尚幸当初夯筑得十分坚固,组成天坛的黄土并没有因为雨水而崩散。反而因为一开始就特意将圜丘的地面造得微微向外倾斜,细微的角度虽然用肉眼根本无法分辨,但雨水一落到圜丘中,便很快就流出圜丘,通过几条暗沟进了燕雀湖中。

不过就算如此,雨日郊天依然不是个好兆头。但到了昨日夜幕降临,雨势却缓缓收止。到了此时,终于是云破月出,一颗颗星子在澄清的天幕中闪烁,竟然是放晴了。

皇帝受命于天,天地异象。无论雷霆雨露,还是山崩地裂,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洪水干旱,皆是天地对帝王的评判。

金主阿骨打死时,曾有太白昼现,其人虽非真命主,亦是一方豪雄,有天象呼应也不足为奇。而道君施苛政,洪水淹京城,此一事更是理所当然。而赵瑜若真有天命在身,是为真龙,皇天又岂会不向他一作表示?

而如今云破月出,天命已现,圜丘周围,哪还会有人再怀疑赵瑜的命数?

心情有些放松,岳飞轻轻晃了晃脚尖,正立了一个多时辰,腿脚都有些发麻。但他用余光看了看左右,周围同学却都是纹丝不动。数年的军旅空白,虽然武艺从未放下,用兵资质犹在,但站起军姿来,他的耐力已是比不上久经训练的一众虎贲。

不甘示弱的扬起下巴,挺胸收腹,岳飞的身子一下绷得更紧,仿佛一座硬邦邦的雕像,松懈下来的气势转眼就不见踪影。不论学习还是训练,骄傲的岳鹏举决不愿输给任何人。就算站队列,也要站出个头名来。

岳飞的胸口挺得高高,胸前的刚刚别上去的四枚勋章,在火光中闪闪发亮。他那个编入了士官学校,方阵远在三里之外的弟弟看到这几枚勋章时,连眼睛都冒出火光——那是羡慕的。

他胸口上的四枚勋章分两排排列。下面的两枚,一是燕津会战参战纪念章,那是参加了歼灭两万女真铁骑,生俘金国皇储的燕津会战的证明。参战的三万官兵,上至陈伍、郭立,下至天津城中的守兵,人手一枚,连式样、质地都没有区别。岳飞和岳翻虽然没有在主战场上杀敌,但都在天津城外配合了作战,照样得到一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