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 第6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看了眼赵琦,接着道:“而琉球遭了兵,甘蔗地今年是没指望了,糖坊只能停工;其他杂用作坊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今年下半年,岛上就只剩船坊有收入。按二郎你的说法,今年的收支赤字定了!”

赵瑜皱眉:“那这些日子,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对策?”

赵琦从旁插嘴道:“只能开源节流!”

“废话!”赵瑜心情不好,张口骂道:“我问的是具体对策,说什么空话!”

赵琦被骂得一缩头,呐呐不敢言,赵文从旁解围道:“节流有些难办,岛上的支出都是省之又省,军中兵饷,劳工薪资都没法儿扣减,疍民和海盗的新建屋舍也是一笔支出,虽然多用奴工可以省些人工,但材料费却减不下去。倒是开源,的确有些办法!”

赵瑜问:“是湄屿吗?”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地方了。

赵文点头:“正是湄屿。”

赵瑜一摆手:“学郑家收买路钱的方案,可以不用提。我可不想把海商们都得罪了。日后用到他们的地方很多,不能因一点眼前之利,把他们变成敌人。”

“当然不是!”赵文摇头,递上一份公文,说道:“俺同船行的一些老帐房商议过了,要想在短期内增加营收,只有在湄屿开回易私港。”

“开回易私港?”赵瑜接过公文,只翻看了几页,便放下问道:“泉州南面的围头澳(注1),是最大的回易私港,不解决他们,开了港也没人会来。你有什么办法?”

赵文摇头笑道:“不用我们动手。围头澳这几年被郑家控制,在郑家的搜刮下已经破败不成样子。而现在郑家一倒,剩下的势力必然会大打出手,争夺控制权。这么一来,围头澳又要乱上半年。只要湄屿开港的消息传出去,那些走私海商必然会蜂拥而至,三月之内,就能有两千到两千五百贯营收,到明年,每月五千贯不成问题。”

赵瑜考虑了一下:“既然这样,你挑两个人去湄屿,帮武兄弟把管理私港的工作担起来。三个月后,我要看到现钱。”

赵文应了,看赵瑜有些困顿,便起身告辞。走到门边,突然回头道:“对了,二郎。还有件事。”

“什么事?”

“陈先生罢课了!”

注1:围头澳:位处泉州港南,对面即是金门。在宋时,是福建最大的走私港。

第四十三章 余波(中)

“陈先生?罢课?”赵瑜冷笑了一声,“他还真的做出来了!”

“是啊。”赵文道:“就跟二郎你早前预计的那样。自从出兵湄屿的那天起,陈先生就再没说过一句话。就像四年前他刚被大郎从海岛牢城掳来时一样,”他语带讥讽的说着,“大概是不屑与我们这些叛逆为伍罢!”

赵琦听得大叫:“郑家私启战端,先动手的是他们,我们只是还击罢了!怎么我们倒成了叛逆!”

“谁叫郑九是官,我们是民呢!”赵文冷笑道,他一摊手,“看来只有我们再次被招安,陈先生才会再说话了。”

“招什么鸟安!”赵琦骂道,“我们又没有攻州占县,只不过夺了个外海的小岛,又不是什么要紧地方,官府会理才怪!”

“会理会的,我们也早有准备……”赵瑜说着,突然话音一顿,整个人都怔住了。而后眉头皱起,不住摇头苦笑。赵琦的话提醒了他,让他想起一个被忽视的极严重的问题。当年浪港寨横行东海,占了大小海岛十几个,杀败的官军也有上千,但直到攻下昌国县城,才被真正重视起来。如果这次死的只是个普通的都巡,丢个屁大的小岛,在大宋当道诸公眼里的确不算什么。

但郑九不同,郑家在福建早编织起千丝万缕的利益网络。郑九一死,湄屿一丢,这些被利益网络联起的势力定然要反扑,而赵瑜在湄屿的布置也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切。但当赵武击败了来犯之敌后,接下来,衢山军定然会成为众矢之的,福建向朝中请兵,衢山再度被宋廷全力围剿也在意料之中。对此,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物质上,赵瑜也早有准备。

但这些准备现在却出了意外。打仗拼的是钱粮,衢山却没钱没粮了。招来几千疍民、海盗,对赵瑜来说是意外之喜,但对于衢山财政却是横祸飞灾。原本就很紧张的用度,一下就被捅出个大窟窿。虽有聚敛钱财的应急措施,但湄屿开港,要得是和平稳定,而战事一起,又有哪个海商会来?前面他和赵文在那计算着,却是一厢情愿。而赵文让几个老帐房弄出的报告,自然也是笑话,若是从参谋室调几个参谋一同来撰写,定不会犯这等最基本的战略错误。赵瑜拍拍脑袋,他刚才真是昏了头了。

赵瑜抬头,看见赵文一脸凝重的看着他——赵文也想到了。“二郎,这下如何是好?”他问道。

赵瑜哈哈一笑,洒然道:“怕什么?不让我们做正经生意,我们就做没本生意。如果官府想要来攻,我们就先打出去,两浙、福建几千里海疆,随便挑两个州城,用火药炸开了洗城,钱粮要多少有多少!我不愿杀戮太重,害了百姓,但逼得急了,什么事我也做得出来。”

“这?”赵文迟疑。按照一开始的计划,只要利用海战优势,击败来围剿的官家水军,逼得宋廷再次招安就够了——无论如何,福建一地官僚的利益,不可能凌驾于大宋整体利益之上,再怎么说也仅是攻下一个小岛,杀了一个都巡罢了——衢山军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开发台湾上。

但要是要是按赵瑜所言,情况就完全两样。凭衢山现在的兵力人数能不能攻开州城暂且不论。洗劫州城后,要面对疯狂报复的官军,其战事必然绵长日久,无论胜败,海外开国的计划,肯定要延后。

赵瑜看出赵文的顾虑,笑道:“不要想太多,这只是最坏的打算!不一定会走到这一步。若说一仗不打,也不是没可能的。”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并不是作伪,而是真的从眼前之事上,连带的想通了许多,就像打开了一扇门,原先都忘掉的东西,都一下想了起来。

“怎么说?!”赵文立刻追问。

赵瑜轻轻拍着扶手,貌似悠闲:“那要看在童太尉眼里,一个死掉的都巡检和契丹、女真的线报孰轻孰重了!”

“童太尉?”赵文恍然大喜,但很快又皱起眉头,“但我们根本就没有契丹、女真的消息啊!”

“我们没有,童贯就有吗?虽是信口开河,但也不惧童贯找人来对质。”赵瑜大笑,“只要童贯上了当,帮我们把福建请兵的要求压下过一次,他也不可能再提议出兵,难道童太尉会自打耳光吗?何况,我们只要拖过半年,把资金周转回来就能缓过气了。”

赵文想了想,觉得赵瑜说得的确有理,便问道:“那这情报该怎么写?”

“就说从辽东来的高丽商人口中得知,世居混同江(松花江)畔的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即将起兵叛辽,东京道内一片混乱,货物转运困难,东珠、人参的价格因而翻了一番。所以准备着明年派船绕过高丽,从北海入混同江口,直接去产地购买。”赵瑜笑着说道,在赵文赵琦眼中他是信口开河,但实际上却是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史实。

当此时,完颜阿骨打虽然尚未继承族长之位,但他的名号在契丹国内的却流传甚广。敢在头鱼宴上不从辽主之命,不起舞庆贺的也只有他一人。驱兵吞并周围部落,率五百骑兵突至离东京辽阳府不过百十里的咸州城,却都是阿骨打这两年做的事。完颜部将反的传言,契丹东京道上,几乎人人皆知,也就等着他何时起兵罢了。这传言,不仅在辽国流传,就连大宋朝堂也有耳闻。就在今年的二月十二,‘以辽、女直相持,’,天子赵佶也下诏加强河北边境防务。在这种情况下,赵瑜不愁他这番话童贯会不相信。

“文兄弟,”他命令道,“你找个去过东京送礼的精细人把我说的这些牢牢记下,让他传口信——这样才能见到童贯。至于郑家的事,对童家的那位收了我们上千贯的总管顺口提一下,让他传到童贯的耳朵里去。童贯掌管枢密院,他若是有心,见到福建的请兵文书,自然会帮我们压下。我记得库中应该还有些人参、东珠,貂皮也有几件,再配些珊瑚、玳瑁什么的,也一起打包给童贯送去。”

赵文低头记下,抬头笑道:“二郎你说得活灵活现,倒像是真的一般。我就不信,童贯会不上当!”

“他相信是最好,若是不信,也要有所准备。”赵瑜对赵琦道:“老三,你明日去参谋室,同他们一起把和、战两端的计划都定出了,包括攻打州城的,全都得预备着。”

赵琦点头应是。赵瑜一看赵文:“文兄弟,你也一样,明天把和、战两种情况下的预算做出来,还有,加紧购买粮草,以防不测。”

赵文拿笔记下,点头应了。

赵瑜用指尖轻轻敲打着扶手,又道:“再知会马叔一声,请他造两艘适合在北洋(注1)走的沙船——我们现在的衢山船都是尖底,在白水洋还好些,但去了北面的黄水洋,多半会搁浅,还是防沙平底船方便——虽然现在能对童贯说谎,但日后可不行,契丹、女真的消息,还得帮他打探着。”

赵文皱眉:“二郎,我们现在没钱!”

“那就先设计着,明年有钱时再造。这事不急。”

赵琦听得有些奇怪,问道:“二哥,不是说从混同江口去吗?绕过高丽,经北海趋混同江口,应该不需要沙船罢!”衢山的海图上,日本以北的海域统称为北海(注2),虽然衢山的探险船或者说捕奴船没有入过混同江,但北海沿岸的高丽、东海女真以及生女真阿里眉部(注3)都打过交道,画过海图,也了解其地地理,所以赵琦能有此一问。

“糊涂!”赵瑜笑道:“打探消息,入渤海,去辽东听听传闻就够了,难道还真的绕上几千里,进混同江打转啊!”笑骂了两句,他打个哈欠,一摆手,“夜了,也没什么事了,你们回去罢!”

两人应了,一齐起身。赵文笑道:“三郎和俺明天都有事做。那二郎你呢?”

“我?我明天去找陈先生。顺便聊一聊。能成就成,不能成,也就罢了。现在的衢山义学,有他没他,已经不会有太大差别了。”

注1:北洋:即现在的黄海和一部分东海。‘今自二浙至登州与密州,皆由北洋,水极险恶。’——《西溪丛语》。而白水洋、黄水洋同属北洋,因海水颜色深浅而得名。白水洋为舟山岛至长江口一带,而黄水洋则是长江口至连云港。

注2:在辽国,现在的日本海,称为东海。而黑龙江入海口处的鄂霍次克海则被称为北海。不过为防与北宋的东海混淆,就把辽国东、北两海合称北海。

注3:阿里眉部:生女真的一部。世居现在的鞑靼海峡两岸,也就库页岛和黑龙江入海口附近。

第四十四章 余波(下)

次日晨起。

赵瑜梳洗过后,直趋义学。观看了一阵校场上学生们的队列操演,再绕过书声琅琅的教室,推开图书馆的大门。

寂静的图书馆中,几张长条桌边,散乱的坐着二十多人,人人聚精会神,个个捧书细读,都没察觉赵大当家的到来。

赵瑜轻手轻脚的避开他们,走上楼梯。二楼,一人端坐窗前。赵瑜一笑,那陈先生果然就在这里。

走到陈先生身侧,赵瑜恭敬问道:“先生日来安好?”

陈先生放下书,起身回礼,却不发一言。赵瑜丝毫不以为忤,只怀中掏出一卷手抄的书册,坐到陈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