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绵远流长,波涛汹涌。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遴选的100件历史大事,或是讲述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政治变革,或是记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或是描述了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巨变,等等。它们中有的开启了一个时代;有的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有的甚至逆转了历史原来的走向,影响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人的命运。如果把这些大事连缀起来,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脉络清晰、气势宏大的历史长卷。因而阅读这些大事,我们便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窥斑知豹,进而从中揣摩与品味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作为历史事件,它不是一串可以随意戏说的故事,中国历来有捍卫历史真实性的传统。在古代,有不少史书作者为了能撰写出合乎事实的历史著作,不畏强权,有的甚至为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尊重历史,也为了使读者能正确地了解历史,本书作者在参考大量权威的历史文献、史学专著后,力图对每一件历史大事进行客观公允的描述,并且尽可能不做任何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使读者在较为客观的氛围中了解中国历史的大事,获得一个自主感悟的空间。    
    不同于一些板着面孔、带着浓厚说教意味的历史类的书,本书的语言浅显且充满情趣,加上简明的版式、几百幅生动的彩图、准确到位的图解等多种视觉要素与文化要素的有机结合,使读者能在闲适愉悦中,把握中国历史的大势,更好地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总之,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的新型历史读物。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朋友在轻松地了解历史大事的同时,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为己所用,指导自己的人生。    
    


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形成

    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是黄帝,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文化条件。    
    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是肥沃的地方,住在四周的各部落都向这里迁徙,有来自东方的九黎族,来自西方的炎帝部落,来自北方的黄帝部落等。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都是神农氏的后代。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叫轩辕,号有熊氏,又号帝鸿氏。黄帝出生时就神奇灵异,在摇篮中就会说话,小时候伶俐懂礼,长大后聪明练达。炎帝和黄帝是同祖兄弟,炎、黄两族是从两个互通婚姻的集团发展来的。传说中炎帝牛头蛇身。炎、黄部落最早居住地是姜水、华阳,即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他们几经迁徙,由黄河支流渭水上游一带向黄河下游的中原发展。在东方的苗夷集团中最有影响的叫九黎族,首领叫蚩尤。他们活动在山东一带,共有九个部落,八十一个氏族。传说九黎族都有野兽一般的强壮身躯,铜头铁额,吃沙石子。    
    蚩尤率领部落积极向北方扩充自己的势力,向中原挺进。各个部落向中原的大迁移必然引起冲突,导致战争。蚩尤部落在他们比较弱小时归附黄帝,后来他们发现了金属矿,学会了冶炼,铸造了许多精良兵器。蚩尤进逼中原首先和炎帝部落发生了冲突,因为武器精良,打败了炎帝。炎帝就向黄帝求援,同黄帝结成联盟。黄帝在向中原迁徙时,同以虎、豹等为图腾的部落结盟,休养生息,鼓励耕作,逐渐强大起来。在距今5000年左右,黄帝与炎帝部落大战九黎族。蚩尤不仅拥有先进的武器,而且会吞云吐雾,使人迷失方向。黄帝于是让大臣风后制造了指南车,辨清了方向。他又让水神应龙畜水抵抗蚩尤。应龙决堤放水,大坝一决,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奔来,淹没蚩尤城。蚩尤于是请来风伯、雨师,顿时战场上风雨大作,黄帝无法前进,旱神魃出来帮忙,她一出现,风雨停止,天气放晴。蚩尤不得不放弃蚩尤城,向北进入华北平原。双方战于河北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最终黄帝战败蚩尤。蚩尤落荒南逃,被黄帝擒获并杀于野外。刑天及蚩尤的部下把蚩尤的尸体偷运到河南濮阳西水坡秘密下葬,下葬的日期——正月初八被定为苗家的国难日。不久刑天与黄帝大战,因寡不敌众被黄帝斩首,但刑天的尸身不倒,他的两乳变成双目,肚脐变成了嘴巴,继续舞动干戚战斗。夸父则在潼关被应龙万箭齐发射死,鲜血染红了潼关。黄帝取得了对九黎族的决定性胜利,九黎族这一支力量融入到炎黄族中。    
    黄帝、炎帝打败蚩尤后,同盟关系破裂,两个部落战于阪泉,即阪泉大战。经过三次艰苦卓绝的战争,黄帝战胜炎帝。炎帝部落的共工与黄帝战争失败,一怒之下用头碰撞不周山,从此天地西北高、东南低。这次战争后,黄帝向南发展,经过52次战争后天下归附,黄帝由此成为黄河中下游部落联盟的大盟主。公元前4513年,黄帝轩辕在釜山会盟并取代神农氏登上帝位。    
    涿鹿、阪泉大战使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共同发展,推动了原有的氏族部落发生分化和改组,并使各个不同的氏族部落之间交错居住、互相通婚,这样就打破了原有部族的界限,奠定了华夏民族形成的基础。分散的各个部落杂错和融合、各个部落的战争和联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逐渐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华夏族就是这样形成的。    
    


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此之前没有阶级和剥削,是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夏朝确立了私有财产制,产生了阶级社会,由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制国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夏朝世袭制度的创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大进步,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许多制度、礼仪、文化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朝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大禹之子启承继父位,但是夏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启的父祖一代代共同创立的基业。夏族兴起于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古代文献常将颛顼作为夏的先祖,颛顼的儿子就是鲧,鲧为夏部落酋长的时候,尧曾封他于崇(又称嵩山,在今河南西部一带),所以鲧亦称崇伯,鲧曾被“四岳”推荐负责治理洪水,历时9年而最终失败,舜帝把他流放到了羽山并处死,大家又举荐了鲧的儿子禹来治水。    
    禹具有非凡的才干和深谋远略的政治胸怀,面对先父治水未成身先死、辛苦无功反获罪,他没表示出任何愤怒,依然恭谨地侍奉舜,得到舜和各部落首领的信任。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吸取其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水患。在治水过程中,他亲自勘察祖国的山川水脉,将全国土地分等,划分九州,进行水利灌溉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夏部族势力增强,博得了各部族首领的支持,渐渐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最终接受了舜禅让的部落联盟首领之位。    
    在夏王朝建立以前,曾出现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间争夺联盟首领的斗争,其中江淮一带的强大部落三苗,与华夏部落进行了一百多年的争夺战。当禹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领袖时,三苗便起兵大举进攻,这时禹正想把联盟势力扩展到长江领域以巩固其统一。禹出师之前,在祖庙进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和誓师大会,率五千人的主力部队南下,沿途联合了一些受三苗侵扰的氏族部落。禹的部队经过严格训练,气势很盛,苗军大乱,纷纷四散,一部分人逃走,一部分人被俘。三苗属黎人,因而古代把奴隶称为“黎民”,中国奴隶的发生,可追溯到这儿。这次征伐三苗,使多年来一直同夏部族政权对抗的南方民族政权瓦解,也震动了北方民族和东夷各部落,他们纷纷归顺,成为维护王权的世袭贵族。    
    禹成为领袖后,非常注重联盟的巩固与统一,注意兼顾各方面利益,协调各种关系,分封拉拢有功诸侯,使夏有了雄厚而稳固的政治基础。在此情况下,召开了禹即位后的第一次大会——“涂山大会”(今安徽蚌埠西),各路诸侯络绎不绝,涂山热闹非凡,盛况空前。诸侯们带来当地的礼物作为朝觐的贺礼,献给即位的王君,史载“禹会诸候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会上举行了隆重的祭天祀土仪式,表明禹受命于天,从此掌管天下。禹对未有封号的酋长们加封其为诸侯方伯,并与他们商定每年向夏进纳贡赋的标准。昔日以平治水土、发展生产而名满天下的禹,在大会上又充分展示了高超的统治才能,使各地诸侯心悦诚服,增强了其凝聚力。涂山大会为夏走向王权专制进一步铺垫了道路。大会之后,禹把各方进献的金属铸成九尊鼎,象征普天下九州归于一统。    
    在选择后继者问题上,禹也显示出充分的谋略。他想结束带有原始民主色彩的禅让制,但又考虑到传统观念影响很深刻,便采取了灵活做法,使禅让制向世袭制转变。他推荐了已值耄耋之年的皋陶作为他的继承者,皋陶等不到实行禅让便先禹而死。他又推荐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益。当时推举继承人已经不是各个部落共同推举了,人选基本上就取决于大权在握的禹一人。禹死后,益重演禅让一幕,把权力让给禹的儿子启。禹的举措实际上是一步步为启掌控权力铺平了道路。启继位,正式建立夏朝,建都阳翟(河南禹界),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始了。    
    


第一部分:华夏民族的形成盘庚迁都

    盘庚迁都是商朝的分界线。之前的早商,由于政治发展的需要屡次迁都,到汤的九世孙盘庚继位迁都于殷后,才逐渐稳定下来,进入鼎盛时期。汤建商以后,商氏族部落向奴隶制国家转化,初步建立了专制王权,但王位继承制尚未固定,就出现了王位纷争的“九世之乱”,国势几度衰退,政治力量削弱。臣服于商的各国也纷纷挣脱其控制,面对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刚继位的盘庚力排众议,断然决定迁都于殷。在此过程中,旧部落贵族势力被削弱,专制王权得到加强,商历时几代的动乱终于平息了,建立稳定的奴隶秩序,结束了流徙不定的生活,创造出繁荣的青铜文化。    
    在早商的历史上,由于王室内部的权力之争,新王即位时,曾多次出现采取迁都的办法,一方面摆脱王族争权夺利的状况,另一方面为了找个更合适的地方营建自己的势力,加强对诸侯、方国的控制。盘庚继位后,也面临着国势衰弱的复杂局面。王朝统治危机四伏,内部矛盾斗争激烈,由于商的王位继承制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并存,还不是严格的传子制,因此每当一位商王去世,都会引起一场争夺。这一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王室之争使得诸侯、方国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不再向王朝进贡。盘庚即位时,发生了彭、韦二方伯的叛乱,北方和西北方的土族、羌族也日益强大,对商的统治造成很大威胁,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得新王盘庚不停地思索寻找解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