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16- 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选定在东北战场。 

     当时在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有卫立煌集团辖4个兵团,共14个军44 

个师55万人。他们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包围于长春、锦州、沈阳三个互不相联 

的地区。其中,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8个军24个师30万人,防守 

沈阳地区,以确保沈阳并伺机增援长春、锦州;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 

国率2个军6个师共10万人,防守长春孤城,企图牵制人民解放军主力;东 

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率4个军14个师15万人,防守义县至秦皇岛一 


… Page 35…

线,重点在锦州、锦西地区,以确保与关内的陆海联系。国民党军企图集中 

兵力,重点守备,并妄图打通北宁路,如形势不利即撤至关内。 

     东北人民解放军于冬季攻势后,为适应“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 

需要,先后进行了整编,加强了以炮兵为重点的特种兵建设。至 1948年8 

月,东北野战军已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和17个独立师共60余万 

人,东北地区敌我力量对比上,人民解放军已占相当大的优势。东北解放区 

已拥有全东北98%以上的土地,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了95%的铁路线。 

     为了全歼东北境内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东北,毛泽东制定了关于辽沈 

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东北野战军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主力南下北宁 

路,首先歼灭锦州之敌,攻占锦州。锦州是东北国民党军队通向关内的咽喉, 

攻占这一战略要地,不仅割裂了关内敌人和关外敌人的联系,便于人民解放 

军把卫立煌集团封闭于东北,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并可诱使沈阳之国民 

党军队出援,造成打运动战的条件。因此,攻克锦州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只 

要攻克了锦州,就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 

     但是毛泽东的计划并未马上得到实施,在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的问题 

上,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和中央发生分歧,林彪主张先打长春,认为它好 

打;而中央和毛泽东认为打锦州更为有利,拿下锦州就等于关上了东北的大 

门,使敌人无法逃窜。林彪坚持已见去打长春,结果伤亡很大,只好停止。 

后来在政委罗荣桓等人的坚持下,他才接受按中央意图南下攻打锦州。 

     为了配合东北战场的作战,中央军委还指示华北野战军发起察绥战役, 

以牵制傅作义兵团,使其无暇东顾,抽不出军队支援东北战扬。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于9月10日南下北宁路,以6个纵 

队零4个师指向锦州,对付范汉杰兵团;以5个纵队对付沈阳之敌,并阻止 

长春之敌突围;以第一兵团继续包围长春之敌,并佯装攻城以迷惑敌人。 

     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在义县至唐山段380公里的战 

线上展开了强大的攻击。12日夜突然包围了兴城、沙后所、绥中之敌。14 

日锦西国民党军向兴城增援,但遭人民解放军顽强的阻击,未能得逞。热河 

骑兵师于14日在唐山以东铁路线上进行了追击战,切断了兴城至唐山间的铁 

路交通。 

     东北野战军第四、九纵队12日插入义县、锦州之间,第四纵队随即包围 

了义县国民党军。24日夜东北人民解放军以渗透战法,直插敌锦州外围诸阵 

地,将敌分割数块,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占领若干阵地。 

     国民党为了夺回已失去了的锦州外围阵地,于25日集中其主力在飞机、 

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分三路向解放军已占领的白老虎屯、亮马山一线阵地 

实施疯狂的反扑。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以无比的英勇顽强精神,与敌展 

开了搏斗,守住了阵地,同时肃清了锦州以北国民党军占领的重要外围据点, 

歼敌4000余人。 

     眼看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锦州危急,蒋介石于9月24日,严令卫立煌 

 “破釜沉舟”向新立屯、彰武攻击,以策应锦州的防御,并令沈阳国民党四 

十九军空运锦州,加强防御力量。当天,国民党四十九军即开始空运,由于 

解放军以猛烈炮火击毁敌机数架,封锁敌机场,空运被迫中断。 

     与此同时,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从左翼迂回到锦州西南地区,切断了锦 

州至锦西的交通。第九纵队于28、29日攻占了绥中和兴城,歼敌6000余人。 

10月1日,人民解放军对义县发起了攻击,经4小时的战斗,国民党九十三 


… Page 36…

军万余人全部被歼。至此,山海关至义县的辽西走廊,除锦州、锦西两孤立 

点外,其余均为解放军占领,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 

     锦州国民党军被围后,蒋介石极为恐慌。10月2日,他由北平飞抵沈阳, 

亲自督促东北作战,决定从两面援救锦州:由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组 

成“西进兵团”,首先攻占彰武、新立屯,截断人民解放军攻锦部队后方的 

铁路交通,解除锦州之围,同时策应长春国民党守军的突围。另从华北及山 

东抽调7个师,连同锦西、葫芦岛的4个师,共计11个师的兵力,由17兵 

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增援锦州。令长春 

郑洞国第一兵团,相机突围南下。锦州国民党军队根据上述总计划,随即以 

现有兵力10万余人,凭借锦州四周环山的险要地势,继续加修工事,调整部 

署,固守待援。 

     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进一步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的指示,决定增 

调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由辽西南下,参加攻锦作战。人民解放军集中了优势 

兵力,并进行了完善的组织,给锦州敌军布下了天罗地网,使其成为“瓮中 

之鳖”。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了总攻。攻城部队在进行了一小时 

的炮轰之后,从北、西、南三面攻向锦州城,夺取了敌人的前沿阵地,然后, 

一鼓作气冲进市内,展开了激烈巷战,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攻占了锦州, 

全歼守敌10万余人,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陆上的逃路。在攻取锦州的同时, 

人民解放军塔山地区阻击部队,英勇顽强,经过6昼夜的苦战,歼敌万余人, 

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成功地保障了锦州方向的作战。 

     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后,长春国民党军队鉴于突围无望,守必被歼的绝 

望形势,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影响下,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 

率2。6万余人起义,撤出长春。19日,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被迫率部 

投降,长春遂告解放。 

     锦州、长春解放后,蒋介石严令廖耀湘兵团与锦西、葫芦岛地区之敌继 

续东西对进,企图重占锦州,并令第五十二军抢占营口,以便让剩下的军队 

经由陆路或海上撤逃。这时,东北野战军不打锦州和葫芦岛,集中主力全歼 

敌廖耀湘兵团,采取诱敌深入打歼灭战的方针,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同 

时东北野战军堵塞敌人海上退路。21日,东北野战军除留两个纵队在塔山地 

区继续阻击敌“东进兵团”外,主力由锦州地区挥师北上,围歼廖耀湘兵团, 

并以第五、六两个纵队由阜新、彰武地区南下,切断敌退路。21日又令第十 

纵队退至黑山、大虎山地区,坚决阻敌前进,以掩护解放军主力插至廖耀湘 

兵团后方,围歼该敌。至25日,国民党军在黑山、大虎山攻击受阻,其退路 

被我切断,廖耀湘见我主力已逼近两翼,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遂于当晚向 

营口撤退,其先头在台安附近遭解放军独立二师阻击,误认为是东北野战军 

主力,又掉头向东,企图逃回沈阳。26日,东北野战军全线出击,在大虎山 

以东地区对敌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战,至28日,即将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 

全部歼灭,俘敌兵团司令廖耀湘。主力被歼灭之后,沈阳城立即人心大乱。 

 “剿总”司令卫立煌对部下说:“仗没什么打头了,你们各自找出路吧!” 

然后,他坐上飞机先走了。在飞机上,他看见解放军已经渡过辽河,沈阳眼 

看就要失守,又急忙飞回来,想多带走几个亲信。飞机一落地,官员们你推 

我挤,争着先上飞机。有个官员登着吉普车顶往飞机上爬,被人一脚踢了下 

去,机上机下乱成一团。 


… Page 37…

     当辽西作战基本结束时,为迅速歼灭沈阳、营口国民党军,东北野战军 

向沈阳、营口急进。11月1日,人民解放军突入沈阳市区,敌人迅速瓦解, 

2日,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同时,营口之国民党军除万余人自海 

上逃跑外,其余为解放军歼灭。至此,辽沈战役全部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36个 

师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这一战役的胜利,使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 

转折点,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兵力下降为290万左右, 

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余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 

且在数量上也由长期的劣势转为优势。这就大大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全 

国的崩溃,奠定了迅速解放全中国的军事上的巩固基础。毛泽东高兴地说: 

原来我们预料五年打倒蒋介石,现在看来只需要一年左右就可以做到了。 

     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华中广阔原野上进行的。双方都在这里集 

结了主力部队,规模之大是三大战役之最。蒋介石想在这里阻止解放军南进, 

派了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布阵,刘峙、杜聿明坐阵指挥,黄伯韬、邱清泉、 

李弥、孔元良、李延年等兵团分别把守徐州四周各点,总兵力有80万人。中 

共中央为在这里把国民党军主力歼灭,防止它南逃,也派出刘伯承、邓小平 

的中原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华东野战军,还从华东、中原、华北 

各地方部队调来援军,总兵力有60多万。 

     国民党把淮海战役称为“徐蚌会战”。战役开始前,国民党军在中原、 

华东地区共聚集约150万人,分别隶属于华中“剿总”白崇禧和徐州“剿总” 

刘峙指挥。白崇禧集团70万人,分布在平汉路南段和长江宜昌至芜湖一线; 

刘峙集团约70余万人,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铁路两线。国民党 

妄图阻击人民解放军南下,确保其统治中心南京及长江以南统治地区的安 

全。 

     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亲自制定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 

破”,占领新安镇、曹八集、临城、沭阳等地;第二阶段为“攻歼海州、新 

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 

作战。”为了加强领导,统一指挥,1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原和华东两 

个野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