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第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一刻工夫,大炮也轰轰响成一片。原来是野战军的一部,已在侧击敌人。只见主席从容地站起来说:好,就这么办!任弼时同志立刻命令出发。    
    部队临时改变了方向,突然由东向西北方向行进。西北边是高峰陡壁,山路崎岖,下边还有羊肠小道,上边但见云雾缭绕,甚至连小路都找不到了。主席下了马,招呼说:上山吧!大踏步走到前头去了。汪东兴同志特别告诉后边的警卫部队,把转移时路上的痕迹去掉。主席说:没有问题,就是在这里竖块牌子,注明“毛泽东向西北山上转移”,那些蠢货也毫无办法。听主席这样说,大家都笑了。周副主席含笑对汪东兴同志说:有备无患。还是去掉吧,让敌人多找一会儿也不错!    
    走到半山,山下又响了几枪。周副主席停住脚步问道:怎么回事?主席也站住了,把草帽拿在手里,慢悠悠地说:是敌人来了吗?找了块石头坐下,又说:好吧,我们等它,看看是个什么鬼样子。后边有人前来报告,是对岸民兵打枪。误会弄清了,主席才站起来说:没有事,咱们再走!    
    爬到接近峰顶的一个山包上,回首东望,太阳像个火球,从紫雾里滚了出来。葭芦河水不过是一线细流。遥看黄河,在崇山峻岭间,显得特别柔顺,没有那种啸叫暴跳的野劲。披着阳光,格外秀美,使人心旷神怡!多少天来的紧张劳累,立时消散。大家被这美妙的景色吸引住了,都站着向下眺望。    
    这时候,刘戡率领着队伍闯到葭芦河畔,找不到我中央机关的踪迹,便认为我们从葭县过了黄河,于是在河边上架起大炮,朝葭县城猛轰。葭县恰在这座山的对面,炮弹开花,阵阵狼烟,在山顶上看得一清二楚。到现在,我们更加了解主席判断的准确,是由于熟悉敌人情况,充分掌握了敌人行动规律的原故。身背着五、六万敌人,经过无数个不眠的夜晚和紧张的白天,冒着盛暑骄阳,排除艰难困苦,翻山涉水,披风沐雨,长途跋涉,终于把敌人引到指定的地方。如今任务完成了。主席微笑地站在顶峰,欣赏着气象万千的祖国大地。


第四部分第90节 阎长林回忆陕北战争(6)

    就在山顶上,有个不大的村子,叫白龙庙。居高临下,形势险要。周副主席觉得主席过于疲劳,打算在这里宿营。周副主席说:这地势对我们有利,司令部可以住在这里。主席也说:对,就在这里住下。把警卫部队布置好,敌人要上山,还可以打它三个多钟头,到那时再走不迟。    
    天黑时候,敌人在葭县以西一带,点起了大火,烈焰冲天,山上看得真切,好像近在咫尺。汪东兴同志忙去向周副主席汇报,副主席出来看了看说:把警戒部队布置好。不要告诉主席,让他好好睡吧,他太疲劳了!谁知主席在屋里听到了,大声说:汪东兴啊!不要担心,现在不是他们的天下,是我们的天下了!    
    后半夜下起了大雨,山下的敌人,被水冲得呜呜呀呀乱吼乱叫,又是打枪又是打炮,给自己壮胆。我们却一夜好睡。    
    清晨,雨下得更猛,整座山,白茫茫的,像挂了瀑布。我们下山的时候,简直是被水推着走,脚也站不住。马是不能骑了,主席就跟我们挽着手走。    
    下到沟里,往北,到了葭芦河上流。大水淹没了河床,也不知有多宽。先头部队找到一处最窄的河面动手架桥。那里跨河有两座巨石,正好做桥基。只是水势湍急,看了叫人头晕。    
    主席走到河旁,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并且拿起一根树枝,插到河里测验流速。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早忙着去指挥架桥了。    
    突然,白龙庙方向枪炮齐响。轰隆隆的爆炸声,就像在我们头顶。我们的警卫部队和敌人接了火,眼看这里就要变成战场了!主席回身望望山头,神态自若地在岸边来回踱着。架桥的战士们都脱光了衣服,拼着全力,把绳索、木杆,往对岸扔,想搭起个架子,好铺木板。河宽水急,有些木杆落在河心,叫水冲走了。情况这样紧急,桥一时又搭不起来,汪东兴同志忙来请示主席,要设法先护送主席过河。主席摇摇头说:不,我留在这里!你想办法先把秘书、译电员和文件送过河去吧!    
    不一会,按照主席的吩咐,机要人员都伏在未加鞍子的马上,顺着水势泅过河去。    
    战斗更加猛烈,架桥工程进展仍很缓慢。机关人马全汇集在河滩上,偏偏敌机也冒雨出动了。主席全不在意,回身对参谋人员说:把电报拿给我看!遂坐在一块湿漉漉的青石上,聚精会神地翻看电报。一时电台也架起来了,河滩上响起“的的嗒嗒”的声音。    
    领袖的从容镇定,给人们增添了力量。浮桥剩下最后一截,老乡们又拉来许多门板和木料,协助我们一一横放在绳索上,浮桥架起了。主席这才站起来,走在前面,大踏步过了浮桥。其他首长也一一过去。    
    中央机关夜以继日地行进。战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这是谁都可以感觉到的。还是在行军的路上,我们就已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当时毛主席就和我们说过: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区,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而在这个时候,我华东野战军也转入外线作战,出师鲁西南,彻底粉碎了敌人在华东战场上的重点进攻,并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作战。大反攻的形势,正在开始形成!    
    当时,我们正置身在一个伟大的事变中,然而我们并没有立刻理解到,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预示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直到后来我们听了毛主席《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以后,才真正理解了这个事变的伟大意义。    
    但是,这战争的转折点是在敌强我弱、异常艰险复杂的情况下到来的。敌人自认为占着压倒的优势,狂妄到了横行无忌的程度。敌三十六师一到镇川堡,立刻分兵两路,派一二三旅向东进犯,企图与刘戡会合,迫我军背水一战,或是把我军赶过黄河。敌人得意忘形,哪里知道,我们已给它摆下了天罗地网呢!    
    早晨,起了风,吹散一天乌云。一股股白色的雾气,从山谷里升起。中央机关当天由杨家园子出发,开往靠近前线的地区。天黑来到梁家岔,这里距沙家店二十里路,只有六、七户人家,几百人挤在这里,简直没有插足之地。勉强给主席和首长们借到两间窑洞,又给工作人员弄了一间小窑,其他人员全部露宿。于是河滩旁,崖畔下,山坡上,都住满了人。安置就绪,主席要我们轻装。我们一怔,这一路几次遇到紧急情况,都没有轻装,如今锺松已成“瓮中之鳖”,为什么又要轻装呢?主席说:你们也知道,我们要在沙家店一带和敌人有个大的战斗。两方主力都集中在这里,地区又狭小,打得好,我们就转危为安,暂时不走了;打不好,我们就过无定河,再往西走。    
    我们立刻恍然大悟。主席经常教导我们:事情要往最好的方面努力,往最坏的方面设想。尤其是指挥作战,总要同时设计几个方案,打好了怎么办,打不好又怎么办,条件起了变化又怎么办,甚至连天气变化,都要估计在内。把各种情况考虑周到,才会争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尽管这一战,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主席仍然嘱咐我们要做好应变的准备。这不是过虑。因为敌人将近十万人马麇集在这个狭小地区,“困兽犹斗”,敌人是会作垂死挣扎的。何况锺松“援榆有功”,刚受过蒋介石的嘉奖,气焰正盛呢!于是我们马上动手,该烧的烧,该埋的埋。    
    不一刻工夫,司令部和西北野战军总部接上了联系。原来他们就在离这里十几里路的一个村子。主席下令,立刻架好电话线,要和前线直接通话。    
    电话铃“嘀铃铃”响起来。    
    电话就放在外窑的木桌上。主席大步走到跟前,拿起电话就说:    
    “是呀,我是毛泽东!”    
    守在窑前的人,都是又惊又喜!恰像一声响雷,炸开乌云,阳光四射,万木生春。“我是毛泽东!”那声音沉着而坚定,饱含着力量和信念。自从敌人侵占延安以来,主席一直是使用代号,今天才第一次用这个伟大的名字,这说明,形势大大改观,我们已爬到山顶,敌人就该下坡了!当前线指挥部报告了敌三十六师被围的情况时,主席又大声地说:好!和全体指战员讲清楚,这是对整个战局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要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敌人,不让一个跑掉!    
    窑洞里,首长们紧张地开着会,饭也顾不得吃。墙上挂满了地图,炕上、桌上,也都铺满了地图。主席守着电话机,不曾离开一步,随时听取敌情变化的报告,发出战役部署的指示。随后又往作战地图上作着标记。因为随身带的蜡烛点完了,屋里只点了一盏棉油灯,灯光幽暗,还照不到几尺远。因此查看地图非常困难。主席全不在意,一直忙到深夜。    
    电话铃一阵阵响着,主席和周副主席都是通夜未睡。作战参谋拿着资料出出进进,几乎所有的人,都围上去探听消息。作战参谋只笑嘻嘻地摆手。我们不放他走。主席听见了,忙放下电话,走出窑洞,神采焕发地说:你们到山上听炮声去吧!炮声激烈时,来向我报告!


第四部分第91节 阎长林回忆陕北战争(7)

    原来清晨的炮声,是由常家高山传来的。当敌三十六师前卫部队一二三旅,向乌龙铺一带进犯时,松发觉自己已经被包围了,于是,慌忙命令一二三旅回援。一二三旅回头进入常家高山一带,又被我埋伏在这里的两个旅团团包围。我军当即发起攻击,两个小时之内,就全歼了敌一二三旅,活捉旅长刘子奇。我另一支部队,也把企图增援松的刘戡匪部,阻击在葭县一带。松恐慌万状,急着突围,胡宗南在无线电话上,指名道姓地把松大骂了一顿,叫他“固守待援”。刘戡因为“援榆不力”,早已受过申斥,这一次,胡宗南又令他星夜应援松。刘戡遭到我军阻击,生怕被我军消灭,迟迟疑疑在黄河边上打转转。胡宗南火了,下令要把刘戡撤职查办。正式的战斗还没打响,敌人就乱做一团了!    
    全歼一二三旅,只是沙家店战役的序曲。热闹的场面还在后头。得到主席的指示,我们飞奔上山。这时雨过天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四野静寂无声,只有风吹茅草沙沙作响。大家怀着难耐的心情,捱到黄昏,仍没有听见战斗的讯号。这是怎么回事?    
    一时来人换我们回去吃饭。只见主席仍对着话筒,跟前线指挥部通话。听说主席整天没有离开电话机,前线上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及时传到这里。主席甚至也问到战士们工事挖的怎样。我们进去报告了,主席移开电话筒笑道:不要着急,还不到时间呢!这就快了!    
    果然,一语未了,西南方向轰隆一声巨响,无数巨炮,一齐怒吼,霎时间,天崩地裂,震得窑顶刷刷落土。主席和首长们,都站了起来,走出窑洞。山上了望的人,一路飞跑,兴奋地叫道:打响罗!打响罗!人们从四面吆喝,欢呼。主席微笑着说: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