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望电知军政领袖,加意保护,免受惊恐。
  对于卫立煌这位在抗日期间曾与共产党合作较好的老朋友,毛泽东并未忘记,他于4月5日致电邓小平等人,转去卫立煌致朱德的信,并指示道:“望转合肥县政府对卫立煌家属予以保护为盼。”
  对此,卫立煌非常感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顾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也不顾自己是新中国钦命的“战争要犯”,从香港向北京发出了热情洋溢的贺电:
  北京毛主席: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全中华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请代申贺忱。
  卫立煌
  1949年10月3日
  收到卫立煌的电报,毛泽东很快回电,表示感谢。电报全文如下:
  张枫转卫立煌将军:
  酉江电诵悉,极为感谢。谨此奉复。
  毛泽东
  1949年10月15日
  接到毛泽东的复电,卫立煌非常高兴,联想到与毛泽东在延安见面的情景,以及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等人在一起合作抗日的日子┅┅。
  对于像卫立煌这样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介石也没有忘记他。在香港的几年中,蒋介石对他下了很大的功夫,派卫立煌的小同乡、以善论闻名的国民党大员吴忠信两次到卫家游说,力劝卫到台湾去。可是均被卫严词拒绝,并对吴忠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其间,又有卫的旧部郭寄峤、赵家骧等奉蒋命到卫家来,劝卫到台湾或到任何外国均可,台湾当局均可协助成行。因为他们与卫共过事,卫不好严词相对,但却环顾左右而言他,使郭寄峤等无可奈何,只好怏怏而回。蒋介石派吴忠信再来相劝时,卫干脆婉拒不见了,对此蒋介石非常不快。
  1954年,美国政府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卫立煌在报上看到后,非常气愤,认为台湾政权竟公然借重外力维持小朝廷,已堕落到不知民族羞耻的地步。8月下旬,香港各大报刊均刊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卫立煌找来报纸细读全文,极为赞赏,连连称赞道:“这个宣言显示出民族气节,具有炎黄子孙之风。”
  当我香港的地下工作人员闻知卫立煌的上述爱国举动后,鼓励他回到大陆仗义执言,揭穿美台政府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但卫立煌心存疑虑,他毕竟是大陆没有归案板战犯。当周恩来听说此事后,派人传信给卫立煌,并请他回来。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关怀下,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与夫人回归祖国大陆,来到广州。
  他们一到广州就受到中共华南局书记陶铸和华南局统战部长林李明的热烈欢迎。卫立煌即怀着无比喜悦兴奋的心情,于16日发电报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副主席致敬,报告他已经回来,同时将预先准备好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交给新华社发表。
  毛泽东接到卫立煌的电报不胜喜悦,立即回电,表示欢迎。
  电文如下:
  卫俊如先生:
  3月16日电报收到。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早日来京,借图良晤。如有兴趣,可于沿途看看情况,于本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毛泽东3月17日
  同时,毛泽东主席还指示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
  “由华南分局派适当干部好好护送来京。如他愿意在广州、长沙、武汉、郑州等处(或走上海天津)看看建设情况,应先电告各处好好引导招待,并表示热情欢迎态度。”
  在此期间,卫立煌发表了《告台湾袍泽朋友书》,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文件。
  他在告袍泽书中,高度颂扬新中国所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揭露了美台相互勾结的本质,并以亲身经历历数蒋介的罪状,呼吁台湾同胞及早醒悟,与蒋介石决裂。
  1955年4月5日,卫立煌一行来到北京。不久,毛泽东主席就会见了卫立煌。次年9月的《人民画报》上,还刊登了毛泽东同卫立煌在宴会上的大幅照片。


卫立煌上将小传


  卫立煌(1897。2。16~1960。1。17),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字俊如,安徽合肥人。1912年参加安徽革命军。次年7月,在讨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参加了守和州的战斗,失败后回乡。1914年至上海投奔合肥老乡、同盟会员范光启,随范从事反袁,曾向袁军在上海的兵营扔过炸弹。袁的爪牙将范刺死后,卫立煌乘轮船逃至广州,于1915年初投入粤军当兵。1917年进入孙中山的卫队充当卫士、排长。1918年调入粤军许崇智部,至1921年,因战功,升至团长。1925年蒋介石将许崇智排挤走,将队伍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卫任第三师第九旅旅长。1926年7月随东路军参加北伐,至福州,升任第;14师师长。1927年3月,北伐军光复南京,卫率部驻镇江。8月底,北洋军阀孙传芳进攻南京,卫率部同北洋军激战六天,收复龙潭车站,被任命为副军长。1928年,入北平陆军大学受训。1930年任第45师师长。1931年曾参加对江西苏区的第三次“围剿”。1932年任第14军军长,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1934年初,参加镇压在福建反蒋抗日的第19路军。
  1935年11月,任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次年6月授陆军上将。卢沟桥事变后,卫立煌积极抗战,率第14集团军进入山西抗战。
  1937年10月,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率领三个兵团七个军,在八路军的配合下,重创进犯山西忻口之日军。1938年2月卫立煌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所部在临汾以北的韩信岭阻击日军。4月,去西安时顺访延安,受到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延安军民的欢迎。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指挥所部在山西中条山等地区抵抗日军。1942年1月,调任西北行营主任。1943年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署对日军作战。次年5月率两个集团军击溃侵占滇西的日军,于1945年1月收复畹町,同中国驻印军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随后任中国陆军副总司令,养病并出国访问。1947年10月回国。次年1月,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剿总”总司令。到沈阳后,固守要点不出。在辽沈战役中曾抵制蒋介石的指挥。东北的国民党军被全歼后,蒋介石诿过于他,将他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初,摆脱特务监视,出走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曾致电毛泽东表示祝贺。1955年3月回到广州,同年4月6日到达北京。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被毛泽东称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1960年1月病逝。


毛泽东评阎锡山


  “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毛泽东评阎锡山
  毛泽东曾两度向阎锡山“敬酒”――“可不要带徐向前来挖我的墙角啊”――“一条老命要搭在这里了”――“阎锡山又成了中间势力”――敢与蒋介石“跳舞”的阎锡山――拥蒋反共吃“罚酒”――“让个邻村的乡亲后辈徐向前整得好苦”――“肥肉送上门来了”――阎锡山小传
  阎锡山从1911年辛亥起义当选都督,到1949年太原解放为止,在山西执政达38年之久,他根据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并结合自己从商从政的经验,创立了自称为“中的哲学”。他认为不偏不奇、情理兼顾,不过不及是为中,事之恰好处是为中;人事得中则成,失中则毁。在政治舞台上,他始终以“生”(生存、存在)为最高母理,然后用二的分析法分析各种矛盾,“执其两端而叩其中”,在“恰好”之时,采取行动,尽量使矛盾的不矛盾,以利于自己的存在。以阎的话来说,他的事业的成败是以能否掌握中为衡量的标准的,“得中则成,失中则毁”。为了存在,对袁世凯他可以韬光养晦卑躬屈膝;在军阀混战中,他保境安民,避免陷入矛盾之中;参加北伐,他要等待“恰好”之时,所以到1927年才宣告参加。1936年国难当头之时,他又确立了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根据形势的变化,他又变其为拥蒋联日反共的政策。阎锡山这种反复无常的心态令毛泽东深恶痛绝,毛泽东曾让人传话给他:“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不”。


毛泽东曾两度向阎锡山“敬酒”


  “可不要带徐向前来挖我的墙角啊”
  在山西的滹沱河岸边上,有两个村庄,隔河相望,一个叫河边村,一个叫永安村。就是在这两个村子里,虽相距六七公里,却出生了现代史上的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徐向前,一个是阎锡山。先后出了两个名人:阎锡山和徐向前。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这两个山西“老乡”为了追求各自的理想和信仰,不时地碰撞到一块,演绎出一幕幕的历史活剧……
  1911年10月29日,在日本留过学的阎锡山响应武昌起义,率领所部杀死太原巡抚,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并于1919年创办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徐向前经过考试,成为这个学校招收的第一批学生。由此说来,徐向前算是阎锡山的学生。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徐向前参加了国民师范的学生游行。阎锡山对学生的革命害怕得要命,以残酷的手段镇压学生运动。徐向前不禁对阎锡山的做法产生了疑问。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徐向前离开了山西老家,考入黄埔军校,并在共产党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一条与阎锡山完全相反的道路。
  黄埔军校毕业后,徐向前辗转到了武汉,并在这加入了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不久就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在他的指挥下,蒋介石派来“围剿”红军的王牌主力军,一个个被打得落花流水。徐向前声威大震。
  而此时的阎锡山却在与蒋介石的军阀混战中连连败北,不得不悄然下野,前往大连,过起寓公生活。在此期间,他从各种渠道得知了永安村徐懋淮的儿子徐向前,在鄂豫皖当了红军第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把蒋介石的王牌部队打得落花流水。阎锡山开始对这个同乡后生产生了一丝敬佩之意,禁不住对他的同乡将领们说道:“我倒想什么时候,亲眼见见这位徐向前,和他攀谈攀谈。”
  1937年,徐向前和阎锡山真的见面了,而且就在山西。当时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联共抗日,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徐向前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而阎锡山也乘蒋介石无力西顾之时在山西重整旗鼓,恢复了其“山西王”的地位。由于徐向前与阎锡山同是山西五台山老乡,徐向前又在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读过书,凭着这种乡亲和师生的“特殊”关系,他跟随周恩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同阎锡山的谈判活动。
  1937年7月,当他们到达太原时,阎锡山正在部署大同会战,所以周、徐与阎锡山的真正首次会面是在山西岭口。周恩来首先对阎锡山积极抗战大大赞扬了一番,阎锡山则半开玩笑地对周恩来说:“周公来山西也真会选人才呀,把我们五台同乡、又是我的学生徐向前带来与我会见谈判了?……你这次来山西,除了商谈合作,共同抗日,再没有别的用意吧,可不要带徐向前来挖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