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 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
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


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
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
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
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
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
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
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有其
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
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
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
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
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
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
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
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
丽,林木繁茂的山麓。

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
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
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
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
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
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
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
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
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
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
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
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
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
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
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
子司马师为妻。

关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盛称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想不到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
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认为:
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又另当别论。

宋代画苑中有《文姬归汉图》而戏剧也有《文姬归汉》的剧目,这是
后话。

诸葛亮的丑老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
度夕阳红。

然而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却
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

三国时代,社会动荡,仁君、奸臣、勇将、谋士纷纷登台亮相。也有
醉月飞花的美貌佳人。其中总不能忘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而言,如果他泉下有知,英灵永存的话,他应该永远也
忘不了与他荣辱相关,休戚与共的妻子,那位历史上有名的丑媳妇黄硕。

诸葛亮生在汉灵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地点是琅玡郡,由于父母早
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侯,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荆
州。当时在关中丧乱,中原鼎沸之际,荆州还算一片干净的乐土,因此各地
的达官缙绅、商贾士子相率前来避难,形成了空前的畸形繁荣。

诸葛亮一家在荆州城外二十里的隆中,经营出一个象模象样约小小农
场。

时间在一天一天地过去,诸葛亮的叔父亡故了,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
做官,姊姊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
亮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转眼之间就二十五岁
了。

在今天看来,一个男人二十五岁尚未婚配,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但
是在古代,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
婚,小丈夫,小媳妇成双成对,象诸葛亮这样二十五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
格格不入。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
有料到二十五岁的诸葛亮却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一些鸡皮疙瘩,
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后来就是这个黄承彦,救了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
万大军的命。蜀国与东吴猇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卒损失殆尽,刘
备也是经此一战死在白帝城。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为


挽救危局,设下八阵图,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襄阳记》说诸葛亮与黄硕的成亲也是破
除世俗观念的,没有媒妁之言,是黄承彦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闻君择
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诸葛亮立即许之,黄承彦即载送
其女至隆中,以至时人以为笑乐。

这看起来有些不太可能。按常理揣测应是诸葛亮对于黄承彦的道德文
章,早已有所了解,而对于黄硕的基本情况似乎也略有所闻,即使如此,诸
葛亮也不至于了了草草地便答允了婚事,黄承彦也犯不着把亲生的女儿迫不
及待地送往隆中。

既然东挑西捡,诸葛亮自然有他既定的标准,黄承彦看透了他的心思,
认为诸葛亮对于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都不屑一顾,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就
是他志在邦国,淡泊寡欲,他需要的是一位才德俱备的贤内助,而不是出身
名门望族的美貌女子。

因此黄承彦才敢不揣冒昧,当面替自己的女儿说亲。诸葛亮看似随便
的一答,实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不应是黄承彦把女送过来而是诸葛亮
亲自前往沔阳黄府。

对诸葛亮的到来,黄承彦是作了充分准备的。老早就吩咐家人:“只要
诸葛相公一到,不用通报,请其径行登堂入室。”

这是一项特殊的礼遇,诸葛亮兴冲冲地昂首而入,不料堂屋两廊间突
然窜出两条猛犬,直往客人身上扑来,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大
的头上拍了一下,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
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
是木头制的机械狗,诸葛亮不禁哑然失笑。

黄承彦盛情款待诸葛亮,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精巧,黄承彦哈哈
大笑,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累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
啊!”诸葛亮游目回顾,见壁上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
“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不值行家一笑的。”跟着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
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

由木犬、图画、花草,诸葛亮已经把黄家闺女的模样与才干,在内心
深处凭着想像已经绘出了一幅轮廓鲜明的画,他知道这就是他追求的目标。

诸葛亮把黄硕娶回家门,他的邻居们以貌取人,不明就理地讥讽:“莫
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他们哪里知道诸葛亮正是得其所哉,庆幸自
己娶到了一位贤德的媳妇呢。

黄硕到诸葛亮家后,亲操杵臼,兼顾农桑,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
都按部就班地处理得妥妥贴贴,诸葛亮自然是身受其惠。

不止是诸葛亮本人受到了这个丑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侍侯,就连他
的朋友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颖川石广元及徐元直等人,也时常在隆中
诸葛亮的农场盘桓,受到这位丑嫂嫂亲切的照顾,人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久而久之,远远近近对诸葛亮的丑媳妇,态度逐渐改变,从卑视到漠视,由
漠视而重视。

据说诸葛亮的丑媳妇,不但是一个粗细活都能料理得干净利落的小妇
人,每当春花盛开或秋月皎洁的当儿,也能出言不俗地与丈夫娓娓清谈,特
别是在夜阑人静的朦胧灯光下,还能展现许多羞涩柔媚的表情,在光影的错
觉下,诸葛亮居然感觉到这个小妇人,实在有着难以为外人道的美态,而且


在灯熄之后,更有一种令他销魂蚀骨的风情。尽管外人只认为诸葛亮的丑媳
妇貌丑德美,又哪里知道她还是一个具有另一种“内在美”的女人呢?这种
“美”无以名之,姑且叫它为“内媚”吧!

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
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
出敌致胜,魏国大将张部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实际上这些都是他媳妇教的。
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汝南入相传,诸葛亮居隆中时,友人毕至,
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
见数木人椿米,一木驴运磨如飞,孔明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
牛流马。”

此外,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
葛行军散”,“卧龙丹”也是丑媳妇教给他的。

在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

能攻心,则反贼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对联就是抓住诸葛亮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对他的一生进行评价,
可见这两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如何大。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跟着刘备出生入死,他的丑媳妇常带着幼儿
诸葛瞻,守在隆中的家中静侯佳音。等到蜀汉在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