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海战- 第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莱彻海军中将在该舰“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上召开了作战会议。这时,已将司令部移到努美阿的戈姆利将军未能出席这次会议。戈姆利在后方坐镇指挥,实际上既看不到自己的舰队,也不能同所属的主要指挥官一起研究作战计划。舰队在斐济举行了不太理想的登陆演习后,便向西进发,在珊瑚海转向北上,冒雨向瓜达尔卡纳尔岛驶去。天气不良,使日军所有飞机(包括侦察机)都不能起飞。
  瓜达尔卡纳尔岛位于死火山山脉形成的所罗门群岛的南部。在该岛的南海岸虽有一条很窄的平川,但紧挨着就是山地。只在该岛的北部有一片可供修建机场的平地,这就是所谓的隆格平川。登陆的日军已着手在这里修建机场。这块平地几乎全被热带森林覆盖,一下雨,交通便被无数的河川沟壑截断,到处都是椰子林和茂盛的野草。这片平川就是盟军所要夺取的主要目标。盟军拟攻占的第二个目标是,此地以北约20海里的图拉吉岛。日军在图拉吉岛有一个水上机场。
  8月7日凌晨,天气晴朗。由“萨拉托加”号、“企业”号和“黄蜂”号组成的航空母舰编队正向瓜达尔卡纳尔岛以南的指定海域航行。这时,特纳指挥的两栖作战部队悄悄地沿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西海岸北上,驶到面积很小的萨沃岛附近时,把部队分为两个编队,进入后来被称为“铁底湾”的水域。该水域之所以被称为“铁底湾”,是因为在长达数月的作战过程中,双方都有许多舰船被击沉在这里。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首次进攻作战,同欧洲战场的后期作战相似。这就是说,在欧洲战场担任最高指挥官的陆军首脑,后来也学会了跟据海军的意见,解决有关登陆作战的发起时机以及火力支援等项问题。在这次作战中,海军决定,夜间向瓜达尔卡纳尔岛接近;昼间在舰炮火力和航空火力的支援下实施登陆。因而,在日出时分,陆战队开始抢滩上陆时,基本上未出现什么混乱。而三个月后在北非的登陆作战,是在夜间上陆的,就曾一度陷入令人不安的混乱之中。这次对日军的突然袭击是很成功的,在突击上陆阶段没有受到抗击。
  天黑前,约有10000名海军陆战师的官兵已经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滩上的补给物资堆的到处都是。部队上陆后,一个战斗队沿着海岸向西挺进,另一个战斗队穿过丛林地带向西南推进。岛上日军2000余人,主要是施工部队。其中大部分人在美军舰炮的轰击下,纷纷向西逃跑。但有一些勇敢的士兵,隐蔽起来进行狙击,或用机枪扫射。上陆后的第二天,美海军陆战队与一股日军遭遇,并将其歼灭,8日下午,一个战斗队攻入日军的主要基地。这里有机械厂、发电厂、大量的粮食、武器、弹药等。其他部队接着就夺取了机场,这就是后来美军称为的“亨德森”机场。
  “铁底湾”北面的战斗进展得不太顺利。这支部队的作战目标是攻占佛罗里达岛南面的三个小岛。其中之一是图拉吉岛,岛上有一个紧挨着海边拔地而起的长达约1。1海里(2英里)的高地。另外两个小岛是塔纳姆波格岛和格维图岛,两岛之间有一道很窄的防波堤彼此相连。尽管对这个登陆地域的作战,盟军舰炮和舰载飞机进行了支援,很快击毁了日军的水上飞机,但是,美海军陆战队还是遇到了很大困难。
  在图拉吉岛登陆时,由于选择的登陆场出乎日军预料之外,上陆战斗非常顺利。但当海军陆战队夺取岛上的高地时,日军巧妙地利用堑壕进行抵抗,迫使海军陆战队不得不使用机枪、手榴弹和迫击炮等武器猛攻。在格维图岛,日军使用轻武器进行猛烈抵抗,盟军只好强行登陆,攻占了该岛。这是座落在一大片珊瑚浅滩上的一个小岛,只是水上飞机起落用的那个斜面可以登陆。8月7日,美军在塔纳姆波格岛的登陆,遭到了失败。为在8日完全控制这三个小岛,并消灭岛上的780名守岛日军,范德格里夫特不得不把海军陆战队的兵力增加一倍(原为1500人)。这就是说,海军陆战队的预备队已全部投入战斗。“了望台”战役的下一步计划,本应占领圣克鲁斯群岛,但因没有预备队而未能执行。
  腊包尔基地的日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在美军开始登陆后仅过几个小时,就飞临“铁底湾”上空。美航空母舰事先接到“海岸监视哨”“海岸监视哨”是澳大利亚所派出的一部分人员沿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的海岸设置的一些无线电台。这些电台是在战争爆发前设立的,1939年归澳大利亚海军统一领导。日军进攻后,有几个电台保存下来,后来又增设一些电台。这些电台一直隐蔽地与上级保持无线电联系,在当地人民的协助下,非常准确地向盟军指挥部提供有关敌人舰艇、地面部队以及飞机的活动情况。此外,新西兰也在吉尔伯特群岛、埃利斯群岛(今图瓦卢群岛)、斐济群岛及其以东的岛屿上设立了一些“海岸监视哨”。“海岸监视哨”的不少工作人员被日军逮捕,或惨遭杀害。的报告,便以战斗机组成强有力的空中警戒网,旋即将大部分日机击落,其余日机逃走。次日晨,特纳将军获悉,日军鱼雷机正向美军飞来,于是便把运输船和警戒舰只编成航行序列,当日机袭击时,就以最大航速进行规避。50多艘舰船的对空炮火,加上担任空中掩护的战斗机,构成一个从高空到低空的火网,把日军的鱼雷机几乎全部击落。
  盟军的登陆编队虽然遭到日军飞机的袭击,但是所受的损失比预料的小。舰载机因各种原因共损失18架,2艘驱逐舰受伤,1条运输船起火。可是,由于货船不能在锚地久留,本来就很棘手的补给问题更加难以解决了。到8月8日傍晚,运输船的卸载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因此,特纳认为在“铁底湾”至少还得停留2天,可是,由于接到两份电报,他不得不立即改变这一决定。一份电报是,弗莱彻以战斗机受到严重损失和需要补给燃料为理由开战以来,弗莱彻将军已经丧失2艘航空母舰,他唯恐再受损失,竭力避免冒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的形势,是否象他所估计的那样严重,对此是有不同意见的。弗莱彻还有83架战斗机。因此,尼米兹认为,弗莱彻的部队撤离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是“非常不适宜的”;为了解决燃料补给问题,几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轮流到南方去加油即可。,请求戈姆利准予将航空母舰编队撤出瓜达尔卡纳尔海域。另一份电报是,来自麦克阿瑟司令部的敌情通报。这天早晨,有1架澳大利亚的巡逻机,发现日舰正向新乔治亚群岛和圣伊萨贝尔岛之间的海峡(后来称为“槽海”)驶来。
  这架巡逻机的驾驶员不是按教令规定立即发报,而是在巡逻结束返回基地后才向上级报告,因而耽搁了几个小时。据这位飞行员讲,这些日舰究竟属于什么舰种还说不准,但他认为其中有2艘大概是“水上飞机供应舰”。据此,特纳断定,日军的企图是在所罗门群岛中部的某地建立一个水上机场。特纳认为,既得不到航空母舰的支援,又有受到空袭的危险,只好命令两栖作战部队中止当天的卸载作业,准备第二天撤离。因此,他请范德格里夫特和警戒部队指挥官、英国海军少将V·A·C·克拉奇利来旗舰开会,以便传达上述决定,并征求对作战计划的意见。
  克拉奇利将军乘“澳大利亚”号巡洋舰急于去开会,既未拟定对付日军海上袭击的作战方案,也没指定代理人,使其所属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失去统一指挥。并且,这些舰只处于战备等级较低的状态,配置分散,相距甚远,难以及时相互支援。几艘驱逐舰和扫雷艇等轻型舰艇负责保护停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水域和图拉吉岛登陆水域的运输船。一个巡洋舰、驱逐舰特混大队在萨沃岛和佛罗里达岛之间的水道进行巡逻;另一个巡洋舰、驱逐舰特混大队在萨沃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之间的水道进行巡逻;第三个巡洋舰、驱逐舰特混大队负责封锁东面的水道。另有2艘驱逐舰使用雷达监视萨沃岛西北方向的海面,而“铁底湾”的北面却没有配置一艘警戒舰只。
  萨沃岛海战
  8月8日晨,一架澳大利亚军用飞机发现了海军中将三川军一指挥的一支日舰编队(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2艘和驱逐舰1艘)。这支编队正向“铁底湾”方向前进,准备夜袭盟军的运输船,挫败其登陆企图。
  这些年来,日本海军常常利用恶劣天气和夜暗条件苦练杀敌本领,准备同优势的美国海军作战。日本舰队的训练,多是在波涛汹涌的北太平洋进行。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日以继夜地反复训练,致使一些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为了夜战的需要,日本研制出高质量的望远镜、可靠性较大的照明弹和破坏力最大的氧气鱼雷。这种鱼雷的直径为610毫米,雷头的装药量为454公斤,航速49节时的射程为11海里,航速36节时的射程为20海里当时美国鱼雷直径为530毫米,装药量为354公斤,航45节时的射程为3海里,航速36。5节时的射程为7。5海里。众所周知,在战争的头两年,美国鱼雷的引信和定深装置均不可靠,尤其是潜艇发射的鱼雷更是如此。。资源有限,给日本海军作战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日本人往往指望以奇袭取胜,反而比资源丰富的对手更加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三川编队被飞机发现后,便进入“槽海”,航向直指瓜达尔卡纳尔岛。入夜后不久,日军从两艘巡洋舰上派出水上飞机,先于编队飞至“铁底湾”,以便报告美国舰船在那里的位置,并在必要时投下照明弹。盟军有的舰只发现了日军飞机,并试图向旗舰报告。但由于天电干扰,通信受阻。因为未发空袭警报,其他舰只就把日机误为友机。午夜1时稍过,当三川编队向萨沃岛和埃斯佩兰恩斯角之间的水道航进时,日舰上的一个了望哨,在黑暗中隐隐约约地看见了盟军担任警戒的“布卢”号驱逐舰。于是,全舰立即准备战斗,各炮位均做好了射击准备。可是那艘担任警戒的军舰却无任何反应,似乎什么也没发现,迅速消失在黑暗之中。三川觉得奇怪,怀疑其中有诈,则派1艘驱逐舰去监视“布卢”号,并命令:如果“布卢”号向我军接近,就把它击沉。
  珍珠港事件后,美军和盟军的防御并非无懈可击。日机已经飞临顶空,并投下照明弹,把周围照得通亮;三川编队的几艘巡洋舰已经驶到南区巡逻队的附近,并实施了鱼雷和火炮射击。直到这时,美国驱逐舰“帕特森”号才用报话机发出警报:“注意!注意!发现可疑舰只侵入港内”可是,为时已迟。盟军舰只还未来得及开炮还击,惊慌失措的鱼雷兵还未做好鱼雷射击准备,日军的鱼雷就已炸毁了美国重巡洋舰“芝加哥”号的舰艏,击中了澳大利亚重巡洋舰“堪培拉”的舰舷。两舰行动失灵,在弹雨中开始燃烧。
  没有遭受损伤的日军突击编队,这时兵分两路,转而向北急驶。3艘巡洋舰向盟军北区巡逻队的前方急进,4艘巡洋舰从盟军北区巡逻队的后方迂回;接着打开探照灯,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北区巡逻队。北区巡逻队中的3艘美国重巡洋舰(“文森斯”号、“阿斯托里亚”号和“昆西”号)未过几分钟就在熊熊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