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六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六辑)- 第2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一次,她建议理查德陪她到纽约去。她希望看到他伴随她一起旅行,这是一个非常渺茫的希望而不是一项深思熟虑的计划。出人意料的是理查德并未反对,反而感到高兴。他毫不犹豫地走进自动门。他的眼神里丝毫没有乘自动门上学去时那种烦恼的表情。
  汉森太太高兴极了。这可能就是培养他再次愿意使用自动门的有效办法。她绞尽脑汁寻找多种借口以求和儿子一同去旅行。她甚至不惜花费巨额能源开支和儿子同去中国欣赏了一天中国戏剧会演。
  观看中国戏剧会演是在星期天。可第二天一清早,理查德却又径直从他惯于出入的那个墙洞里出去了。这天汉森太太醒得比平时早,正好看到这一情况。她心急如焚,双眼挂着泪花在他身后呼唤:“为什么不进自动门,迪克?”
  他回答得很干脆:“长途旅行的时候用自动门好。”说着走出了宅院。
  就这样,她的计划又成泡影。有一次,理查德回到家里浑身湿透了。机器人无所适从地围着他转来转去。刚从衣阿华州姐姐处返家的汉森太太看到这种情形不禁叫道:“理查德·汉森啊!”
  他气呼呼地说:“下雨了,突然下雨了。”
  汉森太太未能马上理解这句话的内容。打从她步行去学校学习地理至今,整整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经过一阵回忆,她想象到了无数的水珠儿猛力地、连绵不断地从天上落下来——这是一股疯狂的势不可挡的自上而下的水流。任你拧紧龙头,捺下电钮,切断电源……都无法使它停下来。
  她问:“你在雨中行走了?”
  理查德回答:“可是,妈妈,我使尽全力往家跑。我并不知道要下雨。”
  汉森太太默然无语。她陷入恐怖。可怕的设想使她说不出话来。
  两天后,理查德患了鼻炎,喉咙干疼发痒。她不得不承认,病毒已经在她的庭院里找到了栖身所,就象侵入铁器时代简陋的小破房一样。
  她的傲慢和固执已经寿终正寝了。她悲痛地承认自己已经束手无策:理查德必须找神经科医生就医。

  汉森太太选择神经科医生是慎重而又仔细的。起初,她想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去聘请。她甚至打算直接到医疗中心去交涉,说不定会找到一位理想的医生。
  后来,她产生了一个想法:干脆以一个普通咨询者的姿态出现,在引起人们的注意方面,决不能超过居住在城市偏僻角落里乘坐公共自动门的任何一个市民。而如果在她自己的住区内求医,那么她每说一句话都是举足轻重的……
  然而,在本住区内就医何乐而不为呢?A-3区享誉全球,它是权贵显达的象征。它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动门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社体,是最大、最富、最驰名的第一个区。在这个区内,既不需要工厂,也不需要商店,甚至不需要道路。每幢住宅都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独立城堡。它的自动门可以把主人载送至世界上任何一个装有同样自动门的角落。
  汉森太太细心察看了居住在A-3区内的五千个家庭的名册。她知道这名册中也包括几名神经科大夫。在这个富豪的住区内,医疗技术自然也是无可非议的。
  汉密尔顿·斯隆博士的名字第二次落入她的眼帘。汉森太太的手指在地图的某处停下来。他的诊疗室离汉森太太的馆邸不过两英里。她喜欢博士的这个名字。他能住在A-3区,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他的医术是具有权威性的。而且他事实上又是她的邻居。他无疑会明白,以这样紧急的事情去求见他自然是慎重而又机密的。
  她果断地给诊疗室挂了个电话,约定好出诊时间。

  汉密尔顿·斯隆博士比较年轻,还不到四十岁。当然他也听说过汉森太太。她的来访受到博士的热情接待。
  当她说明了来意,斯隆博士问:“这一切都发生在自动门坏了以后吗?”
  “是这样,博士。”
  “他是否表现出对自动门有恐惧感?”
  “是啊,噢,不。看您想到哪儿去了!”她感到相当惊讶。
  “不过,这是常有的事,汉森太太,这是常有的。说实在的,您如果仔细考虑一下自动门的工作原理,委实也有点儿可怕咧。您走进自动门,在一瞬间您身上的原子就变成了一个动力场,它被转移到空间另一个位置而形成另一种物质。正是在这一瞬间,您的全身机体是凝固的。”
  “我相信任何人也不会考虑这种问题。”
  “但是不能排除您的儿子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他亲眼看到自动门发生故障。也许他警告自己:‘万一自动门坏在半路上,那可怎么办?’”
  “不过,这纯属无稽之谈。要知道他是经常使用自动门的呀!他甚至陪同我到国外去过。我不是已经对您说过,他乘自动门到学校去,一周内总有一二次……”
  “态度不勉强吧?情绪很好吗?”
  “是啊,是啊,”汉森太太以勉强的口气说,“给人的印象是自动门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他。可是,博士先生,怎样才能解释这种现象呢?您如果能给他做一个快速的心理病探测,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她接着用不自在的语调结束了这段谈话:“这就够了。我坚信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斯隆博士叹了口气。他讨厌“心理病探测”这个词儿。但是未必能找到另一个什么词儿是他听得更多些的。
  “汉森太太,”他说,“根本不存在什么‘快速心理病探测’。当然,我知道在一些传真报纸上尽是一派肆意的渲染。有些文章甚至把它捧上了天。其实都不过是无限度的夸张罢了。”
  “您说这是当真?”
  “完全是这样。心理病探测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监视思维连锁反应的过程。您知道,脑细胞是通过无数条渠道相互联系着的。其中有些‘道路’比另一些‘道路’用得多些。它们是思维的习惯,不论是有意识的或者是下意识的都是如此。从理论上讲,在一个具体的头脑里,这些‘道路’可以用来确定思维方面的疾病……”
  “那怎么办?”
  “接受心理病探测是件可怕的事,特别是对小孩子,不可避免地要酿成心理创伤。探测本身就需要一个多小时。此外,材料还要送往心理病中心分析局作分析,几个礼拜后才能得到病情结果。这还不算,许多精神病理学家认为,用当今的仪器探测心理结构,所取得的结果并不完全可靠。”
  汉森太太咬住嘴唇:
  “您是想说,没有什么办法可想罗?”
  斯隆博士微笑了一下:“绝不是这个意思。比发明心理病探测技术早几百年就有了精神病理学家。请允许我和您的孩子谈谈话。”
  “和他谈谈话,就这么算了?”
  “如果有必要,我请您向我提供他过去的一些情况。但是,最主要的,我认为还是和您的迪克谈谈话。”
  “不,斯隆博士,我估计他不会同您讨论这个问题的。他呀,连和我谈话都不愿意,可我还是他的妈妈呀。”
  “这也是常见的现象。”精神病理学家说服她说。“小孩子有时候更乐意和生人攀谈。如果您不同意这样做,那我索性就不承担这项治疗工作了,因为我看不到有其他的途径。”
  汉森太太站起来,显然很不高兴:“那您什么时候能光临舍下,博士?”
  “星期六好吗?那天孩子不上学。您方便吗?”
  “恭候光临。”
  她派头十足地走了出去。博士送她到自动门旁。她拨动自己住宅的坐标。博士看着她跨进自动门。她的身躯现在只剩下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胳膊肘和一条腿,完了……
  这确确实实是可怕的。
  会不会有朝一日自动门在转动中突然坏掉而把一半身躯留在这里,另一半留在那里?斯隆并未听说过这种事,可他相信这完全会发生。
  他回到办公桌旁,估计了一下该花多少时间用来接待下一个病人。他知道,汉森太太未能争取到给儿子做心理病探测而深感委屈和沮丧。
  何苦呢?真见鬼!在他看来,象心理病探测这类玩意儿纯属十足的诈骗。可为什么它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呢?这应看作是人拜倒在机器脚下的例证之一。人能做到的,机器能做得更好。机器!越来越多的机器!机器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它冲击着时间,冲击着习俗风尚!
  忽然,他对心理病探测所执的否定态度开始使他不安起来。这不正好说明他害怕由于医疗的迅速机械化、对自己失去信心和机器恐惧症引起失业吗?……
  斯隆决定和自己的私人分析员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最初的十分钟过去了。这场面,大家都感到紧张、拘束。斯隆决定开始行动。汉森太太强做笑脸,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仿佛等待他马上创造出一个奇迹来。理查德在椅子上有点坐不安稳,他对斯隆博士经过精心筛选而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反应。他显得疲倦、苦闷,而且对此不加掩饰。
  突然,斯隆博士问道:“你愿不愿意和我一块儿去散散步,理查德?”
  孩子的两只眼突然睁大了。他停止了坐立不安的姿态,对博士看了一眼:“散步,先生?”
  “我是说——到露天去。”
  “您……常在外面走路吗?”
  “有时是的,当我有兴趣的时候。”
  理查德蓦地站了起来,高度的兴奋使他全身颤抖。
  “我没想到竟然有人也在外面走……”
  “可我常走,而且我不反对邀一位伙伴。”
  孩子犹豫了一下,坐了下来。
  “妈妈?”
  汉森太太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不过,她终于还是说出来了。
  “那,好吧,迪克。不过,当心点儿。”
  说罢,她用快速的敌意的目光看了斯隆博士一眼。

  斯隆博士撤了谎。自从他进入专科学校以后,他从未再到露天去过。诚然,他爱好运动,但在他求学的那个时候封闭式游泳池和装有紫外线照射设备的封闭式网球场已经相当普遍了。盒子内的运动使那些害怕大自然风云变幻的人感到放心。正是这些原因,斯隆没有任何理由再到露天去。
  而现在……阵阵清风却使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绿郁娇嫩的芳草却仿佛竞能刺穿他那双外加鞋套的靴子,扎在他的脚上……
  “喂,请朝这边看。”理查德现在好象换了一个人,他心中的压抑感早已烟消云散。
  斯隆博士瞥见小树林的密枝茂叶间有一个青蓝色的东西一闪而过。
  “刚才掠过去的是什么东西?”
  “鸟,”理查德说,“是一只青蓝色的鸟。”
  斯隆博士惊奇地环顾四周。汉森家的住宅座落在一个小土岗上,形式玲珑美观。那边,稀疏的树林里夹杂着一片片嫩绿柔茸的小草坪。
  由浓绿色镶嵌起来的五光十色的斑点构成了一幅幅红黄交错的画卷。这就是大自然的一朵朵鲜花。斯隆轻而易举地认出了存在于活的自然界中的这些现象,因为他曾在书本上和传真游艺会上看到过它们。
  但是,这草长得这么整齐,花儿也开得如此井井有条……斯隆下意识地等待着某种更意外的东西。他问:“是谁经管着这些东西呢?”
  理查德耸耸肩:“我也不知道。也许是机器人干的。”
  “机器人?”
  “这里常有一大批机器人。有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